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一系列黄橙光荧光粉Sr9Mg1.5(PO4)7-x(BO3)x:0.05Eu2+(SMPBxO:Eu2+,x=0~0.6)和Sr9-2yCayBayMg1.5(PO4)7:0.05Eu2+(SCyByMPO:Eu2+,y=0~1.0),并对其发光性能的调控进行了研究。所得荧光粉可以被蓝光和近紫外光有效激发,并发射黄橙光(450~800 nm)。随着(BO3)3-与Ca2+-Ba2+共掺浓度的改变,可以调节Eu2+发光中心在Sr31、Sr1和Sr32...  相似文献   

2.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Ca(2(1-x))ZrSi4O12:2x Eu3+系列红色荧光粉,并对样品的物相结构、荧光特性、热稳定性和色坐标进行实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红色荧光粉Ca2ZrSi4O12:Eu3+可以被紫外光或蓝光激发,并在612 nm处表现出较强的红光发射;Eu3+的最佳掺杂浓度为60%,浓度淬灭机理归因于电四级-电四极相互作用;样品在室温到453 K这一温度范围内有较为良好的热稳定性;所有样品色坐标均位于红色发光区域。表明Eu3+掺杂Ca2ZrSi4O12荧光粉在白光LED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四方晶系的钼酸盐是有效的自激活发光材料,但常用的制备方法高温固相法会造成产物团聚不均匀等缺点.通过一步水热法制备具有良好结晶性且形貌均一的NaLa(MoO42荧光粉.详细探讨前驱体溶液的酸碱度对晶体结构和形貌的影响.研究表明当pH>3.5后产品均为纯的四方晶相,且在pH=5.5时呈均匀球状.通过调节NaLa(MoO42中Tb3+/Eu3+离子的掺杂浓度,可以获得绿、黄绿、黄和红橙等多种不同颜色的光.能量传递过程主要表现为电偶极-四极相互作用.变温荧光测试数据显示铕铽共掺的NaLa(MoO42具有很好的温度稳定性.以上结果表明,此荧光粉有望成为具有优异性能的多色可调荧光材料.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Ln3+离子的发射强度,Yb3+离子在上转换(up conversion, UC)系统中通常用作敏化剂,在980 nm处有着广泛且强的吸收带.作为含有Yb3+的基体材料,AgYb(MoO4)2中的离子浓度更高,因此掺杂离子的发射强度更强,期待可以获得更好的温度敏感性.采用Er3+掺杂后获得的材料的温度敏感性在473 K时达到0.013 3 K-1,对比于相同条件下合成的NaY(MoO4)2材料,其温度敏感性更高.并且Ho3+和Tm3+的共同掺杂还可以用来进行合成白光发射,即通过共掺杂Tm3+后获得蓝光部分(1G4-3H6),再通过Ho3+的掺杂获得红光(5F5-  相似文献   

5.
为寻找高性能荧光温敏探针材料,用荧光强度比率法,对NaY9-x-y(SiO4)6O2:xBi3+,yEu3+荧光粉体的温敏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材料中存在Bi3+→ Eu3+的高效能量传递,单一波段激发Bi3+发光离子,可获得Bi3+和Eu3+的双发射荧光光谱;温度升高时,Eu3+发射光谱的猝灭速率比Bi3+缓慢;根据不同温度下2种发光光谱强度的比值,获得了NaY6.192(SiO4)6O2:0.108Bi3+,2.7Eu3+在300~450 K最高相对灵敏度为1.51 %·K-1,大大优于可实用温敏材料的相对灵敏度数值(0.3 %·K-1),该材料具有较大的实际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设计合成新的三齿有机配体4-(4’-咔唑-9基-丁基氧)-吡啶-2,6-二甲酸(H2CBODPA),并以此为配体合成配合物Na3Eu(CBODPA)3和Na3Tb(CBODPA)3.通过对有机配体分子结构的调控,稀土Eu3+和Tb3+有机配合物的激发波长明显地向长波长方向移动,与吡啶-2,6-二甲酸配合物的激发波长相比,其有效激发波长向长波长方向移动约70 nm.Na3Eu(CBODPA)3和Na3Tb(CBODPA)3在近紫外光(350 nm)的激发下,分别得到较强的特征红色发光(Eu3+)和特征绿色发光(Tb3+).研究结果对合成长波长激发的稀土有机发光探针提供理论依据和应用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ZnB2O4 ∶Eu3+,Yb3+近红外发光材料, 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荧光光谱研究其制备条件及Eu3+和Yb3+掺杂对材料发光性能的影响, 并考察了反应时间及Eu3+和Yb3+掺杂摩尔分数对发光强度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 ZnB2O4 ∶]Eu3+,Yb3+材料中的近红外发光是通过Eu3+和Yb3+间的能量传递实现的.  相似文献   

8.
用高温固相法制备非稀土掺杂的Li6(La2Ca)Nb2O12∶Mn4+远红色发光荧光粉, 并通过X射线衍射和光谱技术研究荧光粉的晶体结构和发光性质. 结果表明, 在Li6(La2Ca)Nb2O12∶Mn4+的荧光光谱中, 以327,494 nm为中心出现2个宽激发带, 在700 nm远红光区出现Mn4+2Eg4A2g跃迁发射峰, 其活化能ΔE=0.437 eV, 即该荧光粉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确定β-NaYF4掺杂Ho3+和Yb3+离子的微米晶体在低温下的上转换荧光特性。方法 通过水热法合成β-NaYF4微米晶体,用FLS980光谱仪获取样品在室温和4~294 K温度下的荧光光谱以及荧光寿命,应用玻尔兹曼分布原理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确定了最佳的稀土离子掺杂浓度。通过对荧光强度和荧光寿命的分析,结合玻尔兹曼分布得出温度在上转换发光中的作用。结论 随着温度的升高,Ho3+5F55I85S2/5F45I8跃迁发射峰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10.
Mn4+掺杂的氟化物荧光粉具有宽带吸收、窄带红光发射、合成工艺简单等特点,在照明及显示领域受到极大关注,但其制备需要用到强腐蚀性的氢氟酸。本研究采用共沉淀法,分别以盐酸、硝酸、磷酸、醋酸替代氢氟酸制备了K2TiF6∶Mn4+荧光粉,采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荧光光谱仪等对荧光粉的结构、形貌、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酸性越强,荧光粉的结晶越好、形貌越完整、发光强度也越高,用强酸制备的样品与用氢氟酸制备的样品发光强度接近。将荧光粉用于制备白光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 LED)器件并进行光色性能的测试,结果表明:红色荧光粉的加入,能显著降低色温、提高显色指数;强酸样品的LED器件与氢氟酸样品的LED器件性能相当。  相似文献   

11.
为开发适合产业化的零维钙钛矿的合成方法,利用超声法制备了Mn2+掺杂的CsPbCl3/Cs4PbCl6复合物(CCM),并讨论了CCM的发光机理.在近紫外激发下,CCM具有明亮的红色发光,发射谱具有3个发射峰,分别位于606 nm(Mn2+)、414 nm(CsPbCl3)和351 nm(Cs4PbCl6).CCM中存在CsPbCl3、Cs4PbCl6对Mn2+的能量传递过程.通过改变前驱物中MnCl2/PbCl2投料比可以调节CCM中Cs4PbCl6对CsPbCl3的钝化,调控CCM中CsPbCl3对Mn2+的能量传递以及Mn2+的红光发射强度.  相似文献   

12.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TiO2、ZrO2和不同比例TiO2-ZrO2等载体,超声波浸渍负载一定量的Ce-Mn活性组分.通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比表面积(BET)法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并考察催化剂的氨气低温催化还原NOx的活性.结果表明,TiO2-ZrO2(3:1,摩尔比)载体为介孔材料,颗粒粒径较小且高度分散,比表面积高达151 m2·g-1由于Zr4+取代Ti4+掺杂进入TiO2晶格内,导致其晶格畸变,抑制TiO2晶型转变,获得了良好的热稳定性,加之活性组分以无定形态存在,催化剂表面存在Ce3+/Ce4+氧化还原电对,从而提高催化剂的低温催化还原活性.在550℃下焙烧的催化剂10%Ce(0.4)-Mn/TiO2-ZrO2(3:1)的活性最高,其在140℃、体积空速67000 h-1的条件下,NOx的转化率达到99.28%.140℃时单独通入体积分数为10%的H2O以及同时通入体积分数为10%H2O和2×10-4SO2,催化剂显示出较强的抗H2O和SO2中毒能力.  相似文献   

13.
利用水热法结合煅烧制备Sc2W3O12:Yb3+/Ho3+荧光粉,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荧光光谱仪对样品进行表征。在980 nm的激光激发下,Sc2W3O12:Yb3+/Ho3+表现出了542、657和752 nm三个特征峰,分别对应于Ho3+5F4/5S2-5I8,5F5-5I85F4/5S2-5I7能级跃迁,分别发射出绿光、红光和弱红光。讨论了荧光粉的上转换发光机理,得出绿色和红色上转...  相似文献   

14.
高质量宽带绿色荧光粉是克服荧光粉转换白光LED(pc-wLED)“青光鸿沟”问题,实现高质量固态照明的关键.通过普适的固相法制备出尺寸均匀分散性良好的(Lu0.99-xYxBi0.01)2WO6宽带绿色荧光粉.采用共掺杂Y3+的策略对系列荧光粉的物相、形貌及发光性能进行调控,并采用X-射线衍射、Rietveld精修、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及光致发光等检测手段对所得样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研究表明(Lu0.99-xYxBi0.01)2WO6荧光粉呈现宽带激发,激发范围覆盖200~400 nm波长区域,与商用紫外LED对应良好.在346 nm波长激发下,(Lu0.99-xYxBi0.01)2WO6荧光粉在400~800 nm范围内呈现出宽带绿光发射...  相似文献   

15.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浓度Cr掺杂Ca2Ga2GeO7近红外荧光材料,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结合Rietveld精修、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光致发光光谱、激发光谱、拉曼光谱、漫反射光谱及时间分辨荧光光谱等技术对材料的结构、形貌、发光性质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Cr掺杂进入了Ca2Ga2GeO7晶格,且以Cr3+与Cr4+混合价态形式存在;在460 nm激发下呈现宽带近红外发射,覆盖近红外Ⅰ区与Ⅱ区,且具有良好的发光热稳定性,在蓝光LED转换近红外光源领域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采用沉淀法合成了直径约100 nm、呈树枝状的Na0.45La3.16W5O20: Re3+(Re = Eu3+,Tb3+)微纳米材料。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镜(SEM) 研究了所制备Na0.45La3.16W5O20:Eu3+、Na0.45La3.16W5O20:Tb3+微纳材料的结构、形貌;采用荧光光谱仪研究了所制备材料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并指明了荧光谱图中波峰和跃迁的对应关系。从材料的色坐标图可以看出,随着Eu3+掺杂浓度的增加,颜色更趋于红色区域,色坐标从(0.6028,0.3215)变化到(0.6424,0.33);随着Tb3+掺杂浓度的增加,颜色更趋于绿色区域,色坐标从(0.303,0.4179)变化到(0.3108,0.5351)。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化学沉淀法制备YAP:Eu3+Cu+荧光粉,得到适宜工艺参数.用XRD和PL谱分别表征前驱体的晶体结构和荧光粉的荧光特性.前驱体的焙烧温度为1 200℃,焙烧时间为2 h;Eu3+的适宜掺杂浓度为3%,而且在398 nm紫外光激发下荧光粉呈现红色光谱,这是由于Eu3+的4fn电子组态内5D0→7FJ(J=0~4)的跃迁发射,由5D0→7F2的发射特性和发射强度表明Eu3+主要处于非反演对称中心.Cu+增强了YAP:Eu3+的发光强度是因为Cu+→Eu3+之间的能量传递,Cu+对Eu3+有敏化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以柠檬酸三钠为络合剂,硝酸镧、硝酸钐、偏钒酸铵为主要原料,采用水热法于180℃反应12 h,制备了一系列La1-xVO4:x Sm3+(x=0,1.0%,1.5%,2.0%,2.5%,3.0%,4.0%)样品。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场发射扫描电镜和荧光光谱对样品的结构、形貌以及发光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合成样品为LaVO4的四方相和单斜相混合晶体,其形貌为六面体形和纳米颗粒;在311 nm波长激发下,LaVO4:Sm3+样品的最强发射峰位于602 nm处,对应于Sm3+4G5/26H7/2跃迁,且Sm3+最佳掺杂摩尔浓度为2.0%。  相似文献   

19.
根据波函数的有限性和叠加势函数的的渐近性质,通过待定叠加势波函数的设定,得到势函数表示为V(r)=A0r6+A1r4+A2r2+B2/r2+B1/r4+B0/r6的schrdinger方程的精确的能量本征值和本征波函数。  相似文献   

20.
以乙酸锂、硝酸铝、钛酸丁酯、磷酸二氢铵为原料,利用溶胶-凝胶法合成锂离子Li1+xAlxTi2-x(PO4)3(x=0~0.4)固体电解质体系,检测结果表明:Li1+xAlxTi2-x(PO4)3体系具有较好的结晶性,合成的粉末与烧结片之间的结晶性与结构差异不大;当Al3+掺杂量逐步增加时,离子电导率逐渐增大,并在x=0.3时达到最大值,但掺杂量进一步增加时,离子电导率迅速下降;活化能的变化趋势与离子电导率相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