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先秦时期,陶冶业为人们广泛熟知,在《荀子》当中,对当时的陶冶发展也有较多记述。《荀子》中的陶冶书写既是关于陶冶生产、流通、器型的历史记载,更是汇聚陶冶启发意义,对荀子礼制思想进行具象化阐释的过程和工具。在论及礼制起源时,荀子就借助陶冶埏埴现象,解释并佐证了礼制起源于“圣人之伪”的因由。通过对《荀子》中陶冶流通和陶礼器记述的观察,更容易理解荀子的礼法治国论和礼器使用观,从而为更完整理解荀子礼学思想的逻辑线索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
《魔桶》自出版以来就被公认为是马拉默德的代表作之一。存在主义认为人是社会里孤独的存在体。孤独,痛苦,绝望和被遗弃是人存在的基本感受。存在主义的先驱克尔凯郭尔认为人的存在和发展有三个阶段:美学阶段、伦理学阶段和宗教阶段。文章拟用存在主义的思想来分析《魔桶》中利奥.芬克尔在追寻爱情过程中所经历的精神和心理上的挣扎和变化。  相似文献   

3.
对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与价值的片面理解,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意蕴缺失的主要原因,而这或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其结果的弱效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着眼于人文关怀,立足于人文引导,致力于人文提升,努力在教育理念、教育环境与载体、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寻求突破创新。  相似文献   

4.
司马迁的《史记》为我国纪传体史书的开山之作,它横跨经史子集四部,沟通文史哲。《史记》文本昭示出三重意蕴:一是“究天人之际”的宇宙观和哲学意蕴层;二是“通古今之变”、明成败兴坏之理的历史意蕴层;三是“成一家之言”而达于不朽的文学审美意蕴层。这三个层次结构内外交融,共同显示出皇皇《史记》“史蕴诗心”的文化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英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威廉·戈尔丁的代表作《蝇王》从存在主义视角对人类生存的荒诞进行了思考,本文试从《蝇王》对人类生存环境的荒诞和人与人存在关系的荒谬来分析它的存在主义特质。  相似文献   

6.
法国著名童话作家圣.埃克苏佩里的童话《小王子》,充分地体现了一整套20世纪以萨特为代表的法国存在主义理论。运用存在主义理论中关于行动与存在、自由与选择、主体与客体以及荒诞等概念,对《小王子》的文本进行仔细的解读,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小王子的整个游历的过程就是一个实现自我存在的历程。  相似文献   

7.
《城南旧事》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台湾“闺秀文学”的典型代表之作。在八十年代随着吴贻弓成功将它搬上银幕,更为读者熟悉。《城南旧事》借一个小女孩的目光,将五个短篇联系起来,成功地将二十年代的北京风俗和平民生活展现出来。《城南旧事》是一曲深婉的人生骊歌,它平实而深远的文字复原着让人留恋的童年时光。  相似文献   

8.
法国著名童话作家圣.埃克苏佩里的童话《小王子》,充分地体现了一整套20世纪以萨特为代表的法国存在主义理论。运用存在主义理论中关于行动与存在、自由与选择、主体与客体以及荒诞等概念,对《小王子》的文本进行仔细的解读,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小王子的整个游历的过程就是一个实现自我存在的历程。  相似文献   

9.
国学热正在重新唤醒人心与人性,启蒙和唤醒大众的经典首先是《弟子规》,原本是儿童启蒙的读物,但在今天无论是在校的莘莘学子,还是历经世事的成年人,理解这些简单的为人道理的人并不太多,所以须得继续补上这一课,从其现实意义的角度来看,有佛学教授将其与《四库全书》相提并论。通览其全文,好比简约版的教育学教材,其中诸如教育的价值导向、教育的内容、教育的原则、学习的方法等等都在字里行间,闪烁着古人关于如何教人的学问,浓缩了儒家的教育智慧精华。  相似文献   

10.
哈代的《还乡》呈现出与存在主义作品一脉相承的特点:世界的荒谬、人的异化与疏离、个人意志与自主选择的重要等。腹背受敌的男女主人公,被外界环境和内在缺陷所困,虽做出种种努力,但终究无法逃离命运的安排。通过描写艾顿荒原上的一出爱情悲剧,哈代不但审视了当时英国农村的落后,而且流露出强烈的人文主义关怀。  相似文献   

11.
尼采的向骆驼→狮子→孩子的精神境界变化、攀升的“精神三重境界”思想,无论是在个体自我教育还是在人类精神生长方面都富有深厚的教育学意蕴。就个体自我教育而言,其教育思想意蕴表现为实现个体生命向骆驼→狮子→孩子的精神境界不断攀升的自我教育过程;就人类精神生长而言,其教育思想意蕴表现为实现人类向骆驼→狮子→孩子的精神境界不断攀升的历史运动过程。  相似文献   

12.
言意之辩已持续两千多年,涉及逻辑哲学、语言文学诸多领域。通过概论“言尽意”和“言不尽意”正反两方在言意之辩长期历史进程的若干关节点,讨论了双方的得失;期待双方继续调整各自的论点,深化论证,实现互利双赢;阐发了言意之辩的逻辑哲学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以人为本执政理念形成的时代背景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适应时代的需要是任何政党保持执政地位的前提条件。一个执政党要谋求长期执政,必须依据时代变化主动调整执政理念和执政方式。当今,中国共产党面临的国际、国内、党内形势已经发生深刻的变化。面对执政的新环境、新考验,中国共产党只有审时度势,与时俱进,不断完善执政理念,才能防范执政风险和战胜各种执政困难,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4.
在方志敏关于"死"的理念中,"死"是一种辩证的否定。它既是生命的终结,也是生命的升华,产生的是一种激励后人更加努力奋斗的精神。方志敏的关于死的意义、死的价值、死的期望及对死的态度的表述,蕴含着非常深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道理。方志敏关于"死"的理念渊源于孔子的"杀身成仁"和孟子的"舍生取义"的哲学命题,但它具有时代特征,有自己独特的哲学之道。  相似文献   

15.
从鲁迅思想最为核心的基点——“人学”思想出发,对鲁迅的戏曲批评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至今为止,学界对于鲁迅戏曲批评的研究在取得一些成就的同时,也存在着将鲁迅简化、提纯化的倾向,指出以个体自由为原则的生命意识为主要内涵的“人学”思想,是理解鲁迅戏曲批评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专用词语的语义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专用语语(包括行业语和科技术语)动用于非专业语境后,产生语变化,所生出专业意义外的新义,我们称之为专用词语的语义衍生。这一语言现象在新时期成为现代汉语词汇发展的重要方面。本文从新时期专用词语语义衍生的方式特点及动因三方面展开了较为细致深入的分析;最后指出,这一语言现象将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值得现代汉语研究人员从历史和现实两个角度对此开展更为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为现代汉语词汇发展及语义发展探寻规律性的东西。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在克服以往一切旧自然观的基础上,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科学、酏面、深刻以实践为基础的人与辩证统一的观点,即劳动实践使人从自然中分离出来并与之相对立;以实践为“中介”,人与自然密切联系,相互作用;实中活动使统一的自界分化为“人化的自然”和“天然的自然”,并且推动“天然的自然”不断向“人化的自然”转化等思想。正确理和掌握马克思这一思想,对于我们科学地认识和掌握古今中外,特别是在现代西方思潮中关于人与自然的种种观点,思想和为我们解决当今生态问题,坚持可持续发展,使人同自然协调与和谐发展,努力开创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徐敏 《皖西学院学报》2007,23(4):97-99,69
隐喻的出现,源自于语言生产和意义生产的不对称所导致"语言的贫困",因而隐喻的使用以语义为核心。隐喻语义生成于具有一定相似性的两个不同意义领域之间的互动,其特征主要表现为:语境性、创造性、开放性和诗意性。  相似文献   

19.
从“人本”管理的价值取向、核心和手段三个方面对“人本”管理作了分析 ,并着重论述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在我国现阶段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以及在实践中如何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相似文献   

20.
《了凡四训》是明代影响很大的一部劝善书,该书的《立命篇》阐述了“命由我作,福自己求”的“立命之学”思想。这一“立命”观的思想基础是传统儒家思想和佛教思想。它强调因果报应、端庄态度、清净本心,教导人们通过自己的努力,通过一系列的方法积善成德、改变命运。在当今社会,这一“立命”观对当前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和个人道德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