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今社会科学发展日新月异,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已成为我国的基本战略方针,作为科普教育阵地的科技馆,向公众普及科学知识是其重要的工作职责.流动科普宣传服务可以有效打破制约中小科技馆开展科普工作的瓶颈,整合资源,开拓创新,是中小科技馆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该文以盐城市科技馆的工作实际为例,对开展流动科普宣传服务的成绩及存在问题进行了扼要分析,提出了进一步做好流动科普宣传服务活动的四点工作对策.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协构建的中国特色现代科技馆体系,实现了实体科技馆与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农村中学科技馆和数字科技馆协同发展,为促进我国科普公共服务的充分性、平衡性和可及性作出了特殊贡献。回顾了科技馆体系建设以来的成就和经验,指出了探索中的不足,对面向新时代的未来发展做出展望。新时代对科普事业在价值引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服务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等方面提出了新要求,科技馆体系必须回应时代要求,拓展内涵外延,强化服务职能,推动两翼发展。面向未来,科技馆体系应以科技文化融合为基础,发挥市场作用、推动社会化发展,加强理论研究、实现思想创新。  相似文献   

3.
闫亚婷 《科技资讯》2023,(8):227-230
该文以山西省科技馆为例,阐述了该场馆在构建以实体科技馆、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数字科技馆以及农村中学科技馆“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现代科技馆体系的发展情况和具体做法,同时,笔者对今后山西科技馆体系发展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思考,希望通过更多积极有效的措施,促进山西科技馆体系的进一步发展和融合,不断丰富其内涵和外延。  相似文献   

4.
林建英 《海峡科学》2009,(11):60-61
简要介绍了我国科技馆事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了当前制约科技馆事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推进科技馆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科技馆事业的快速发展,大大丰富了旅游资源;科技旅游日益增长的需求,又给科技馆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空间。本文从智慧旅游视觉角度出发,探讨了我国科技馆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借助智慧旅游的技术手段,创新科技馆服务形式,促进科技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李艳 《广东科技》2014,(8):18-19
科技馆作为科普教育,传播科学知识、思想和方法的重要场所,对科学思想、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的传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我国科技馆事业取得了迅速的发展,前景广阔,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如何进一步完善和深入实现科技馆的可持续发展就是必须要面对的问题。本文在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下,对我国科技馆发展中的提高服务质量进行了全面的概述,提出了看法与意见,旨在为我国科技馆的发展提供管理方面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李剑 《科技信息》2012,(14):71+73-71,73
科技馆建设观念从最早的以展品为中心到以观众为中心,用了大约200多年时间。随着科技馆建设理念的变化,展教观念也从"教育"观众向重视观众体验转变,展示的内容与形式也从按基础学科分区向主题展开转变,其形式表现为实体科技馆和数字科技馆。笔者根据多年的从业经验,对未来科技馆建设理念做了一些思考,较倾向于更加注重实体科技馆的建设(含有着"流动科技馆"之称的科普大篷车的建设)。并首次在业内提出尝试建立半流动科技馆的意义,做法。不失为为未来科技馆建设理念的丰富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科学管理研究》2016,(1):50-53
中国流动科技馆项目自2013年全国巡展启动以来,已运行3年,巡展所到之处,深受当地群众喜爱,其作为中国现代科技馆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促进我国公民科学素质的全面提高,建设创新型国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项目的招标采购工作作为整个项目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对项目的成败具有重大影响。从招标采购与项目管理的关系入手,从项目管理的四个阶段,运用项目管理的理念及工具,重点分析招标采购项目化管理在中国流动科技馆项目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王琴 《科技资讯》2011,(3):232-232
当前,科技馆发挥着科学教育的功能,它通过贴近社会生活的展品展示,反映社会科技热点问题,实现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结合。上海世博会的举办为我国科技馆在展示理念、场馆设计、展品布局、服务意识等方面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上海世博会有利于更新和改造了科技馆展品、扩大了公众对科技馆的认知、为新兴科技馆的发展奠定基础等,促进我国科技馆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科技馆是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类文明精华的展示场所。自从18世纪末19世纪初在英法等国诞生世界上第一批科技馆以来,科技馆事业有了飞速的发展。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我国科技馆建设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全国建成和正在建设一批规模较大的科技馆,正掀起新一轮兴建现代科技馆的高潮。  相似文献   

11.
试论如何做好科技馆管理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谷源丽 《科技资讯》2010,(14):165-165,167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加快,科技馆已成为我国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养的基础保障。传统的科技馆管理工作已不能很好地适应现当前我国科技馆事业的发展需求。如何提高科技馆管理水平,这是关系到科技馆的灵魂,也是科技馆发展方向的依托。本文试图通过博物馆制度、服务及人事等方面,探讨在新时期博物馆如何管理,才能更好的为人民服务,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2.
周薇 《科技资讯》2013,(1):207-207
科技馆是社会文化建设的主要表现形式,肩负着向社会公众进行科普教育的重要任务,因此改进并且提升科技馆科普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虽然我国科技馆有了较大程度的发展,但是科技馆的科普教育与现阶段其他教育相比,明显滞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本文从现阶段我国科技馆科普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具体表现形式出发,从增加对科普教育的重视程度、科普理念、科普教育效果评价体系、展览模式和教育模式的角度岁科技馆的科普教育工作提出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3.
朱卫国  刘燕 《江西科学》2009,27(3):462-465
近年来,我国科学传播理论不断发展与成熟,为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开展科技馆的科学传播和普及活动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启示。科技馆作为新世纪最重要的科技传播媒体之一,有着其独特的特性和作用。科技馆要获得长足的发展,就必须准确把握自身的特长,充分发挥优势,以达到科普效益的最大化。同时,我国科学传播事业的发展趋势,也为科技馆指明了方向和要求。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我国科技馆事业的发展,科技馆标志设计也进入新的阶段。本文就吉林省科技馆标志的设计过程,谈谈科技馆标志与其它标志的共性与特性。  相似文献   

15.
正跳舞机器人表演秀、科学实验秀《比冰还冷》、创意航模表演秀……在粤北山区韶关市新丰县的新丰实验小学,平日难得一见的科普秀表演燃起了师生们的热情,现场掌声、欢呼声、笑声此起彼伏。这是今年11月10日"中国流动科技馆"广东省巡展韶关新丰站活动启动仪式的场景。近年来,我省通过实施"中国流动科技馆巡展"项目,结合各级科学馆的科普资源,把"流动科技馆"服务送到基层和偏远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以来,我国科技馆事业发展迅猛,人们对科学技术领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愈加强烈。近几年,我国大部分省市地区已建立或正在筹建地方科技展览馆。然而,同国外发展水平相比,我国科技馆事业在蓬勃发展中迎来了更加严峻的生存压力。作为国内中小型科技馆,泉州市科技馆在实施展览教育中面临着场地有限、经费不足、人才缺乏、利用率低、互动性差等诸多问题。该文以泉州市科技馆为研究对象,就科技馆的运营现状展开分析,并针对日后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解决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7.
数字技术的发展加快了信息传播的速率,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网络化科普的进程,其中依托数字技术建设的数字科技馆已经成为我国开展科普活动的重要媒介.文章从可供性的视角出发,分析了数字科技馆作为媒介在现下环境中的变化,以及智能算法等技术给予其革新的可能性,提出了对我国数字科技馆智能传播的发展思考.  相似文献   

18.
我国科技馆事业至今已走过了20多年的发展历程,我省科技馆事业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视支持下也有较大的发展。目前,全省有浙江省科技馆、杭州市科技交流馆,加上湖州、嘉兴、绍兴、金华、余姚、兰溪市科技馆共8座。新的省科技馆作为杭州市标志性建筑“西湖文化广场”最重要的建设项目正在加紧  相似文献   

19.
杨科 《科技咨询导报》2013,(20):204-204
现代科技发展速度加快,而科技馆作为我国科普教育的重要环节,对科学思想、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的传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科技馆的发展。目前,我国科技馆事业取得了迅速的发展、前景广阔,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如何进一步完善和深入实现科技馆的可持续发展就是必须要面对的问题,根据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几个新的观点,如:管理的创新,功能的创新,展品的创新和服务方法的创新等观点。  相似文献   

20.
科学技术馆教育理念是一种理性认识,也是其建设和发展的灵魂。加强科学技术馆教育理念的研究和创新,对促进我国科技馆事业的健康发展、提高公众科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通过研究科学技术馆教育理念的历史流变、创新动力和我国科技馆教育理念特色,从而进一步深化对科技馆教育理念的认识,为新形势下我国科技馆事业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