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苹果冷冻干燥过程的优化及最佳工艺条件的确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苹果进行了冷冻干燥实验,确定了苹果片冻干工艺条件,计算了冻结时间,建立了苹果片冻干的传热传质模型,由模型计算出不同厚度物料的理论干燥时间,并与实验值进行了比较.探讨了冻结速率、物料温度、干燥室及捕水器温度、压强对冷冻干燥过程及制品质量的影响.苹果冷冻干燥的适宜工艺参数为冻结温度-35℃,冻结时间1h,升华干燥时干燥仓压强70-90Pa,解吸干燥时干燥仓压强20-30Pa,解吸干燥时物料温度50-60℃.  相似文献   

2.
瓶装物料冷冻干燥的模拟与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实验值与模型的模拟值比较发现,模型对升华干燥阶段模拟较好。通过模型分析,研究了物料内部的温度分布、升华界面与时间的关系、侧面输入热量对过程的影响、物料厚度与瓶径之比对干燥速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真空冷冻干燥技术(简称冻干技术)是真空技术与冷冻技术相结合的干燥脱水技术。冻干蔬菜是将新鲜蔬菜先进行冻结,再在真空条件下实现升华(冰直接变成汽)脱水而获得的干燥蔬菜,形、色、味、营养成分都与鲜品基本相同,且复水性好。冻干蔬菜生产流程有4步:前处理、速冻(冻到-20℃以下)、升华干燥(含水率在3%以下)和后处理。这4步生产流程,要由相应设备组成的生产线来实现。  相似文献   

4.
利用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对马蹄进行保鲜加工研究.利用电阻法测量了马蹄的共晶点和共熔点,采用L12(35)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影响冻干产品质量和设备生产能力的主要参数,评定了冻干产品的含水量、外观、复水性等特性.实验结果表明,马蹄冻干的最佳工艺为:速冻温度-36℃,速冻时间20h,干燥升华时仓压(120±10)Pa;干燥解析时仓压(40±10)Pa,解析时的搁板温度50℃,干燥时间14h.  相似文献   

5.
孔凡真 《甘肃科技》2001,17(1):59-61
随着食品行业的飞速发展,食品的冷藏处理量日趋增长,且其复杂的分销系统以及病菌易混入等缺点,使人们需求一种不需冷藏,更易保存且又能长时间保鲜的一种方法,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因迎合了这种需求而大显身手。 冻结升华干燥技术,在国外自60年代应用于食品脱水以来,技术性能步步提高、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从总的发展趋势看,设备型号越来越大,能耗越来越低,生产周期越来越短。在国内自90年代以来冻干食品工业才开始发展,目前产量尚低。 什么是冻干食品?什么是冻结升华呢?水(H2O)在不同压力和温度下,可呈现为固态(冰)、液态(水…  相似文献   

6.
<正> 冻干食品是将新鲜食品先进行冻结,然后在真空条件下实现升华(冰直接变成汽)脱水而获得的干燥食品。这种冻干食品,由于是在低温和真空条件下生产的,所以具有极其优良的品质:形,色,味,营养成份都与鲜品基本相同,复水性特好。冻干食品生产流程有4步:前处理(清洗,去皮、切碎,漂烫、沥水、装盘),速冻(冻到-20°C以下),升华干燥(含水率达4%以下)和后处理(挑选、计量、  相似文献   

7.
对胡萝卜进行了冷冻干燥实验,确定了胡萝卜条冻干工艺条件,计算了冻结终点温度、冻结时间、物料厚度,建立了胡萝卜爷冻干的传热传质模型,由模型计算出理论干燥时间,并与实验值进行了比较.探讨了冻结速率、升华温度、干燥室及捕水器温度、压强对干燥时间的影响.胡萝卜条冷冻干燥的适宜工艺参数为冻结时间1h,物料厚度15mm,干燥室真空度60Pa,捕水器压强45Pa,温度-50~-40℃,总干燥时间5h.  相似文献   

8.
眼角膜在冻干过程中的传热传质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角膜干燥过程的理论分析,建立了能真实描述角膜干燥过程传热传质的数学模型。采用ANSYS有限元计算软件对角膜的冻干过程进行模拟计算,得出如下结果:冻干室内温度约-10℃,压强维持在50Pa左右时,角膜双面冻干所需时间为170min。采用移动网格来追踪升华界面上各节点的参数值,提高了本模型的计算精度,计算结果直观可靠,物理意义明确。  相似文献   

9.
以氯化钠溶液为渗透液,进行超声场强化马铃薯渗透脱水研究,探讨声空化强度、超声场作用时间、浸泡液浓度和切片厚度等因素对马铃薯渗透脱水的影响.结果表明,声空化能够强化马铃薯渗透脱水过程,显著提高物料的脱水率,并且固形物也得到相应增加.声空化除了强化物料渗透脱水外,对大分子还有降解作用.因此,随着超声场作用时间的增加,固形物得率呈下降趋势.此外,传质速率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加或物料厚度的降低而增加.因此得出最佳操作条件为:声空化装置的电流强度为0.7A,超声场作用时间为30min,渗透液质量分数在15%,物料厚度为3.5~4.5mm.  相似文献   

10.
对不同质地的土壤失水干燥的动力学过程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质地土壤失水干燥过程存在3个阶段:稳定失水阶段、快速失水阶段和土壤干燥阶段;设定干燥温度和土壤的初始含水率对失水干燥速率有较大的影响,设定温度越高,失水速率越大,土壤由湿变干越快,初始含水量越大,土壤由湿变干的时间越长;在同一的温度和初始含水量条件下,失水干燥速率与土壤质地无关;土壤失水干燥的动力学曲线可用二次多项式进行描述.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制品在两端同时受热条件下的冷冻干燥过程的非定常传热传质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冻结层和多孔干燥层的传输过程的数学模型,讨论了干燥箱内的流动及传热,通过热量和质量传递之间的相互耦合求得升华界面温度的变化以及干燥速率。  相似文献   

12.
为探索节能型的冷冻干燥方式,进行了在常压下利用流化床中吸附剂吸附水分同时放出热量实现冷冻干燥的研究。以粒状物料为例,建立了球坐标下常压冷冻干燥的传热过程理论模型,计算了物料干燥过程中的温度和升华界面的移动距离,并对床温、物料尺寸和吸附剂粒径等影响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实验测量了物料内的温度分布变化,验证了数学模型的可靠性。结果表明,通过适当提高床温、采用小尺寸物料和吸附剂,可以提高干燥速率。  相似文献   

13.
冷冻干燥升华过程数学模型传热传质机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提出冷冻干燥升华过程主要由传热控制和传质过程两阶段组成,分析认为升华过程是传热传质的逆过程,并得出该过程的合理工艺条件,即物料表面的加热温度和干燥箱内真空度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4.
采用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法测定土豆中-茄碱的含量,研究烹饪加工对土豆龙葵素含量的变化.通过研究发现,随着土豆皮色逐渐变深,龙葵素含量逐渐增大.表皮含量最高,内层龙葵素含量低.通过削皮能够去掉大部分龙葵素,烹饪热加工前可通过浸泡土豆去掉一部分龙葵素,浸泡的料水比为1∶2,浸泡10 min效果最好.炒制对土豆的龙葵素变化受烹调因素影响不稳定.烤制会使龙葵素含量相对增加,蒸制使龙葵素含量下降约20%.  相似文献   

15.
冷冻干燥是制备超细磁粉的一种先进技术,它可使磁粉的分散性能得到明显改善。实验说明:干燥初期采用红外灯供热对加快升华速率十分有效;原料浆液越稀越有利于冷冻干燥。本文对粉末冻干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崩解现象及冻干机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讨,提出了描述磁粉冻干过程中各种参数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6.
龙眼微波干燥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探讨微波干燥龙眼新技术,采用微波干燥试验装置和自行开发的计算机在线测试系统,进行了不同加热、间歇时间组合条件下的龙眼定功率微波干燥试验.结果表明:龙眼微波干燥过程可分为加速、恒速和降速干燥三个阶段,物料失水过程大部分处于恒速阶段,在2.7~5h内可将龙眼鲜果干燥至含水率20%(w.b.)以下,并获得满意的干燥质量.微波加热时间对干燥速度影响最大,间歇时间的影响受制于加热时间.在干燥后期应缩短加热时间以控制物料温升,避免干燥过度.以试验数据回归的数学方程可用于描述二段式龙眼微波间歇干燥过程.  相似文献   

17.
胡萝卜冷冻干燥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胡萝卜的中心与外层部分进行冷冻干燥实验的研究,比较了胡萝卜在冻干过程中的传质、传热性能;建立了胡萝卜在升华阶段的冻干模型。对由本模型计算得出的模型参数和升华干燥时间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讨论。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不同干燥方式对红花滇黄精(Polygonatum kzngzanum Coll.et Hemsl.,以下简称“黄精”)片干燥特性和微观结构的影响,优选黄精片的最适干燥方式,采用真空冷冻干燥(Vacuum Freeze Drying,VFD)、热风干燥(Hot Air Drying,HAD)、真空干燥(Vacuum Drying,VD)、微波干燥(Microwave Drying,MD) 4种干燥方式,以干燥时间、平均干燥速率、有效水分扩散系数、色泽、收缩率、复水比、单位能耗以及微观结构为指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微波干燥下的黄精片干燥时间及单位能耗分别为131 min、5.78 (kW·h)/kg,均显著低于其他干燥方式;微波干燥样品的平均干燥速率及有效水分扩散系数分别为0.025 84 g/(g·min)、6.49×10-10 m2/s,均显著高于其他干燥方式;微波干燥样品的L*值(76.40)、收缩率(69.42%)、复水比(4.39 g/g)和微观结构均接近真空冷冻干燥样品,显著高于热风和真空干燥样品。综合考虑产品质量、干燥效果及加工成本,建议将微波干燥作为黄精片高效优质的脱水手段。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烘焙温度、烘焙时间和物料量的控制,分别建立武夷冻茶烘焙工艺中失水率和叶绿素含量的数学模型,并分析了失水率和叶绿素含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烘焙因子投入水平下,烘焙因素与失水率和叶绿素变化具有较高的相关性.随着烘焙时间的变化,失水率和叶绿素含量之间呈负相关;随着烘焙温度的变化,失水率和叶绿素含量之间呈正相关.试验结果表明,数学模型可以动态地控制水分和叶绿素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