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25%阿米西达SC防治苹果斑点落叶病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25%阿米西达SC防治苹果斑点落叶病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5%阿米西达SC对苹果斑点落叶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效达80%~90%,而且与环境友好,使用安全.田间适宜使用浓度为0.167~0.1g/L倍,间隔10d喷1次,连喷4次为宜.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对具有保护和治疗双重功效的仿生性杀菌剂25%Amistar(阿米西达)水悬浮剂在苹果病害管理体系中的应用技术和定位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25%Amistar SC除对嘎啦品种有药害外,对红富士、新红星、北斗、澳州青苹等6个骨干品种均无任何不良影响,使用安全;同时,25%阿米西达SC对苹果白粉病、黑星病及斑点落叶病等三种主要病害均具有显著防冶效果,使用浓度2000~2500倍,防治效果达80%~90%;在广谱性和防效上显著优于目前生产上推广的常规性的苯并咪唑类、三唑类及代森类的杀菌剂品种.应用上重点应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施药,间隔7~10天喷1次,连喷3至4次为宜,同时与其它作用机制的杀菌剂如苯并咪唑类、三唑类等内吸性杀菌剂混用或交替用药.在以红富士、新红星等品种为主栽品种果区的元公害苹果生产病害管理体系中具有极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阿米西达水悬浮剂防治苹果病害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具有保护和治疗双重功效的仿生性杀菌荆25%阿米西达(Amistar)水悬浮剂在苹果病害管理体系中的应用技术和定位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25%Amistar SC除对嘎啦品种有药害外,对红富士、新红星、北斗、澳州青苹等6个骨干品种均无任何不良影响,使用安全;同时。25%阿米西达sc对苹果白粉病、黑星病及斑点落叶病等3种主要病害均具有显著防治效果。使用浓度1:2000~1:2500,防治效果为80%~90%;在广谱性和防效上显著优于目前生产上推广的常规性的苯并咪唑类、三唑类及代森类的杀菌剂品种.应用上重点应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施药。间隔7~10d喷1次,连喷3~4,次为宜,同时与其它作用机制的杀菌剂如苯并咪唑类、三唑类等内吸性杀菌剂混用或交替用药.在以红富士、新红星等品种为主栽品种果区的无公害苹果生产病害管理体系中具有极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不同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菌的毒力测定与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6种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菌的毒力与田间病害防效,结果表明:氰烯菌酯和多菌灵对小麦赤霉病菌的毒力强,抑制中浓度EC50分别为0.23μg/m L和0.25μg/m L;戊唑醇的抑菌作用也较强,EC50为0.54μg/m L,甲基硫菌灵和三唑酮的抑菌作用明显较差.田间药效试验结果显示,25%氰烯菌酯500倍稀释液初花期喷雾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达到83.84%,小麦千粒重比对照增加72.29%;50%多菌灵800倍稀释液处理防效达到79.43%,千粒重比对照增加74.87%.氰烯菌酯和多菌灵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和保产效果均明显高于甲基硫菌灵、三唑酮、戊唑醇和嘧菌酯.  相似文献   

5.
枸杞白粉病防治药剂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年树龄的"宁杞1号"为材料,研究了施蓝得可湿性粉剂和杜邦福星不同浓度对"宁杞1号"白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70%施蓝得可湿性粉剂和杜邦福星400 g/L乳油对枸杞白粉病有较显著的防效,其中,70%施蓝得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对枸杞白粉病的防治效果最好,更适宜于防治枸杞白粉病。  相似文献   

6.
两种新型杀虫剂对菜青虫的防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在陇南市农校教学实习农场进行了2种新型杀虫剂防治菜青虫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8%甲维盐.三氟氯氰菊酯微乳剂450 g/hm2兑水750L,喷施后1天、3天、7天、10天和14天的防治效果分别达88.0%、95.9%、94.5%、90.9%、86.6%;防效显著高于对比药剂0.5%甲维盐微乳剂和25 g/L升高效氯氟氰菊酯EC。38%阿维菌素.毒死蜱乳油1500 g/hm2兑水750L,喷施后1天、3天、7天、10天和14天的防治效果分别达84.9%、96.2%、96.9%、90.7%、85.3%;防效亦显著高于对比药剂2%阿维菌素EC和48%毒死蜱EC;2种新型杀虫剂具有防效高、持效期长、无药害等特点,适合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5种杀虫剂对西花蓟马的防治效果,采用室内浸花法和田间小区喷雾法,测定其室内毒力及药后1,3,7,11 d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5种杀虫剂对西花蓟马毒力的强弱顺序为:60 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10%烯啶虫胺水剂80%螺虫乙酯水分散粒剂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5%除虫菊素乳油;在田间药效试验设定剂量范围内,各处理对西花蓟马的防效随药液质量浓度的升高而增强;药后7 d,60 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80%螺虫乙酯水分散粒剂、5%除虫菊素乳油、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及10%烯啶虫胺水剂的药效各达73.3%~88.4%,71.2%~82.9%,52.8%~68.2%,61.6%~72.7%和69.6%~82.3%。在生产中建议首先使用60 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适宜质量浓度为20.00~40.00 mg/L(1 500~3 000倍),其次推荐10%烯啶虫胺水剂,质量浓度50.00~100.00 mg/L(1 000~2 000倍),再次为80%螺虫乙酯水分散粒剂,建议使用质量浓度106.67~142.22 mg/L(5 600~7 500倍)。  相似文献   

8.
通过2年两地的试验,明确了5%己唑醇SC对黄瓜安全、对白粉病防治效果较好、持效期较长,药后7天和14天校正防效均在80%以上,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建议用药量为65.0~105.0 g/667m2,施药间隔期15~20天。  相似文献   

9.
10%Ph1乳油对两种小麦病害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应用10%Ph1(2,4 diacetylPhloroglucinol)乳油对小麦纹枯病和全蚀病进行温室防病测定。结果表明,10%Ph1乳油稀释至浓度为80μg/mL时浸种处理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效达55.90%,较浓度3.3×107cfu/mL的生防菌CPF10菌液浸种处理防效高10.96%,较干种子量1%的50%多菌灵拌种处理防效高5.09%。10%Ph1乳油稀释至浓度为80μg/mL时浸种处理对小麦全蚀病的防效达68.17%,较浓度3.3×107cfu/mL的生防菌CPF10菌液浸种处理防效高11.39%,较浓度80μg/mL的三唑酮浸种处理防效高3.78%。各处理组与空白对照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LSR法,P<0.05)。  相似文献   

10.
为了筛选防除棉田杂草龙葵的理想药剂,本研究采用正交设计试验选择5种除草剂对龙葵进行了室内药效试验。结果表明:乙氧氟草醚、精异丙甲草胺起主导作用,药后15 d处理7(120 g/hm~224%乙氧氟草醚EC+150g/hm~250%扑草净SC+1875 g/hm~2330g/L二甲戊灵EC+665 g/hm~2960g/L精异丙甲草胺EC)、处理8(120 g/hm~224%乙氧氟草醚EC+1125 g/hm~250%扑草净SC+1875 g/hm~2330g/L二甲戊灵EC+1500 g/hm~238%莠去津SC)、处理9(150 g/hm~224%乙氧氟草EC+1875 g/hm~2330g/L二甲戊灵EC+2250 g/hm~238%莠去津SC+665 g/hm~2960 g/L精异丙甲草胺EC)、处理12(150 g/hm~224%乙氧氟草醚EC+1125 g/hm~250%扑草净SC+1500 g/hm~2330g/L二甲戊灵EC+833 g/hm~2960 g/L精异丙甲草胺EC)的防效均达到90%以上。药后15 d时,龙葵整株干枯、根部停滞生长地上部分基本无返青现象。因此,处理7、处理8、处理9、处理12为较优的组合,在龙葵的防治时,可从中选择适当的除草剂浓度及混配组合。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蔷薇科植物MLO基因在抗白粉病中的作用,研究应用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技术(virus induced gene silencing,VIGS)抑制了大花香水月季RgMLO6基因和长尖叶蔷薇RlMLO7基因的表达,随后接种白粉菌对这2个基因进行抗性鉴定. 研究发现在VIGS载体转化植株叶片20 d后,RgMLO6和RlMLO7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下降了80%~90%,沉默效果明显. 分别对2个基因沉默后的嫩叶进行白粉病抗性鉴定,大花香水月季和长尖叶蔷薇的抗性水平较对照组均提高. 显微镜观察白粉菌接种2个基因沉默后植株叶片中菌丝体的生长情况,整体表现出沉默植株叶表皮细胞上的白粉菌生长较对照组生长缓慢. 结果表明RgMLO6与RlMLO7基因对蔷薇科植物的白粉病有负向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不同类型麦田小气候的差异修改了已有的白粉病流行的模拟模型,模拟和预测了不同种植密度麦田白粉病的流行情况。结果表明:当麦田种植密度大时,其小气候相对湿度较高而温度则相对较低,这类麦田的白粉病流行较快;反之,相对湿度较低而温度则相应较高,这类麦田白粉病流行则较慢。  相似文献   

13.
用8个抗白粉病性不同的春小麦品种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对亲本及杂交后代的抗白粉病性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F1和F2代抗白粉病性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方差及MSg.c.a/MSs.c.a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抗白粉病性加性效应为主。  相似文献   

14.
7种杀菌剂单独喷施和混合喷施对紫薇白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单独喷施一种杀菌剂时,仙生防效最好;混合喷施两种杀菌剂时,以甲基托布津+仙生防效最佳。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根施三种不同形态硅制剂对小麦白粉病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溶胶态的氧化硅溶胶、分子态的正硅酸乙酯和离子态的硅酸钠对小麦白粉病均有一定的作用效果,防治效果分别为1.02%、51.36%、54.08%.  相似文献   

16.
2,4-二乙酰基间苯三酚能够防治多种土传病原菌引起的根部病害和苗期病害,是一种新型广谱抗生素。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发现,2,4-二乙酰基间苯三酚对两种常见田间病害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1%可湿性粉剂拌种处理对棉花立枯病的防效达到61.74%,200ug/mL浓度下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达到47.5%。  相似文献   

17.
凤仙白粉病的病原菌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凤仙白粉病菌使凤仙花科植物叶片出现白色病斑.对河南商丘地区的凤仙白粉病菌进行了致病性分析、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该病原菌分生孢子椭圆形或桶形,大小为22~28μm×16~21 μm.分生孢子梗直立,圆柱形,简单不分枝,包含1个足细胞,1~3个远基细胞,3~6个排列成链的桶形分生孢子,大小为112~180 μm×9~1...  相似文献   

18.
感病小麦京411、抗病小麦Brock及杂交后代近等基因系感染白粉菌后,发现京411感病,Brock和近等基因系抗病,因此白粉病抗性呈显性.对上述3种小麦的叶片进行蛋白质组分析,在感小麦的京411中有一个8kD/pI 5.3的特异蛋白,该蛋白在抗病品种Brock和杂交后代近等基因系中不存在,后者的蛋白质谱型与Brock相同.上述结果表明,幼苗抗白粉病特性的遗传与蛋白质谱型的遗传相类似,此结果也许可以为生产上筛选抗白粉病小麦品种提供生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