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高峰期交叉路口拥堵现状,基于PLC设计了一款新型的车流疏导系统.基于固定参数模糊控制的方法不能适应交通流非均匀分布情况,提出了一种云随机优化的模糊控制方法,在现有交通控制系统的基本模型和框架内,给出了控制系统的软硬件设计与实现方法,搭建了一套交叉口实时疏导系统.结果显示,该系统有效解决了高峰期车流不平衡问题,并缩短了车辆通行的延误时间,有效提升了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相似文献   

2.
基于多智能体和模糊控制的道路交叉口建模与仿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Agent技术对道路交叉口进行建模,着重介绍了交叉口Agent的内部结构和控制策略.在交叉口控制中应用模糊理论和蚁群算法,提出了一种具有自学习机制的交叉口信号模糊控制方法.对模糊控制规则应用蚁群算法进行优化,使得交叉口Agent具有自学习能力.编制交叉口Agent的仿真程序,将所研究模型的控制效果与传统模糊控制模型的效果进行了比较.仿真实验的结果表明:具有自学习机制的交叉口信号模糊控制方法的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模糊控制方式.  相似文献   

3.
为改善城市道路交叉口的交通拥堵状况,克服传统交叉口感应控制的弊端,提出了部分车辆联网环境下交叉口实时车辆排队长度的估测算法,建立了基于延误时间最小化的通行优先级计算模型,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交叉口通行安全等因素,设计了交通流向动态组合的交叉口自适应控制方法.为了验证模型与方法的准确性和可行性,通过对VISSIM-COM编程完整地实现了上述控制逻辑,并选取典型交叉口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排队长度估测算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相比传统感应控制和固定配时设计,文中提出的控制模型在交叉口平均排队长度方面的优化幅度达70%,平均延误时间分别降低约65%和55%,并且弥补了传统感应控制在接近饱和及过饱和交通状态下疏导能力不足的缺陷,有效地提高了交叉口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4.
快速路出口匝道下游交叉口配时模糊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解决城市快速路出口匝道及其衔接交叉口区域交通拥堵局面,提出了快速路出口匝道下游信号交叉口配时模糊控制方法.设计了相位绿灯延时模糊控制器和相序优化模糊控制器,实现了信号交叉口各相位绿灯时间的优化及相序的优选.结合MATLAB语言对该方法进行了程序设计与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控制效果方面明显优于定时控制方案,有效地缓解或减少了出口匝道及其衔接下游交叉口区域由于配时不合理而造成的交通拥堵.该成果可为交通控制或指挥管理部门在交通拥堵治理方面提供有效的控制方案与手段.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交叉口运行效率,提出了一种基于胞映射的交叉口自学习模糊控制策略。该方法首先以交叉口各方向排队长度为状态构成状态空间,并进一步将该空间划分为离散的模糊胞元;然后通过研究交叉口交通状态在状态空间内各胞元间的跳转关系,分析交叉口系统的动态特性;最后以此为基础制定模糊控制规则,设计模糊控制器以确定交叉口的绿信比,并引入自学习策略对控制效果进行评估和持续改进控制器性能。基于北京市地安门的实测交通数据的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与固定配时控制与感应控制相比较,能够明显地减少交叉口各方向的排队长度。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车联网环境中干线的通行效率,提出一种车联网中干线协调控制相位差自适应优化方法.本文基于车辆换道延误模型建立了以上游交叉口车辆数为输入、下游交叉口信号相位差调节量为输出的模糊控制网络;为解决车流和路况变化造成的控制效果降低问题,以车辆交叉口平均等待时间最小为目标,对模糊规则进行自适应调节;通过基于Q-Paramics的车联网仿真平台对本文提出的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提出方法控制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干线协调控制方法;在车流大幅震荡和车流随机波动条件下,较固定规则的干线模糊控制方法能够分别降低车辆平均等待时间12.35%和9.7%.本文方法能够适应车流变化和路况变化,具有更优的适应性、可用性及工程价值.  相似文献   

7.
钟宜亚 《科技信息》2009,(25):I0036-I0037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视频检测的单交叉口模糊控制方法。通过视频检测来获取实时交通数据,采用模糊控制的方法实现对交叉口的实时控制。实验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为了改善交叉口运行现状,该文构建了以车辆延误和停车次数作为优化目标的交叉口信号优化模型并对优化算法进行了研究.基于Webster算法的局限性,引入人工鱼群算法来改进目标配时方案,并分析了人工鱼群算法的实现函数,同时结合混沌理论与反馈理论对算法进行了改进来提高全局优化能力.最后针对案例交叉口,使用JAVA语言设计算法程序...  相似文献   

9.
刘小和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23):5821-5824,5836
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趋严重,交叉口作为城市交通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解决城市道路交叉口问题是解决城市交通的关键,对其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在对现有国内外学者对交叉口信号模糊控制研究的基础之上,对单个交叉口的模糊控制进行系统的分析阐述,提出了一种新型的交叉口两级模糊控制方法。对于模糊控制中复杂的逻辑推理和计算问题采用MATLAB进行编程计算。最后,运用MATLAB进行模糊控制器动态仿真,结果表明模糊控制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0.
针对移位左转交叉口的交通冲突问题,提出了一种移位左转交叉口渠化模型.综合分析路段交叉口预信号与主交叉口信号之间的复杂关系,基于绿波控制理论,以车均延误最小为目标函数,构建了基于绿波控制的移位左转交叉口信号控制优化模型,利用Lingo软件进行求解.基于VISSIM仿真,分别从交叉口饱和度、左转交通量、直行交通量3个方面对该方案的适用性进行分析,同时利用武汉市中山路与民主路交叉口的数据验证该方案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当交叉口饱和度大于0.8时,该方案的改善效果显著;优化后的移位左转交叉口总车均延误和左转车均延误较优化前下降了7.6%和48.2%,验证了优化方案的有效性;当左转交通量占交叉口总交通量比重较大时,采用优化后的信号控制方案,交叉口总车均延误的降低效果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1.
基于左转交通流的路径分析,给出了相邻交叉口左转相位协调优化的约束条件,包括流量守恒、绿灯最大最小时间、饱和度和周期时长等.考虑不同左转相位设置模式,建立了相邻交叉口间通行能力差计算模型.在此基础上,以通行能力差最小为目标,提出了相邻交叉口左转相位协调设计模型.最后,基于两个实际交叉口的几何条件和交通流数据,采用车均延误和最大通过量为指标对比分析了交叉口现有方案、Synchro优化方案和本文模型优化方案的信号控制效益.结果表明,基于本文模型的相位方案,能降低各交叉口间的通行能力差值,并有效降低交叉口群的车均延误,提高交叉口群整体通行能力,同时该协调设计方法对整个系统的负面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休闲农园用户种植时间和经验匮乏问题,设计了一种休闲农园云平台.用户可通过云计算技术远程种植作物,也可利用基于模糊控制的专家种植决策系统实现智能种植.通过模糊聚类和自适应模糊推理系统对数据进行挖掘,用户可实现云平台专家种植决策系统的私人订制.实验结果证明该系统设计有效、可靠.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平面交叉口交通信号控制问题的基础上,根据车辆感应控制理论和模糊控制理论,提出了一种平面交叉口信号的多相位多级模糊控制方案,仿真结果表明其优于多相位定周期控制。  相似文献   

14.
基于神经网络的交叉口多相位模糊控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城市交叉口交通流的特点,给出了一种交叉口多相位自适应控制算法,综合考虑相邻车道上的车队长度,利用多层BP神经网络实现了道路交叉口多相位模糊控制.仿真结果表明,文中所设计的模糊神经网络控制器能有效地减少单交叉口平均车辆延误,具有较强的学习和泛化能力,是实现交通系统智能控制的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新型模糊控制算法在交叉口信号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作为智能控制的分支,模糊算法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交叉口信号控制,成为交叉口信号控制的新热点。文中通过提出路段车辆数这一新概念,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孤立交叉口信号控制的模糊算法,实现了孤立交叉口信号控制的优化,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系统仿真。通过与传统定时控制方法进行分析对比,论证了这种新型模糊控制算法在车辆延误时间和排队长度方面有较大的改善,具有实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通过协调控制加热系统和冷却系统实现电磁感应加热锅炉温度的快速稳定,设计了一种基于模糊控制算法的双PID结构,实时采样实际温度与预设温度的偏差值及其变化率,通过模糊控制算法实时调整PID控制器的三个控制参数,实现对系统的响应速度和稳定性的优化;同时,在系统的反馈回路中引入预估补偿装置,将滞后因子提前反映到系统的前向控制器,削弱系统惯性带来的迟滞性影响.基于Simulink的仿真结果显示:基于模糊控制的双PID控制系统在响应速度和稳定性的优化、加热系统和冷却系统的协调控制方面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7.
信号控制交叉口群左转交通协调设计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拥挤交叉口和非拥挤交叉口构成的交叉口群左转交通组合协调设计方法.首先对比分析了允许左转和禁止左转交通对交叉口最优信号周期、车均延误和饱和度的影响.然后分析了禁左后左转交通流的可替代路径,重点分析了利用交叉口群内次要交叉口形成U-turn完成左转的情形,研究了交叉口群左转相位的协调设计方法和相应的空间协调设计方法.基于此,以交叉口群总延误最小为目标提出了交叉口群左转相位组合优化模型,在模型中还考虑了公交车流为直行的条件下,禁止拥挤交叉口左转车流带来的公交优先效益.最后应用一个有两个交叉口且有路中型公交专用道的实际路网,采用车均延误和饱和度为指标对比分析了两个交叉口均允许左转和按照本文方法协调设计完成左转两种情形.案例分析表明,相邻交叉口左转交通的协调设计不但能够改善交叉口机动车的服务水平,而且能够显著降低直行公交车辆的延误,同时,该协调设计方法对整个系统的负面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8.
针对舆情监管中数据自动化获取、情感分析和空间可视化显示的相关问题,研究了基于云GIS的网络舆情可视化方法.通过构建基于OpenStack和GeoServer的云GIS平台为舆情数据的采集、分析和显示提供存储和计算支撑;研发了舆情数据自动化采集引擎,根据网页DOM的结构特点,设计了列表项和列表项属性信息获取算法,实现了舆情数据的自动化获取;设计了情感分析算法,实现了舆情信息正负面属性的判定.研发了基于云GIS的舆情可视化系统,为基于空间的舆情信息可视化分析提供了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9.
基于模糊理论的交通控制系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提出以车辆在交叉口延误作为模糊输入的交通信号模糊控制策略。方法通过对车辆在交叉口延误时间的估算,制订模糊控制规则来控制交叉口的信号灯,能有效地减少车辆在交叉口的延误时间。结果给出了车辆在交叉口延误时间的计算方法、模糊控制规则的定义和解模糊的方法,并以实例验证了这种方法的可靠性。结论提供了一种解决城市交通堵塞问题的途径,验证结果证明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多股跨相车流及非关键车流在未饱和信号交叉口的通行时间分配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车流通行需求的绿信比分配目标函数,建立了交叉口绿信比的基础分配模型与多轮分配模型,给出了绿信比与相位时间的分配流程,设计了一种程序化的交叉口绿信比分配方法,并结合算例阐明了模型方法的求解过程.选取广州市某信号交叉口进行案例分析,与现行配时方案和Synchro优化配时方案相比,所提模型优化配时方案的非关键车流及跨相车流整体延误时间在VISSIM仿真实验中分别减少了22.3%和9.1%,在Synchro仿真实验中分别减少了15.4%和4.8%.模型通过对绿信比与相位时间的多轮分配,实现了对非关键及跨相车流通行时间的优化,可以更好地满足信号交叉口各股车流的通行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