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四氯化碳溶解样品后去与稀酸溶液一起于水浴中加热回流使淀粉进入水相,除掉四氯化碳后在沸水浴中加热回流使淀粉水解为葡萄糖。在加热条件下,以次甲基蓝作指示剂,用样品溶液滴定标定过的碱性酒石酸铜溶液。计算葡萄糖的含量,再换算成淀粉的含量。本法测定结果回收率99.81%,变异系数0.16%,方法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2.
用四氯化碳溶解样品后与稀酸溶液一起于水浴中加热回流使淀粉进入水相,除掉四氯化碳后在沸水浴中加热回流使淀粉水解为葡萄糖。在加热条件下,以次甲基蓝作指示剂,用样品溶液滴定标定过的碱性酒石酸铜溶液。计算葡萄糖的含量,再换算成淀粉的含量。本法测定结果回收率99.81%,变异系数0.16%,方法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3.
用酸解法提取玉米秸中的混合单糖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糖的成份进行分析,其中木糖含量10.18%,果糖含量2.3%,葡萄糖含量为0.6%,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玉米秸中12种无机元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4.
用旋光法测定发酵液中2-酮基-D-葡萄糖酸含量。详细考察了2-酮基-D-葡萄糖酸浓度、试液酸碱性和测试温度对2-酮基-D-葡萄糖酸含量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测试液中2-酮基-D-葡萄糖酸的含量在2.5~5.00g/100 mL,pH在酸性范围内,测定结果较为准确。利用有机化学原理从理论上对相关现象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5.
在20=0.05、0.10、0.15、0.20、0.25的葡萄糖水溶液中加入NaCl、KCl,在293.15K-323.15K下测定了该溶液的密度及粘度。回归计算了NaCl、KCl在该体系中的密度参数及粘度B系数。结果表明,在葡萄糖含量及NaCl、KCl浓度一定的情况下,体系的密度和粘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在同一温度及NaCl、KCl浓度下,随葡萄糖含量的增加体系的密度和粘度随之增加;两种电解质的B系数随葡萄糖含量的增加及温度的升高也增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该体系内部溶质—溶剂、溶质—溶质间的相互作用,说明了NaCl、KCl对葡萄糖水溶液的结构会有一定的促进和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6.
用苯酚-硫酸法测定水溶性膳食纤维——聚葡萄糖的含量,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最佳显色和水解条件.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简便易行、结果稳定可靠,用于食品中水溶性膳食纤维聚葡萄糖含量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7.
在灰盖鬼伞(Coprinus cinereus)的子实体发育过程中,其单住干重水溶性胞外多糖的总糖含量逐渐累积至阶段2即发生减数分裂的阶段达到最高,随后逐渐减少,在自溶阶段即阶段5又有所回升。每个子实体的水溶性胞外多糖的总糖含量随着子实体的发育而逐渐增加。阶段0的第三潮原始体的水溶性胞外多糖的总糖含量高于第一和第二潮的。醋酸纤维薄膜电泳结果显示此胞外多糖只有单一组分。GC结果显示,此胞外多糖由甘露糖,葡萄糖,木糖,半乳糖,葡萄糖醛酸构成,比例为1.00:0.17:0.12:0.09:0.21。化学分析表明没有己糖胺存在。  相似文献   

8.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烟草中的淀粉含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烟草中的淀粉含量,方法检测限为3.0mg/L,相对标准偏差为1.6-2.1%,标准回收率在95~105%之间。新方法用于几种烟草样品中淀粉含量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9.
2000年版《中国生物制品规程》规定聚山梨酯80含量测定方法中的一步操作即“上清液置55℃水浴中,用空气吹扫溶液至0.1~0.5ml左右”此步操作使用器具麻烦,操作复杂且不易达到要求。本文采用“90V水浴法挥发溶液至0.1-0.5ml左右”代替规程中的此步操作,使之简便,通过对方法的线性、回收率、重现性进行验证。其线性r为0.9965,回收率为99.82%,重现性(CV)为3.78%说明该方法准确可靠,可作为常规检定方法使用。  相似文献   

10.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华山松中莽草酸的含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建立华山松中莽草酸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以分别考察华山松不同部位中莽草酸的含量。方法:色谱柱为AgilentZorbaxXDB-CM(4.6mm×15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1%磷酸水溶液=3:97,流速0.8mL·min^-1,检测波长214nm,柱温25℃。结果:莽草酸在0.0415-0.5810μg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74%,RSD为0.74%(n=9)。华山松不同部位均含有莽草酸成分,且含量差异较大。结论:华山松中的莽草酸可以作为新的莽草酸资源加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