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现实困境在于解决经济持续发展的资源需求与资源承栽能力之间的矛盾,消费价值导向与生态文明之间的矛盾,公民生态意识不足与建设全民层次生态文明之间的矛盾。而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后发优势包括政治、文化和现念三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倡导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对我国自身发展有长远影响,也是我国面对世界性的环境破坏和生态污染做出的正面回应。建设生态文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相对于城市,中国农村的生态环境现状更令人担忧。农村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着很多困难,诸多因素同时制约着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对中国农村的生态文明建设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于经济增长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有重要影响,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高质量发展阶段,注重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共赢。研究产业结构演进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耦合关系可以推动生态文明理念下产业结构演进,使产业结构调整助力于生态文明建设。文章结合西南地区的重庆市、四川省、云南省和贵州省的实例,从产业结构水平和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评价着手,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产业结构演进和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耦合关系,并对二者耦合协调度的空间差异性进行研究。研究表明,2005—2019年西南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取得了重大突破,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稳中有升,产业结构演进和生态文明建设二者之间耦合协调度呈逐年递增趋势,实现了从拮抗阶段逐步进入到磨合阶段,并朝高水平耦合阶段逐步迈进。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战略.新要求,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领域改革向纵深推进,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日臻完善,生态环境执法力度不断加大,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美丽中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生态文明的概念和内容进行较为详细的阐述,并对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旨在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赋予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中国化的创新性成果,在新时代背景下深刻全面地回答了“为什么要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以及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理论与实践问题。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创立和发展具有深刻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内含教训汲取与经验总结、文化传承与实践积累、思想继承与中国创造相结合的生成机理。这一思想立足中国发展大局,在唯物主义的科学指引下从基本立场、本质内容、价值旨归、规律总结等方面对生态文明进行了科学阐释,形成了生态自然观、生态发展观、生态民生观、生态历史观的丰富内涵。在实践要求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提出道路坚守、系统治理、制度保障和全球共治四大举措,为新时代构建“美丽中国”的文明图景提供行动遵循。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家思想,具有丰富的生态思想,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出的宝贵财富。党的十七大报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如何将道家思想中的生态文明观赋予其新的时代涵义,使其为当前我国进行的生态文明建设服务,本文将进行一次尝试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基于历史、立足当下、面向全球、着眼未来,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综述了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背景和重大意义,阐释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发展和核心要义,总结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从认识到实践发生的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分析了当前生态文明建设新形势,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谋划战略路径。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和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生态文明建设既是促进经济社会转型和推动科学发展的战略举措,又是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美好中国的必由之路。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充分把握“生态”的本真内涵,而“生态”概念表达着生命间是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平等主体,体现出平等的价值内涵。这使得生态文明建设就不仅仅是简单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尊重自然观念的树立,而应是保障有力的制度建设、公平正义的社会建设和实现人民福祉目标建设的统一体,是一伟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行动指南,对于建设“美丽中国”,推进中国经济和各方面事业发展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以辽宁省大连市为研究对象,指出新时代大连市实现绿色发展必须以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为根本遵循,分析了大连市在实现绿色发展进程中的现状与不足,对实现绿色发展的践履途径进行了探索,旨在为加快实现大连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大连”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因素,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环境保护观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导向作用。该文以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环境认知、责任、行为、教育和当前高校生态文明环境保护方面,开展问卷调查,通过大数据分析,整理归纳了有代表性的五类问题,对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环境保护意识教育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大学生生态文明环境保护意识提升路径,从而促进大学生增强生态文明环境保护行为自律。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如何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科技创新如何支撑生态文明建设?为此,我刊专访了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其建设经验凝练为先进的生态治理理念,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理论创新。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探索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彰显出中国道路的生态元素,具有十分重大的世界历史意义:其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经济观为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方案;其二,“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生态治理观为全球生态治理贡献中国经验;其三,“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生态文明观为开拓人类文明新形态贡献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14.
草原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的是人与草原的和谐发展。中国草原面积广阔,但存在沙化等诸多问题。创新草原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要从树立草原生态保护意识,加强宣传,培育人才,构建草原生态文明建设政府考核体系,完善草原生态补偿机制等入手。草原生态文明建设涉及多方行为体的参与,是一个协同治理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这一宏伟蓝图,是基于对当前面临的自然环境和生态形势的科学分析和准确判断。笔者以美丽中国为视角,分析了绿色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内涵及特征。  相似文献   

16.
走向生态文明的人类文明转型和当代中国建设生态文明的发展要求是生态教育学建构的社会背景。生态学兴盛所带来的当代人类发展理念的变革为生态教育学建构奠定了广阔而深远的思想基础。生态教育学是对服务于工业文明时代工具主义价值取向主导下的教育理论的超越,是走向生态文明的生态价值取向教育理论的自觉建构,是教育学学科发展的崭新视域。立足于当代中国建设生态文明的发展要求以及生态教育实践,提出建构生态教育学,展开生态教育理论研究,无疑是对当代教育学学科发展的拓展与深化。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要在坚持中国道路的基础上遵循相应的社会视角、自然视角、科学视角和价值视角,并以此为根本指针来认清我国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的紧迫性和艰巨性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此,我们要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路径,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依靠人民群众主体力量,健全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不断推动美丽中国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继而努力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单篇论述了生态文明,首次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布局战略高度。林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战场,生态效益、生态产品离不开林业,国有重点林区是国家重点保护的区域,森林资源是生态的根本、产业的基础、文明的载体,保护好森林资源就是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最大贡献,林业部门也就成为生态建设的主体部门,林业工作者也就成了保护森林资源的主要责任者。  相似文献   

19.
资源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和主线。研究中国资源环境问题的演变特征和趋势,对于制定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目标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揭示中国资源环境问题的国际地位和作用基础上,对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资源环境问题的发展态势进行了分析,借助3个“倒u型”理论对中国资源环境问题的演变阶段开展了实证研究,并提出了中国资源环境问题的未来趋势的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之中,将其地位上升到了战略层面,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从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战略地位和制度建设方面来阐述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