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原生质体技术, 以双孢蘑菇主推品种As2796和浙农1号为亲本, 获得性状优异的融合子Z 3和Z 7, 二者均可在34 ℃生长良好, 菌丝纤维素酶活性和漆酶活力均比As2796高,酯酶同工酶谱显示与亲本差异明显, ITS序列证实二者与As2796同源性分别为997%, 993%.栽培试验得出新菌株Z 3和Z 7的产量分别比As2796高125% 和51%.从其经济性状的综合指标看, 可考虑进一步的区域试验与示范推广栽培.  相似文献   

2.
双孢蘑菇原生质体制备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L16(45)正交分析方法,对双孢蘑菇原生质体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试验结果表明,最佳制备条件是取菌龄7 d的液体菌丝体,以2.5%溶壁酶 7%蜗牛酶为组合,0.6 mol/L NaCl作为渗透压稳定剂,在30℃条件下,酶解3 h,原生质体产率为2.34×108个/mL.本研究可为双孢蘑菇原生质体的融合及转基因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棘孢小单胞菌原生质体的融合育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小诺霉素(Micronomicin,MCR)产生棘孢小单胞菌(Micromonsporaechinospora)为出发菌株,诱变筛选得到一株链霉素抗性菌株,抗性菌株的原生质体分别用紫外线照射和热处理致死,通过单亲致死原生质体融合,以链霉素为选择条件选出融合株,以摇瓶发酵并结合薄层层析扫描(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TLC)分析,筛得4株MCR百分含量高于亲株的融合子,  相似文献   

4.
蒙古口蘑蘑菇圈土壤微生物类群的分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内蒙古典型草原蒙古口蘑所形成的蘑菇圈上,不同环(带)中的各类群微生物数量分布有明显差异,好气性细菌和芽孢型细菌在枯草环中显增加,分别高于绿草环、圈内、圈心及圈外,细菌生长代谢与口蘑菌丝体生长及其子实体形成有密切的关系;真菌、放线菌及纤维素分解菌的数量与枯草环中最低,特别是在菌丝旺盛生长的6 ̄11cm处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蒙古口蘑原生质体的制备与再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影响蒙古口蘑原生质体形成和再生的因素很多,重点探讨了酶浓度、酶解时间、菌龄、渗透压稳定剂和再生培养基对原生质体形成和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蒙古口蘑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的最佳条件是:菌龄为5 d,2.5% 溶壁酶处理4 h,酶解温度25℃,0.6 mol·L-1KCl为渗透压稳定剂,MB为再生培养基,再生率为8.4×10-4左右.  相似文献   

6.
担子菌LMPQ39与CSP的原生质体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有抗菌作用的担子菌CSP的高温敏感性为标记,将CSP的原生质体与经热灭活的LMPQ39原生质体融合.融合条件为30%的PEG-6000,30℃温度下处理20min.融合后得稳定融合子1株(F1),融合频率为1.1×10-4.对融合子的初步生化分析表明:其抗菌试验呈阳性;CMC(按甲基纤维素)酶活为0.308U;玉米粒上生长良好;其酯酶同功酶谱异于双亲但在双亲谱带范围内,并偏近于LMPQ39.对其外观形态、显微结构及超显微结构的观察表明:融合子的形态结构异于亲株但遍近LMPQ39.  相似文献   

7.
蒙古口蘑(Tricholoma mongolicum Imai.)蘑菇圈及其两 …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蒙古口蘑菇圈及其两侧的土壤中细菌的数量及种类分布有明显差异,产生子实体的出菇圈带中存在两种优势细菌,它们可能与口蘑子实体的发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
双孢蘑菇盆景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不同保存时间的菌丝体进行出菇时间、出菇品质以及生物学效率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菌丝体经过干燥保存后仍可正常出菇,但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出菇时间也相应延长,出菇粒数和粒重以及生物学效率都呈现出递减趋势.综合分析认为,保存期在360 d内为宜.通过喷施营养液复壮,可以有效缩短出菇时间和提高生物学效率.  相似文献   

9.
在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蒙古口蘑蘑菇圈及其两侧的土壤中细菌的数量及种类分布有明显差异.产生子实体的出菇圈带中存在两种优势细菌,它们可能与口蘑子实体的发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0.
11.
双孢蘑菇耐温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蛋白质组学和荧光定量PCR方法,研究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 Lange (Imbach))02菌株在常温与高温胁迫下的蛋白质表达差异,发现了6个差异蛋白质点,经NCBI数据库比对分析,表明6个差异蛋白质分别为HSP70家族的HSS1热激蛋白、异柠檬酸裂解酶、细胞色素P450单氧化酶及3个未知蛋白质.这些蛋白质在双孢蘑菇受热胁迫下具有保护自身稳定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采用硫酸铵分级盐析、DEAE-Cellulose-52离子交换柱层析、Sephadex G-150分子筛柱层析分离纯化了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子实体超氧化物歧化酶.纯化了31倍,回收率为10.51%,纯酶比活力为5 512.6 u/mg,酶的最适作用温度为25 ℃,最适pH值为8.0,酶在25 ℃以下比较稳定,亚基分子质量为21 kD,全酶分子质量为43 kD, 该酶由2个相同的亚基组成.  相似文献   

13.
文章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来自西藏的3个双孢菇样品(Agaricus bisporus)的挥发油,以1个广州样品作为对照。通过加入薄荷醇作为参照标准物质的方法,应用气相色谱-质谱法结合NIST谱库检索研究了样品中的挥发性化学成分和相对含量,从4个双孢菇样品中分析鉴定了40个化合物。藏产编号为2796,709,694中的含量分别为43.10%,37.15%,31.34%,其中含量较高的挥发性成分依次为苯甲醇、糠醛、苯甲醛和柏木醇;广州样品0107号的含量为27.24%,其中除含量较高的苯甲醇、糠醛、糠醇外,尚有2-(1,1-二甲基乙基)-3-甲基-环氧乙烷,2-丙烯醇和马索亚内酯。研究结果表明菌种来源、产地气候、栽培方式会影响双孢菇的风味,为双孢菇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降解聚乙烯醇菌株原生质体的制备及融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自然界中分离得到 4株能降解聚乙烯醇 (PVA)的细菌 ,经紫外线诱变 ,得到两株具有单重抗药性的突变菌株S7(Strr,Kans)和K15 (Strs,Kanr) .系统分析了各种因素对原生质体制备率以及再生率的影响 ;将S7和K15作为亲本菌株进行原生质体融合 ,并通过正交试验 ,对原生质体融合的条件进行优化 ,使融合率达到 4 .6 0 3× 10 - 5.融合子F4菌株培养成活性污泥后 ,PVA降解率可达 87% ,是普通活性污泥的 3~ 4倍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用酒糟栽培双孢蘑菇的可行性,当酒糟单独堆制发酵或与稻草一起发酵后都不能得到符合质量要求的培养料,证明酒糟不适合用来栽培双孢蘑菇.然而用酒糟作为主要饲料的马粪(简称2型马粪)则是一种效果很好的栽培原料.栽培实验结果表明:由2型马粪和稻草组成的培养料中的粪草比例(干重比)与双孢蘑菇产量之间呈极显著的负相关性(r=-0.9714),而由1型马粪(即以秸秆作为主要饲料的马粪)和稻草组成的培养料中的的粪草比例与双孢蘑菇产量之间则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性(r=0.9438),通过测定培养料中的菌丝胞外漆酶活性,证明马粪质量对双孢蘑菇产量的影响作用主要是靠影响菌丝生长实现的。  相似文献   

16.
RT-RAPD技术分析高温诱导双孢蘑菇相关基因片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RT-RAPD技术,以6bp随机引物反转录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02菌株常温培养和高温诱导菌丝体的总RNA,10bp随机引物PCR扩增,得到几个高温诱导差异片段,对OPU13引物的差异片段02U13克隆并测序,发现该片段可能编码tRNA^Val (密码子GUC)基因。推测GUC可能是稀有密码子,在某些耐温基因中出现频率较高。识别该稀有密码子的tRNA^Val在常温条件下不表达或表达量很少,而在高温诱导下引发一定的调控机制促使它们大量的合成,进一步引发相关的耐温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17.
以菌丝体干重为指标,通过单因子试验和多因子正交试验,研究蘑菇液体发酵的最佳外界条件。结果表明,蘑菇液体发酵培养的最适碳源为3%可溶性淀粉,最适氮源为0.3%牛肉膏;其他最佳发酵条件为:摇瓶转速130r·min^-1,温度25℃,接种量为15%(V/V),最佳发酵时间为7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