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稻穗型改良的生理与遗传基础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简要介绍水稻株型和穗部性状与穗型分类研究历史的基础上,着重综合评述了直立穗型有利于改善灌浆结实期群体结构、受光态势和其他微气象环境,降低群体冠层反射辐射损失,增强抗倒伏性,提高群体生长率等生理生态特性,以及直立穗型的遗传和分子标记基因定位研究进展,认为直立穗型是矮秆和理想株型后水稻特别是粳稻适应高产要求的重要形态改良,并讨论了水稻穗型遗传改良存在的问题与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不同穗型的两个水稻品种株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不同穗型水稻品种为试材,研究不同穗型水稻的株型.结果表明:与弯曲穗型水稻相比,直立穗型水稻品种在灌浆过程中,穗子基本保持直立,叶片尤其是上三叶叶片夹角小,从而使得在水稻的生育后期冠层光分布合理,群体中下部受光条件好,有利于CO2的扩散,有利于籽粒灌浆;而弯曲穗型品种随着灌浆的进行,穗子逐渐弯曲,对茎秆的作用力增大,易倒伏.在水稻的开花期和乳熟期群体饲喂CO2,发现稻穗的光合量仅占单株总光合量的5.4%,即稻穗由弯曲变直立后,穗本身功能并未增强.  相似文献   

3.
源库处理对两种不同穗型水稻品种籽粒灌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直立穗型水稻品种辽粳454和弯曲穗品种辽开79在相同栽培条件下,通过剪叶、疏花处理改变源库关系,比较源库处理对两种不同穗型水稻品种籽粒灌浆的影响.结果表明:正常情况下,直立穗品种源的供应能力强,能够充分满足籽粒灌浆的需要,与直立穗品种比较,弯曲穗品种源的供应能力较弱.减源时,二者的强、弱颖花的灌浆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直立穗品种弱势颖花所受影响大,而弯曲穗品种甚至强势颖花也受到了影响.疏花处理对辽粳454的强势籽粒影响不大,却使其弱势籽粒的灌浆得到很大改善;对辽开79的强、弱势粒都有很大影响.源库处理对两品种的强势粒籽粒重影响不大,但对弱势粒籽粒重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4.
以不同穗型水稻品种为试材,研究不同氮素水平对水稻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氮水平下,两品种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剑叶含氮量、单叶及群体光合速率、叶面积指数均高于低氮处理,下降速度也比低氮处理慢.这可能是直立穗型品种抽穗后物质生产能力强的生理原因.  相似文献   

5.
北京富英资讯消息:1999年4月初,国际水稻研究所在菲律宾召开了世界水稻大会,袁隆平院士应邀所作的“中国超级稻研究”报告,引起国际水稻界的强烈反响。各国专家认为,中国有希望成为最先实现“超级稻计划”的国家。 “超级稻计划” 又称水稻超高产育种计划,1989年,国际水稻研究所提出培育“超级水稻”,后定名为“新株型育种计划”;计划于2000年育成产量12吨/公顷的超级稻。此后,世界各水稻生产国竞相追随,提出并实施自己的“超级稻计划”。由于技术路线选择失当;均未达到预期的目标;而不得不把实现计划的时间推…  相似文献   

6.
香型稻米因其在蒸煮和食用时都会有特殊的香味受到人们的喜爱.研究中,分别以实验室培育的香型正常胚水稻和非香巨胚水稻“上师大5号”作为亲本进行杂交,结合水稻香味基因分子标记辅助常规育种成功选育出香型巨胚水稻“上师大8号”.比较分析“上师大5号”和“上师大8号”两种巨胚水稻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结果显示:虽然“上师大5号”水稻平均每穗实粒数极显著地超过“上师大8号”水稻,但是“上师大8号”有效穗数略多于“上师大5号”水稻,而且千粒重也略高于“上师大5号”水稻,由此两者平均单株重接近,分别为29.10g和28.92g,统计分析差异不显著.两种巨胚水稻胚性状分析显示:“上师大8号”巨胚水稻的胚重量以及胚体积都与“上师大5号”巨胚水稻统计分析无显著差异,而且两种巨胚水稻的胚与糙米重量比以及胚与糙米体积比,统计分析都没有显著差异.开展此研究,为今后香型巨胚水稻的市场开发应用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7.
冯钟 《安徽科技》2009,(6):29-29
近日.丰乐种业杂交水稻新品种“丰两优香1号”被农业部确认为第三批超级稻示范推广品种。  相似文献   

8.
选用抗旱性不同的杂交水稻冈优527、D优363和汕优63,研究了旱种、湿润灌溉、“湿润灌溉(前期)+浅水灌溉(孕穗期)+干湿交替灌溉(抽穗至成熟期)”灌溉(简称C处理)和淹水灌溉4种灌水方式对水稻齐穗期功能叶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湿、晒、浅、间”灌溉方式和湿润灌溉更有利于水稻齐穗期功能叶生长,冠层叶片直立性好,功能叶叶面积和叶绿素含量较高;旱种抑制了功能叶的生长。  相似文献   

9.
《青年科学》2013,(4):4-7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穗陶盆上印着弯弯的稻穗,这样的图案确认了公元前五千年前的人们已经开始了水稻栽培。七千年后的今天,稻作农业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水稻的模样在人们的心目中却还像陶盆上刻的那样。然而,水稻就应该是弯弯的穗子吗?  相似文献   

10.
《安庆科技》2009,(1):F0002-F0002
日前,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中心召开超级杂交水稻“种三产四”丰产工程工作会议。会议总结了2007-2008年超级杂交水稻“种三产四”工作经验,部署了2009年度“种三产四”、超级杂交水稻第三期目标攻关示范和超级杂交晚稻攻关示范等工作。著名科学家、“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作大会总结报告。在袁隆平院士直接支持下,我市被列为超级稻第三期目标(亩产900公斤)攻关任务的示范基地。  相似文献   

11.
评估了20个水稻品种离体花粉悬浮培养产生愈伤组织和再分化植株的能力,并进行了花粉悬浮培养试验,结果表明;品种之间反应差异很大。来源于日本的“黎明”(粳稻)最敏感。“黎明”植株再分化的频率达84.1%。在愈伤组织的形成和植株再分化过程中,除其它一些因子外,基因型的差异有一定制约作用。通过水稻花粉悬浮培养诱导出的新品系“N10”,其特征有:早熟,穗大,株高(90~100cm),产量高和抗稻瘟病等。  相似文献   

12.
记者从科技部等举办的国家“十五”重大科技成就展上获悉,中国水稻创新育种技术在“十五”期间获得重大突破,超级杂交稻的产量在杂交水稻的基础上又提高了20-30%,超级稻亩产量迭800公斤以上,其中辽优系列在新疆获得亩产1077公斤的超吨产记录,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据初步统计,“十五”期间我国共审定优质超级稻新品种113个,一批亩产超过800公斤的新组合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13.
“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新选育的杂交水稻超高产新组合“准两优527”,首次在贵州省遵义县试种获得成功。据悉,这种超级稻今年将在当地扩大试种500亩。“准两优527”是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选育的超高产新组合,也是袁隆平院士主持的总理基金资助项目——中国超级稻育种课题成果之一。  相似文献   

14.
陶海霞  关欣 《甘肃科技》2010,26(13):175-176,100
选用辽宁省20世纪70年代以来不同历史时期育成的主栽品种和新育成的品系为试材,研究水稻品种演进过程中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为水稻超高产栽培和超级稻育种提供理论基础。对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研究表明:随品种更替,产量大幅度提高,产量性状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具体表现在:穗粒数逐渐增多,亩穗数在逐渐减少后,又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5.
针对目前林农复合经营中应用的宽窄行配置模式,研究其对水稻产量及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杨稻间作前3年对稻穗生物量、产量、谷草比、蛋白质、直链淀粉含量的影响不显著,对千粒重、单穗重、穗长等指标有显著影响。间作5年将使得水稻的千粒重有所降低,蛋白质、直链淀粉含量则有所增加。不同配置模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与杨树的树龄有很大的关系,为减少遮荫对树冠的影响,应当多采用宽行配置模式。  相似文献   

16.
免耕水稻早发及产量形成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免耕水稻早发及分蘖成穗特性,结果表明:免耕水稻的早发性,与免耕水稻浅插关系密切,栽插深度对不同耕法水稻分蘖性的影响有明显差异,免耕浅栽水稻具有稳定的分蘖成穗特性,成穗率庙常规密度栽培下,其单株好粒产量比耕翻浅栽、免耕深栽和耕翻深栽分别高4.7%,15.7%和24.9%,水稻的免耕栽培,充分利用了水稻浅插的正效应。  相似文献   

17.
水稻穗颈大小维管束数株内茎间差异明显,株内茎的次数分布呈正态分布,研究群体穗颈维管束时,可取中等株内中等茎为样本,株内各茎的穗颈大小维管束数之比和第2节间与穗颈大维管束数比值都表现亚种特性,中等茎具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18.
依据2009年城固县水稻生长发育期间的气象状况,论述了不良气象因素(低温、寡照、阴雨)对水稻生产的影响,表现在经济性状变差,穗型变小、结实率降低、粒重下降,生育期推迟,病虫为害加剧。提出了对策和措施:加强不良天气和病虫害监测预报,适时早播.配方施肥,增强抗性,搞好病虫害防治。  相似文献   

19.
水稻钵苗行栽机试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介绍了研制成功的水稻钵苗行栽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以及样机的性能指标检测和生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机的检测项目均达到或超过设计指标,满足水稻生产要求;采用水稻钵苗行栽机作业与人工抛秧相比具有生产效率高、秧苗分布均匀、直立度好等特点;与插秧相比具有栽植深度适宜、植伤轻、缓苗快的优点,作业质量显著提高;每公顷可增产558kg,增产幅度达到10.0%,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水稻钵苗行栽机是目前较为理想的一种水稻移栽机械.  相似文献   

20.
《合肥科技》2007,(11):14-15
尽管淮河流域遭受50多年不遇的特大洪涝灾害,由于实施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安徽省粮食总产今年仍保持在历史高位,水稻单产则连创历史新高。继9月中旬袁隆平院士选育的超级稻“两优293”,以亩产841.6公斤刷新该省水稻单产纪录之后,近日凤台县、天长市农民种植的“新两优6号”和“扬两优6号”高产攻关田,实收亩产分别达到843.7公斤、845.3公斤,再次改写了安徽水稻单产纪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