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泰山赤鳞鱼作为一种古老而分布特异的鲤科鱼种,其分类和进化地位尚存在很多争议.利用PCR方法克隆了泰山赤鳞鱼线粒体DNA的12S,16SrRNA、细胞色素b和ATP酶8/6基因序列,分析了碱基组成变异和核苷酸序列差异,并与鲤科其它属种的同源序列进行比较,发现所有基因都是(A+T)%(G+C)%.蛋白编码基因在第三位点是G缺失基因,并集中在第三位点发生替换突变.利用最小进化法(ME)和邻接法(NJ)构建了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泰山赤鳞鱼不属于突吻鱼属,而是更接近倒刺鲃属和鲃属.利用细胞色素b序列计算并推断泰山赤鳞鱼可能起源于1 600万年前的中新世中期.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泰山赤鳞鱼的人工促进繁殖技术进行了试探性研究.利用各种常用的鱼类催产激素对赤鳞鱼亲鱼进行注射,用混合激素处理后的雌鱼排卵数和孵化率显著高于各种激素单独处理的效果,为进一步提高赤鳞鱼的繁殖率和产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细鳞鱼亟待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鸿媛 《大自然》1989,(4):41-41
名贵的冷水性鱼类——细鳞鱼(即秦岭细鳞鲑)是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15种鱼的一种.细鳞鱼的地方名称很多,如桦鱼、花鱼、五色鱼、黄花细鳞鱼、小红鱼等.这些名称都是群众根据鱼的外部形态特征定的,很形象.细鳞鱼的鳞片非常细小,侧线鳞约有140-150个,身体呈银灰色,背部褐色,体两侧及脂鳍上还散布多个黑蓝色圆斑,尤其在繁殖季节,身体腹侧渲染的红色更加艳丽.因为它在分类上归属鲑形目、鲑科,细鳞鱼属,有的鱼类学家称它细鳞鲑.细鳞鱼属于陆封型冷水性鱼  相似文献   

4.
赤魟(Dasyatis akajei)又名鯆鱼、盘鱼等,是一种海生软骨鱼。它身体扁平,体盘宽大近圆形,小小的口长在头的腹面;牙细小、数多、扁平,铺石状排列;一双颇小的眼长在头的背面,稍突出;眼后有一对喷水孔。幼体光滑无鳞,成体头后至  相似文献   

5.
对广西乐业县大石围天坑洞穴群及其周边的苔藓植物进行调查研究,发现8个广西苔藓植物新记录种,分别为芽胞赤藓(Syntrichia gemmascens)、薄囊藓(Leptobryum pyriforme)、拟黑茎黄藓(Distichophyllum subnigricaule)、直叶灰石藓(Orthothecium intricatum)、粗裂地钱凤兜亚种(Marchantia paleacea subsp.diptera)、脆叶羽苔(Plagiochila debilis)、尖叶疣鳞苔(Cololejeunea pseudocristallina)以及疣瓣疣鳞苔(Cololejeunea subkodamae);同时,寒藓科Meesiaceae和灰石藓属Orthothecium也是广西首次记录的科属。本文描述了这些物种的主要识别特征,并提供彩色形态图版。  相似文献   

6.
描述了湖北省长阳县资丘镇淋湘溪剖面下石炭统高骊山组的两种亚鳞木属(Sublepidodendron)植物——奇异亚鳞木(S.mirabile)和松滋亚鳞木(S.songziense)以及相关的生殖器官和根器官。重新认识了这两个种的叶座形态,进一步确认了亚鳞木属的整体植物性状。详细比较了奇异亚鳞木、松滋亚鳞木和葛利普亚鳞木的生物学特征,讨论了我国亚鳞木属的分类,并提出了新的归并方案。  相似文献   

7.
海南霸王岭自然保护区苔类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霸王岭自然保护区位于海南岛的西南部,共有苔类植物23科51属165种.该区苔类植物的的优势科为细鳞苔科(Lejeuneaceae)、指叶苔科(Lepidoziaceae)、羽苔科(Plagiochilaceae)、扁萼苔科(Radulaceae)、齿萼苔科(Geocalycaceae)、耳叶苔科(Frullaniaceae);优势属为疣鳞苔属(Cololejeunea)、细鳞苔属(Lejeunea)、扁萼苔属(Radula)、羽苔属(Plagiochila)、耳叶苔属(Frullania).区系成分以热带成分为主(64.97%);东亚成分次之(26.75%),北温带成分较少(3.82%).该区苔类植物的生态类型以木生类型占优势,叶附生苔丰富是其特色.  相似文献   

8.
杜氏木属(Duguetia St.Hilaire)约80种,全产新热带.它的系统修订系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资助的《新热带植物志》(Flora Neotropica)中番荔枝科研究的子课题,本文第一作者有幸参加了该项研究.这里报告的是第一作者于1990年2月至1991年3月在荷兰乌德勒支大学系统植物学研究所进修期间,在 P.J.M.Maas教授指导下完成的番荔枝科杜氏木属中糠秕鳞杜氏木群(Duguetia furfuracea group,为非正式分类学等级)及其近缘种(共16种,现修订至12种)系统修订专著连载的第二部分.它给出了隶属糠秕鳞杜氏木群的叉鳞杜氏木(D.dicholepidota)、莫里杜氏木(D.moricandiana)、马格杜氏木(D.marcgraviana)及具刺杜氏木(D.echinophora)四种的详尽描述、地方名、应用价值、地理分布、分类界定和它们间的相互亲缘关系.短梗杜氏木(D.brevipedunculata)被归并为马格杜氏木的新异名;叉鳞杜氏木与莫里杜氏木不象R.E.Fries(1934,1959)认为那样与马格杜氏木直接亲缘而是与糠秕鳞杜氏木亲缘关系非常密切.  相似文献   

9.
泰山赤磷鱼酯酶同工酶(EST)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泰山赤磷鱼早期发育不同时期(未受精卵、受精卵、原肠晚期、色素期)和成体眼、脑、心、肌、肝、肾6种组织酯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泰山赤磷鱼酯酶同工酶在未受精卵和早期胚胎发育时期均表达,并且酶谱和酶活性有差异,该酶的激活时序与动物胚胎发育中的细胞分化密切相关;(2)泰山赤磷鱼酯酶同工酶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酯酶同工酶基因表达与组织来源和细胞分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通过野外调查和文献查阅方法对安徽省细鳞苔科植物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细鳞苔科植物共有11属46种,包括1个新纪录属(Myriocoleopsis Schiffn)和10个新纪录种.细鳞苔属(12种)和疣鳞苔属(10种)是优势属.区系成分组成中,热带成分最高,共27种,占总数的58.7%;东亚成分次之,共13种,占总数的28.26%.海拔400 m以下的湿润低山沟谷和海拔1 600 m以上的高山台地细鳞苔科植物最多.还首次在石台县牯牛降自然保护区发现4种叶附生苔类,将叶附生苔在华东地区的分布北界推移到30°N以北,并对该地区叶附生苔生存状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周士锋  闫双喜 《河南科学》2011,29(5):541-541
报道了河南蕨类中国蕨科(Sinopteridaceae)植物-新记录属和-新记录种:薄鳞蕨属(Leptolepidium Hsing et S.K.Wu)和华北薄鳞蕨Leptolepidium kuhnii(Milde)Hsing et S.K.Wu.  相似文献   

12.
根据2015年5月和10月在长乐海域开展的渔业资源调查资料,对该海域的鱼类种类组成、区系特点以及数量分布的季节变化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显示,共捕获鱼类67种,隶属12目28科53属;其中鲈形目鱼类最多,有28种,占鱼类种类数的41.8%。调查海域鱼类以底层和近底层种类居多。春秋季鱼类渔获率分别为4.38 kg/h和10.05 kg/h。春季优势种有条尾绯鲤(Upeneus bensasi)、窄体舌鳎(Cynoglossus gracilis)、丝背细鳞鲀(Stephanolepis cirrhifer)、叫姑鱼(Johnius belengerii)、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宽体舌鳎(Cynoglossus robustus);秋季优势种有丝背细鳞鲀、龙头鱼(Harpadon nehereus)、短吻三线舌鳎(Cynoglossus abbreviatus)、红狼牙鰕虎鱼(Odontamblyopus rubicundus)、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鲬(Platycephalus indicus)、红牙?(Otolithes ruber)。  相似文献   

13.
1980年7月,在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境内李家塘、大竹岚、高桥、溪源和黄柏溪等地采得光唇鱼属(Acrossocheilus)鱼类标本20尾,经鉴定为武夷厚唇鱼Acrossocheilus(Lissochi—lichthys)wuyiensis,新种。武夷厚唇鱼Acrossocheilus (Lissochilichthys) wuyiensis Wu et Li,新种(图一) 背鳍条4,8;臀鳍条3,5;胸鳍条1,15—16;腹鳍条1,8;尾鳍条19。鳃耙9—11。下咽齿3行,2.3.5—5.3.2。侧线鳞40(5.5/3.5-v)41。背鳍前鳞13—14。  相似文献   

14.
记述采集自贵州省盘县中三叠统安尼阶关岭组上段盘县动物群的一件仅残存尾部的比耶鱼标本。这是比耶鱼在该动物群的首次报道, 也是目前比耶鱼在中国地质时代最早的化石记录。依据标本个体大、仅尾上叶及尾柄后缘背侧覆盖有狭长条状且缺失硬鳞质的鳞片、尾部发育单个愈合的神经棘和脉棘、尾鳍背缘棘鳞发育等特征, 将其归入比耶鱼属。同时, 该标本以个体更大(推测身长超过2 m)、尾下骨更多(9 根)、尾下叶棘鳞发育以及上、下叶外缘交角超过 70°等特征, 不同于已报道的其他比耶鱼物种。但是, 考虑到标本信息有限, 暂定为比耶鱼未定种Birgeria sp.。比耶鱼是仅见于三叠纪海洋中的全球性分布的大型肉食鱼类, 其在盘县动物群中的首次发现丰富了该动物群鱼类多样性, 增加了其群落生态结构的复杂性。基于当前化石发现的情况, 认为比耶鱼在东特提斯生物区(中国)较西特提斯生物区的出现可能更晚, 前者最早的化石记录见于中三叠世安尼期, 而后者最早见于早三叠世史密斯亚期。  相似文献   

15.
鲥鱼     
今天的年轻人,恐怕都没有见到过鲥鱼吧?鲥鱼古称“(鱼互)”,属鱼纲、鲱科。它体侧扁,银白色,长约70厘米;上颌中间有一缺刻,下颌中间有一突起;腹部有棱鳞。鲥鱼主食浮游生物,3~4龄成熟。在亚洲,它分布在我国、朝鲜和菲律宾。在我国仅分布于长江、钱塘江和珠江,其中又以钱塘江的鲥鱼最为有名。  相似文献   

16.
皖南叶附生苔研究——安徽苔藓植物区系研究之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了皖南叶附生苔4科10属17种,较前记录增加了3科7属15种;11种为安徽省新记录,其中粗柱疣鳞苔(新拟名)(Cololejeunea ornata Ev.)为中国新记录;原为热带太平洋岛屿分布的狭瓣细鳞苔(Lejeuneaborneensis Horik.)首次在大陆上被发现.皖南叶附生苔种类丰富,仅次于福建武夷山而在华东地区居第二位.尖叶薄鳞苔(Leptolejeuneaelliptica)、尖舌扁萼苔(Radula acuminata)、棉毛疣鳞苔(Cololejeunea floccosa)和狭叶残叶苔(Leptocolea oblonga)是组成本地区叶附生苔群落的常见种.对附主植物的研究表明叶附生苔对附主的选择并不严格,光滑无毛,质地较厚的叶面似更适合叶附生苔的生长.  相似文献   

17.
本文是第一作者在荷兰鸟支大学系统植物学研究所进修期间完成的番茄枝科杜氏木属(Duguetia)中糠秕鳞杜氏木群及近缘种专著修订的第三部分.文中给出了属于糠秕鳞杜氏木群的下列四种:鳞斑杜氏木(D.lepidota)、芳香杜氏木(D.odorata)、光叶杜氏木(D.glabriuscula)、及披针叶杜氏木(D.lanceolata)的详尽形态描述、分类定界、地理分布、地方名、应用价值及相互亲缘关系.小叶披针叶杜氏木(D.lanceolata)var.parvifolia)被认为是披针叶杜氏木的极端变异,其分类等级不能被承认,芳香杜氏木不象R.E.Fries(1934.1959)认为那样与糠秕鳞杜氏木有直接亲缘,而是与鳞斑杜氏木亲缘关系极近.  相似文献   

18.
报道内蒙古维管植物1新记录属和4新记录种.新记录属为碗蕨属Dennstaedtia Bernhardi,新记录种分别是溪洞碗蕨D.wilfordii(T.Moore)Christ、回旋扁蕾Gentianopsis contorta(Royle)Ma、鸭绿薹草Carex jaluensis Kom.和宽鳞薹草C.latisquamea Kom.文中提供了上述属、种的简要描述以及和内蒙古相近种区别的讨论.研究标本保存在赤峰学院植物标本室.  相似文献   

19.
本文探讨红河水系壮体盆唇鱼Placocheilu robustus Zhang,He et Chen和纹尾盆唇鱼P.caudofasciatus(PellegrinChevey)的分类地位,期望从外部形态和内部骨骼特征方面发现更可靠的分类依据。研究采用外部形态比较、内部肌肉和骨骼解剖比较的方法,2种盆唇鱼共检查和测量标本134尾,解剖观察各3尾。结果表明,吻皮的流苏不成列,难以计数;背鳍、臀鳍、尾鳍和腹鳍条数,侧线鳞和围尾柄鳞数等等可数性状在2种盆唇鱼均未显示差异。纹尾盆唇鱼的背鳍前鳞清晰可数;壮体盆唇鱼的背鳍前鳞隐埋于皮下,不容易直观观察。壮体盆唇鱼和纹尾盆唇鱼胸腹部无鳞区域的大小没有明显差异。2种盆唇鱼的吸盘长/吸盘宽、吸盘长/头长和尾柄高/尾柄长等比值相互重叠,没有明显间断区分二者。口吸盘的形态、头部形态、身体斑纹和各鳍的形态特征等在2种盆唇鱼无差别。肌肉和骨骼的比较结果表明,2种盆唇鱼除尾鳍基骨存在稍许差异,其他骨骼形态上均未发现明显差异。根据外部形态和解剖学特征比较结果,作者认为壮体盆唇鱼与纹尾盆唇鱼之间没有明显区别,不能作为一个独立的有效种,壮体盆唇鱼为纹尾盆唇鱼的异名。  相似文献   

20.
封面故事     
《大自然》2013,(4):15
云南龙鱼(Saurichthys yunnanensis),是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2007年首次在罗平发现并命名的,隶属于辐鳍鱼亚纲软骨硬鳞鱼次纲龙鱼科龙鱼属。封面的龙鱼化石产于云南省罗平县大凹子村中三叠世安尼期关岭组地层中,长40厘米,原地完整地保存了头骨和躯干等部位的骨骼化石。其中,长椭圆形的鳃盖骨、躯干部的6列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