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极中山站大气六氟化硫浓度本底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氟化硫(SF_6)是一种增温潜能极高、主要来自人为排放的温室气体,对其大气背景浓度进行长期监测,对于研究全球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南极中山站区2008年2月~2013年1月近5年SF_6浓度的观测资料,对SF_6本底浓度和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山站风向为偏东风时大气中SF_6浓度较低,风向为偏西风时浓度较高,这主要是受海陆气团差异引起,而局地源和风速的影响可忽略不计.大气SF_6浓度的变化范围为6.01~7.80 pptv,(1 pptv=1×10~(-12)L/L,下同),平均浓度为6.90±0.40 pptv.SF_6浓度呈明显稳定的年增长趋势,年平均增长速率为0.28 pptv a~(-1),其变化趋势与全球其他观测点较接近,中山站的观测结果可代表南极地区SF_6的本底浓度.通过与全球其他观测点大气SF_6浓度数据对比,结果显示:南半球大气SF_6平均浓度明显低干北半球,北半球是SF_6排放的主要源区;而南半球SF_6主要来源干北半球大气传输和南北半球间大气高度混合,能较好地反映全球大气SF_6本底浓度。南极受人类活动影响很小,是研究全球SF_6浓度变化趋势的理想区域。 相似文献
2.
利用天然放射性元素示踪技术,结合有关水文、地质、构造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探测基岩断层、破碎带、裂隙地下水源,是一种新的物探找水法。(一)基岩断裂、破碎带地下水源勘探新方法的研究在缺乏地表迳流的丘陵山区,基岩断裂带地下水是一种重要的水资源。对这种隐伏不规则分布的脉状地下水的勘测,只用一般的地貌地质和电测法等手段,其效果往往不够理想。国外使用航空、卫星摄影、红外、微波雷达探测,在圈定渗流圈,断裂储水构造带和 相似文献
3.
在山区进行工业布局,作大气环境质量预评价,首先要弄清该山区复杂地形条件下的大气扩散规律,并有一个合用的大气污染扩散模式。这方面的工作,近二十年来,国内外作了不少开拓,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要推EPA的Valley模式和ERT的PSDM模式,但由于山区气象条件的复杂性,一个通用的山区大气扩散模式,至今未臻成熟。渡口市环境质量评价大气协作组曾对弄弄坪工业区的大气扩散作了创见性的探索,提出了一套具有参考价值的模式,但因其繁琐并带有局限性,用于河门口片区却是一败例。鉴此,笔者在作河门 相似文献
4.
《科学通报》2016,(34)
应用球面上Rossby波射线理论初步探讨了基本流为急流的大气中正压扰动的动力学行为,对正压不稳定的条件进行了再思考,指出存在一个准地转位势涡度梯度bM的负区,在这个区域中向北传播的扰动振幅增长很大,为扰动发展的不稳定区,此外扰动能量无法穿越β_M=0的线,据此称之为陷波线.在90°E,20°N给定一个初始扰动,应用包含急流的理想风速廓线分析指出,对于非定常波,扰动的行为依赖于初始的纬向波数k和经向波数l.k值较小的大气长波经向传播范围大,向北传播容易被陷波线捕获,而尺度较小的短波不能到达陷波线,因此能够在西风中南北振荡并向下游传播.对k=1,l=8的大气长波,向北传播时波能量增加,在急流以北波能量达到最大值,当靠近陷波线时能量迅速减小,最终在陷波线中能量衰减为零.向北传播时波能量的增大,意味着扰动从急流以南的基本风场中获得的能量传到急流以北,在陷波线附近能量又还给了基本流,完成了大气中能量的南北输送.进一步计算了1和6月500 hPa上实际纬向风速廓线下扰动能量的传播,其结果大体和理想基流的结果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冬季低纬度向南的扰动容易被东风带阻挡,不能传播到南半球;而夏季低纬非定常扰动可以穿越东风带到达南半球,并且在东风带中形成西传的波动.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运用人工神经网络的多层神经网络对大气SO2的实测值及其相关气象因子进行训练学习,建立大气SO2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模型,用此模型对SO2进行短期预测预警,这将对大气环境质量预测预警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6.
7.
依据质量守恒定律,提出了一个新的计算海洋沉积物输运率的示踪物理论框架,它对人工和天然示踪物都是适用的,中用以计算面上的输运率,从而提供与经验公式方法相 呈验证手段,具体计算方法是,获取两个不同时刻和研究区域内的示踪物浓度和地形资料,诈不踪物浓度和地形随时间和空间变化率,进而根据流速观测,海底沙波迁移等信息确定边界条件,最后得到沉积物输运率在研究区域内的平面分布状况,此外,该模型经过进一步改进,有可 相似文献
8.
大气系统非线性、复杂性的应用研究赵松年,胡非1.本学科领域的发展趋势国际科学界普遍认为,大气科学是人类步入21世纪时应当优先得到高度重视和发展的学科,这说明,大气科学与人类自身的生存发展息息相关。当前,大气科学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际应用都还不能满足人... 相似文献
9.
据两位大气科学家最近报道,通过对地球表面大气样品的分析,发现其中氢气含量最近五年间呈逐渐上升趋势,其原因显然与人类活动有关.他们认为在过去的若干年中,氢气含量不断增加有可能较大地导致地球极地区域臭氧保护层的破坏.波兰特市俄勒冈州立大学研究生院的M.A.K.卡里尔(M.A.K.Khalil)和R.A.拉斯姆生(R.A.Rasmussen)测定了由南北半球6个地点采集的空气 相似文献
10.
大气细颗粒物对大气能见度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气颗粒物污染是造成灰霾的主要原因.本文总结了大气颗粒物影响大气能见度的几个主要因素,即颗粒物的数浓度(或质量浓度)粒径分布、化学组分以及混合状态.我们认为,空气动力学粒径小于1μm的细颗粒物(PM1)是影响大气能见度最关键的大气成分.而要准确理解颗粒物的光学性质还必须结合颗粒物的化学组分及其混合状态来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1.
无机固体吸附剂由于吸附速率快,加之本身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被广泛用于水体中重金属离子的去除.已有的大量研究工作侧重于吸附质在吸附剂表面吸附热力学的研究.而对液固体系中的离子在固体吸附剂的表面扩散行为研究报道较少,特别是在进行动力学研究时常假定表面扩散系数为常数,这样处理不能正确地描述表面扩散的真正行为.对于水体中有害离子的处理,工业上多采用固定床吸附剂(fixed-bed adsorber),它能更有效地利用吸附剂的吸附容量,因此开展溶液离子在吸附剂表面扩散行为的研究在理论及实际中均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吸附剂表面非均匀的特点,即在不同的吸附中心其吸附能不同,引入吸附能分布函数,导出描述固体表面的表面扩散系数模型,根据建立的模型对离子在吸附剂表面的扩散行为进行了计算分析,并将其用于计算纯电解质水溶液中铅离子在两种新型吸附剂表面上的扩散系数. 相似文献
12.
13.
14.
喷动床(或称喷泉床)是流化技术的一个分支,它特别适合于气相与粗糙颗粒物料发生反应的埸合。将喷动床应用于谷物的干燥是首先由Mathur与Gishler所提出的。随后,Becker与Sallans亦进行了一系列工作,他们是研究关于小麦在喷动床中的干燥问题。我国顾毓珍等人还进行了喷动床干燥稻谷和油菜子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讨论多参数一致椭圆扩散的若干样本轨道性质。我们首先建立了多参数一致椭圓扩散与多参数布朗运动之间的一个比较定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得到了多参数一致椭圆扩散象集的Hausdorff维数与Packing维数的上界,以及样本轨道连续模的上界估计。为了记号上的简单,这里只叙述两参数的情形,所有结果均可推广到N参数(N>2)的情形。 相似文献
16.
氮化硅陶瓷作为高温结构材料引起人们重视已有30多年历史,但是至今人们对热压氮化硅的α→β相变的精确本质未能完全了解.由于制备高质量的氮化硅陶瓷通常必须有氧化物添加剂参与,因而研究添加剂离子在氮化硅中的扩散行为,对于进一步了解α→β相变过程是很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合肥盆地花岗岩砾石的同位素年代学示踪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通过对金寨县三尖铺组和凤凰台组沉积剖面中花岗岩砾石岩石化学和同位素年代学分析证明,作为合肥盆地主要物源区的大别山或北淮阳地区原始存在同碰撞造山后的花岗岩。砾石样品锆石U-pb不一致性下交点年龄为214Ma左右、白云母^40Ar/^39Ar年龄为196Ma左右、钾长石K-Ar年龄为181Ma左右。前者可能为花岗岩的成岩年龄,后两者为试样品 中白云母和钾长石的同位素封闭年龄,而沉积剖面中大量出现花岗岩砾石的沉积岩年龄应代表了岩体剥露于地表的最小年龄值,取166Ma。由此,计算出岩体自214Ma形成后,晚三叠世至中侏罗世初期经历了早期缓慢隆升和后期快速隆升,隆升速率分别为0.08和0.4-0.3km/Ma。这些结果与大别超高压变质岩带、北淮阳逆冲带隆升时期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8.
《科学通报》2016,(33)
基于历史表层漂流浮标数据,利用轨迹跟踪方法分析了南印度洋表层副热带环流的平均态特性.浮标路径反映出南印度洋海水由高纬向低纬输运的过程大体可分为2种:海水沿南印度洋东边界北上,汇入南赤道流后绕过马达加斯加岛北侧,沿非洲东岸跨越赤道进入北半球;或者由南印度洋中部北上,受南赤道流影响转向,到达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后返回南印度洋构成副热带环流.漂流浮标获得的流速和能量结果表明,部分海区流的空间变率十分显著,如阿古拉斯回流区、马达加斯加北部、南印度洋西部海盆和澳大利亚西侧海区等.特别地,虽然可能受到如季节变化和涡旋扰动等因素的干扰,在漂流浮标拉格朗日式的观测下没有发现显著的副热带逆流,但是可以通过平均动能和涡动能分布观察到逆流的微弱特征.此外,基于浮标示踪,还反推留尼汪岛附近漂流浮标的可能来源,得到其沿南副热带环流的3种移动路径,这对海上搜索具有现实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地球外面有1000公里以上厚度的大气,古代的哲学家们说:“大自然厌恶真空。”尽管在1600公里的高度,此处远离地球母亲,空气密度只是海平面的千万亿分之一,虽如此,也还是外层空间空气密度的10亿倍,大气使天外来物不给地球带来厄运。那么,月球上是否也有空气存在呢?人们对这一问题,常有各种议论,一个天体能否保住那里的大气,要由这种天体上气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和脱离速度来决定。脱离速度也叫做逃逸速度,天体表面上的物体,必备一定速度飞向宇宙空间,才能够摆脱该天体对它的吸引。若气体分子运动的平均速度大于脱离速度的1/5,那么气体便迅速跑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