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7 毫秒
1.
我国材料科学界最年轻的院士——卢柯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所长作为中国纳米材料领域学术带头人之一,他负责组建了我国第一个以学科命名的国家实验室,并在纳米材料研究中取得一系列突破性研究成果,在世界上引起广泛关注。他在国际学术刊  相似文献   

2.
在2003年中科院新增选的院士中,37岁的卢柯研究员成为中科院有史以来最年轻的院士之一.一个这么年轻的科学工作者就获得如此高的荣誉,在一般人看来多少有点儿不可思议,而在卢柯工作的金属所,很多人却觉得这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相似文献   

3.
在1998年12月6日~12日在澳大利亚悉尼召开的1998年国际亚稳及纳米材料年会(ISMANAM)上,经该年会常务委员会评选,将本年度ISMANAM金质奖章授予英国牛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主任B.Cantor教授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卢柯博士,以奖励他们在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杰出贡献。亚稳及纳米材料是当今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也是21世纪新材料发展的主要方向,它的发展将极大地推动信息工业、能源工业及生物技术的发展。国际亚稳及纳米材料年会是世界各国亚稳及纳米材…  相似文献   

4.
李黎 《创新科技》2007,(3):27-29
卢柯博士在纳米材料及相关亚稳材料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他发展的利用非晶完全晶化制备全致密纳米材料的新方法已成为当今国际纳米材料的三种主要制备方法之一。他发现了纳米金属铜的室温超塑延展性,被国际权威科学家认为是该领域的一次突破,他领导的青年研究小组被国际纳米材料界公认为世界六大研究小组之一。他们的工作,已成为国际材料科学界的风向标。  相似文献   

5.
2003年11月24日,2003年中科院院士增选结果揭晓,中科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37岁的卢柯成为改革开放以后当选的最年轻的中科院院士。而且,值得骄傲的是,纳米专家卢柯更是地地道道在国内成长进步的。20世纪90年代,一个新的词汇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它所涵盖的意思既时尚又神秘,它就是纳米。其实,关于纳米的真正意义,对于我们外行人来说,还是一个极其模糊的概念。“纳米”是英文namometer的译名,是一种度量单位,一纳米即一米的十亿分之一。纳米结构通常是指尺寸在100纳米以下的微小结构,纳米技术则是一种在0.1至100纳米尺度范围内,用单个  相似文献   

6.
33岁的的副研究员薄天岳是中共党员,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寒区作物研究所研究室主任。他在1984年山西农业大学毕业后曾赴美国爱达荷大学进行了一年的合作研究。并多次出国参加国际学术交流。十多年来,他参加和主持了多项省级、院级和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共取得了国家级...  相似文献   

7.
曾德长 教授     
曾德长(Zeng De-chang),汉族,湖南嘉禾县人。1984年毕业于湘潭大学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90年毕业于湘潭大学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湘潭大学-中国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联合培养):1994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联合培养)。1984年至1987年在湖南省郴州柴油机厂工作,1994年4月至10月在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任《Acta Metallur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现《Acta Metallurgica Sinica(Eng-lish Letters)》)责任编辑,1994年7月至1996年6月在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1996年6月起任职于华南理工大学。1998年被评为广东省高等学  相似文献   

8.
北京大学工学院先进材料与纳米技术系特聘研究员侯仰龙博士对纳米材料的研究已近十年,在他眼中,小小的纳米材料,已经不是专门指向材料领域,而是包含了材料学、化学、物理学、生命科学等诸多学科交叉的精髓,那种博大精深,吸引着他游弋其间,不断探索,勇于前行。  相似文献   

9.
许厥明,84岁,我国著名土肥专家、国际紫云英学会副会长、省农科院资深研究员。 许厥明研究员,1942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农艺系,受其父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影响,许厥明自幼就立下了农业救国、振兴中华的宏大志向。54年来,他的工  相似文献   

10.
卢柯:“跨世纪百人计划”材料学科唯一候选人卢柯,我校82级“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学生,1986年考入中科院金属研究所攻读硕士、博士学位,1990年提前毕业,开始从事“纳米材料”方向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创立了国际上公认的“卢氏理论”,同年破格晋...  相似文献   

11.
 2001年2月9日 ,当代著名的多学科大师、心理学家、计算机科学家、经济学家、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贺伯特·亚历山大·西蒙(HerbertAlexanderSimon ,中文名———司马贺)在美国匹茨堡逝世了。西蒙教授与中国科学界有着深厚的关系。1985年他任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荣誉研究员 ,还任北京大学、天津大学、西南师范大学荣誉教授。1994年他当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一、科学家兼社会活动家西蒙教授1916年6月15日出生于美国威斯康星州的密尔沃基市 ,是一位德国工程师的儿子。1936年西蒙获芝加哥大学学士学位 ,1943年获该大学的政治科学博士学位。  相似文献   

12.
2001年2月9日 ,当代著名的多学科大师、心理学家、计算机科学家、经济学家、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贺伯特·亚历山大·西蒙(HerbertAlexanderSimon ,中文名———司马贺)在美国匹茨堡逝世了。西蒙教授与中国科学界有着深厚的关系。1985年他任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荣誉研究员 ,还任北京大学、天津大学、西南师范大学荣誉教授。1994年他当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一、科学家兼社会活动家西蒙教授1916年6月15日出生于美国威斯康星州的密尔沃基市 ,是一位德国工程师的儿子。1936年西蒙…  相似文献   

13.
广西民族学院人类学研究所所长张有隽研究员张江华张有隽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瑶族学者,生于1939年1月,广西钟山人,瑶族。现任广西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兼任中国瑶学学会会长,国际瑶族研究协会执行副主席,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七届广西政协常委,国务院政...  相似文献   

14.
在别人眼中,他是青年才俊:18岁读大学,现如今31岁已成为北京大学百人计划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而在他自己看来,自己不过是科学世界里一粒初生的探索分子,有的只是激扬的青春和对科学奥妙的无限探索与追求。——这就是本文主人公,北京大学现代光学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博士生导师刘运全。  相似文献   

15.
朱士明,男,1939年2月生于南非德班,1948年回国。1962年同济大学应用物理专业毕业。毕业后先后在同济大学数理力学系、物理系、声学所工作。曾任实习助教、助教、讲师、副研究员、研究员。1984~1987年在美国天主教大学玻璃态研究所作访问学者。1994年在加拿大科学院计量标准研究所作合作科研。现任同济大学声学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兼任九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侨务委员会委员。他主持或参加的科研项目中,“多种油品单管顺序输送装置的研究”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解决了青海格尔木到拉萨多种油品…  相似文献   

16.
人虎情缘     
《科技知识动漫》2014,(1):37-37
据英国《太阳报》报道,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东部玛琅市的一名无所畏惧的男子将一头雌虎从小养到4岁。在这4年中,他们形影不离,一起住一起玩,成为感情深厚的好朋友。这名男子是31岁的阿卜杜拉,他从这头雌虎3个月大时就帮助它的主人全职照料它。他倾心饲养着这头名叫“木兰”的孟加拉雌虎,  相似文献   

17.
《中国西部科技》2010,(31):70-70
[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11月5日,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协会岩土体结构性委员会在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举行了揭牌仪式。 座谈会由新任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协会秘书长伍法权研究员主持。他首先简要介绍了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协会的概况及岩土体结构性委员会的成立背景,宣读了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协会主席Carlos关于成立岩上体结构性委员会的任命函,任命研究员胡瑞林为该委员会主席,副研究员李丽慧为秘书长。  相似文献   

18.
“如果20岁不干惊天动地的事情,50岁就干不成了。”生前的马尔科·西弗尔迪常常这样回敬那些批评他的人。尽管着装整齐,丝发不乱,但在滑雪界,马尔科被视为另类。因为他不要赞助,全用自己的积蓄去探险;他拒绝参加比赛,只让大山做他惟一的裁判。他曾在沙莫尼被评为“年度最知名人士”,自己却不以为然。他终以骄人的成绩和独特的人生态度赢得了人们的尊敬。1979年5月22日,马尔科·西弗尔迪出生在欧洲极限滑雪胜地———法国的沙莫尼。做高山向导的父亲本来希望儿子过平常人的生活,从事技术性工作,马尔科因此干过管工、木…  相似文献   

19.
3月20日,中南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尧学宣布:正式聘用破解国际数学难题"西塔潘猜想"的该校22岁大学生刘路为"教授级研究员"。消息一出,便引来热议。一个大三学生,如何与代表着学术地位和资历的"研究员"画等号。刘路,他究竟做了什么工作,以至"天上的馅饼"砸到了他的头上?我们从《科技日报》、新华网、中国科技网摘取一组关于刘路的文章,试图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解读刘路,并从"刘路现象"管窥中国人才培育和选拔使用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非农经济、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与推广中国,尤其是浙江温州农村工业发展的道路与有益经验,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借鉴与启示,由浙江大学农业现代化与农村发展研究中心(浙大“卡特”)、国际食品政策研究中心(IFPRI)、国际发展高级研究基金会(FASID)和温州市政府共同主办的“非农经济发展国际研讨会”于2005年3月19-22日在温州举行。国际食品政策研究中心的张晓波研究员、刁新申研究员、Nico Heerink研究员、Eleni Gabre-Madhin研究员,国际发展高级研究基金会的Keijiro Otuska教授、Sonobe Tetsushi教授和John Akoten博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