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北部湾潮汐余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采用欧拉法,计算了北部湾的欧拉余流,同时还计算了拉格朗日余流和斯托克斯漂流。计算结果表明:北部湾欧拉余流和拉格朗日余流比斯托克斯漂流大得多。K_1欧拉余流一般在15厘米/秒左右,M_2余流约8厘米/秒,而斯托克斯漂流最大不到2厘米/秒。K_1和 M_2欧拉余流都在湾北部形成一个逆时针的环流,K_1环流中心位于108°30′E,20°20′N1;M_2则位于108°45′E,20°35′N。本文还讨论了动量方程中的非线性平流项和底摩擦以及水平湍流摩擦对湾内潮汐余流的影响。由分析结果可知,北部湾潮汐余流产生的主要原因是非线性底摩擦以及动量方程中的非线性平流项,但水平湍流摩擦对湾内潮汐余流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廉洲湾水流动力场对北海港域泥沙运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波 《广西科学》1999,6(2):85-88
根据廉洲湾海洋动力场形成机制探讨了北海港域泥沙运移趋势,廉洲湾潮流具有明显往复特点,落潮流大于涨潮流,有利于湾内冲刷深槽的形成,使北海港保持相对稳定或微淤状态,便在深槽以北开阔海我浪作用加速南流江夏季冲淡水携沙向外运移,甚至波及港口一带,形成不断外移趋势,湾内工程开发不当会加快湾内泥沙洄淤的速度。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模糊集理论以及指数法,分别对北海港湾的水质进行了综合评价,两种方法对总体水质的评价结果均为Ⅱ级,说明湾内的水体略受到轻微的污染。但就各测站而言,两种方法的评价结果是不一致的,一般相差一个级别,相对地说,模糊集理论法评价水质严于指数法。  相似文献   

4.
北京地温的年日变化与土壤的导温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讨论各层土壤温度的分布,及其月平均值的年变化,与不同天气情况下的日变化,最后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土壤的导温率,并讨论计算结果的准确度。 结果指出北京月平均地温年变化的振幅,在地面约为20℃,随深度迅速减小。在0.75米深度处,地温年振幅为地面振幅的一半。最高最低出现的月份,随深度都有落后现象。但落后的情况,两者并不相同。在25厘米下,各月月平均温度都高於0℃。 地温日变化振幅因天气情况不同,大有差别。根据某月观测纪录,最大达22.3℃,最小只1.5℃晴日远较阴雨日为大。振幅随深度减小,最高最低出现时间随深度的落后现象,晴日也较雨日为明显。 根据随深度振幅减小与位相落后计算得的导温率,因计算方法与天气情况不同,有相当大的变动范围。共平均值为。 0—1 厘米层 0.3×10~(-3)厘米~2/秒 1—10厘米层 1.2×10~(-3)厘米~2/秒 10厘米-1米层 4.0×10~(-3)厘米~2/秒 1—12米层 7.0×10~(-3)厘米~2/秒总平均值为5.0×10~(-3)厘米~2/秒。根据上述导温率的数值,以1厘米深的观测振幅为标准,所计算得的各深度振幅值,与实际观测值极为相近。  相似文献   

5.
陆源污染物对海州湾环境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沿深平均二维模型模拟海州湾水域的潮流场,分析该水域的潮波运动规律,计算不同风条件下海州湾水域的Lagrange余流场,分析风时对余流的影响,以海州湾顶的临洪口为陆源污染源,用数值方法求解物质扩散方程,分析在不同风条件下湾内污染物平均浓度随的变化,在保证污染物排放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对不同排放方式下湾内污染物的平均浓度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6.
基于非结构网格FVCOM模型构建平潭竹屿湾潮流泥沙计算模型,开展竹屿湾附近海域潮汐潮流、悬浮泥沙输运模拟计算,分析其潮流泥沙的运动特征。模型计算结果显示,海坛海峡内潮波为前进波,潮流与潮位变化同步,但竹屿湾内的潮波为驻波;海坛海峡内大潮、小潮期间垂线平均悬浮泥沙浓度差别较小;现状条件下海床的年最大冲刷强度约为10 cm·a-1。实测数据与模拟计算结果的对比研究表明,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竹屿湾附近潮汐潮流和泥沙的运动特征;竹屿湾海床总体稳定,可能是周围工程建设和人工采砂导致竹屿湾海床局部发生冲淤。  相似文献   

7.
本文叙述了在直拉法生长的尖晶石上外延硅膜的制备与性质。已在直拉法尖晶石(100)面衬底上生长出一批电学性能较好的N型单晶硅膜,并进行了热氧化稳定性试验,N型掺杂的硅膜其霍尔迁移率一般在300厘米~2/伏·秒左右,最高达380厘米~2/伏·秒。载流子浓度控制在10~15~10~16/厘米~3硅膜厚度在1~2微米。  相似文献   

8.
计算了对流层中的机械能通量(πF_s=2.42×10~7尔格/厘米~2·秒)。估计了四种频率的声波形成冲击波的高度h(2)。利用无磁场和有磁场时的冲击波方程计算了太阳宁静区低色球的冲击波加热模型,把计算模型与观测模型(HSRA)比较得出加热低色球最可能的冲击波周期是20~30秒,磁场对较高层的加热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9.
一 2V主副连杆机往复惯性力的分析 (一) 符号及公式曲轴转速 n 转/分曲柄角速度ω=πn/30 1/秒曲柄与主缸中心线的夹角 a_1=ωt 度曲柄与副缸中心线的夹角 a_2=a_1 γ度曲柄半径 R 厘米 V型夹角 r 度主连杆长 L 厘米连杆比λ=R/L 主缸往复质量 m_1 公斤-秒~2/厘米副缸往复质量 m_2 公斤-秒~2/厘米主缸的往复惯性力  相似文献   

10.
潮波方程的谱方法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谱方法进行潮波方程的数值模拟 ,此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及ADI法计算的结果基本符合 .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北部湾北部的潮流谱和余流特征。【方法】利用1988年10月至1989年8月的涠洲岛附近10m、20m和30m海流观测资料进行谱分析。【结果】无论频率f0或f0,全日潮谱峰都高于半日潮谱峰。其中,主要半日潮周期为12h、12.4h,主要日潮周期分别为23.9h和25.8h。在半日潮和全日潮分量中,顺时针分量是主要的。从余流前进矢量可以看出:冬半年,10m、20m和30m层平均余流矢量方向分别为302°、338°和43°。夏季,10m、20m和30m层平均余流矢量方向分别为246°、298°和292°。【结论】风对1988年10月至1989年2月余流影响明显,但是制约余流运动的主要因素是北部湾北部环流。  相似文献   

12.
廉州湾潮余流特性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波 《广西科学》1996,3(4):18-21,37
根据近期的调查资料,计算廉州湾海区的潮余流,结果表明,廉州湾的潮流为不正日潮,落潮流大于涨潮流,落潮流速104cm/s,涨潮流速88cm/s余流以风劣绅流为主导地位,海面在西南风的作用下,海水向湾内东北部流动,海面在东风和东南风的作用下,海不向流动,余流最大流速仅29.3cm/s。  相似文献   

13.
In this paper, a new fully-digital high frequency(HF) radar system OSMAR-SD(ocean state measuring and analyzing radar, S-smaller, D-digital) is employed for observation of the tidal current over the Beibu Gulf, South China Sea. This system can operate at two frequencies to achieve wider range and better resolution of measurement.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radar measurements agree with the tide level data well. The environmental noise level is also analyzed to demonstrate its detrimental effect upon the measurement, the period of this effect is about 24 h. Moreover, it's the first time that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irregular diurnal tide over Beibu Gulf is clearly measured by HF radar.  相似文献   

14.
陈波  陈宪云  董德信  侍茂崇  邱绍芳 《广西科学》2015,22(3):245-249,254
根据台风"纳沙"登陆期间广西白龙半岛南面海域1km处S1站连续的实测海流剖面资料,白龙尾F1站的水位资料和台风"榴莲"登陆期间铁山港石头埠F2站的水位资料,分析登陆北部湾北部台风对广西近岸水位变化的影响,得出如下结论:在无台风期间,S1观测点表层的最大实测潮流流速为40.0cm/s,表层的最大余流流速为20cm/s。在台风登陆期间,S1观测点表层的实测潮流最大流速为103.7cm/s,表层的最大余流流速为39.7cm/s,比无台风期间高2倍左右。但随着水深的增加,潮流和余流的流速逐渐减小;岸站F1、F2的水位变化过程是,台风登陆前,水位减至最低;台风登陆后,水位增至最大,水位的增、减变化与台风作用过程有关。同时,认为台风登陆期间广西沿岸水位的抬升和下降变化与风、港湾地形、大气重力波所产生的共振作用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北部湾环流研究述评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侍茂崇 《广西科学》2014,21(4):313-324
针对北部湾环流的季节变化和琼州海峡水体输送的传统观念,根据近20多年的海流、底质、浮游生物的实地调查资料,对众多的研究结果进行对比和评述。认为:从平均态来说,琼州海峡水体输送全年都是从东向西,冬季多于夏季;冬季北部湾环流是气旋式,夏季,北部湾北部环流是气旋式,南部是反气旋式,其中分界线大致在19°30′N处。北部湾存在多处上升流区域,不计越南沿岸,仅靠近我国大陆,就有广西沿海铁山港和北海的上升流区;海南省西部,从八所—莺歌海的上升流区;海南省南部上升流区。虽然,北部湾环流研究已取得长足进步,但是,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如潮汐余流的研究:未能在充分考虑水体边界、实际风场、真实地形、潮汐余流、密度流等诸多要素情况下,计算出北部湾真实环流。  相似文献   

16.
基于高频地波雷达系统监测得到的海表流资料, 选取907个高密度空间点, 运用调和分析等方法, 探究粤港澳大湾区2020年3月的潮流特征。结果表明, 该海域潮流以不规则半日潮M2分潮为主, 且浅水分潮影响显著。主要全日分潮和半日分潮的倾角都在120°~160°之间, 即最大流速都为西北?东南流向, 表现为向岸?离岸流动的趋势。随着与海岸线距离的增加, 潮型系数和浅水系数逐渐增大, 区域南部离岸区表现出不规则全日潮的特征。可能最大流速和实测最大流速的范围分别为0.33~71.01 cm/s和58.63~149.99 cm/s, 其大值都分布于研究区的西北部和南部。  相似文献   

17.
亚丁湾地区春夏季气象水文要素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找出亚丁湾地区春夏季气象水文要素变化的规律,为未来进行亚丁湾地区气象水文预报打下良好基础,依据亚丁湾地区春夏季气象水文要素实时及历史观测资料,分析了该地区春夏季气象水文要素的特点及气象水文预报的关键点。结果表明:亚丁湾地区春夏季的降水十分稀少,能见度较好;春夏季气象水文预报的重点是风浪的变化,而风浪的变化与当地的地形、地貌等自然地理环境密切相关,且在4月份存在明显的转折,即由4月份之前较弱的东北季风转为较强的西南季风,并使得亚丁湾不同区域的风浪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8.
浅海是潮运动占优的海域,潮汐、潮流对物质输运和水交换有重要影响.采用非结构有限体积近岸海洋模型(FVCOM)模拟渤海湾的三维潮汐潮流分布和变化规律,非结构网格能真实地拟合岸线,刻画出渤海湾的复杂岸线,能够较好地计算出渤海湾的潮汐潮流的时空分布特点,与实测值吻合较好.模拟的M,分潮振幅的平均方差为7.33cm,迟角的平均方差为11.53°.在渤海湾,M2分潮的最大振幅为120cm,湾内的迟角差为70°;渤海湾湾中潮余流较弱,流速在0—0.6cm/s.渤海湾是潮流较强的区域,海区的最大可能潮流流速超过100c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