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遥感(Remote Sensing)R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为技术支持,气象数据、遥感数据、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社会经济数据为基础数据,构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洪涝灾害风险评估指标体系,采用AHP层次分析法及加权综合法建立洪涝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借助GIS技术,计算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洪涝灾害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暴露-易损性及综合风险指数,并对广西农业暴雨洪涝灾害进行风险区划,研究结果表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洪涝灾害风险东高西低,沿海地区普遍偏高。  相似文献   

2.
利用大连市日降水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和熵权法,结合GIS技术,从暴雨洪涝灾害的危险性、暴露性、脆弱性和防灾减灾能力4个因子入手,选取18个暴雨洪涝灾害综合风险评价指标建立大连市暴雨洪涝灾害综合风险评估模型,对大连市暴雨洪涝灾害的综合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从暴雨洪涝灾害危险性空间分布来看,大连市具有东北部、西南部地区较高,中部地区较低的特点;北部地区暴雨洪涝灾害暴露性和防灾减灾能力均较低,而南部区域较高;西南部、中部地区暴雨洪涝灾害脆弱性较高,东北部、南部地区脆弱性较低。大连市暴雨洪涝灾害综合风险等级以中风险为主,占全市总面积的41.3%,从大连市的东北到西南方向呈片状分布;其次是低风险区,占全市总面积的20.93%,主要分布在庄河市的西北部和瓦房店市;高风险区域面积小,仅占全市总面积的0.72%,集中分布在沙河口区和长海县。沙河口区和长海县作为大连市暴雨洪涝灾害的高风险区,在极端暴雨条件下极有可能发生洪涝灾害,已成为防洪工作的重点关注地区。  相似文献   

3.
辽宁省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评估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自然灾害风险理论,从致灾因子危险性、承灾体暴露性、孕灾环境敏感性和防灾减灾能力四方面选取指标,构建辽宁省短时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评估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建立风险评估模型.利用GIS空间分析,从市级行政单元尺度和1km×1km格网两种尺度出发,对辽宁省2013年"8.16"暴雨洪涝灾害进行评估.评估结果表明:东部风险高,西部风险低,其中高风险和较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辽北、辽东北,东部低山丘陵区的西南地区,包括铁岭、抚顺、辽阳、鞍山等地;低风险和轻微风险区主要分布在西部低山丘陵区、辽河平原中西部的朝阳、葫芦岛、锦州、盘锦等地.市级、县级评估结果在风险分布范围上与实际灾情基本吻合,且在综合精度上均与直接经济损失值显著相关,市级相关性更高,表明此次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评估结果较好,该模型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每年因暴雨洪涝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非常惊人,洪涝灾害风险越来越被政府和保险公司所关注.本文基于湖南省1978—2007年的历史灾害事件记录,对暴雨洪涝灾害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进行概率风险评估.通过蒙特卡洛模拟生成事件损失表,在此基础上模拟直接经济损失超越概率曲线,包括最大损失超越概率曲线(OEP曲线)和累积损失超越概率曲线(AEP曲线),最后应用OEP和AEP曲线计算不同超越概率下每年的最大可能损失与累积损失,以及年损失期望值.研究表明灾害造成的损失并不一定与致灾强度成正比,对于灾害频发的地区,AEP曲线能提供决策者更正确的信息.研究同时发现对于不同重现期,洪涝灾害造成损失风险的空间分布有差异.重现期为千年一遇时,益阳市的损失风险级别最高;重现期为百年一遇时,怀化市和郴州市的损失风险最大,总损失将超过60亿元;重现期为五十年一遇和十年一遇时,损失风险最大的也是怀化市.张家界市在各种重现期下的损失最轻.文中所得评估结果可作为风险图绘制的基础,政府和保险公司等决策者可据此获知面临暴雨洪涝灾害的直接经济损失风险,从而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和保险业务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5.
 立足于山西省暴雨洪涝气象数据融合的实证视角,通过对山西省109个气象站点,1957-2008年的暴雨洪涝灾害数据,山西省经济发展数据、地理数据的高度融合,从致灾因子、孕灾因子、承灾体因子和防灾减灾因子4 个维度出发,构建山西省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并选择太原市、大同市、晋城市、朔州市、晋中市和临汾市进行实证分析,综合评估这6 个城市的暴雨洪涝灾害致灾指数。研究成果不仅能够从实践上指导山西省在暴雨洪涝预测及防灾减灾方面的实践工作,而且从理论方法上对气象灾害研究提出独特的分析见解。  相似文献   

6.
利用1961-2011年长江中下游地区27个气象站逐日积雪深度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全球变暖背景下长江中下游地区积雪日数时空变化特征,并定量估算了积雪日数的气候指示意义.研究结果表明:(1)近50 a长江中下游地区年平均积雪日数为5.6 d,1968年最高,2006年最低;空间上,各站年平均积雪日数在0.9~1...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湖南省极端气候的时空变化特征及风险发生概率,基于湖南省32个气象站点1961—2017年逐日气象观测资料,选取12个极端降水指数和16个极端气温指数,利用线性倾向法、M-K趋势检验法、克里金插值等方法,对湖南省极端气候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探究,并采用信息扩散模型对湖南省极端气候风险进行评估,研究表明:近57年来湖南省极端降水指数总体变化趋势较为平缓,大多数极端降水指数在空间上呈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分布。极端气温指数总体变化趋势呈显著变暖趋势,表征高温的指数在空间上呈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趋势。对湖南省极端降水的风险评估显示,湘西北发生极端降水的风险更大,而湘东南的降水总量更多。对湖南省极端气温的风险评估显示,湘西北为持续高温的高风险地区,常德市发生极端高温的风险概率较大,为2~3 a一遇。  相似文献   

8.
及时准确了解和掌握耕地变化信息对区域的粮食安全和农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十二五”以来江汉平原地区开展了多项土地整治专项行动,使得区域耕地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为了解和掌握本区域耕地的时空变化特征,运用QUEST(Quick, Unbiased, and Efficient Statistical Tree)决策树算法,选取“环境一号”和Landsat 8数据,以江汉平原西南部的公安县,江陵县和石首市为例,进行了分类制图,得到了耕地的变化信息和统计结果.结论如下:1) 近5a来,江汉平原西南部的耕地总面积减少了2.2%,其中水田的比重由38%上升至52%,而旱地的比重由62%下降至48%;耕地总的变化不显著,但水田和旱地的变化动态度较高;5年来有10.13%的旱地转换为水田,旱地成为水田主要的变化对象.2) 2011年~2015年,耕地在空间上集中连片的趋势加强,景观的破碎度由0.060下降至0.049,而水田和旱地的空间分布呈现出破碎化的特征,两者的破碎化程度均存在提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利用山东地区17个气象站1961 ~2011年逐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等资料,采用线性倾向率法、Mann-Kendall法、累积距平法等方法,分析了山东地区近50年的气温变化特征和突变特征.结果表明:1961 ~2011年山东地区各气象站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和年平均最低气温均呈现增温趋势,平均增温速率分别为0.22℃/10a、0.17℃/10a和0.33℃/10a,年平均最低温度的上升幅度大于年平均最高温度的上升幅度,山东地区气候变暖主要体现在年最低温度的升高上.近50年来山东地区气温变化过程具有显著的阶段性,而不是单调递增.山东地区增温主要发生在最近的20余年内,各气象站点的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集中在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发生增温性突变.山东地区气候变暖的区域差异比较明显,龙口地区的年平均气温增温最明显;年平均最高气温增温最为明显的是日照地区;龙口地区年平均最低气温增温趋势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
11.
长江中游地区洪涝灾害风险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确定洪涝指数,对长江中游地区洪涝灾害的强度特征进行了分析,采用蒙特卡罗模拟方法对该地区极端降水事件的发生概率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长江中游地区洪涝灾害发生频繁,灾害损失严重,极端降水事件发生的概率风险很大,洪涝灾害和灾情的关系较为密切。  相似文献   

12.
利用Delft3D模型,模拟黄河下游滩区洪水漫滩过程,获取漫滩范围和洪水淹没水深等洪水致灾参数.基于地形和防洪条件,划分洪水漫滩淹没单元,参考联合国灾害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对各淹没单元的危险度和易损度评估,得到不同洪水量级下各淹没单元的洪水漫滩风险度空间分布.结果表明,占滩区总面积近50%的淹没单元的洪水漫滩风险等级...  相似文献   

13.
根据长江中游的实际特点,选择汊点分组解法求解河网矩阵方程,克服大型复杂区域内模型计算速度和整体性之间的矛盾。选择水文学-水力学模拟技术相耦合的集成措施,解决洪水调度中下边界难以确定的困难,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洪水调度数学模型。模型在不同来水条件下均能取得较好的洪水调度模拟效果,能够根据调度原则,给出任意位置水位流量、蓄洪区进出洪量等详细信息,为防洪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黄河下游河道来水来沙量持续减少,河道演变特性发生变化,同时引起黄河下游河道的“小水大灾”、“横河”、“斜河”等问题。针对日趋严重的水灾问题,本文选取黄河下游典型站点分析黄河下游河道对水沙过程变异的响应,得到初步认识:一方面,由于黄河来水量减小,水流挟沙能力降低,致使黄河下游河槽持续淤积抬高、河槽变窄、河道过水断面变小,易引起“小水大灾”;另一方面,由于来水来沙量变异,黄河漫滩概率减小,使黄河下游河型发生缓慢的改变,引起河势变化,原有的部分工程措施因水流流路的改变被迫废弃,甚至产生负作用,形成水灾。  相似文献   

15.
长江中游荆江洞庭湖区的防洪工程体系包括三峡水库以及分散的多个分蓄洪区,它们在不同类型来流情况下可能显示出不同的运用特点和效果。以1%设计标准的洪水为讨论前提,采用洪水调度数学模型分析了各种来流情况下的工程效果。其结果显示:三峡水库的调节作用主要是避免了荆江分蓄洪区的启用,将荆江段的超额洪量转移到水库进行调蓄;尽管不同类型洪水条件下各分蓄洪区运用情况不尽一致,但有、无三峡水库条件下,城陵矶附近总分洪量变化不大,分洪后的洪峰水位也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6.
小波分析在长江中下游旱涝气候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要介绍了小波分析的原理与方法,并根据武汉和上海两个代表性测站523年的旱涝资料,利用小波变换技术对长江中下游地区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旱涝周期进行了比较和诊断。同时,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未来的旱涝趋势作了初步的分析。结果表明,小波分析在气候预测中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7.
于2017年6月在长江源区12个采样点采集表层水样和沉积物样品,测定重金属含量,并结合地累积指数、水质指数和潜在风险指数等,评价长江源重金属污染和生态风险.结果表明,水体中Mn,Ni,Cu,Zn,Cd,Pb 和 Cr 的浓度范围为 ND~4.21,0.609~3.71,0.033~5.01,ND~34.86,ND~0....  相似文献   

18.
1960—2005年长江上游水文循环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长江上游水汽含量以及各边界水汽通量、水汽收支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建立了长江上游水文循环概念模型,并通过分析水循环参数的变化特征讨论水文循环的陆面分支与大气分支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变化过程.结果表明:长江上游为水汽汇区,净水汽收支为23 790 t/s;纬向为水汽输出向,纬向水汽通量减小趋势显著.整个上游地区水汽收支变化趋势不显著,水汽输入总体呈微弱减小趋势.尽管当地蒸散发形成的降水在区域总降水量中的贡献尚不足10%,但蒸散发量对当地水文循环的作用正逐年增加.  相似文献   

19.
试论清代中晚期汾河上游人类活动与太原水患加剧之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应用水患频率五年滑动平均数法,分析了清乾隆初年至公元1911年间太原阳曲两县水患频率的增长情况,指出:乾隆初年fd=0.085,fd〈0.2水患较轻,但以后逐步加剧,至清末0-2〈fd〈0.5灾情已相当严重,同频率的特大洪峰增大了一倍以上.分析认为这与汾河上游人口增加、耕地扩张有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某铀矿的废水纳入河——临水河中放射性核素污染水平及存在的健康风险,利用高纯锗(HPGe)γ谱仪测得9个采样点水样中天然放射性核素(238U、226Ra、232Th和40K)的含量,并采用美国环保局(USEPA)等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计算不同年龄组居民(幼儿、少年和成人)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临水河中238U、226Ra、232Th和40K的平均活度浓度分别为1.439、0.183、0.081和0.472Bq.L-1,受铀矿排放出的废水和渗滤水等原因,活度浓度明显高于全国地表水的平均水平;活度浓度在铀矿山开采活动影响下沿河流流向大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居民平均总致癌风险大小依次为:4.04×10-6(幼儿组)>2.09×10-6(少年组)>1.26×10-6(成人组),各年龄组的总致癌风险均高于USEPA的最大可接受风险(10-6),表明研究区放射性核素存在一定的健康隐患,其中对幼儿的危害最大,而且总致癌风险中主要贡献因子均为238U和226Ra,建议该河流中的水不宜饮用或经处理后再饮用。本次研究不仅为铀矿开采引起的放射性污染和水资源利用提供数据支持,而且为铀矿开采对当地居民的健康影响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