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曼斯菲尔德和伍尔夫是现代小说的大师,同时又是女性作家的代表,她们对现代主义叙事技巧的娴熟驾驭及个性化创新在短篇小说中彰显无遗。从曼斯菲尔德的《布里尔小姐》与伍尔夫的《邱园》的比较和分析中可以看出两位女性作家对主题、人物和叙事结构的处理和对意识流技巧顿悟的处理上的异曲同工之处;两作家在短篇小说中以存在瞬间为其叙事中心:曼斯菲尔德围绕闪耀的时刻,伍尔夫聚焦重要瞬间,各自尽显叙事风采和魅力。两者又都以自己的方式凸现现代小说的艺术特征、现代社会的生存状态,在艺术手法上两作家相互照应、相互承托。  相似文献   

2.
褚殷超 《科技信息》2009,(29):159-159
作为环境、人物和情节的构成成分而存在的小说意象,其首要功能是基础性叙事,而小说意象“意”与“象”之间的相似性、互喻性,小说意象的象征意蕴又进一步深化了叙事内涵。小说中。意象的建构功能是统摄作品整体结构,而对应式意象成为文本多线并行中的穿珠之线、辐射点。小说意象在美感上的主要功能是增强抒情性,调控叙事节奏。  相似文献   

3.
《我们卑微的灵魂》显示了熊正良的小说叙事特征。在叙事立场上,不仅要陈明世俗人生应该坚持的基本的精神向度与价值准则,而且主要是试图召唤社会认识和尊重它,显示了一种新的启蒙立场;在叙事格调上,与人物的处境、心态、思想、身份保持和谐一致,形成了以民间话语的运用和生活细节的突现为内核的艺术特征,使人物独具魅力。  相似文献   

4.
作为海明威短篇小说经典的《白象似的群山》情节虽然简单,却充分体现了作者“冰山”文风的特点,在简单的情节之下蕴涵了丰富的意义空间。但评论界对这篇小说的理解普遍带有道德主义的倾向,认为它是一个可怕的故事。本文从小说的叙事方式、人物的叙事话语以及叙事视角等叙述技巧出发,挖掘了小说文本所创造的多义空间,对以往批评界对小说的纯道德评价进行了反驳。  相似文献   

5.
鲁迅小说中的叙述者“我”是鲁迅研究中较少涉及的一个论题。但这并不能掩盖“我”的重要性:从叙事意义上而言,“我”承担了叙事功能的角色并使作品与读者之间产生间隔这一特殊效果;从人物塑造意义上而言,“我”又与作品中的其他人物构成精神同构的关系。这不仅增强了鲁迅小说的复杂性与深刻性,并赋予其作品文化内涵与现代性。  相似文献   

6.
鲁迅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人,他的小说以“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震惊文坛。从叙事结构、叙事时间、叙事角度等叙事学角度来看,在东西方文化碰撞交汇中鲁迅小说的叙事模式是接受新知与转化传统并重的。  相似文献   

7.
宋雨  雷惠 《科技信息》2007,(15):386
《献给爱米莉的一朵玫瑰花》是杰出的南方文学代表作家威廉·福克纳“约克纳帕塔法世系”作品系列中颇具代表性的短篇小说。本文旨在分析该小说中运用到的多角度叙事、意识流、象征、歌特式这四种小说创作手法。  相似文献   

8.
80年代中期后,王安忆小说叙事观念逐渐明晰,“讲”故事的意识突出。其小说叙事以“第一人称视角”、“人物有限视角”和“视角越界”的应用为独特,并产生陌生化效果,完成了心灵世界与现实世界的结合。  相似文献   

9.
重新审视现代文学史上颇有争议的小说《呼兰河传》,该小说所展示的20世纪的呼兰河城是民俗社会的一个缩影。小说中的人物塑造以单个人物特写为“点”,将整个呼兰河城形象和魂魄摄取,凸现于读者面前,深层揭示了呼兰河城人物的“生活相”及其共同的文化心理。作者以巧妙独特的艺术技巧,反思民族传统文化的本质,以达到批判愚昧和改造民族灵魂的深层意蕴。  相似文献   

10.
贾平凹的小说创作在体式上可以分为“性格”小说、“人物命运”类小说、“写意”小说、“散文化”的长篇小说。“性格”小说,“人物命运”小说以对某一人物性格的充分展现为结构重点,小说的各组织部分从不同的方面塑造这一人物性格而形成整体的组织关系,人物作为小说叙事内容的展开中心而存在,“写意小说”对于古诗文传统有着明显的继承,“散文化”的长篇小说则出现了一种“絮语化”的倾向。每一种体式都体现了他创作思想、文学观念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文化的转型或变异在深层次上制约着中国现代小说人物话语的形态,以虚假个人声音为内容的衍生个人话语在中国现代小说的“撕破”策略中拓展了人物话语的叙事功能。衍生个人话语所具有的可以导致在语言传播与交流过程中所指与能指错位的掩饰、代偿、命名和康复等功能,揭示了无意识文化模式的某种机制。  相似文献   

12.
先锋小说是小说叙事形式的冒险或革命,先锋小说家的创作是进行自觉的文本实验。先锋小说作家关心的是故事的“形式”,即如何处理故事,他们认为所有的小说都是虚构的;将人物的深度内涵取消,人物只是作为一个形式符号而存在;故意在小说中设置“空缺”,使得叙事结构的零散化。因此,叙事的虚构化、人物的符号化、结构的空缺化方面表现出新的叙事观念,颠覆了传统小说的叙事方式。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系统功能语法理论为框架,对美国作家詹姆士·瑟伯的短篇小说《梦里乾坤》中的态度意义进行研究,目的在于探索小说中作者如何运用体现态度意义的语言来表现主人公对自己和周围世界的评价和周围人物对他的评价,以至达到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主题的作用,以此来加深读者对人物和小说的理解。本文运用评价理论中的态度系统对此短篇小说的评价性语言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喜剧手法的成功使用,使中国小说的审美情趣呈现出与众不同的民族特色。主要表现在:用喜剧手法揭示悲剧主题、以喜剧场面刻划人物复杂性格、以乐衬悲的反衬艺术,喜剧化的“大团圆”结局等。这与中国古代人特有的生活方式、民族心理,民族审美观甚至宗教观,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鲁迅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人,他的小说以“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震惊文坛,本文从叙事学角度入手,从叙事结构,叙事时间,叙事角度三方面分析在东西方文化碰撞交汇的鲁迅小说的叙事艺术。  相似文献   

16.
潜藏于民族集体意识中的家族情结和转型期时代语境决定了家族故事是“统一样态的,重复发生的”。现代家族故事的生成机制与叙述者的设置、叙事动力的输入密切相关,“他者”因素强行进入家族空间,为家族故事的生成提供了叙事动力,并激发了家族人物的叙事势能,势能的碰撞构成三种基本冲突,冲突的结果是“他者”因素的容纳者取得了优胜。  相似文献   

17.
青年女作家宋千寻的中短篇小说创作颇具特色,其中篇小说《野火》取得较大反响。本文从理想/现实的升降、城市/乡村的落差、欲望/个体的拉锯等维度,考察小说人物身上所负载的时代症候,揭示个体在时代历史中的命运逻辑。同时,梳理其小说创作实践的发展脉络,以及小说在叙事主题、人物形象、写作立场与审美意蕴等方面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8.
运用空间叙事理论分析英国小说家D.H.劳伦斯的短篇小说《请买票》,认为电车行程、电车内部空间、斯达秋兹游艺会和车站休息室等营造的地志空间描绘了人们的鲁莽和内心的空虚,以及男性想掌控两性关系的心态和女性报复的盲目性。男性女性之间恒定的社会空间差距注定了以安妮为代表的女性无法在与托马斯为代表的男性冲突中取胜。劳伦斯还使用了反复出现的“隐喻”和“意象”空间叙事策略。空间叙事艺术对主题的表达,人物的刻画,艺术感染力的表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张翎的《雁过藻溪》有着丰富的意蕴,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作者有着一枝灵动的妙笔,善于以“远行”为背景,细腻地刻画人物微妙复杂的心理;其次,小说经常讲述时空交错的故事,体现出娴熟的叙事功夫;最后,小说在语言意象和审美趣味方面显示出对汉语文学写作传统的回归与认同,昭示出作者“精神还乡”的写作姿态。  相似文献   

20.
《嘉莉妹妹》被美国文学史家誉为美国自然主义小说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小说第八章开头的一大段插话式的评论被誉为德莱塞的“自然主义宣言”,历来引人注目。本文聚焦于这一大段文字,从哲学角度透视其深邃内涵,评析作者早期的自然主义信念,由此可见德莱塞对人类本性所作的种种严肃的思考。《嘉莉妹妹》小说以此为主题,大胆而真实地演绎了“灵”与“肉”的激烈冲突,充分显示出该小说的超前、现代的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