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局部冷壁面条件下,对Cu-水纳米流体在多孔介质梯形腔内的自然对流换热进行了数值研究。主要讨论了达西数Da、瑞利数Ra、纳米粒子体积分数φ和局部冷壁面位置对自然对流换热的影响。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平均Nu数随着Da数、Ra数和φ的增加而增大。随着局部冷壁面位置向下移动,多孔介质梯形腔内Cu-水纳米流体流动强度逐渐减小,并且平均Nu数也减小。  相似文献   

2.
电流变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学科,被视为第三代液压系统的主攻方向,不仅引起了人们极大兴趣,而且在工程技术领域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电流变流体的研制及其流变性的研究是电流变技术的关键,本文在对自行研制的几种电流变流体试验的基础上,根据流变学原理对其电粘性、温度依赖关系、剪切速度与抗剪切能力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多孔介质中粘性指进现象的研究进展,景响粘性指进过程的因素很多,主要受流体与介质的润湿性及驱替液与被驱替液的粘度的影响。本文还讨论了利用计算机模拟研究多孔介质内流体流动及分形特性,粘性指进的分维在1.70左右。  相似文献   

4.
采用局部非热平衡模型数值研究了波纹形多孔介质腔体内Cu-水纳米流体的自然对流换热。腔体左侧及右侧波纹曲面的温度分别保持恒定的低温和高温,上、下壁面绝热。在曲线坐标中用有限容积法离散方程,纳米流体的流动采用达西模型来描述。在腔体波峰突起相对高度λ保持定值的情况下,研究了瑞利数Ra、达西数Da、无量纲容积换热系数Nhs及纳米颗粒体积分数φ对腔体内Cu-水纳米流体自然对流换热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纳米流体相平均努赛尔数Nunf随瑞利数Ra、达西数Da的增加而增加,随无量纲容积换热系数Nhs的增加而减小;低无量纲容积换热系数下,局部非热平衡效应影响明显;纳米流体相平均努赛尔数Nu_(nf)和固体骨架相平均努赛尔数Nus随纳米颗粒体积分数φ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5.
对非牛顿幂律型环境流体加速液膜中的流动和热量传递,建立一种数学模型,并引入合适的相似变换,将问题转化为边界层相似问题.利用打靶法解出数值解,并结合计算结果对降膜发展段的流动和换热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考虑在三维光滑有界区域Ω中一类具有热对流作用的稳态非牛顿微极流体方程组的第一边值问题。讨论了在外力项和涡旋粘性系数适当小的条件下,该问题的强解的存在唯一性。  相似文献   

7.
利用完全高精度紧致差分方法对三角形腔体内纳米流体自然对流换热问题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4种不同类型纳米流体的换热效率.研究结果表明,增加纳米颗粒的体积分数会使纳米流体的换热效率增强.在4种纳米流体中,Cu-水纳米流体的平均塞尔数最高,相同条件下纳米流体的换热效率按Cu,CuO,Al_2O_3,TiO_2顺序依次降低.  相似文献   

8.
采用有限容积法对二维三角形腔体内CuO-机油纳米流体自然对流换热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重点分析研究了液体纳米层厚度对CuO-机油纳米流体自然对流换热的影响,同时也研究了瑞利数Ra、纳米颗粒体积分数φ以及腔体高宽比AR对CuO-机油纳米流体自然对流换热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液体纳米层的存在使纳米流体的自然对流增强,换热量增大;在相同纳米颗粒体积分数下,随着Ra数的增大,自然对流换热强度显著增强,且Ra数较小时,换热量随着腔体高宽比AR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9.
电流变响应在控制流动场中的描述,是研究ER型流体控制技术的一个重要环节,理论和实验研究表明,恒定电场强度下电流变效应在控制流动场中表现出一种准稳定现象,指出控制流动场中的固相分率随时间发生变化,致使控制流动场的压降缓慢上升,即出现不利于电场对流体动力传输控制的“俘获效应”。  相似文献   

10.
以Ag/MgO-水混合纳米流体、Ag-水和MgO-水纳米流体为工作流体,对它们在C形腔内的自然对流进行了数值研究。综合分析了3种不同类型的纳米流体、Ra数、纳米粒子总体积φ及腔体冷热壁面长度比AR对自然对流换热特性的影响。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当Ra数较大及φ一定时,Ag/MgO-水混合纳米流体的换热效果最好,Ag-水纳米流体次之,MgO-水纳米流体的换热效果最差。随着Ra数和φ的增大,3种纳米流体的平均Nu数均增大。随着AR的增大,平均Nu数也增大。  相似文献   

11.
该文构造了求解低Mach数流动问题的带抑制算子的Fourier拟谱格式,严格分析了其广义稳定性和收敛性,并给出了数值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12.
利用阻燃元素协同效应,研究了阻燃液.该阻燃液具有阻燃效果好,成本低,适用于木材、布、纸的阻燃制品,用火焰点燃,只碳化不燃烧。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采用荧光标记的RNase为探针,对脑脊液中免疫活性细胞及单核吞噬细胞中的RNA分布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淋巴细胞中RNA的量随细胞的转化,成熟而增高;在单核细胞的激活,成熟过程中,细胞核中RNA的量呈现由少到多的变化,细胞质中RNA的量先增加,再减少。这些变化与细胞在人体病理状况下的免疫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粘滞阻尼器的力学特性及工作机理进行分析,建立了桥梁使用液体粘滞阻尼器的地震反应分析模型及方程.以某高速公路一连续梁桥为背景建立Midas有限元分析模型,采用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法进行地震响应分析,并且对不同的阻尼器布置方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粘滞阻尼器在连续梁桥的抗震设计中有优越的性能,使梁端的位移、固定墩墩底剪力和固定墩墩底的弯矩明显减小;阻尼器的布置方案对桥梁抗震性能影响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5.
以液体粘滞系数实验为例,从不同的角度对此实验进行拓展,从深度和广度上对此实验进行研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学生对实验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利用非平衡态统计算符方法,研究了多种相互作用磁流体两个子系间能量的输运现象,讨论了两种不同外磁场对其能量输运的影响,计算了多种相互作用磁流体系统处于两种不同外磁场中能流的平均值,并得到其输运系数.论证了两种不同外磁场主要是通过两种不同方式来影响磁流体系统能量的输运.  相似文献   

17.
水基Fe3O4磁流体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最近几年,许多研究集中在兼具液体流动性和固体磁性的双重性质的磁流体的制备上.磁流体中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颗粒大约10nm左右.为防止粒子团聚必须将粒子进行很好的分离,这种分离由向液体中滴加表面活性剂来完成.所以表面活性剂对形成稳定的磁流体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中我们找到了有效形成水基磁流体的两种表面活性剂.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Fe3O4纳米粒子,并且用双层表面活性剂对粒子进行包裹.纳米粒子的大小通过XRD及TEM分别进行了表征.本文获得了粒子分散良好的稳定的水基磁流体.主要对磁流体的粘度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该流体的粘度很小并随外磁场增加而增加,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18.
本文阐明了鼓泡塔中液体循环的拟均相流体的概念.根据这一概念和前文(LuoandSvendsen1991)所建立的方法,提出了一个改进模型并讨了如何确定模型参数的方法,对于低粘性和高粘性流体,本模型的计算结果都与实测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流体的能量微分方程中线性微分算子进行了自伴性调整,提出了此问题的一个变分原理,给予了证明和有限单元离散,且对自伴性调整后的变分原理涉及到的数值问题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