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利用岸边设立的验潮站得出的潮汐信息,运用天文潮加余水位订正的方法推算满足精度要求的在建莱州港5万吨航道内任意点的瞬时潮高,以此来指导疏浚施工作业和应用于航道的水深测量。  相似文献   

2.
航道信息资源是航道管理及建设的基础。本文对宿迁航道信息管理的构建进行了研究,介绍了江苏宿迁航道网规划的概况,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了航道信息管理的需求分析,为充分利用航道信息资源、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和科技兴航奠定了可靠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长江航道极限开发尺度,引入航道承载力的概念,构建了多目标协同下长江航道承载力评价理论体系.该体系对航道承载力进行了定义,明确了航道承载力的本质是多目标需求下可开发的最大航道尺度;构建了航道承载力“供给-需求-开发”3层影响因素体系,揭示了航道开发与生态、防洪、水资源和经济等多个目标之间的互适机理;提出了航道承载力评估方法和步骤,先采用“稳定航深估算法”计算基于自然禀赋的航道承载力,再建立多目标评价模型评估多目标协同下的航道承载力,最后取两者中的较小值作为最终的航道承载力.  相似文献   

4.
进入21世纪、我国内河航道建设飞速发展,如何加强内河航道数字化、信息化建设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该文通过对航道信息化系统结构进行介绍,对航道信息化综合平台进行分析,从而为内河航道信息化具体实现打下了基础;通过对航道信息化建设的意义进行了分析,加强了提高航运管理能效的信心。  相似文献   

5.
郑东旭 《工程与建设》2022,36(1):192-194
为提高港口航道通航能力,开展对其施工工艺设计研究.通过施工测量流程设计、航道压顶混凝土浇筑、港口航道倒滤层及回填土施工,提出一种全新的航道施工工艺.通过应用实例证明,利用新的施工工艺完成建设的港口航道的进航道利用率、出航道利用率、泊位利用率均得到明显提高,港口航道的通航能力明显增强,充分满足了航运市场对港口航道的通航要...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二维电子航道图和三维航道模型各自存在的优势和不足,提出了互相融合的多维数字航道模型.该模型在三维航道模型的水面上融合了标准的二维矢量电子航道图数据,方便进行航行状态、航线设计、船舶和航标管理中的空间计算和分析,在统一框架下很好地结合了二维电子航道图的宏观、精准、整体、简洁性和三维航道模型的局部、真实、直观的优点.最后,利用NASA的虚拟地球World Wind JavaSDK实现了多维数字航道模型,为多维船舶导航、船舶监控、航标遥测遥控等数字航道应用系统构建了一个基础平台.  相似文献   

7.
对青岛海域长时间观测的海洋环境噪声数据进行了水平相关特性分析.结果发现,用已有海洋环境噪声模型无法解释实验水平相关变化特性.究其原因,已有海洋环境噪声模型假设噪声源海面均匀分布,没考虑附近离散船噪声的影响,而实验海域位于航道附近,过往的船只较多.在已有海面噪声场模型的基础上,提出航道附近的海洋环境噪声模型,使得空间任意两点间的噪声场互谱密度既考虑海面均匀分布噪声源,也考虑附近离散分布船噪声的影响.新的海洋环境噪声模型可很好地解释实验水平相关特性.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内河港区段航道通过能力,分析了内河港区段船舶流冲突特性,讨论了可接受间隙理论在内河港区段实行"分道通航"规则下应用的可能性。借鉴公路无信号交叉口通过能力计算方法,建立港区段航道通过能力模型。以单侧靠泊港区为研究对象,计算了江苏内河不同等级航道港区段通过能力,研究了直行饱和度与航道通过能力、进港通过能力,航道通过能力与进港通过能力的关系。为内河航道规划管理部门在规划设计和航道管理时考虑内河港区航道的影响提供了参考与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确定航道两侧噪声评价范围,引入美国道路交通FHWA模型,并对模型中的参数进行了重新定义,考虑到航道实际环境状况,加入水面衰减修正项,建立了基于FHWA的航道噪声预测模型.随后对连云港疏港航道、盐河航道以及丹金溧漕河航道的噪声监测数据中分别随机抽取了13、10和10个测点数据用于模型验证,结果表明预测值与实测值具有较高...  相似文献   

10.
航道整治工程会对水生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尤其是航道疏浚、炸礁和船舶污染对渔业资源及人类生产生活有直接的联系。研究了航道整治工程中航道疏浚、炸礁以及船舶污染对渔业资源的影响,并针对上述影响提出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措施,为其他航道整治工程中渔业资源的保护和修复提供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11.
王玮 《科技资讯》2023,(24):155-157
航道疏浚是确保航道通畅性与高质量作业的重要基础,开展对巷道疏浚工程所使用关键技术的深入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保证航道使用过程中的泄洪防水实际效果。从测量放样、细节施工、航道维护三个角度出发,介绍了航道疏浚工程建设与应用期间经常使用的关键技术,希望能够为航道疏浚工程质量的全面提高提供一些参考与帮助。  相似文献   

12.
代宝龙  薛清城 《科技资讯》2012,(26):43-43,45
航道与港口之间是一个互惠共存的关系,航道为港口的水域位置布局提供了基础和依据,合理的航道规划是保证和提高港口通航水域的效率和安全的前提。文章就航道和港口的泥沙疏浚、护岸工程、航道的选线和设计等相关问题进行意义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
随着船舶的大型化和港口规模的不断扩大,港口水域航道的交通运输压力越来越大.为了满足未来港口航道发展的需要,重新规划、升级港口的水域航道势在必行.从航道合理规划的角度出发,该文对一些经典航道规划进行了总结,为增强港口水域的船舶通行安全性,对航道水深的规划方案进行了改进优化,对港口水域的航道规划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葛洲坝水利枢纽航道投入运用以后,为确保枢纽航道畅通,航道部门每年坚持进行航道设施维护。在二十多年的航道维护中,产生了不少航道维护方面的档案资料,为保证维护工作顺利开展和有史可查,航道维护档案的收集工作尤为重要,开展对葛洲坝航道设施维护档案资料收集工作,确保航道维护的质量,减少国家不必要的投资和耗费,更好地为葛洲坝航道设施维护和整个社会服务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长江航道建设新的机遇和挑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上游水电工程的开发,将极大地促进航运事业的发展,为改善下游通航条件、提高航道等级和尺度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对长江航道现状及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水电开发带来的航道整治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相应的航道整治对策。  相似文献   

16.
基于实测资料对大清河航道的水动力及泥沙特征进行了分析,从水流连续性方程,泥沙运动方程出发,建立了水动力泥沙二维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对典型水沙条件下河道内水流、泥沙运动、航道选线及淤积预测进行了模拟研究。重点分析了工程整治后河道内流态、地形变化对航道冲淤的影响,对航道整治工程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大清河泥沙运动主要受径流携带的泥沙,河道地形影响,航道工程整治后仍保持上冲下淤的态势,水流归槽效应是航道主槽淤积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航道是我国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疏浚工程是开发、改善和维护航道水域的主要手段,在航道维护疏浚过程中涉及到较多的影响因素,而这些因素往往影响了航道维护疏浚工程通航安全。本文对于航道工程对通航安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航道维护疏浚的有效措施,阐明做好航道建设对于航运业的持续发展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1全球气候变暖,北极航道可望被利用北极航道是指穿越北冰洋,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海上航线,包括东北航道、西北航道和中央航道。该航道的开通和利用能快速便捷地连接东北亚、欧洲、北美、俄罗斯,成为全球很重要的海上航行新通道。相比传统的航道,北极航道具有里程短、无海盗、无吨位限制等优势。全球气候变暖,特别是北冰洋海冰快速退缩,使北极航道的开通成为可能。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预测,到本世纪末,北冰洋夏季将成为无冰的海洋,北极航道有望全年通航。中国  相似文献   

19.
建国以来,航道整治技术有了重大发展,在航道整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7个方面介绍了我国航道整治施工新技术,压密注浆工艺技术、微差爆破技术、钻孔灌注桩复合式护岸技术、水下钻孔爆破技术等等,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复式航道中存在的船舶交通冲突,以天津港复式航道为原型,抽象出一种Y形分叉复式航道模型.基于该航道船舶交通流特点及航行规则,划定影响航道船舶交通的三个关键区域,分别构建航道入口处主、辅航道及航行模式分配模型,警戒区主、辅航道交通流转换模型及Y字航道口分合流模型,以船舶总等待时间最小为目标函数,建立复式航道船舶调度数学模型,并设计相应的遗传算法求解模型.基于船舶进出复式航道模拟数据,利用MATLAB进行仿真实验.经过航行连续性、安全性、调度高效性分析,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及算法的有效性,可为VTS管理人员进行复杂水域船舶交通管理提供辅助决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