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隐身飞机     
《科技潮》1998,(3)
时间追溯到1991年1月17日2时40分的巴格达,一架部署在沙特美军基地的 F-117A 隐身飞机,穿越伊拉克的雷达覆盖区,向伊拉克南部指挥中心投下了一枚激光制导炸弹,接着数十枚"战斧"巡航导弹和作战飞机便向伊拉克境内的重要军事目标频频发起攻击,一场战争开始了。在这次战争中美国用了42架 F-117A隐身战斗机袭击伊拉克防空火力密集的国家军事 s 射,难以被我发现,只是偶尔在雷达荧屏出现,但转瞬即逝,那时雷  相似文献   

2.
1991年1月17日凌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的人们还处在香烟的睡梦中,几架外形奇特,颜色漆黑的飞机从基地起飞以后,悄无声息地进入伊拉克的领空,并突然出现在巴格达的上空,向着位于市中心的通讯大楼投下了精确制导的激光制导炸弹。  相似文献   

3.
核武器的错位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个世纪,日本遭受核弹攻击,这是世间一场悲剧。自此,核威慑一直像幽灵一样在世界各地游荡,刺激着人们的神经,威胁着人类的安全。2003年呈现出的国际关系景象是核问题升温。因核查危机引发的伊拉克战争、朝鲜核危机和伊朗核问题让人感到核武器发展仍然是人类安全的最大威胁。虽然朝鲜核危机和伊朗核问题的解决最近有了积极的进展,但许多问题复杂而敏感,要想真正解决还需很长时间。伊拉克战争对不扩散核机制造成的负面影响是深远的,朝鲜、伊朗等核门槛国家动向的突出也有“原因”的。不过,人们更担心的还是由此引发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是否会出现?反导系统的发展是否会导致新的核竞赛?核武器是否有朝一日真的会落入恐怖主义之手……那么,到底是谁在制造核危机?  相似文献   

4.
上个世纪,日本遭受核弹攻击,这是世间一场悲剧。自此,核威慑一直像幽灵一样在世界各地游荡,刺激着人们的神经,威胁着人类的安全。2003年呈现出的国际关系景象是核问题升温。因核查危机引发的伊拉克战争、朝鲜核危机和伊朗核问题让人感到核武器发展仍然是人类安全的最大威胁。虽然朝鲜核危机和伊朗核问题的解决最近有了积极的进展,但许多问题复杂而敏感,要想真正解决还需很长时间。伊拉克战争对不扩散核机制造成的负面影响是深远的,朝鲜、伊朗等核门槛国家动向的突出也有“原因”的。不过,人们更担心的还是由此引发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是否会出现?反导系统的发展是否会导致新的核竞赛?核武器是否有朝一日真的会落入恐怖主义之手……那么,到底是谁在制造核危机?  相似文献   

5.
上个世纪,日本遭受核弹攻击,这是世间一场悲剧。自此,核威慑一直像幽灵一样在世界各地游荡,刺激着人们的神经,威胁着人类的安全。2003年呈现出的国际关系景象是核问题升温。因核查危机引发的伊拉克战争、朝鲜核危机和伊朗核问题让人感到核武器发展仍然是人类安全的最大威胁。虽然朝鲜核危机和伊朗核问题的解决最近有了积极的进展,但许多问题复杂而敏感,要想真正解决还需很长时间。伊拉克战争对不扩散核机制造成的负面影响是深远的,朝鲜、伊朗等核门槛国家动向的突出也有“原因”的。不过,人们更担心的还是由此引发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是否会出现?反导系统的发展是否会导致新的核竞赛?核武器是否有朝一日真的会落入恐怖主义之手……那么,到底是谁在制造核危机?  相似文献   

6.
上个世纪,日本遭受核弹攻击,这是世间一场悲剧。自此,核威慑一直像幽灵一样在世界各地游荡,刺激着人们的神经,威胁着人类的安全。2003年呈现出的国际关系景象是核问题升温。因核查危机引发的伊拉克战争、朝鲜核危机和伊朗核问题让人感到核武器发展仍然是人类安全的最大威胁。虽然朝鲜核危机和伊朗核问题的解决最近有了积极的进展,但许多问题复杂而敏感,要想真正解决还需很长时间。伊拉克战争对不扩散核机制造成的负面影响是深远的,朝鲜、伊朗等核门槛国家动向的突出也有“原因”的。不过,人们更担心的还是由此引发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是否会出现?反导系统的发展是否会导致新的核竞赛?核武器是否有朝一日真的会落入恐怖主义之手……那么,到底是谁在制造核危机?  相似文献   

7.
上个世纪,日本遭受核弹攻击,这是世间一场悲剧。自此,核威慑一直像幽灵一样在世界各地游荡,刺激着人们的神经,威胁着人类的安全。2003年呈现出的国际关系景象是核问题升温。因核查危机引发的伊拉克战争、朝鲜核危机和伊朗核问题让人感到核武器发展仍然是人类安全的最大威胁。虽然朝鲜核危机和伊朗核问题的解决最近有了积极的进展,但许多问题复杂而敏感,要想真正解决还需很长时间。伊拉克战争对不扩散核机制造成的负面影响是深远的,朝鲜、伊朗等核门槛国家动向的突出也有“原因”的。不过,人们更担心的还是由此引发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是否会出现?反导系统的发展是否会导致新的核竞赛?核武器是否有朝一日真的会落入恐怖主义之手……那么,到底是谁在制造核危机?  相似文献   

8.
(一)海湾战争爆发。1月17日凌晨,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向伊拉克发动代号为“沙漠风暴”的大规模空袭,海湾战争爆发。整个战争历时42天;2月28日布什总统宣布停火。(一)拉吉夫·甘地遇刺身  相似文献   

9.
在伊朗发动“斋月行动”(7月13日—30日)攻势之后,两伊战争前线出现过两个月的相对平静。10月1日凌晨,伊朗军队在伊拉克东部曼达利地区又发动了新的大规模攻势.使两伊战争重趋激烈.展开了新的回合。同日下午,伊朗宣布占领了包括6个边境哨所在内的150平方公里的土地,完全控制了曼达利—纳夫塔哈纳战略公路。第二天,伊拉克宣布在  相似文献   

10.
<正> 伊拉克战争报道在新闻事业的发展史上将会占据重要位置。2003年3月23日,电视媒体现场报道了美军同伊军在乌姆盖斯尔交火的场面,这是媒体有史以来第一次对战争进行现场直播报道。美军推行的“嵌入式”采访,将记者的目光和镜头带到了战争的最前沿,新闻记者再次向公众展现了作为新闻从业者的职业素养与勇气,12名记者为此献出了生命。伊拉克战争报道作为活生生的教材值得我们去研究,也给正在进行的新闻教育改革以启示。  相似文献   

11.
海湾地面战争从2月24日凌晨1时(格林尼治时间)爆发,到28日凌晨5时布什总统宣告结束,历时100小时。伊拉克军队全部撤出了科威特。伊拉克在给联合国安理会的信中表示无条件全部接受联合国安理会关于海湾危机的12个决议。此后伊拉克政府又表示将付予科威特战争赔款;同意派出高级军事人员与多国部队方面的高级军事人员接触,为停火作出安排;交换战俘问题将排在双方接触时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12.
田文林 《世界知识》2010,(18):42-43
<正>只要伊拉克动荡不休、阿拉伯世界群龙无首,就会有求于美国;纸上的谋划能否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收益要看现实发展。伊拉克战争是21世纪初最重要的一场地区战争,而2010年8月美国从伊拉克撤出战斗部队,则标志着这场战争正在结束。检讨这段"正在发生的历史",  相似文献   

13.
环球舆论     
看不见的『另一场战争』法国《解放报》自从去年12月萨达姆把联合国武器核查小组赶出巴格达之后,美国就(在英国的支持下)和伊拉克展开了一场“不太激烈的战争”。伊拉克的决定招致了四天的猛烈轰炸,  相似文献   

14.
联合国安理会于8月15日通过706号决议,允许伊拉克在半年时间内出售价值16亿美元的石油和石油产品,以购买伊拉克急需的食品和药品。舆论指出,这是因为伊拉克逐步松动了对联合国核核查小组的态度,逐步交出了它的核计划,安理会才通过了这项决议。联合国安理会4月3日通过的第687号决议规定:伊拉克必须无条件接受在国际监督下销毁所有的生物和化学武器以及射程超过150公里的弹道导弹;今后不准拥有或研制核武器以及生产核武器所需  相似文献   

15.
在中东颇有实力的伊拉克对西方和以色列来说若芒在背,一场不大不小的风浪由此而起。最近两个月,西方和以色列掀起了一股攻击伊拉克"研制核武器"的恶浪,及至以色列扬言要对伊拉克采取军事行动。事态在西方的渲染和推动下持续发展,给中东地区和阿以关系增添了新的紧张气氛。阿拉伯世界对  相似文献   

16.
范庆华  倪峰  余万里 《世界知识》2010,(19):34-35,38
<正>美国的对外战略在很长一段时间还是要以应对恐怖主义或伊斯兰极端主义的威胁为重心;美国加大对亚洲的关注并不表示美国的战略重心向亚洲转移。随着最后一批美军作战部队从伊拉克撤出,一场历时七年的伊拉克战争告一段落。伊拉克战争以及接踵而至的金融危机重创了美国的经济实力,削弱了美国的霸权地位,挫伤了美国的民族自信心。随着后伊拉克时代的到来,美  相似文献   

17.
美国为何对手无“缚鸡之力”的伊拉克发动一场战争?在三个所谓“无赖国家”中,美国为何首选伊拉克?  相似文献   

18.
中国在伊拉克:利益经受考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如混沌学者所说:墨西哥山谷中蝴蝶扇动一下翅膀,就能够在大洋彼岸掀起一场飓风。在这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伊拉克战争的爆发,不能不给世界经济体系增添新的变数,而这一切最终又将或多或少波及中国。伊拉克战争爆发将直接影响中国与伊拉克经贸往来。战争可能使我国对伊拉克的进出口工程合同落空,并使我国的应收账款“悬空”。单纯就当前的经贸往来数额看,这场战争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并不大。海湾战争后,多年的制裁使伊拉克经济元气大伤,1996年12月启动的“石油换食品”计划成为伊拉克与外界开展经贸往来的惟一合法渠道。海湾战…  相似文献   

19.
伊拉克一向重视发展核生化武器,萨达姆把拥有核武器看作是充当阿拉伯世界盟主的重要资本。为了获得核武器,伊拉克耗费的钱财不下100亿美元。早在1956年,伊拉克政府便组建了原子能委员会,接着又在巴格达东南31公里的托瓦伊萨建立了原子能研究所。1959年,伊拉克派出375名留学生赴苏联学习核技术。1961年,两国达成协议,由苏联在托瓦伊萨援建了一座小型轻水实验反应堆,功能为2兆瓦,这是伊拉克第一个原子能反应堆。  相似文献   

20.
难民何处去     
在1991年海湾战争中,有数百万伊拉克难民涌向周边国家,至今仍有相当一部分人滞留在邻国,给当地政府造成很大的社会和经济负担。虽然此次伊拉克战争尚未出现大量的难民潮,但“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有着前车之鉴的邻国在对待伊拉克难民的问题上无不表现出复杂的心态,它们纷纷吸取教训,未雨绸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