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影响我国杂草分布危害的性状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草对我国的经济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为了解影响我国杂草分布和危害的生物学因素,以中国境内1387种杂草为对象,计测了杂草分布危害等级和28个与生态适应相关的性状,这些性状涉及种子(果实)产量和大小、传播方式、营养繁殖能力、生活史长短、繁育系统、生活型、花部对称情况、传粉方式、植株是否有毒有刺、适应的生境类型等;统计了28个性状与杂草分布危害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就1387种杂草作为一个整体来讲,生活史短、花两性、种子产量高、种子(果实)有特殊传播方式、阳生、植株有毒的植物以及以直立、挺水、莲座状、寄生性的杂草种类分布广、危害大;而植株有刺、花两侧对称、种子(果实)大等性状的杂草的危害相对轻些;但是,在不同的科中,性状与杂草分布危害的关系有较大差异;同时部分性状之间对杂草分布危害有明显的互作效应,例如种子产量与营养繁殖能力、种子产量和种子大小.  相似文献   

2.
针对原始谱聚类初始敏感的缺点,构造了图像聚类质量的评价函数,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基于入侵性杂草优化的图像聚类算法(CIWO)。算法模拟杂草克隆的鲁棒性、适应性和随机性等特点,简单易于实现,具有快速精确地对图像灰度数据集的簇中心进行全局定位能力。将算法应用于几个测试图像,并通过聚类有效性准则与k-Means、FCM、PSO等方法比较分析CIWO具有更稳定的图像聚类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得到了更优的图像聚类质量。  相似文献   

3.
安徽淮北地区外来入侵植物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野外调查和参考有关的文献资料,安徽淮北地区现已知的外来入侵植物有31种,隶属于17科24属。其中的2个种,即豚草和毒麦,为我国检疫性杂草。许多入侵植物已对淮北地区的生态和经济造成危害。结合分析外来入侵植物传入淮北地区的途径,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美国弗吉尼亚州入侵植物入侵性、克隆性和分布生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讨入侵克隆植物入侵性与其克隆性之间的相关性,对美国弗吉尼亚州109种外来入侵植物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克隆植物有59种,占入侵植物总数的54.1%,且多数可通过根茎、分蘖等方式进行繁殖。入侵性最强的物种、较强的物种、较弱的物种分别占入侵植物总数的30.3%、44%、25.7%,其中克隆植物所占比例依次为:48.5%、56.3%和57.1%。上述入侵植物多为1~2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灌木和藤本类入侵植物,禾本科、豆科和菊科等科植物占据多数,多生长分布在光照充足、水分适宜的生境。上述结果表明,弗吉尼亚州入侵植物的克隆性可能促进了其入侵性,多数入侵植物具有较强的生境占据能力。  相似文献   

5.
四川农田维管植物杂草分布区类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四川农田常见杂草原色图谱>记载及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四川农田常见杂草中维管植物科和属的区系特征.结果表明,四川农田杂草有维管植物81科332属651种(含变种和变型),其中外来入侵杂草48种.科的分布区类型分属5个类型4个变型,属的分布区类型隶属于15个类型11个变型,均以热带亚热带分布为主,温带成分占有一定的比例,体现了本区温暖湿润的亚热带气候为杂草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温带成分占有一定的比例,表现出从热带亚热带向温带过渡的性质.世界分布的科属占有较大的比例,这些科属构成了四川农田杂草的主体;热带亚热带起源的植物较易入侵四川.  相似文献   

6.
基于入侵性杂草克隆的图像聚类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原始谱聚类初始敏感的缺点,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入侵性杂草优化(IWO)的图像聚类方法(CIWO).该算法通过计算峰值信噪比(PSNR),动态确定图像聚类簇数的最优选择范围,采用最小量差、最小簇内距离、最大簇间距离重新构造了图像聚类质量的评价函数,通过模拟杂草克隆的自然行为对图像数据集的簇中心进行快速准确定位.将算法应用于几个基准测试图像,并通过聚类有效性准则与k-Means、FCM、PSO等方法进行比较,发现CIWO具有更稳定的图像聚类性能.实验结果也表明,所提出的算法可获得更优的图像聚类质量.  相似文献   

7.
江西省外来入侵植物入侵性与克隆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江西省55种外来入侵植物的入侵性与克隆性进行了研究,结果 显示:(1)入侵性最强的物种占14.5%;入侵性较强的物种占40%,入侵性较弱的物种占 45.5%.其中,入侵克隆植物有27种,占总数的49.1 %,且繁殖方式以分蘖型和匍匐茎型为主.(2)一年生或两年生草本有 25 种,占总数的45.5 %,其中克隆植物占24%;多年生草本有27种,占总数的49.1 %,其中克隆植物占66.7%.(3)随着入侵性的增强,来自美洲的入侵植物比例依次为:48%,50%和87.5%;来自欧洲的入侵植物比例依次为:36%,27.3%和12.5%.研究结果 表明江西省入侵植物的入侵性可能与其克隆性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且其地理起源多来自于美洲和欧洲.  相似文献   

8.
江西省外来入侵植物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研究发现,江西省现有外来入侵植物85种,隶属27个科64个属,且主要集中在菊科、禾本科、豆科和苋科,上述4科总计包括入侵植物50种,占全部种类的58.9%.入侵危害性最强的植物种有22种,占入侵植物总数的25.9%;入侵性较强的植物种有28种,占总数的32.9%,入侵性最弱的有35种,占总数的41.2%.一年生或两年生草本有25种,占总数的45.5%:多年生草本有27种,占总数的49.1%.在地理起源方面,江西省入侵植物多来自于美洲和欧洲.研究结果表明,江西省入侵植物的种类数量和入侵危害性均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9.
通过长期野外调查和文献资料的整理分析,发现黄石市外来入侵植物主要有48种41属21科。其中恶性杂草1种,区域性恶性杂草8种,常见杂草12种。同时本文对黄石市外来植物的入侵途径、危害作用及防治方法也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针对入侵杂草算法易陷入局部最优、后期寻优精度较低等不足,提出一种差分进化入侵杂草(DEIWO)算法用于训练前向神经网络,结合入侵杂草算法的种群多样性和差分进化算法的启发式搜索等特质以增强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和局部挖掘能力,建立基于DEIWO算法的神经网络预测模型.通过实例验证了本文改进的算法具有较好的寻优精度和收敛速度,预测模型可行和有效.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葛藤在2种生境条件及2种攀援方式下,每个花序的平均开花数量、座果数量、种子数、单果平均干重以及座果率等有性生殖特征的数量化比较分析,探讨了不同的生境条件和攀援方式对葛藤的有性生殖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各样地葛藤种群所处立地资源差异,导致各种群在有性生殖特征(开花数量、座果数量、种子数量及座果率)的数量特征方面差异显著,尤其是生长在阳生、水分充裕的生境条件下,为攀援植物体的种群与生活在荫生环境、为匍匐植物体的种群之间差异最为显著。与荫生、无支持木的种群相比,阳生而且攀援的种群的座果率是其40倍之多,平均座果数量是其53倍,平均种子数量是其70倍,平均开花数量比它高30%;2)当攀援方式作为主导因子时,葛藤生殖特征所产生的差异更显著于生境条件作为主导因子时的差异;3)对有性生殖特征进行相关性分析.葛藤的座果率与开花数量负相关、与座果数量正相关;单果序的座果数量与种子数量和开花数量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在一些山茶属分类文献中,将弄岗金花茶Camellia longgangensis、毛籽金花茶、陇瑞金花茶处理为淡黄金花茶的异名,中华五室金花茶、直脉金花茶、多瓣金花茶、武鸣金花茶处理为变种-多变淡黄金花茶的异名;对这些被归并分类群做分类探讨。对它们15个居群的花、果实、种子、叶片形态进行研究。以花瓣合生高度、花色特征、子房室数、果皮厚度、种皮是否被毛、叶质及厚度与侧脉关系作为主要分类性状,并根据相似性将种群分为3个分类群组进行性状比较,分析变异,结果显示:除子房室数外其它主要分类性状在3个分类群组之间表现出明显分化。因此,认为将这些分类群归并作淡黄金花茶一个种是不恰当的。结合模式标本检查以及原始文献分析,作者建议将毛籽金花茶、陇瑞金花茶处理为弄岗金花茶的异名,把直脉金花茶、多瓣金花茶处理为中华五室金花茶的异名,并改种名为多变金花茶,两者与武鸣金花茶同为独立种。  相似文献   

13.
江西省野生花卉资源及其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实地调查等方法研究了江西省野生花卉资源及其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江西省野生花卉资源多样性丰富。其中在物种多样性方面,本次调查获得了江西省分布的野生花卉资源有77科,257种,占江西省高等植物总种数的5.02%。其中兰科、木兰科、杜鹃花科分别有67种、14种和7种,是江西省野生花卉资源中的大科;而五加科、茜草科等科,只有1~2种,属于小型科。按观赏特性多样性,具有观花类、观叶类、观果类、观茎类和观姿态类花卉等。按园林用途多样性可分为花坛花卉、盆栽花卉、景观花卉等种类。本研究还列举了一些具有开发价值的野生花卉种类。  相似文献   

14.
稻田生态系统中杂草地捕食性节肢动物群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吸虫器法采样,对稻田生态系统中杂草地捕食性节肢动物天敌群落物种多样性、结构动态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在杂草地生境中采集到73种捕食性节肢动物,其中55种为捕食性蜘蛛,18种为捕食性昆虫。在冬春闲期,杂草地生境的捕食性节肢动物物种多样性和单位面积内的个体数量较高。水稻移栽后,杂草地中的捕食性节肢动物种群迁进稻田,为稻田提供天敌移居者,杂草地生境中的捕食性天敌物种数减少,单位面积内的个体数量降低;水稻成熟后、夏闲期始及冬闲期始,杂草地接纳从稻田中迁出的天敌种群,捕食性天敌物种数和单位面积内的个体数量呈上升趋势。杂草地为保护稻田捕食性天敌,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庇难所。  相似文献   

15.
运用OMNI 采样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测定法获取了8科80种(包括种下单位)草本被子植物种子的红外光谱,统计了在3 100~900 cm-1波数范围内的峰值,以此为基础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80种草本植物的种子可以分成两类,第1类由禾本科、莎草科、蓼科和苋科植物的种子组成;第2类由菊科、大戟科、十字花科和伞形科植物的种子组成;(2)聚类图上,只有十字花科植物的种子能较好地与其他科的相区别;(3)在11组同属不同种植物中,有8组植物与亲缘关系不同的其他属的植物混在一起;在7组同种不同亚种或品种植物中,仅有1组植物被聚合在一起.由此得出如下结论,基于FTIR对植物进行分类或亲缘关系研究,应用上有局限性.在具体应用时,应该同时测定亲缘关系较远的其它植物作为排序或者聚类的对照,考察该方法在应用上的有效性.同时,在用于植物鉴别时要注意实验的重复性和数据间的统计学差异显著性分析.  相似文献   

16.
危险性杂草毒麦Lolium temulentum与其近似种的形态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本研究通过对危险性杂草毒麦Lolium lemulentum及其4个近似种各个时期的形态,尤其是对花、果的细微特征,进行综合比较分析,弄清各个种的形态特征及其相互间的差异,为快速、准确分类鉴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外来入侵植物喜旱莲子草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喜旱莲子草已经成为我国的恶性入侵杂草.本文从喜旱莲子草的自身繁殖特性、生理生态适应性、群落内的种间关系、遗传多样性及其防治研究等方面综述近年来的研究现状,同时针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今后喜旱莲子草研究的发展方向.大量的研究表明,喜旱莲子草的繁殖特性可能是影响它入侵的主要因子.但在入侵过程中它对各种环境的适应性是极为多样的,有可能是多方面的综合因素决定了其入侵的成功.  相似文献   

18.
黔中不同耕地类型土壤杂草种子库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黔中地区旱地、玉米地、蔬菜地、苗圃地4种不同耕地类型的土壤杂草种子库的种子组成、数量及种子萌发过程和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4种不同耕地类型土壤杂草种子库中种子共有35个种,隶属18科33属,且以草本为主,木本仅1种;旱地共有8科12属13个种,优势种为看麦娘,占该类型种子库种子数量的49.1%;玉米地共有16科23属25种,优势种为辣子草,占该类型种子库种子数量的19.6%;蔬菜地共有12科15属17个种,优势种为金色狗尾草,占该类型种子库种子数量的25.9%;苗圃地共有14科18属20个种,优势种为辣子草,占该类型种子库种子数量的34.0%.4种不同耕地土壤类型的杂草种子库种子萌发规律基本一致,均可分成3个阶段,即3月26日以前为萌发初期、3月底到4月上旬为萌发盛期、4月中旬以后为萌发缓慢增长期。  相似文献   

19.
以山西南部4个翅果油种源区的野生翅果油果实和种子为材料,以果长、果宽、种长、种宽为指标对翅果油进行了聚类和判别分析,对翅果油大宫灯、小宫灯和长果型进行了初步的类型划分,并建立了翅果油各个果型的判别函数。结果表明:分类后果型内部差异较小,果型间差异较大,分类效果显著;聚类分析后,以果长、果宽、种长、种宽为指标进行判别分析,得出3种果型的判别系数。根据判别系数建立3种果型的判别函数:Y长果型=7817x1+7059x2+15949x3 +1028x4-356719;Y大宫灯=7563x1+7703x2+13544x3+10327x4 -324752;Y小宫灯=5728x1+ 6787x2+12564x3+9606x4-250641。判别回代正确率达984 %,能较好地判别果型的类别。  相似文献   

20.
上海师范大学奉贤校区具有林地、水域、芦苇地、林水混合区等多种生境,其丰富的植被与鸟类是校园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因子.本研究通过样点法和样线法,统计到校内45种植物及42种鸟类,发现植物对鸟类具有取食果实、繁殖寄巢、停栖休息、遮挡隐蔽等功能,而鸟类对植物而言具有传播种子等作用,因此校园植物和鸟类存在多种共生关系,其中主要包括互利共生、偏性共生和无关共生等.调查结果还表明,多种生境中,林水混合生境具有更高的物种多样性.该研究发现的植物与鸟类的共生关系,为未来城市绿地服务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功能优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