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巢湖北部为研究对象,分析了165个表层土壤样品中As,Cd,Cr,Cu,Hg,Ni,Pb和Zn含量及污染特征,并与其他地区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进行了对比.利用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土壤重金属污染和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8种重金属平均含量顺序依次为:CrZnNiPbCuAsCdHg,Cd和Hg变异系数较大,且对深层土壤元素有较明显的富集作用.单因子污染指数评价结果显示土壤各重金属均为清洁水平,污染程度依次为:PbCrAs=NiCuCdZnHg;综合污染指数表明土壤总体为清洁水平.在8种重金属中,Cd和Hg是研究区土壤重金属处于强生态风险的主要因子,贡献率分别为19.40%和72.87%.  相似文献   

2.
梁晓曼  崔邢涛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1,21(35):14953-14961
以唐山南部稻田土壤和稻米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和稻米中Cr、Cd、Pb、As 和 Hg含量,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及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研究区稻田土壤的污染状况及生态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稻田土壤中 Cr、Cd、Pb、As 和 Hg的平均值均超过河北省土壤重金属背景值,主要以Cd和 Hg 污染问题最为突出。稻米中 Cr、Cd、Pb、As 和 Hg的含量均低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限定值,说明当地居民食用的稻米对健康没有威胁。研究区土壤总体上处于轻度污染状态,且有25.63%处于警戒限。稻田土壤Cr、Pb、As 和 Hg均处于轻微潜在生态危害,Cd有2.74%处于中等潜在生态危害。5种重金属的综合潜在生态危害指数的均值为23.42,为轻微生态风险水平。Cd对综合潜在生态危害的贡献率最大,是该稻田土壤生态风险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3.
采集了南宁市江南区主要农田土壤样品4 956件,分析了As、Hg、Cd、Cr、Cu、Zn、Pb和Ni含量,应用地质累积指数、富集因子、污染指数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价了研究区农业土壤重金属元素生态风险。结果表明,As、Hg、Cd、Cr、Cu、Zn、Pb和Ni含量平均值分别为25、0.13、0.31、155.64、26.77、80.02、48.36、22.49 mg/kg。土壤中重金属Cr和Cd含量平均值略高于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其余元素平均值均低于标准值。重金属元素富集因子变化范围0.52~1.51,表明研究区元素以贫乏—弱富集为主。Cr和Pb平均值最高,分别有17%和19%样品富集因子大于2,表明局部地区土壤受到人为活动影响。地质累积指数和污染指数结果表明研究区局部区域受到Cr和Pb的污染。综合污染指数PLI平均值为1.03,整体平均水平属于无污染—轻度污染水平。无污染、轻度污染、中度污染、中—强污染、强污染和极强污染等级样品比例分别为63%、29%、4%、2%、1%和1%。单元数潜在生态风险指数顺序为HgCdAsPbNiCuCrZn,Hg和Cd生态风险较高。从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来看,8种重金属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平均值为96,属于轻微生态危害;轻微、中等、强和很强生态风险等级的样品比例分别为88.28%、9.12%、2.12%和0.48%。  相似文献   

4.
新疆沙湾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生态风险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评价沙湾地区土壤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和污染程度,本研究共采集土壤样品70个,测定土壤Zn、Mn、Cr、Cu、Pb、Ni、As、Cd和Hg共9种重金属含量,并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Zn、Mn、Cr、Cu、Pb、Ni、As、Cd和Hg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02.13、873.60、98.69、50.08、22.56、29.28、15.54、0.51、0.053 mg/kg,均低于国土壤环境二级标准,但都超过新疆土壤背景值,其中Cd和Hg最为明显。经单因子污染指数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评价,不同重金属元素污染程度大小顺序为CdHgCrCuZnAsMnPbNi,所有采样点均受到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轻度污染、中度污染和重度污染所占比例分别为28.57%、18.57%和52.86%。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Cd和Hg达到较高生态风险,其余重金属均为轻微生态风险,研究区整体存在高生态风险。该研究将为研究区重金属污染治理、生态风险防范和产业结构布局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福建省某矿区附近农田土壤中的Cd、Cr、Pb、As、Hg含量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等3种评价方法,对研究区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及潜在生态危害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85%的点位受到重金属综合污染,65%的点位受到中度以上污染,40%的点位存在综合潜在生态危害风险,研究区综合污染较严重;Cd、Pb是研究区的主要污染源,60%的点位受到Cd污染,80%的点位受到Pb污染,Cd是研究区最主要的生态危害风险因子。  相似文献   

6.
为评价菜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及对人体健康致癌和非致癌的危害,采用“梅花形”法对惠水县中南部好花红乡菜地土壤进行采样,使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对研究区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评价,并利用人体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土壤重金属污染引起的人体健康危害进行风险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土壤重金属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NIP)集中在轻度污染以下,其中Cr、Pb为轻度污染,NIP分别为1.96、1.87,Ni、Zn为尚清洁,NIP分别为0.97、0.87,Cd为清洁,NIP为0.67;人体健康风险评价模型结果表明,Zn、Pb、Cr、Cd、Ni 5种元素非致癌风险指数均小于1,对人体健康不构成非致癌危害;人体通过皮肤、呼吸、手口途径摄入致癌元素Cr、Cd和Ni时,Cr、Ni存在潜在致癌风险,总致癌风险指数分别为5.08×10-5、3.76×10-5,而Cd不存在致癌风险,为8.47×10-7;单一暴露途径的总致癌风险指数为手口>皮肤>呼吸,分别为6.47×10-5、2.41×10-5  相似文献   

7.
 多年高强度的金属矿产开采使得矿区土壤重金属富集。本文精确构建矿区三维地表模型,合理布置367个采样点;调查分析矿区土壤中重金属Cd、As、Cu、Zn 和Pb 的生态安全风险。结果表明:土壤中重金属平均含量顺序为:Zn>Pb>Cu>As>Cd,重金属含量实际值远超背景值,且变异系数差异较大,Cd、As、Cu、Zn 和Pb 在土壤中含量的对数值成正态分布;污染指数均为重度污染,污染指数大小顺序为:Cd>Pb>Zn>As>Cu;土壤中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达787.29,潜在危害程度很大;Cu、Zn、Pb 总非致癌风险HQ小于1,但Cd、As 仍存在很高健康风险,且As 为主要风险源。本文实现了重金属污染风险状况在三维模型上的可视化表达,为矿区的安全生产管理提供直观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垃圾场区域重金属积累对周边土壤的污染及人体健康影响,以广州市某垃圾场为例,采用单因子评价及健康风险模型方法进行评估。测得了其中41个采样点As、Cd、Cr、Cu、Hg、Ni、Pb、Zn的丰度;讨论了重金属含量与成土母质相关性、重金属间元素聚类分析组合特征,并统计了风险筛选点和管制点;进而圈定了地球化学异常;进行了重金属污染环境评价和人体健康的风险评估,分别评价了单元素及重金属整体对成年男性、女性和儿童的致癌风险、非致癌风险。结果表明,土壤清洁率达到87.8%,存在5个As元素1个Pb元素污染管制点,初步判断重金属来源于成土母质和外来输入。健康风险评估表明,土壤重金属对三类人群都存在明显的致癌风险,对儿童存在明显的潜在非致癌风险,风险主要来自As、Cr。  相似文献   

9.
以北方某炼钢厂周边3 200 m范围内为研究区,采集区域内100个农田土壤样品(采样深度0~20 cm),分析Cr、Pb、Cd、As、Hg5种重金属的含量特征。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了土壤重金属含量、pH和距炼钢厂的距离三者之间的相关性;以研究区土壤背景值为评价标准,通过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方法分析污染分布状况,并利用健康风险评价法评估炼钢厂周围的土壤重金属对人类健康的风险。结果表明:土壤重金属含量超背景值比例从低到高表现为PbCrCdHgAs;相关性分析发现重金属Cr和Pb、Cr和As、Pb和As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Pb的含量随土壤pH增加而增加,采样点到钢铁厂的距离与Cr、Pb含量之间都呈现显著负相关,表明钢铁厂冶炼活动导致了Cr和Pb的含量增加。土壤重金属致癌风险和非致癌风险均在可接受范围内,短时间内不会造成人体危害。  相似文献   

10.
以会理县南阁乡植烟土壤为标准农化样研究对象,农化样消解后用ICP原子吸收光谱仪进行Pb、Cd、Cr、As四种重金属含量测定,并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对污染状况进行评价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南阁乡植烟土壤中四种重金属的百分含量平均值分别为:Pb 289.17mg/kg,Cd 6.25mg/kg,Cr 73.92mg/kg,As 16.08mg/kg,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值相较后得知Cd属于重度污染、Pb属于中度污染、Cr为无污染、As为轻微污染。在对植烟土壤健康风险、生态风险的污染评价中,Pb健康风险值处于低风险等级,生态上的风险评估Pb是具有中等风险等级的;Cd由于严重超标为高风险等级。由此可以看出,会理县南阁乡植烟土壤重金属中Pb、Cd含量并不容乐观,值得引起长期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1.
沈抚污灌区农田土壤生态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沈抚污灌区农田土壤中6种污染重金属Cd、Hg、As、Pb、Cu和Cr的实测含量作为基础数据进行研究,利用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法与美国环保署(USEPA)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法对污灌区农田土壤进行生态及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该研究区域Cd、Hg、Pb、Cu、Cr含量均超过了辽宁土壤背景值,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Hg和Cd污染较严重,超过了国家土壤环境二级标准;虽然土壤样品中90%多因子潜在生态风险处于中度危害水平,但是不同污灌方式对风险指数也有一定影响,以污灌至采样年地区风险值较高;单因子潜在风险中,以Cd和Hg危害程度较为严重,且也表现出由于污灌而使重金属浓度增加的趋势,土壤样品中分别有60%和100%生态风险指数处于较重危害水平以上。健康风险评价中,研究区域各点6种重金属HQ和HI值均小于1,理论上不存在非致癌健康风险;Cr、Cd和As的CR值和TCR值均超过了USEPA提出的土壤治理标准,存在较高的致癌风险。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以攀枝花市盐边县某芒果种植区为研究区,采集47个表层土壤(0~20 cm)样本,测试Cd、As、Cr、Cu、Ni和Pb 6种重金属元素含量。研究首先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然后采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了采样区的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最后应用ArcGIS软件分析并绘制了研究区土壤污染程度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研究区Cd全部超标,As、Cu和Pb少量超标,仅Cr和Ni符合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要求。6种重金属含量的平均值均超过四川省土壤元素背景值;中部居民区附近Cd浓度较高,研究区北西侧、南西侧As浓度较高,中部Cr、Cu、Ni和Pb浓度高于东西两侧;单因子污染指数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Cd处于中度-重度污染,研究区As处于轻微污染;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处于中度污染和重度污染的点位比例各占34.04%和65.96%;Cd、As、Cr、Cu、Ni和Pb单项潜在生态危害指数依次为980.069、18.486、1.983、5.005、6.285、4.640,综合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在777.344~924.348之间,总体呈现的潜在生态危害较强。研究表明,重金属Cd对芒果种植区的土壤环境存在一定威胁,建议采取措施进行防控。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江西于都南部地区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对所采集的表层土壤样品进行Cr、Ni、Cu、Zn、Cd、Pb、As、Hg等重金属元素测试,研究其空间分布特征,并采用多种评价模型开展生态评价。结果表明,Cr、Ni、Cu、Zn、Cd、Pb、As、Hg含量分别是于都县土壤背景值的1.18、1.24、1.69、1.41、5.79、1.25、2.27、1.41倍。单因子污染指数显示As、Cd污染最严重,是潜在生态风险最主要的贡献因子。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显示重金属超标率达20.7%。地累积指数显示As污染最严重,其次是Hg、Ni、Cd。8种重金属元素变异系数均为0.45~5.14,属强变异。相关性分析显示,除Hg外的其他重金属间相关性均较强,而且与pH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因此可以通过调节土壤pH值,降低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毒性。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Cu、Zn、Cd、Pb、As主要来源于人为采矿活动,Cr、Ni主要来源于土壤母质。  相似文献   

14.
为了了解江西南丰蜜桔土壤环境条件,通过Excel、Arcgis软件、单因子污染、Nemerow综合污染和潜在生态风险分别对南丰蜜桔表层土壤中Cd、Cr、Hg、Pb、As、Cu、Zn、Ni等重金属的含量统计、空间分布、污染特征及来源进行了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表层土壤重金属Cd、Hg、Pb、Cu和Zn均值含量高于江西省土壤背景值.所有重金属元素的平均值均未超过国家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控制标准的筛选值.频率直方图显示Cd、Cu和Hg的分布呈右偏,而Cr、As、Hg、Pb、Zn和Ni的分布接近正态分布.土壤污染特征评价结果表明,Cr和Ni的单因子污染评价为安全范围;Cd、Hg、Pb、As、Cu和Zn均有不同程度的单因子污染,但总体污染程度较低.Nemerow综合污染指数显示,重度重金属污染主要集中在城区工业园区附近以及研究区的东北部和中南部.Cr、Pb、As、Cu、Zn和Ni的潜在生态风险评价属于轻微生态风险,而Cd和Hg存在不同程度的潜在风险.综合潜在生态风险评价强风险和极强风险主要分布在城区工业园附近和中南部.Cd、Hg、As和Cu的空间分布相似,含量高值出现在城区工业园区附近;Pb、Zn和Ni的空间分布相似,含量高值出现在东南部,Cr的含量高值出现在东北部和东南部.根据Pearson相关矩阵、主成分分析和主成分-绝对主成分得分受体模型分析表明,Cr和Ni主要来自自然源,Cd、Hg、As和Cu主要来自工业活动,Pb和Zn主要来自农业活动,部分Pb来自交通源,南丰蜜桔表层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良好.  相似文献   

15.
《河南科学》2016,(11):1910-1916
为了保证土壤和粮食安全,对王行庄煤矿区范围内土壤和降尘中的Cu、Zn、Cr、Ni、Pb和Cd的含量进行监测,采用潜在生态风险评价和相关性分析方法,研究了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水平、生态危害和溯源.结果表明,王行庄矿区土壤中Cr元素超标率为53.8%,其他重金属含量均达到二级土壤标准,但是Cu、Zn、Cr、Ni和Cd在土壤中均已有累积现象;矿区土壤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评价显示,各点重金属的生态危害都很轻微,污染程度顺序为Cd>Ni>Cu>Cr>Pb>Zn;由重金属相关性溯源可知,Pb主要来自于自然界,Cu、Zn、Cr、Ni和Cd来源较广泛,存在一定的复合污染现象,其中,大气降尘对土壤中Cu、Zn、Cr、Ni和Cd的含量有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以湖州市东南部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地统计学方法对土壤重金属空间变异特征进行研究,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尼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地质累积指数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开展污染评价。结果表明,该地区土壤Cd均值高于国家土壤环境标准(Ⅱ),土壤重金属(Cr、Ni、Cu、Zn、Cd、Pb、Hg)质量比高于背景值。研究区土壤污染程度不高,由西向东Hg污染逐渐增强,Cd污染集中在南浔镇东南部和练市镇中部。土壤Hg、Cd地质累积指数分别为0.50、0.11,为轻-中度污染水平;土壤重金属单因子污染趋势由高到低依次为Cd、Hg、Ni、Zn、Cu、Cr、As、Pb,尼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显示未达到污染水平,仅南浔镇中部、善链镇南部和旧馆镇与双林镇交界处出现轻度及以上污染;Cd的潜在生态风险程度为中等,综合潜在生态风险为轻微等级。土壤污染主要来源于农业生产活动和工业废弃物。  相似文献   

17.
为了分析评价青海省枸杞种植区土壤重金属富集状况及潜在环境风险,采集青海省红枸杞无公害种植区的表层土壤,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光谱—质谱法测定重金属元素Cd,Cr,Hg,Pb,As的含量,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分析土壤质量现状及潜在环境风险。结果表明:5种元素的富集比例大小排序为CdHgAsPbCr;Cd,Hg,As和Pb元素在样区有一定程度的累积,Hg具有中等强度的空间变异性;Cd、Hg和Pb元素的含量值略高于土壤自然背景值;单因子污染指数显示,Cd元素属轻度污染级,As元素属警戒级,其余3种元素的污染指数均属安全级;潜在环境风险指数分析显示,Cd,Hg和Pb元素为主要生态风险因子,该区域综合风险程度为轻微水平。总体看来,样区土壤尚未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硫铁矿区废渣堆对周边农田造成的影响,系统采集了川南某硫铁矿废渣堆及周边农用地土壤样品共61件,测定其重金属(Cr、Ni、Cu、Zn、Cd、Pb、As、Hg)的含量,分析8种重金属污染水平及空间分布特征,利用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对重金属进行源解析,并借助综合生态风险指数、地累积指数等方法评估土壤污染风险水平.结果显示,研究区土壤中Cr、Cu和Cd含量超过国家相应标准,且Cr、Cd、Pb和As的含量明显高于土壤背景值,分别为背景值的1.56、1.40、1.45、2.89倍;Ni、Cu和Zn含量的空间分布相对均匀,而其它5种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相对集中;矿区周边农田土壤整体处于中等生态风险水平(150相似文献   

19.
石河子垦区农田土壤重金属含量与风险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石河子垦区北泉镇和桃花镇采集农田土壤样品130个,测定土壤Cu、Zn、Cr、Cd、Pb、As和Hg7种重金属含量,系统分析了土壤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并对该地区土壤重金属的累积污染现状和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石河子垦区农田土壤Cu、Zn、Cr、Cd、Pb、As和Hg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3.34、102.64、58.77、0.46、13.72、18.89和0.036mg/kg,均超过新疆土壤背景值,其中Cd、Hg、Pb和As最为显著。7种重金属平均含量均低于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二级标准,但Cd和As的超标率分别达到了16.92%和9.23%。土壤中Cu—Zn—As、Cr-Cd—Pb有较强的同源性,而Hg具有强烈的异源特征。北泉镇农田土壤Hg平均含量明显高于桃花镇,而Cd、Cr和Pb则低于桃花镇。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农田土壤重金属的平均含量总体差异较小。7种重金属元素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累积,Cd和Hg的单因子污染指数较大,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平均为0.71,属尚清洁(警戒限)。样点中重金属多因子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处于低潜在生态风险的占27%,中等潜在生态风险占50%,较高潜在生态风险占23%;其中,土壤Cd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最大,其次是Hg。  相似文献   

20.
为查明吴忠市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现状及来源,测定了区内100个表层土壤样品中8种重金属Cu、Pb、Ni、Cr、Cd、Zn、As、Hg的含量。对比背景值可知,除Ni外其它重金属均有不同程度的富集,其中Cd富集最严重;采用地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法对土壤重金属进行污染程度及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吴忠市土壤重金属的环境总体处于无污染,总体生态危害程度处于中等,Cd和Hg是构成生态危害的主要风险因子,吴忠市土壤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主要是受到城区的生活、生产活动和部分农业用地区域的农耕活动影响。运用多元统计分析对吴忠市土壤重金属来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Cu、Pb、Zn主要来源于交通运输产生的污染;Ni主要受成土母质、地形、气候等自然因素控制,Cr、As为成土母质和农业污染混合来源,Cd主要来源于农业活动造成的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