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合兰永一级公路软弱路基处治技术研究项目,为分析不同设计参数下CFG桩复合地基处治软土路基的沉降变化规律,利用非线性有限元软件ADINA建立三维模型,结合比奥固结理论,地基土体按多孔介质材料考虑,采用Mohr-coulomb理想弹塑性模型做固结分析,将填土视为荷载逐级施加,采用生死单元对CFG桩复合地基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相比提高垫层模量与桩身模量,选择较大桩长与合理的桩距、桩径对减小软土路基沉降更为明显,裙桩效应对于减小软土路基沉降起积极作用,软土路基经过CFG桩复合地基处理后满足一级公路工后沉降要求,加固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
讨论硫酸法钛白粉生产钛液净化沉降工序中三种絮凝剂及其用量对沉降效果的影响。实验得出,絮凝剂5475的用量为20mg/L时沉降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4.
5.
隧道工程中盾构施工由环境、施工工艺、工程要求等因素引起地面沉降,从而对施工线上的建(构)筑物产生影响。本文以江苏省江阴市澄江西路通道工程的二期隧道工程为背景,分析泥水盾构施工引起的驳岸沉降的监测数据,为盾构施工对建(构)筑物的影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通过正常犬胫前静脉血排气后 ,红细胞沉降与不排气的对比实验发现 ,血液气体的减少明显影响红细胞的沉降 ,进而对不同时间红细胞沉降高度数据进行显著性t检验分析时 ,发现排气对红细胞沉降的影响是通过直接阻碍红细胞的叠连聚集实现的。在实验基础上 ,分析研究了红细胞叠连聚集力 Fa的特点及形成的各种因素 ,得出具有双凹碟形的红细胞之间在靠近且近似平行的条件下 ,产生一种吻合力 Fc,吻合力Fc本质上来源于红细胞膜通道力学效应。这样 ,红细胞叠连聚集力 Fa应综合为 :Fa=Fb Fc- Fe- Fs- Fm其中 ,Fb为大分子物质的桥联力 ,Fe为红细胞表面静电斥力 ,Fs为切应力 ,Fm为红细胞的弯曲力 相似文献
7.
针对褥垫层厚度对复合地基承载力的影响,建立三维复合地基数值计算模型,其桩群为CFG桩,采用MIDAS/GTS有限元计算软件模拟不同褥垫层厚度下,复合地基的受力特征和地基沉降变形大小,并根据复合地基承载力特性对褥垫层厚度进行优化,得出使复合地基承载力最佳的褥垫层厚度,为实际工程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工作基点两次观测变化量按时间间隔进行均匀内插,计算出监测点每次周期观测时刻工作基点的理论新高程,然后以此新高程为基准,重新平差计算,计算出监测点此时刻的最新高程,进而与其基准高程(起始高程或参考基准)进行比较,计算出此时刻监测点的实际总沉降变形量。由于监测网复测时间间隔较长,两次所测出来的区域沉降量从根本上无法判断其沉降的准确时间点,因此只能以均匀速率沉降来进行区域沉降量的剔除计算。通过某高速铁路线路专项区域沉降监测的实例数据,说明如何消除区域沉降量对线下工程自身沉降变形影响的可行性,进而确立区域沉降段无砟轨道铺设评估标准。 相似文献
9.
为对邻近某明挖地铁车站的道路沉降进行评估,采用FLAC3D软件数值模拟与实测相结合的分析方法,以道路沉降设计控制值累计小于10 mm为沉降稳定可控的判定标准,研究了明挖地铁车站不同施工工况下邻近道路的累计沉降量.研究结果表明:地铁明挖车站开挖期间道路累计沉降及沉降范围逐渐增大,沉降增幅逐渐减小,道路模拟最大沉降5.9 ... 相似文献
10.
桩筏基础的承载力、位移特征分析,尤其是建立在桩-土-筏共同作用基础上的以减小沉降差为目的的变刚度调平分析是目前桩筏基础设计的难点与热点.本文利用一种新的非线性共同作用分析方法和程序,分析了桩筏基础当筏板厚度、桩距、桩长和桩径变化时,筏板的位移特性和桩顶的反力及其分布规律,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利用本文的分析结果,可以进行桩筏基础变刚度调平设计,以达到减少桩筏基础筏板沉降差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以地铁基坑紧邻的地下管线为研究对象,依据基坑开挖过程中对地下管线的监测数据,分析基坑开挖过程中产生的沉降对地下管线安全方面的造成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地下管线的测点发生较大沉降时一般是在基坑开挖期间,及时架设支撑、浇筑底板时,管线沉降变形速率减缓;虽多个测点的最大累积变形值已经达到或超过累计变形控制值(30mm),相邻测点的相对变形值在规范控制值范围以内,属于均匀沉降变形,管线是安全的;当最后3个月内管线沉降变形速率小于0.01~0.04mm/d时,可认为是进入稳定阶段,变形已经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2.
Hele-Shaw Cell模型中粘性指进现象的研究I.时间对粘性指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二次采油和三次采油中都存在一种粘性指进现象,它对采收率有很大影响.本工作设计了一台改进型Hele-Sbaw Cell模型,能模拟采油过程中的这种指进现象,它和油田开采有许多类似之处.应用分维几何的基本原理,以排出率(Se)为目标函数,对随机的复杂的分枝形状图形进行了数学处理,研究了时间(t)和Se的分枝数目(N)的影响.结论是在该条件下,分枝数的变化率(dN/dt)对Se的影响很大,在粘性指进发展的前、中期,Se与t的关系可用一个数学公式描述:Se=0.608+0.445/1+t-0.16t0.24这一结论对研究聚合物驱油机理,提高采收率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针对好氧颗粒污泥形成的速度及稳定性问题,研究了网板式SBR反应器结构以及系统内曝气量对好氧颗粒污泥形成的影响.在反应器内架设直径为16cm、孔径为8mm、孔间距为5mm且水平串联的网板,其中网板间距为20cm,在不同的反应器中保证网板及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改变反应器内的曝气量.试验结果表明:加设网板的SBR反应器内形成的好氧颗粒污泥较传统的SBR更为快速稳定,颗粒粒径可稳定在3.0~5.0mm之间,且对TP、氨氮、COD等的去除率均可达到90%以上,提高了5%;当网板式SBR中曝气量保持在0.5m3/h时,颗粒形成及去除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前文[1]曾指出,影响粘性指进现象的因素除了与时间有关之外,还与其它参数有关。仍以排出率(Se)为目标函数,研究了油溶液和水溶液两种流体的流度比(M)、模型的玻璃表面粗糙度(ε)对粘性指进的影响。得出结论在该条件下,M≤1时指进现象不明显,Se大;M〉1时指进现象明显,Se小。Ε增大后接触角(0)增大,润湿作用增强, 因此M减少可使Se增丈。这些现象对研究聚合物驱油机理,提高驱油效率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5.
16.
粘性指进模型的进一步改进,新模型既有注水孔又有出油孔,实验条件基本符合采油条件*以排出率(S)为目标函数,研究了出油孔数目(N)和孔距半径(R)对粘性指进的影响*得到结论是:在该条件下,S随着N增大而增大,S随R的增大而降低.上述结果对研究聚合物驱油机理,提高驱油效率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