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7 毫秒
1.
针对教育硕士培养过程中课程实践教学薄弱的现象,提出“一生一优课”的教学模式,明确课程实践教学的具体任务和教育硕士研究生的学习目标,开设教育硕士论坛并将其搭建成为校内与校外导师的交流平台、研究生课程理论学习与实践反思的融合平台和“一生一优课”的展示平台. 对华南师范大学学科教学(数学)教育硕士研究生开展的教学实践表明:“一生一优课”的开展促进了教育硕士研究生课程中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促进了大学与中学的深入沟通与交流,促进了教育硕士研究生的高效实践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效.  相似文献   

2.
实验、实践教学对提高计算机专业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依托国家级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注重培养和提高研究生的动手能力,对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业研究生的培养设计了合理的专业基础课程实验;为支撑研究生实践教学环节,构建了计算机专业研究生综合实践平台;为进一步强调专业理论联系实际;实现IT自主创业的实践模式。制定了研究生课程特别培养计划。初步形成了融专业基础理论、实验教学、工程实践为一体的研究生实验实践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3.
针对信息光电子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实践环节缺乏"、"教学模式单一"的现状,系统研究该课程仿真案例教学平台的建设与实践,通过拆分"信息光电子学"课程重难点形成层次化教学内容,利用虚拟仿真软件开发应用于该课程的仿真实验与案例教学微课资源,促进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借助翻转课堂开展仿真案例教学平台实践,强化学生自主学习与知识应用.实践表明,仿真案例教学平台的建设不但很好解决了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4.
针对<通信技术与系统>课程特点,提出利用Systemview软件平台来设计该课程教学实践,以加强对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实践补充.该平台具有使用方便、功能强大、可操作性强、成本低等特点.通过该平台的实践教学,能够形象、直观地对课程所涉及的复杂理论、系统设计等方面进行演示,也能够培养学生的系统设计、分析能力,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5.
针对园艺专业研究生的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分析了《基因工程实验技术》课程在理论和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结合笔者在该课程教学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和体会,从课程的理论体系、实验设置、实施方案和考核制度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提出了一套较为有效的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6.
"现代控制理论"是一门重要的研究生专业学位课程。该课程涉及到控制系统的模型建立、系统分析、控制器设计的基础理论。其特点是概念抽象、数学含量大,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针对这一情况,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设计了该课程的教学模式。在该模式中,将理论与实践教学、传统教学与现代手段教学、互动教学、自主学习以及将MATLAB引入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实践该模式,大大地提高了研究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实践能力和协作能力。总之,通过评价分析,新型教学模式取得了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从果树学研究生人才培养目标、社会需求、课程发展趋势等角度出发,阐述了研究生课程《现代果树育种学》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思路与原则,总结了本课程建设10年来在实践教学方面取得的初步成效:丰富了课程内容中果树资源的种属多样性,并充分利用我国的优势果树资源,优化了实践教学内容;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依托西南大学的多个支撑平台,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设置了多个层次的室内实验和田间实践教学环节;初步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该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探索,可为其他农业院校加强相关课程的教学改革、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邹爱成  陈进武  杨华 《科技信息》2009,(19):148-148
指出了“机电传动控制”课程对于高职高专院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重要性和该课程主要教学内容,结合在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教学实践分析了在该课程理论和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对该课程理论和实践教学改进方面的几点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9.
研究生“矩阵分析”课程教学的思考与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是目前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关键环节.该文主要针对研究生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矩阵分析"的课程教学,分析了教学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并就教学过程中科研能力的培养、强化实践环节的教学以及灵活的考察机制等方面,对该课程教学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0.
该文对计量经济学的历史沿革进行了综述,并结合我校该课程的情况在理论教学内容、实践教学环节和授课方法手段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改革方案.在理论教学内容方面,课程组精心设计符合我校研究生实际的教学内容,使课程教学适应和符合培养经济管理创新型人才的需要.在教学实践方面,课程组加强实践教学改革,注重培养学生在科研中应用本课程中相关知识与方法的能力.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对象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使授课形式灵活,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为适应培养高校本科应用型人才需要,针对《机械CAD/CAM》课程教学中教学方法单一,重理论轻实践等现象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改革。在改革实践中,通过认真梳理课程知识体系,优化课程教学内容;为了强调课程实践性,提出了开设设计性、综合性和开放性实验课程的想法;同时探讨了该课程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最后介绍该课程实践教学平台的构建,突出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在高校,《Web站点设计与管理》是一门技术性和实用性都很强的应用型课程。文中阐述了该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思想,分析了网络教学平台的结构和功能,搭建了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实践表明,该平台可以极大地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3.
针对CACSD课程内容要求的特殊性,经过多年实践教学的探索和实践,提出一种面向能力培养的CACSD课程教学模式。在介绍该课程特点的基础上,详细描述了所实施的教学方式并介绍了近几年在该课程教学中这种教学方式的实施效果。结果表明这种教学方式增强了研究生学习该课程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研究生的整体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4.
电子显微镜(以下简称电镜)技术在形态学研究方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结合研究生"医学生物学电镜技术"课程教学实践,分析了当前"医学生物学电镜技术"教学现状,介绍了作者在研究生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旨在探索适用于高等医学院校"医学生物学电镜技术"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模式,为研究生培养及学科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针对控制类专业研究生对人工智能方向专业课程需求的特殊性,以提升教学质量、学生学习兴趣和研究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为目标,本文从云端资源引入、理论课程建设以及实践创新课程建设三个方面着手进行了教学改革。教学实践表明,改革后的课程缩小了课堂知识与人工智能业界之间的差距,更符合专业和技术的发展趋势,有助于控制类研究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机器人控制”课程建设与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奇志  周亚丽 《科技信息》2009,(32):I0382-I0383
本文针对“机器人控制”研究生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机器人学科发展趋势和学院实际条件,从学生容易接受课程基本理论、相关技术和提高实践动手能力的角度,对“机器人控制”课程进行建设和改革。建设与改革的基本思路是,结合学生的特点组织课程的理论教学内容,通过课程的实践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经过几年的建设与改革,“机器人控制”课程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针对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课程教学过程中系统性理论知识点较多的特点,对该课程实践教学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利用GNSS模拟器加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课程实践教学的方法和具体应用。通过GNSS模拟器仿真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工作场景,验证该课程理论教学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其对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相似文献   

18.
莫秋云  张旭  周祖鹏 《科技资讯》2012,(14):178-179
针对机械类专业《机械创新设计》课程本身实践性强的突出特点,结合当代高等教育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重视和教学实践环节投入不足等实际情况,本文构建了基于网络和虚拟仪器技术的课程辅助教学系统,以强化学生在实践条件不足情况下对典型装置的工作原理、结构和工艺性的深入理解。该系统是以计算机信息技术、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及网络技术为基础的虚拟辅助教学平台。该平台增加了课程的工程性和实践性,在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数学物理方程》课程是高校数学本科和理工科研究生一门十分重要的基础课程。该课程不仅为后续课程奠定了必要的基础,更为研究生阶段的课题储备了必需的数学应用能力。本文结合《数学物理方程》课程教学实践,介绍了该课程的教学方法、教学体会和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20.
党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创新成果充分体现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教材中。通过专题教学,深化特色理论教育、发挥特色理论作用、提升课程教学效果,实现教材体系、理论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等是本文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探究“一课多师”授课模式和以问题为导向的专题教学改革在该课程中的实践运用。通过教学改革,强化教与学的问题导向意识,挖掘研究生教学的理论深度,提升教学整体效果,对教学改革予以回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