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京路步行街场所精神的探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场所理论,从分析北京路步行街的物质空间形态入手,剖析了北京路步行街的空间实体、建筑立面、街道铺装与家具、活动等4方面的特征,在此基础上从地域特色和城市文脉2方面诠释了北京路步行街的场所精神,揭示北京路步行街承载着广州的古老的遗址文化,重商、兼容开放又具亲和力的广府文化;体现广州的骑楼街特色和浓厚的商业氛围.但由于"商业至上主义"淹没了北京路标志性的岭南文化风采,这导致北京路独具内涵的场所精神难以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2.
研究大学精神场所空间的目的是重新研究大学校园精神文化,提炼大学校园文化特色,注重校园文化的积淀,使之成为大学校园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现有的校园空间问题所在,剖析大学校园精神场所空间,得到一些有益于塑造精神场所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贵州侗族聚落中的空间与特性、地景与聚落、天地人的层面分析解读侗族聚落空间中的场所性及场所精神,由此论述贵州侗族聚落的空间特征和聚落形态特性。提出对贵州侗族聚落的场所性及场所精神的本质研究,论证侗族聚落中场所精神的独特性、聚落艺术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所体现出的审美价值,以及在这个价值取向中所体现出的"天人合一"的文化理念。  相似文献   

4.
毛伟才 《科技信息》2010,(17):336-337
本文通过对场所及场所精神的阐述结合广州文化公园近期的场所改造的实例,对公园空间场所建设如何在如何把握以人文本及和文化品位方面提出探索。  相似文献   

5.
景观设计的设计过程是设计师与场地之间反复对话交流的过程。设计师需要对场地深层次的观察和理解才能把握其中抽象的场所精神。场所精神在景观设计过程中由三个层面的组成:自然特征、历史文化特性、区位解析特性。在运河之都广场设计中这三个层面以不同的方武叠加后形成了完整的方案。  相似文献   

6.
历史城区作为城市的记忆,不仅包括有形的建筑空间形态,还包括蕴含无形的文化内涵的场所精神.如何在历史变化中,将具有的深层次意义、能表达场所特质的场所精神传承下去,是历史地段保护需要研究的重要内容.文章以场所精神理论为切入点,分析场所精神的影响因素表征,重新审视拉萨老城区的保护与创新.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场所精神概念的基础上,以温岭锦园小区“秋水苑”景观设计为例,分析项目的场地特征,提出小区的设计理念.结合小区的地形特点和温岭当地的历史文化进行功能分区和主要景点设计,探讨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场所精神途径,为居住区景观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依托文化意象要素,探索场所精神重建下文化遗产保护与游憩体系的耦合策略,更好地传承场所文化和场所精神。方法使用野外调查、查阅文献与逻辑推理相结合的方法。结果原真性、场所精神与游憩体系的逻辑关系实质是对文化遗产内在价值的共识与契合,文化遗产保护与游憩体系耦合式发展是传承文化的有效路径。结论注重场所精神,优化遗产游憩空间体系,对于快速城市化背景下的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述了开展公路预防性养护的必要性、重要性的认识以及开展预防性养护的一些措施,希望对同行开展预防性养护工作有所启发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工业遗产是城市工业发展的缩影,是一种新型的文化遗产。在当代的工业遗产改造中,为了保留工业遗产特有的文化内涵,建筑师不约而同地构筑了大量的体验式场所,让现在的使用者体验到当时的历史、文化和情感。本文在对上海市工业遗产改造案例调研的基础上,从空间设计和特性塑造两个角度探讨了体验式场所的设计手法。  相似文献   

11.
构建优良的乡村景观风貌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必备条件。如何提高乡村场所的辨识度,重塑具有特色的乡村“场所精神”,如何加强人们对乡村环境的认同感和对故土老家的归属感,是推进乡村振兴和保持乡村村落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场所精神”理念,以乡村自然生态为底色,以乡村文化内涵为基调,基于对南阳市宛南部分乡村进行实地调研的情况,对相关乡村景观风貌的保护与复兴提出可行的策略和方法,从而使乡村能够彰显优美环境、传承乡村文脉、留住乡村记忆。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在我国水利工程招标投标中普遍采用了编制工程量清单进行计价的方式,并遵循施工合同中双方约定的计量支付方法,但在工程量清单编制和计价的方法上尚未达到规范和统一,推行水利计价规范,统一水利工程量清单的编制和计价方法,对规范水利工程招标投标的工程量清单编制与计价行为,健全和维护水利建设市场竞争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传统村落建筑单元的场所精神存在着诸多问题。为了重塑古建筑单元的场所精神,以安徽省休宁县三槐堂为例,指出其在文化传承困难、风貌破碎丢失、功能退化三个方面的问题,提出风貌保护、文化传承、功能再现的策略并辅以监测保护、人与建筑互动的措施,最终实现传统村落建筑单元的场所精神重塑。  相似文献   

14.
15.
16.
认识能力是人从事认识活动所具备的本领,它具有多种形式,是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认识过程是人的认识能力发挥其作用的过程,认识活动与认识能力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认识的本质是认识本身所具有的根本性质,也是认识能力在其发挥过程中所形成的特有性质。  相似文献   

17.
格助词“に、で、”都可表地点场所,但接续方法及意义不尽相同。“に”主要表示状态、动作的存在点、作用点,表存在性语义特征,具有静态性、结果性、描写性特点,与此对应,其后续的动词多是具有存在性语义特征的动词。而“で”主要强调动作进行的场所,表动作性语义特征,具有动态性(动作性)和非固定性特点,与此对应,其后续的动词多是具有动作性语义特征的动词。  相似文献   

18.
校园作为防灾避难场所目前还未获得足够重视,对规划设置避灾场所的人均有效避难面积及设施配套研究更是少之又少。文章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校园作为避难场所的意义,并结合人体特征,摸索理想状态下校园防灾避难时人均有效避难面积指标,望能为城市防灾避难场所规划选取及相应指标提供方法与思路。  相似文献   

19.
彭劲 《咸宁学院学报》2009,29(2):131-132
园林场所艺术是一个在设计时必须要考虑的一个方面,需要从一个特定角度了解传统背景形式,分析当代园林与场所意义的关系,用自然观的思维来分析生态平衡的重要性,营造自然和谐的环境。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横道河子镇的调研,探讨了具有代表性的四个区段的场所结构形态.认为这种小范围场所景观的特异性统一于东北地区独特的自然景观大背景下,是小镇区域多元化与场所精神形成的前提.为了延续小镇场所景观的特异性,根据该镇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具体措施,并主张从意识形态层面对当地居民进行合理引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