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世纪下半叶,法国著名教育家阿道夫·迦诺的《基础物理学》作为世界范围内最重要的物理学教科书之一,曾被翻译成多种语言。目前,中译本就发现有3种之多。通过梳理和分析文献,首先考察了《基础物理学》原著的风格和特点。其次介绍了李杕《形性学要》和伍光健《最新中学教科书》使用的底本及在晚清的编辑出版情况。最后以热学为例,分析中译本与底本在内容和翻译方面的差异,并以此为基础,对晚清科学翻译的特征做了进一步评价。  相似文献   

2.
目的整理《益闻录》中自然科学知识的传播,为勾勒晚清期刊演化与科学传播轨迹提供文献支持。方法原始期刊文献分析和考证法。结果详细统计出了《益闻录》中传播的自然科学知识的篇目总数共为878篇,其中地理所占比例最高为57%,其次为物理14%、工程技术13%、天文10%;地理学知识中,人文地理为390篇,约占到总地理篇目的79%,以世界各地"考略"为主,并对应附有地图;物理学内容涉及声学、热力学、光学、形性学、电磁学5个方面,其中声学、力学、光学多为对17世纪之前西方物理学知识的译介报道,热力学和电磁学内容涉及蒸汽机及德律风等最新科学发明。结论作为中国天主教第一报人李杕主笔的天主教第一份机关刊物《益闻录》,在19世纪70年代传教士所办期刊中极具代表性,曾在中国人睁眼看世界方面做出积极贡献,也报道了最早的中国行政区划地图和机器耕作技术等。  相似文献   

3.
对清末留日学生创办的科学期刊《科学世界》、《科学一斑》、《学海》中的物理学内容进行分析,认为其内容受日本影响很大,体现了清末留日学生"科学救国"的思想,这些期刊在传播近现代物理学知识方面起到了促进作用,表明科学期刊在近代中日科技交流中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王季烈是清末教育改革中具有一定影响的人物。清末,曾辗转于几所官办学堂任理化教习,后任职于学部,翻译中村清二的《近世物理学教科书》。民国初年,编著《共和国教科书·物理学》。两本书在当时颇具影响。本文基于一些原始史料,考察王季烈译编这两本书的经过以及其内容和特色,并藉此对20世纪初十几年间物理学教科书的发展演变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关中学报》的办刊思想及其传播西方科学技术的实践和历史意义。方法历史分析、比较研究和文献考证。结果《关中学报》强调各国科学文化的相互交流和相互传播,介绍了西方的物理学、化学、植物学、人体科学、石油化工、工业制造、无线电及实用技术发明等方面的科学知识。结论《关中学报》是清末西北地区创办最早的期刊,它充分运用期刊这种新的大众媒介,在宣传和普及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国人的科技素质方面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6.
《电学》是我国近代第一部较系统、全面地介绍西方19世纪电磁学的中文译著,在中国近代物理学史和科学传播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电学》的英文底本和中译本进行了比较研究,首先介绍了《电学》译书的时代背景及原著者、译者的情况;梳理了中英文版本的《电学》章节和内容,并进行了对比分析,对书中涉及的电磁学知识和实用技术进行归类整理并择要介绍,对电磁学专业名词的翻译方法进行归纳和分析,对本书的翻译水平也给予了评价;最后,将《电学》与其前后出版的同类翻译著作做了比较,指出《电学》一书在电磁学专业翻译方面的开创性以及对其后诸多同类译著的示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晚清时期,西方的地貌表示法开始出现在中国的地图中。洋务派翻译的书籍《行军测绘》《测地绘图》中将等高线理论引入中国,随后出现了少量等高线地图。晚清的等高线地图的绘制水平高低不同,有不规范的假等深线地图、等高线地图,同时也有标准等高线地图;标准等高线地图类型多样,以大比例尺的地形图、城市图、矿区图为主,主要由官方推动测绘。晚清等高线理论通过译书出版、教育传播和实物传播三种主要方式在国内传播,传播的主要载体是书籍和地图。  相似文献   

8.
对《论语》概念词的正确解读是《论语》翻译的基础。词义的解读应以语境、互文性参照、查阅比对他人集注为依据。《论语》属于政治伦理哲学书籍,翻译时既要保留其哲学文本性质,又要保证译本的可接受性。概念词的翻译应以"直译"、"音译"为主。  相似文献   

9.
赫士是1882年来华的美国传教士,1944年在潍县日本集中营去世。在华期间,赫士翻译和编写了大量科学和宗教书籍,为西方科学在中国的传播作出巨大贡献。他在登州文会馆教授天文学、地质学、物理学、理财学和算学达18年之久,培养了中国早期的教育师资力量。1895年赫士接任登州文会馆监督,创办山东第一份中文报纸——《山东时报》,1901年创办中国第一家省级大学堂——山东大学堂,1919年创建华北地区最具影响力的神学院——华北神学院。他把一生都献给了中国的科学和信仰事业。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清理清末民初留日物理学生的总体脉络,为研究中国近代物理学史提供新线索.方法 文献调研和统计分析.结果 统计分析中国留日学生就读学校的分布情况;收集109名晚清留日物理学生的资料,介绍其籍贯、在日就读学校、专业及事迹,考查清末民初留日学生归国后的有关物理学方面的活动.阐述了这批留学生对于民国时期的物理学普及、物理学教育、物理术语创制、物理研究等方面的贡献.结论 认为清末的留日物理学生为中国物理学的体制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但至清末,西方的农业科技超过了中国。为了引进西方先进的农业科技,国内有识之士组织人员翻译出版了大量的西方农业科技方面的文章与书籍。本文通过介绍晚清最具代表性的近代农业科技出版物及其特色,初步探讨其在传播近代化农业科技知识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饭盛挺造《物理学》的日文底本及其与中译本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由饭盛挺造编纂、藤田丰八翻译、王季烈润词重编,由江南制造局出版的《物理学》的日文底本的内容和特点,通过对中译本《物理学》与日本底文的对比研究,论述了两者的差异,澄清了一些错误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清末,农工商部大力推行农业改良政策和措施,组织编纂了《棉业图说》八卷,这是一部倡导棉业改良的书籍.着重说明与分析该书中介绍的美国和德国棉业机械,尽管《棉业图说》所推介的外国棉业机械较为粗略,但对当时中国的棉业生产颇有帮助.  相似文献   

14.
英国学者傅兰雅创办的《格致汇编》是中国近代第一份科学期刊,文章分析了《格致汇编》创刊和几次停刊的缘由.从中可以看出,在清末创办科学期刊的艰难和傅兰雅对中国科技知识传播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通过文献调研和比较研究方法,考察清末人士容兆伦于1876年在日本出版的自然科学普及读物《博物新编(二编)》刊刻、内容来源等。结果表明,《博物新编(二编)》为补充英国传教士合信(B.Hobson,1816—1873)《博物新编》中未涵盖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而在日本出版的书籍。《博物新编(二编)》可能是满足了当时日本人借助汉译科学书籍学习西方科学的需求。容兆伦其人很可能是中国最早在海外出版科技类书籍之人,而该书则可能是中国人最早编著的普及近代科学知识的书籍。  相似文献   

16.
厘清李善兰翻译出版西方天文学著作的主要历程,分析其翻译天文学著作的时代背景和学术背景。通过史料分析,得出李善兰是把近代西方天文学全面地引入我国的第一人,是近代西方天文学传播和研究的奠基人。通过翻译西方天文学著作为中国传统天文学带来了更加理论化和系统化的天文知识,为落后的天文学教育和研究培养了一大批人才,为中国传统天文学的西化作了铺垫。《谈天》的翻译出版为清末科学教育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并且影响着后来的科学教育。  相似文献   

17.
李氏恒等式:李善兰在级数求和方面的研究成果.李善兰(1811—1882),号秋纫,字壬叔,浙江海宁人;清末数学家,任北京同文馆总教习.他撰写了数学专著《则古昔斋算学》,计13种24卷,翻译了《几何原本》、《代数学》、《代微积拾级》、《圆锥曲线说》等数学著作.他不仅向中国学者介绍了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中西闻见录》中科学技术知识传播的内容分析,其中主要以数学、物理学、天文学、医学和其它科学知识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中数学、物理学、天文学、医学等科学传播的主要内容的分析为研究19世纪末中西科学技术传播史提供文献支持。采用原始文献考证和分析的方法,结论《中西闻见录》所传播的知识既有西方新进的科技知识又有中国传统的科技知识。  相似文献   

19.
笔者以《铸钱工艺》为研究重点,结合对《申报》等刊物相关内容的解读,探讨了西方机器造币技术知识的翻译、传播及其影响的情况.  相似文献   

20.
辜鸿铭是清末民初的文化大师,他曾把中国的传统典籍即儒家的《论语》和《中庸》翻译成英文,从而使得中国的传统文化走向了世界。在英译的儒经中,体现了辜鸿铭的翻译观,即会通思想。辜鸿铭的翻译工作得到了后世的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