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胜利油田稠油油藏氮气泡沫驱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针对胜利油田的油藏条件,利用物理模拟实验和油藏数值模拟技术,详细研究了油层非均质性,原油粘度,油层韵律性等油藏条件对氮气泡沫驱油效果的影响,并对起泡剂浓度,注入气液比,泡沫注入量,转驱时机等参数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氮气泡沫驱具有优良的封堵调剖能力,能很好地改善非均质性稠油油藏的开发效果.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了适合于氮气泡沫驱开采的油藏条件,所得结果对胜利油田选择合适的氮气泡沫区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应用突变理论和模糊数学相结合的方法产生突变模糊隶属函数,并由此建立稠油油藏优先开发排序模型。该模型首先建立稠油油藏指标体系结构,并对油藏参数进行归一化处理;然后应用突变模糊隶属函数法,对稠油油藏进行综合评价。评价值高的稠油油藏可优先动用。应用该模型对我国11个已开发稠油区块进行实例验证。验证结果表明,模型评价结果与这些区块的实际开发效果吻合较好,说明该排序模型对稠油区块开发动用的决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该模型避免了模糊评价法、因子分析法及层次分析等方法的弱点,减少主观性又不失科学合理性,对稠油油藏开采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我国稠油油藏蒸汽吞吐为主要开发方式,目前其多数区块已进入开发后期,亟需进行开发方式转换。火烧油层是蒸汽吞吐后的重要接替技术,但由于其技术要求高,对区块实施火烧油层的潜在适应性进行研究至关重要。由于原有的火驱筛选标准已产生滞后,且未形成系统的筛选方法,不足以适用于当前火驱油藏的筛选。因此需建立适应性更好、可靠性更强的火驱油藏筛选方法。对此,本文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总结国内外火烧油层矿场实例及其油藏参数,首先从油藏类型、开发历史对火驱候选油藏进行初步筛选,然后利用差异置信法及灰色关联法对油藏参数进行分析评价以建立油藏参数筛选标准,最后对于火驱预期效果的预测选用支持向量机方法。由此形成一套火驱油藏筛选评价方法,并将该方法应用于辽河油田多个区块以确定适宜火驱的候选区块,实现火驱油藏筛选的完善评价。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某油田稠油疏松砂岩油藏实施防砂配套技术进行区块单元综合治理的方法及取得的良好开发效果,旨在对其他疏松砂岩油藏的开发有借鉴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新庄油田新浅45断块目前大多采用蒸汽吞吐开采,井间汽窜问题伴随着区块开发的整个过程.随着该区块稠油油藏注蒸汽过程中汽窜现象的频发,汽窜影响产量较多,是影响区块开发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对新浅45断块稠油汽窜的特征及油藏地质因素、井网井距因素和注采参数因素等进行的研究,深入分析了汽窜的成因,为今后提出适合稠油蒸汽吞吐开发防窜的措施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微生物提高辽河稠油采收率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利用本源微生物提高稠油采收率新技术 ,详细研究采用微生物富集分离方法从辽河海河油田稠油区块原油、地层水中分离筛选出了三株对稠油有降解作用的本源细菌 ,并将其应用于该区块原油模拟驱油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 :水驱后的油藏中存在能降解稠油并产生羧酸 ,酯 ,醇和二氧化碳等产物的微生物 ;室内可通过调整培养物配方激活微生物 ,使三次采收率提高 2 3 7% ;各单一菌种对原油的作用机制不同 ,它们能协同大幅度提高原油产量 .因此 ,在经过更详细的微生物区系分析后 ,该区块稠油有望实现本源微生物驱 .  相似文献   

7.
杜家台油层是曙2-5-11区块的主要含油层系。杜家台油层具有较明显的辫状河扇三角洲前缘亚相的沉积特征,下文将就杜家台油层的沉积特征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8.
李瑞清  孙连杰  付学强  梁宗会  李海燕 《科技信息》2009,(33):T0315-T0315,T0318
孔102区块是大港油田典型的难采稠油油藏,地面原油粘度8559mpa.s,油层出砂且紧邻底水,供液能力很低,现有稠油冷采技术难以维持正常生产。针对该区块油藏特点,研究优选了弹性筛管水平井热采先期防砂完井工艺技术,水平井均匀注汽及氮气隔热技术,解决了困扰多年的细粉砂岩油层防砂、提高油层流动性及控底水工艺技术瓶径.形成了适用于底水、细粉砂、稠油油藏的水平井蒸汽吞吐配套工艺技术.取得了高效注汽和显著回采效果,为该区块有效动用提供了技术保障,也为类似稠油油藏开发开辟了新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9.
水敏性稠油油藏开发方式优选是稠油开发过程中一个重要而又难度较大的环节,在确定优选评价因素、评分标准、各因素权重、模糊关系矩阵R的基础上,建立了稠油开发方式优选的二级模糊综合评判数学模型,针对草4块中等水敏性稠油油藏特征,通过模糊变换计算得出稠油冷采综合评判结果为0.125,稠油热采结果为0.625,稠油冷采的效果一般,而用热采效果较好.这对该区块油藏的开发方案的制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锦7—16—28块位于锦7块东部,开发目的层为兴隆台油层。区块油井于1992年全面投产,经过多年开发,油层出砂严重、套变落物频繁发生、油层含水上升快等因素严重影响了区块的开发效果,1999年区块油井全面停产,为了提高锦7—16—28块的油井在用率,恢复油井产能,对该块展开了研究,并取得了较好的增油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利用本源微生物提高稠油采收率新技术,详细研究采用微生物富集分离方法从辽河海河油田稠油区块原油、地层水中分离筛选出了三株对稠油有降解作用的本源细菌,并将其应用于该区块原油模拟驱油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水驱后的油藏中存在能降解稠油并产生羧酸,酯,醇和二氧化碳等产物的微生物;室内可通过调整培养物配方激活微生物,使三次采收率提高23.7%;各单一菌种对原油的作用机制不同,它们能协同大幅度提高原油产量  相似文献   

12.
普通稠油油藏水驱转热采井网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水驱普通稠油油藏开发后期由于物性差异开发效果差别较大,地层中已形成稳定的流线场,加密对开发效果难有较大改善.结合胜利油田实际区块营8断块注水开发已进入中高含水采油期的实际情况,通过建立油藏数值模型,结合数值模拟和油藏工程综合研究,找出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水驱普通稠油油藏开发后期转热采井网优化方式等方面的问题.在综合考虑开发效果的基础上,得到对普通稠油油藏进行井网抽稀可改善开发效果;不同井网优化方式下五点法稀井网的最终采收率最高;水驱普通稠油油藏转热采在含水80%时进行井网优化效果较好等结论.研究结果可为目标区块以及同类区块的有效开发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3.
王城镇 《科技信息》2010,(29):339-340
蒸汽吞吐是开采稠油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但王庄油田郑411油区块在蒸汽吞吐开采过程中却出现了较高浓度的硫化氢气体。本文通过对郑411区块水分析数据的统计,研究了硫化氢的分布规律和控制因素,并对现场硫化氢处理装置进行攻关,取得较好效果,为王庄油田郑411区块稠油区块硫化氢的成因认识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蒸汽注采过程中的储集层伤害是导致稠油开发后期产量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伤害机理与伤害模式一直是油藏开发过程中的研究难点。以辽河油田齐40区块莲花油层为例,采用物理模拟实验的方法,分析了蒸汽驱过程中储集层的伤害机理,建立了研究区块蒸汽驱过程中储集层伤害模式。研究结果表明,高温强碱性蒸汽注入后,高温溶蚀区中的矿物溶解量增加,储集层物性明显变好;而中温低溶膨胀区至低温膨胀区中,蒸汽对储集层物性逐渐转为破坏作用,岩石颗粒的溶解量降低,生成的钠基蒙脱石等黏土矿物发生水化膨胀并堵塞孔隙喉道,致使储集层受到伤害。  相似文献   

15.
稠油热裂解改质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稠油火烧驱油降黏机制,对乐安油田草南稠油在火驱过程中的热裂解改质行为进行试验研究.在380 ℃条件下,分析稠油在水蒸气、CO2和N2介质中高温热裂解产物及其组成,讨论不同体系的高温反应机制.试验结果表明:高温下稠油中的胶质、沥青质发生热裂解反应,分子链断裂后生成饱和烃和芳烃,产生气相、油相和焦沥青;CO2、水蒸气和N2中稠油热裂解气相产物和焦沥青产量明显降低,油相产物增加;水蒸气介质中,稠油热裂解主要是水热裂解反应,在CO2和N2环境下高温裂解为催化热裂解.  相似文献   

16.
温度对不同黏度稠油油水相渗的影响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油层温度和原油黏度对稠油油水相渗的促进机制,基于NB35-2稠油油藏一维岩心流动模拟系统,模拟了不同黏度原油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的水驱渗流特征.结果表明,稠油油水相渗曲线表现出水相渗透率非常低的特点;当含水饱和度大于50%后,油层中形成联通的水流通道,导致水加剧突进;温度升高,油水两相共流区范围增大,残余油饱和度降低,但高于油藏温度时,随着温度继续升高,油水相渗曲线变化较小;原油黏度增大削弱了油水的流动性,降低了采收率.对比温度和黏度对油水相渗的影响规律,认为温度主要是通过改变油水黏度比而影响油水相渗曲线.  相似文献   

17.
江37稠油试验区作为采油九厂第一个稠油开发试验区,其原油在油层温度下的粘度为18600.0mPa.s,属于典型的稠油。由于原油粘度高,通常采用蒸汽吞吐的方式开采原油。由于区块地质储量低,油层厚度薄,直井开采效果较差。为改善开发效果,试验区开展了水平井蒸汽吞吐试验,取得了较好的试验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海上稠油火烧油层开发的可行性,针对渤海稠油油藏开展了火烧油层物理模拟实验。根据石油沥青组分测定法,分析渤海稠油原油组分;通过热失重与扫描量热同步热分析仪测试活化能等高温氧化反应动力学参数;采用一维燃烧管实验模拟评价燃烧稳定性及驱油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渤海稠油组分特征与国内陆上油田相似;稠油高温氧化活化能为157 kJ/mol,与陆上油田相近;油藏火驱前缘推进稳定,燃烧前缘最高温度773 K左右,出口CO2浓度长期稳定在12%以上,高温氧化燃烧状态良好;火烧驱油效率95.1%,空气油比548 m3/t,驱油效果较好。研究成果为海上稠油油藏火烧油层开发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崔维春 《科技资讯》2011,(7):103-103
本文应用油藏工程分析方法,结合数值模拟手段,对新滩油田垦东192稠油区块的开发方式、开发井网、井距、注采参数、水平井适用性、水平井井段等进行了优化,形成了滩海地区稠油开发的独特技术,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对于地面条件差、有效厚度小、具有较强边底水的普通稠油油藏开发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稠油由于粘度高,流动时摩擦阻力大,给油井正常生产带来很大困难,东辛采油厂稠油采收率仅为13%,针对稠油生产中存在的不同问题,采取不同措施:对浅层原油进泵困难的油井,优化电加热工艺,提高稠油单井产量;对原油能够进泵的油井,在大量室内试验的基础上,开发出适合东辛稠油特点的降粘剂DXGJ-2,该降粘剂具有抗盐、降粘效果好、对地层无污染的特点;通过综合配套工艺的实施,解决了稠油井原油进泵、井筒举升以及地面输送的难题,累计增油近7万吨,主要稠油区块采收率提高了10%,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