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聚磷腈咪唑盐离子液晶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咪唑介晶单元与三聚磷腈单元间的季铵化作用合成了一类新型三聚磷腈咪唑盐,采用偏光显微镜(POM)、差热分析(DSC)等方法对这类物质的液晶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化合物的液晶相态取决于咪唑介晶单元所含烷基链的数目.由含单烷基链的咪唑介晶单元生成的三聚磷腈咪唑盐呈现层列相;而由含三烷基链的咪唑介晶单元生成的三聚磷腈咪唑盐呈现柱相.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L-氨基酸为手性源,在文献[8]的基础上进一步合成了几种含有多个手性中心的手性咪唑(鎓)环蕃,并进行了结构表征.在碱性条件下,L-氨基酸和乙二醛、甲醛经过缩合反应生成(S)-2-(咪唑-1-基)羧酸钠,进一步酯化为甲酯后继与丙二胺经过胺解反应制得开链手性双咪唑二酰胺.开链手性双咪唑丙二酰胺与二溴化物在高稀技术和无水条件下季铵化,制得了目标分子。  相似文献   

3.
1,3-二(4'-羟基苯基)-1,3-丙二酮分别与间苯二甲酰氯、对苯二甲酰氯、邻苯二甲酰氯、2,5-二氯对苯二甲酰氯进行溶液缩聚,获得了一系列主链中含有β-二酮结构的全芳香族聚酯。这类聚合物在熔融状态下没有液晶性,而通过溶液共缩聚方法在上述聚合物中引入一定比例的柔性脂肪链段后,得到了两个性能优良的主链中含有β-二酮结构热致性液晶共聚酯。  相似文献   

4.
以三苯基吡啶为中心核,周边通过酯键键连末端带有柔性烷氧基链的苯甲酰基,合成了一类新的星型液晶分子,采用偏光显微镜(POM)对这类物质的液晶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末端柔性烷氧基链的增长,该类化合物能呈现向列液晶相及柱相.分子中不相容部分的微观分离作用及分子间的π-π电子堆积作用被认为是这类化合物进行分子自组装呈现液晶行为的主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一种含柔性链的共聚酯液晶高聚物(PET/PHB60)和改性聚苯醚(MPPO)的共混物为对象,研究了共混物在单螺杆挤出机和注塑机上形成原位复合材料时不同液晶含量下的液晶的结构形貌和共混物的皮蕊结构。结果表明在挤出成型中,即使拉伸比很低或液晶含量很少(2%)的情况下,液晶的成纤性也很好,而在注射成型中,则表现为皮蕊结构。  相似文献   

6.
四-(邻氯乙酰胺基苯基)卟啉锌对咪唑类客体分子识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并表征了α,α,α,β-四-(邻氯乙酰胺基苯基)卟啉(Ⅰ)及其锌(Ⅱ)配合物(2)。用紫外-可见光谱法测定了配合物2与三种典型的咪唑类配体轴向配位反应的缔合常数,研究了其作为主体分子对咪唑类客体的分子识别。结果表明,各配体的缔合常数顺序为:K(N-甲基咪唑)>K(咪唑)>K(2-甲基咪唑)。根据量化计算结果,讨论了三种咪唑类配体与主体分子配位时的进攻方向,咪唑和氮甲基咪唑从锌卟啉具有三个侧链的方向进攻,而2-甲基咪唑则从锌卟啉具有一个侧链的方向进攻。由轴向配位反应的△rHm^θ、△rSm^θ和△rGm^θ可以确定该反应是放热、熵减小的焓驱动过程。实验和计算结果均表明:配合物2对咪唑类客体的识别是电子效应和空间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通过聚环硫氯丙烷与咪唑进行高分子反应,合成了以聚硫醚为主链、侧链带有咪唑基团的螯合树脂(简称PSIM)。该树脂对Au(Ⅲ)、Pd(Ⅱ)、Pt(Ⅳ)、Ag(Ⅰ)等贵金属离子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吸附容量(mmol金属离子每克树脂)分别达6.01、5.53、3.43和4.73,对Hg(Ⅱ)的吸附次之,对Cu(Ⅱ)、Zn(Ⅱ)、Cd(Ⅱ)很弱,而对Pb(Ⅱ)不吸附,并考察了介质酸浓度对PSIM树脂吸附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在十二烷基苯酸钠(NaDBS)和正庚烷水溶液中分别加入脂肪醇和NaCl时,研究了体系中的相态结构和相转变的规律。在较高浓度的 NaDBS体系中长链醇(从正戊醇到正辛醇)促使层状液晶相的形成,短链醇如正丁醇和正丙醇的加入则无液晶态结构出现.NaCl的加入引起液晶相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采用溶液缩聚法,将合成的对羟基苯甲酸二聚体(DHBA),四聚体(THBA)接枝到苯乙烯-马来酸酐无规共聚物(RSMA)侧链上,并在主链与刚性侧链之间引入一个CH2柔性间隔;讨论了侧链结构与聚合物液晶性的关系,结果表明DHBA和THBA与RSMA或RSMA-g-HOCH2COOH反应的产物均为接枝共聚物,都表现出向列型液晶行为;RSMA-g-DHBA和RSMA-g-THBA只出现一个玻璃化温度,并且比RSMA的Tg要高,RSMA-CH2-DHBA和RSMA-CH2-THBA共聚物中引入的CH2柔性间隔起去偶作用,减小了刚性侧链与主链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共聚物表现出双玻璃化现象。  相似文献   

10.
设计合成了以三嗪核为中心,3条π-π共轭席夫碱为手臂及九条烷氧基链分布于周边的新型杂核盘状分子.采用偏光显微镜(POM)、差热分析(DSC)、MS(Materials studios)等方法对这类物质的液晶性能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周边烷氧基链的长度,手臂的共轭长度及手臂上所含连接基团的极性大小对这类化合物液晶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合成的化合物能形成室温柱相液晶,增加周边烷氧基链的长度使液晶相变的范围扩大;去除极性较大的酯基连接基团及适当缩短手臂的共轭长度后使得化合物熔点大大降低;UV,PL,CV测试结果进一步证明了它们是一类潜在的电子传输半导体材料.  相似文献   

11.
 \设计合成了以三嗪核为中心,3条π-π共轭席夫碱为手臂及九条烷氧基链分布于周边的新型杂核盘状分子.采用偏光显微镜(POM)、差热分析(DSC)、MS(Materials studios)等方法对这类物质的液晶性能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周边烷氧基链的长度,手臂的共轭长度及手臂上所含连接基团的极性大小对这类化合物液晶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合成的化合物能形成室温柱相液晶,增加周边烷氧基链的长度使液晶相变的范围扩大;去除极性较大的酯基连接基团及适当缩短手臂的共轭长度后使得化合物熔点大大降低;UV,PL,CV测试结果进一步证明了它们是一类潜在的电子传输半导体材料.  相似文献   

12.
反射型胆甾相液晶显示具有许多传统液晶显示(LCD)不可比拟的优点,称为第3代LCD,本文分析了构成这类显示的多畴胆甾相液晶在静电场下各状态的物理变化过程。文中以单畴为研究对象,根据胆甾相液晶的Frank弹性连续体理论,建立了静电场中单畴从平面积构态(P态)到焦锥织构态(FC态)以及FC态到场致向列相态(H态)各状态间转化的物理方程。为进一步研究多畴胆甾相液晶相变的动力学变化规律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液晶聚氨酯的热性能研究林保平,尾之内千夫,冈本弘(东南大学化学化工系,南京210018)(爱知工业大学,日本470—03)有关主链型联苯液晶聚氨酯的合成、结构和性能的研究已有多篇文献报道[1~4].由于主链型联苯液晶聚氨酯是热致型液晶高分子,因而在各...  相似文献   

14.
采用含氟砌块3-氟-4-吡咯烷苯酚,3-氟-4-(3,3,4,4-四氟)吡咯烷苯酚和3-氟-4-(3,4-二氟)吡咯苯酚合成了3个系列含氟氮杂环液晶新分子. 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偏光显微镜(POM)对其介晶性研究发现:相对末端为吡咯烷(n/m-4H)或3,3,4,4-四氟吡咯烷(n/m-4F)的分子,末端为3,4-二氟吡咯的分子(n/m-2F)更有利于液晶相的形成和稳定,它们具有宽的液晶相范围,而且都呈现为向列相. 当分子同时含双环己基液晶砌块和3,4-二氟吡咯端基时,就能获得宽的介晶相范围和高清亮点的向列相液晶. 通过选择不同的含氮杂环、引入含氟取代基团和调节液晶结构单元,有效地改善了这些液晶分子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相似文献   

15.
F为环R的滤链,M={Mn}n≥0为一个Cohen-Macaulay模M的Hilbert F滤链,我们证明了ei(F,M)≥e0(F,M)-λ(M/M1),并且刻画了等式成立的状况.  相似文献   

16.
环三磷腈-咪唑氢键体系的超分子液晶行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制备了六(4-羧基苯氧基)环三磷腈(CTPacid)与棒状型咪唑衍生物(I)形成的氢键超分子复合物,并研究了复合物的液晶行为.结果表明,复合物能呈现层列液晶A相(SmA),讨论了烷氧基链的长短,数目对复合物超分子液晶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设计了一种简单的合成路线,合成出3种长链对正烷氧基苯偶酰及相应的双二硫代α-二酮合镍(Ⅱ)配合物,并对苯偶酰的液晶性与对应的二硫代配合物的液晶性进行了研究.初步证实了从具有双重熔化现象的有机分子出发合成具有液晶性质的配合物分子这一设想.  相似文献   

18.
几种硫代α—二酮配合物液晶的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设计了一种简单的合成路线,合成出3种长链对正烷氧基苯偶酰及相应的双二硫代α-二酮合镍(Ⅱ)配合物,并对苯偶酰的液晶性与对应的二硫代配合物的液晶性进行了研究,初步证实了从具有双重熔化现象的有机分析出发合成具有液晶性质的配合物分子这一设想。  相似文献   

19.
含联苯基团热致型液晶聚氨酯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溶液聚合的方法,联苯二酚、甲苯二异氰酸酯、丁二醇三元共缩聚合成了具有液晶性的主链型聚氨酯,在二甲基乙酰胺(DMAc)溶剂体系中研究了酚羟基与芳族二异氰酸酯反应的条件,并用偏光显微镜法,示差扫描量热法和广角X射线衍射法研究了聚氨酯的液晶性质,证明合成的聚氨酯显示向列型液晶态,并且有较宽的液晶温度范围。  相似文献   

20.
合成了一种新的含介晶单元的烯烃单体,对-(4-烯丙氧基苯甲酰氧基)苯甲酸对-甲氧基苯酚酯。将这种单体与聚甲基氢硅氧烷进行了硅氢化反应,合成了一种新的聚硅氧烷酯类液晶(PMMS)。用IR和^1H-NMR对合成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确证了聚合物液晶的梳形结构以及硅氢化反应的完全程度,发现这种PMMS含有13%的α-加成侧链。借助DSC曲线测出了它们的相变温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