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动载荷智能数据实时采集系统开发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了实现对模拟实验中动态栽荷的测定,开发了动态栽荷智能实时采集系统。通过对浅埋煤层砂土层动态栽荷进行实时采集,得出了采场顶板结构关键块动态栽荷传递的分布规律,体现了该测试系统在动态栽荷智能实时采集方面的优越性。该系统的开发将促进形似模拟实验测试技术和实验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砼受弯构件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的适用范围,发现当梁上作用多种荷栽,而集中荷载在支座产生的剪力值与该支座截面总剪力值之比约为75%时,应用公式求解出的配箍量,在75%这个分界点上存在明显跳跃现象。为避免曲线不连续的现象,本文提出当集中荷栽在支座截面产生的剪力值占总剪力值的50%~75%之间时,利用插值法求解配箍量的方法,以供规范修订和工程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3.
文章阐述了如何应用Mathcad建立程序,求解任意三铰拱在各种荷栽作用下的弯矩、剪力和轴力,和绘制出相关内力图.并用该程序对一个实例进行了准确求解。  相似文献   

4.
RC梁-钢管混凝土柱框架节点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实际工程为背景,分别对RC梁-钢管混凝土柱框架的新型劲性混凝土环梁节点和RC梁—钢加强环节点进行了低周反复荷栽试验研究,考察了节点的屈服荷栽、极限荷栽、节点刚度及耗能性能。试验结果表明:两种节点均具有足够的承栽力和延性。抗震性能优良;节点刚度很大,可以视为刚性节点。  相似文献   

5.
微机采样数据的线性化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自行开发的矩栽荷微机自动检测与数据处理系统为研究,讨论了扭矩测试的非线性误差及克服随机误差,系统误差的的软件算法。  相似文献   

6.
配合比设计参数对高性能混凝土腐蚀疲劳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混凝土腐蚀疲劳破坏是腐蚀介质与交变荷栽耦合作用的结果,对其研究目前国内外还仅处于理论探索阶段。本文利用专门设计的混凝土腐蚀疲劳试验加栽装置,研究了高性能混凝土在Na2SO4腐蚀溶液及三分点交变荷栽耦合作用下水胶比、矿物细掺料掺量等参数对其弯拉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水胶比显著影响高性能混凝土的腐蚀疲劳力学强度,而适量的矿物细掺料虽能显著改善其抗腐蚀疲劳损伤特性。但以粉煤灰-硅灰复掺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7.
从初应力位形上的附加变形场论出发,导出了弹性屈曲问题的控制方程和变分原理的普遍形式,并在该理论框架下,对于平面拱的弹性屈曲问题,通过降维处理,得到了求临界载荷条件的变分方程、控制方程及相应的线性齐次微分方程的特征值(平面拱面内、侧向屈曲临界值).分析结果表明,对于临界栽荷问题,面内屈曲与侧向屈曲彼此独立;与建立控制方程的几何分析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理性化的优点.在曲线形构件等几何复杂情况下,按该方法导出的变分方程或控制方程条理清晰,改善了微小变形几何分析方法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8.
根据板壳理论中集中荷载与均布荷载作用下四边简支板的重三角级数解,按照变形等值和弯矩削峰内力等值原则确定双向板等效荷载,据此编制程序,分析板跨变化对等效荷载值的影响,找出两种计算方法确定等效荷栽取值的变化规律,据此合理布置板跨,达到安全、经济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给出了并联机床各支链等效的非线性刚度及栽荷的确定方法。首先建立了考虑关节接触变形的并联机床数值分析模型,然后将实验获得的并联机床末端变形数据引入分析模型中,得到一组关于并联机床支链等效刚度的非线性方程组,并提出了非线性刚度矩阵的线性化求解方法。求得并联机床的支链刚度及栽荷后,将支链视为串联机构,可以进一步获得支链上各关节的刚度和栽荷,为并联机床整机的静态和动态性能分析奠定基础。实例计算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钢框架梁柱腹板连接梁翼缘对接焊缝的破坏机理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考虑材料、几何和状态三重非线性,对钢框架梁柱腹板连接在循环荷栽作用下的滞回性能进行了有限元模拟。计算结果分析表明,梁翼缘对接焊缝在循环荷栽作用下脆断破坏的原因是焊缝两端存在着严重的应力集中,且焊缝处于三向受力状态。最后提出了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给出箱形截面拱的横向屈曲试验研究,所加载荷由均布载荷和集中载荷两部分组成。研究表明,作用在拱顶处的集中载荷较其它位置具有较小的临界值,而其对应的屈曲模态则差别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索-拱结构受跨中集中力作用时的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该文应用弹性稳定理论研究了纯拱结构和索—拱杂交结构受跨中集中荷载作用时的稳定问题,分别得出了稳定方程,并通过具体算例分析和比较了索的预紧力、索拱连接点位置对跨中集中荷载权限值的影响。所得结果对于设计索—拱结构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不同荷载工况对钢筋混凝土深梁拓扑优化的影响,同时改进当前深梁设计方法,采用渐进演化类拓扑优化算法寻求钢筋混凝土开洞深梁在不同集中加载工况和荷载集度工况下的最优拓扑结构,再依据这些最优拓扑结构建立相应的压杆[CD*2]拉杆模型,并分析这些最优拓扑结构和压杆[CD*2]拉杆模型的差异。结果表明:压杆[CD*2]拉杆模型均为较符合满应力分布的Michell结构;集中荷载作用在梁顶时,荷载从加载点通过最短直线压杆以压力的形式向支座传递;集中荷载作用梁腹和梁底时,荷载则通过伞状拉杆悬吊在主压拱上,再向支座传递;随着荷载集度降低,最优拓扑结构向拱或拱[CD*2]组合压杆的组合体系演化。在工程设计中,对于不同荷载工况条件下的钢筋混凝土深梁,可以参照最优拓扑结构在内部有针对性地设计隐藏的受压加强构件或受拉钢筋。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桥梁工程中广泛应用的箱形截面拱进行了横向屈曲模型试验研究,模型采用有机玻璃制作,并在两片拱之间设置了不同数量的横撑。荷载由恒载和集中荷载两部分组成,试验结果和有限元计算相符。文中还用有限无法分析了横撑刚度对临界荷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双曲拱桥承载能力评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葛素娟  陈淮  董建华 《河南科学》2004,22(1):108-112
探讨某双曲拱桥承载能力评估问题。根据双曲拱桥的主拱圈是拱桥主要受力结构的受力特点,采用ANSYS有限元分析程序,对某双曲拱桥进行受力分析和承载能力评估,具体过程为:根据该拱桥的受力特点,将拱肋与拱波形成的组合截面作为主拱圈的截面,将拱上建筑与桥面系作为集中或分布荷载作用在主拱圈上,按桥梁设计规范对拱桥施加活荷载,对桥梁进行力学性能计算,根据计算结果进行桥梁承载能力评估,计算结果表明:该桥在原设计荷载作用下,其轴力、剪力均能满足要求,拱脚及拱顶处的偏心距不满足。所以,应对该拱桥进行加固改造,以满足交通运输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抛物线拱的内力精确计算实用公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结构力学的弹性中心方法,建立固端抛物线拱的力法正则方程,推导出在均布荷载作用和跨中集中荷载作用下的内力精确计算公式,并通过算例进行了比较验证。还分析了压弯刚度对拱推力的影响,指出忽略拱的轴向压缩变形的影响,可导致推力的计算误差达到30%。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理想弹塑材料制成的对称两铰圆拱的讨论,确定在顶点集中载荷作用下,拱内产生的弯矩和顶点挠度,最后得出确定拱的承载能力的一般原则。  相似文献   

18.
下套拱加固石拱桥形成的复合拱圈由石块、砂浆、混凝土和钢筋四种材料组成,而且属于二次受力结构,受力复杂.采用分离模型和整体连续体模型相结合的方法,提出复合拱圈的极限承载力有限元计算方法.有限元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表明有限元计算方法能够反映复合拱圈的受力性能.应用该方法,对某实桥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复合拱圈在半跨均布活载和L/4集中活载联合作用下的破坏模式为四铰破坏,第二个铰出现时荷载已达极限荷载的77.9%.复合拱圈的极限承载力随着集中活载占总活载的比例的增大而减小,随加固层厚度和配筋率的增大而增大.加固层混凝土的强度对复合拱圈的极限承载力影响较小,因此,加固层不必采用高强混凝土.  相似文献   

19.
为了避免拱在热环境下的失稳,以热环境下固接圆弧拱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在拱顶径向集中力下的面内非线性屈曲行为,基于能量变分原理,建立了非线性平衡微分方程,跟踪了屈曲平衡路径,得到了拱的极值点屈曲和分岔屈曲荷载的理论解析解.并采用有限元数值结果验证了理论解的准确性,揭示了在热环境和集中力作用下拱的非线性极值点屈曲与分岔屈曲...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机动车辆荷载作用下空间交叉隧道结构动力响应特性,以杭温高铁梧坞隧道与义东高速西甑山公路隧道交叉段为工程背景,建立了交叉隧道三维动力计算模型,利用ABAQUS子程序模拟机动车辆在公路隧道内行驶,得到行车公路隧道、相邻侧公路隧道、上跨高铁隧道在机动车辆荷载作用下的加速度、位移、应力动力响应特性,并通过计算行车过程中监测截面每一时刻的安全系数分析了各隧道衬砌结构安全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机动车辆荷载对行车隧道自身影响较大,影响主要集中在行车位置下方区域,车辆通过时拱顶处安全度降低最为显著;对于上跨高铁隧道和相邻公路隧道,行车公路隧道内的机动车辆荷载对其影响整体较小,且其影响程度与近接距离密切相关;相邻侧公路隧道响应主要集中在与行车隧道的相邻一侧,右方隧道行车时其仰拱中心的安全度降低最明显;上跨高铁隧道响应主要集中在隧道仰拱位置,下方隧道行车时其左拱脚处的安全度降低最多。研究结果可为空间交叉隧道、城市地铁等地下工程的日常运营监测提供依据,并为类似空间交叉隧道工程的设计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