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正>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十周年之时,光明日报记者魏国雄采访了国家民委政法司司长杨侯第,他谈了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贯彻情况及自治法体系。他说,我国民族区域的自治已经基本完成,目前,我国有五个自治区,三十四个自治州,一百五十二个自治县(旗)。作为民族区域自治的一种重要补充形式,还建立了一千多个民族乡。五十五个少数民族中已有四十五个民族建立了自治地方。实行区域自治的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百分之六十四点三。在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四十多年来,民族自治地方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实现了巨大飞跃.少数民族人民的人权状况得到划时代转变,一些自治地方农牧业落后状况得以明显改观,许多基本上没有现代工业的民族地区,工业得到很大发展,能源、交通、科技、文化、卫生等项建设事业也蓬勃兴起。《民族区域自治法》自1984年颁行以来,已初步形成法规体系,它的法规体系包括那些呢?主要以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必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把依法治国 ,建立社会主义法制国家作为治国安邦的方针 ,做到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在他的领导下制定的《民族区域自治法》 ,以及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和有关实施自治法的法规 ,使我国的民族工作制度化、法律化 ;如今我国已经形成比较完善的民族法制体系 ,民族工作走上法制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3.
所谓民族立法,是指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根据一定程序制订有关民族问题的法律、法令;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依照宪法、区域自治法和民族自治地方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特点,制订民族区域自治法的配套法规、条例、实施细则. 民族立法是国家立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进一步健全民族立法,对于推动民族自治地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现代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此问题谈谈自己的浅见.  相似文献   

4.
<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自1984年实施至今,13年来,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发生了深刻的社会变革,各级民族自治地方贯彻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取得了普遍公认的进展。特别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已在民族地区干部群众的观念中深深扎根,民族地区各项事业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从理论上看,许多人把民族区域自治单纯理解为“民族自治”,而忽略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本身的特征。即民  相似文献   

5.
民族自治法规的本质是对法律、行政法规的变通 ;自治法规变通法律、行政法规有特定范围 ,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立法法、其他法律、行政法规就民族自治地方所作的规定、只能以法律形式规定的事项不在变通范围之内 ;自治法规变通法律、行政法规的程度亦应限制 ,包括目的性限制、原则性限制和不损害国家法制统一性限制等。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享有宪法赋予的自治权。同时宪法第 1 1 5条也明确规定 ,自治机关必须“依照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和其他法律规定的权限行使自治权。”这是依法自治的主要法律根据。在建设法治国家的今天 ,强调依法自治 ,不仅因为它是依法治国战略部署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且它还是落实党的各项民族政策 ,保障自治机关正确和充分地行使自治权 ,巩固自治地方各族人民当家做主地位的迫切需要。本文就实现依法自治的途径及行使自治权在其中的作用 ,谈谈自己的认识。一、加强自治地方立法是实现依法自治的前提和依据法治国家要求国家机关、…  相似文献   

7.
本文指出了民族区域自治法实施中遇到的种种挑战,论证了修改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必要性,对怎样修改好民族区域自治法提出了原则性意见  相似文献   

8.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自颁布实施以来,为西藏的社会发展与进步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民族区域自治法在西藏自治区得到认真的贯彻和执行,保障西藏人民充分行使了各种自治权利,极大地推动了西藏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使西藏在政治、经济、化以及法制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社会发展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从而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相似文献   

9.
民族地区的改革和建设,不但要培养训练大批干部,还要努力做到干部民族化。去年颁布的《民族区域自治法》第十七条规定:“自治区主席、自治州州长、自治县县长由实行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人民政府其他人员的组成,要尽量配备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人员。”第十八条还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所属工作部门的干部中,要尽量配备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人员。”  相似文献   

10.
全国各族人民衷心拥护的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施行一年了。在这段时间里,全国各地少数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和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了这个基本法,有力地促进了民族自治地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建设。众所周知,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城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主权,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重要政治制  相似文献   

11.
民族区域自治主体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区域自治的主体问题是无法回避、也是不容回避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不等于民族区域自治主体。民族区域自治主体不是单一性的,而是多样性的,它包括民族自治地方、民族自治地方的各个民族、民族自治地方内各个民族的成员。  相似文献   

12.
本就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稳定性和灵活性作了探讨,认为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民族区域自治政策,长期稳定地贯彻执行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充分发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灵活性,在政治上,有利于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保障各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和自治机关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自主地发展经济和社会事业的权力。在经济上,进一步巩固现有的成果并因地制宜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13.
冲突与调适:南方山地民族的法律多元主义格局及其走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了南方山地民族地区和社会还存在着法律多元主义的格局 ,即国家统一法、民族地方自治条例及民族固有法并存的状态 ,探索了如何调适三者之间的冲突 ,即如何恰当地处理法的国家属性与民族属性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面对着新的一轮产业革命浪潮的到来,推进四川省民族地区低碳经济的发展,就成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选择。四川省民族地区低碳经济产业结构优化的路径应包括:转变思想观念,加快节能减排,加快技术创新,发展碳汇产业,完善法规制度。  相似文献   

15.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高举团结国内各民族共同抗日的旗帜,以开展蒙古民族工作为重点,逐步提出了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不仅使党的民族政策在理论上趋于成熟,而且在团结蒙古民族抗日的斗争中得到了正确的实施,为确立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政策和我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的诞生奠定了理论基础,提供了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6.
在解放战争中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民族工作大发展的基础上 ,根据革命形势、任务的变化和民族地区出现的新情况与新问题 ,以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突破点 ,适时、灵活地更新或制定了一些切合当时政情、民情、国情实际的民族政策 ,初步形成了以民族平等团结、共同解放为核心的民族政策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7.
伴随改革的深入与经济发展,城市化浪潮悄然出现,民族区域自治地区的城市化进程也进一步加快.老城市不断得到更新改建,新城市不断涌现,一方面反映了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另一方面,又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带来了未曾面对的新事物、新问题.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已不能涵盖全部,有些条款亦显得不合时宜,急需改进.  相似文献   

18.
民族问题是关系统一战线巩固和发展的重要问题,党的几代领导人各坚持了以下民族政策:毛泽东指出要坚持民族平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邓小平说要造就一支宏大的德才兼备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江泽民则要求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维护国家统一;胡锦涛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道路,这为党的民族理论发展、我国各民族大团结奠定了坚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50年代新政权建设后,国家在民族地区进行了各类形式的社会改革。在改革中为了适应各民族社会传统的特殊性,制定了大量地方性法规规章。在这些地方性法规规章中有一些内容是来自各民族的习惯。当时地方性法规规章在立法上表现出对习惯有适当的具体承认,但多为总括式立法。在当时政治因素下,表现在法律文本上习惯的具体内容并不十分明显,但在实践中却表现出大量承认各少数民族习惯,特别在婚姻、土地、林木等一些特别财产权方面。  相似文献   

20.
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原理,结合中国的实际,把民族自治和区域自治结合起来的一个创造,充分体现了各民族平等联合的原则。是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