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认为施蛰存的小说创作在叙事技巧和可读性这两个方面,为中国现代小说的创作提供了某种异趣和新意。叙事中的意义颠覆与由此带来的阅读效果,构成了施蛰存小说创作的基本特征。而上海作为一个商业发达的消费性城市,直接影响到施蛰存把写作、发表出版及销售经营融为一体的新型创作理念的形成,叙事的技巧性与文本的可读性也由此成为通过形式魅力招徕读者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中国当代文学只有走出了伤痕累累的反思,走出了改革的注脚,走出了为满足虚荣对欧美文学的生硬模仿,才开始树立自己独立的品格。几十年来.我们的作家背着政治意识形态的十字架、充当了政治朝拜的一名吹鼓手,伤失了自我纯真神圣的灵魂。  相似文献   

3.
解读文本要接近本真,接近自然,但是文本解读毕竞是一个作者、作品、编者、读者之间的磨合(对话),而怎样的磨合才是最真实的状态,值得我们思考.我认为遵从整体性原则,接近于教材编写体例指向,接近于领会编者们的编写意图的磨合,恐怕是我们最接近于本真的一个途径.语文教材编写体例大致有以下系统:导语系统、范文系统、练习系统和符号系统.以教材为凭借,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熟悉教材编写的体例,把握教材精髓,用教材编写的体例指向解读中职语文文本.  相似文献   

4.
同伴关系是幼儿社会能力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幼儿的学习生活和个性发展,而童话作为一种儿童文学体裁,往往以质朴的语言和具体的形象更易于儿童接受。本研究通过对童话文本《小熊维尼·阿噗》的解读,可以帮助儿童更好地发展同伴关系,同时帮助幼儿园老师、家长更好地理解儿童的心理,帮助儿童建立良好同伴关系。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文本解读中关键点的查找,教师需深度解读文本、领悟作者独特的体会、找到同类问题进行整合.在实践中有助于培养教师扎实的钻研文本的能力,有助于简化教学程序、创设高效课堂,有助于创设自主学习的环境,活跃课堂气氛.  相似文献   

6.
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 在有些教师的语文教学中经常出现“拔高”现象。即在解读文本时,教师不顾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基础,无限度地挖掘文本的深度和广度,“拔高”作品的思想价值甚至政治价值。  相似文献   

7.
郑肖黎 《科技信息》2014,(14):118-119
本文分析教师深入文本解读之后,在课堂教学输出时呈现的问题,试图探究如何发挥教师文本解读在阅读教学中的实效,旨在实现教师文本解读的终极目标——进学生的文本体验,提高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  相似文献   

8.
多元解读已成为语文阅读教学中关注的焦点。但是目前,很多一线教师将精力放在"如何教"的问题上;至于"教什么",也就是对文本的分析,却探讨不多。在阅读教学中要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多元解读,教师必须钻研文本,深挖教材。结合教学实践,本文从知人论世、探究主题、剖析人物、赏析语言、分析手法五个方面探讨了如何钻研文本。  相似文献   

9.
文学阅读教学中出现的两种解读倾向,即文本"空白"被实体化和文本阅读去"美感"化,暴露了人们在阅读实践中对于接受美学的一些理念的误解,也折射出人们对于阅读学相关原理的相当程度的偏离;"填充空白"是一种需要训练才能掌握的阅读技巧;发生在课堂上的文学作品的阅读是审美方式的阅读。  相似文献   

10.
语文学科,文本内涵丰富,解读的多元性特征更为明显,所以,更需要教师准确解读,把握文本解读之“度”。教师要把握解读之“度”,心中先要有解读之“尺”;内容、目标、学情。  相似文献   

11.
上好语文课,解读文本是第一步。不但要解读文本的字面意,更要体味文本的字中意,字外意。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文质兼美,意蕴深远。“回首来时语文路,潜心会文最是真”。作为语文教师首先应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率先走进文本,潜心会文,同文章的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聚焦精妙的语言文字,感受其表达的独到;还得纵观全局,读懂编者的意图;  相似文献   

12.
“而今坠入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我竟然忘了自己是谁!不,不是忘记,是丢弃!浓重的谷氨酸钠刺激每一个味蕾,我再也不要做一个被细菌包裹的病患,我决心要把丢失了的自己重新拾回!”这是作者的心声.在高中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让学生个性得到张扬、人格得到完善,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思考探索,深化细化.  相似文献   

13.
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的文本解读出现了一种不争的事实:三维目标未能落实。本文提出的教学策略是:一、目标的确立要以学生的认知水平为起点;二、方法的选择要以品味和运用语言为落脚点;三、情感的培养要以善于唤醒体验为动情点。  相似文献   

14.
文本解读是语文学科利用教材实施课程最重要的方式之一。然而在现实的语文教学中,架空分析的存在却使文本解读的深度大大降低。过多的串讲、分析,进入文本太快以及过于追求政治、思想意义等因素的存在,给语文教学带来了众多的负面影响。只有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深化阅读教学认识的基础上加强自身修养,用高质量的问题引导学生才能避免架空分析这一教学难题。  相似文献   

15.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创作的小说《别名格雷斯》是对旧历史真实观的反思之作.用新历史主义的"颠覆"和"抑制"概念来解读这本小说,可以看到:在历史与文本交互的维度上,以往的文本对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塑造格雷斯形象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但阿特伍德从格雷斯被阶级和性别双重压迫的真实历史处境出发,解构并重构格雷斯的形象,从而起到颠覆以...  相似文献   

16.
谢传侨 《科技信息》2008,(7):268-268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过多教或淡化文本,浅尝辄止,或死抠文本,墨守成规,过度地依赖教参、照本宣科,进行伪阅读、伪教学,这是初中语文课堂低效率,散失活力的重要原因。笔者立足教学实践,呼吁教师应加强课前知识贮备,以自己的真诚体验带动学生的感悟,提倡个性解读、张扬个人风格与魅力,努力提高文本解读能力。  相似文献   

17.
旅行状态下的人生是<周渔的喊叫>的另一种意味.本文就其文本指向、小说内在叙事模式、道具分割的空间世界来分析它的另一种意味.即非仅限于爱情的故事及内涵;而倾向于小说人物的生命与心灵的寻求和就此构成的旅行状态下的人生.  相似文献   

18.
王安忆的《叔叔的故事》是对以《绿化树》为代表的男性中心文化核心文本的“游戏”与“改写”。正是《绿化树》等文本触发了中国女性作家试图创建女性文化文本的深层思考。《叔叔的故事》之出现 ,意味着男性中心文化视阈唯一局面在文学中的终结。  相似文献   

19.
牟杰 《科技知识动漫》2010,(16):113-113
叶圣陶先生说过:课文无非是个例子。但在浩如烟海的优秀篇章中,为什么偏偏选中这些“例子”让学生学呢?显然,这些文本在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方面能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那么什么是文本解读呢?文本解读是读者阅读文学作品时凭借感受力和想象力而披文入境,动情关照的独特的精神活动。文本解读不但要解读文本的字面意义,更要体会文本的字中意,字外意。让文本自己说话,  相似文献   

20.
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宏观、中观、微观等三个角度对文本进行解读。教师要通过读书、专业发展、课题研究提升自己的文本解读功力。在引导学生进行文本解读时,运用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呵护、提升学生文本解读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