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明威传奇而富有冒险精神的一生,直接影响了他的写作,尤其影响了他对待死亡的态度.在海明威的许多作品里,有着对死亡的不断的理性思考.从最初的恐惧到后来的超然,海明威最终把死亡看作是一种美丽,一种平静.在他的杰作<老人与海>里,他把自己对死亡的意识赋予了一条大马林鱼.大马林鱼与老渔夫Santiago进行了几日的殊死搏斗后,仍逃脱不了死亡的命运.在和老渔夫的搏斗以及被鲨鱼的蚕食之后,大马林鱼只剩下了一副骨架,但海明威对它悲壮的死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因为他认为体现了生命价值和生命意义后的死,才是最美丽的死.  相似文献   

2.
黛西和白瑞特,是菲茨杰拉德和海明威笔下著名的女主角,都拥有迷人的外表,他们与书中男主角的爱情都成为悲剧。不同的是,菲的男主角把爱情视作人生理想,最终毁于爱情;而海明威的男主角,却能从死亡的爱情中站起,继续他的人生。由此可见菲和海不同的妇女观,两位作家自身的经历也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历史和个人身世的解构,以海明威作品的“死亡主题”为研究对象,对海明威作品中生命与死亡的冲突进行更深入的挖掘,进一步探讨海明威式硬汉形象的个性色彩以及藐视死亡、超越死亡的精神价值。  相似文献   

4.
海明威的作品中充满了暴力、鲜血和死亡的意象,这些意象就象大空中飞过的食腐尸的 秃鹫,在海明威的世界里投下了一个个不祥的阴影,这些意象构成了海明威的死亡意识。在海 明威的作品中,死亡意识简直是一个巨大的、无法逃避的阴影,它剥去一切文明人的装饰, 嘲笑一切盲目的乐观主义,毁灭一切永生的幻想,它力图展现的是这样的画面:在那里,生 活冷酷无情,人们麻木不仁;在那里,死亡是唯一的永恒主题,爱情不过是“一堆粪”,人 物则是“趴在粪堆上咯咯叫的公鸡。”总之,在这个世界上人们没有理由用那种大团圆的梦  相似文献   

5.
海明威是个善于关注、描写死亡的作家。他无论是生平、还是创作都具有浓郁的死亡情结。本文从海明威充满传奇色彩的生平入手,分析了生活给他带来的创伤和启示以及他死亡情结的影响作用。又以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为依据,剖析了他死亡情结的内涵。进而认定,海明威的死亡情结应包括对死亡的充分认定和积极面对两个方面,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海明威死亡情结包括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的三点意义。  相似文献   

6.
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以其含蓄简约的“冰山文体”、独特的叙事风格,在他的作品中的树造了一大批硬汉的形象,深受世人好评。但仔细分析他的作品,我们可以发现海明威在他充满男子汉气质的男性视角中又隐约地显现出超越男性本身的女性意识。本文从海明威的人生经历和情感历程入手,分析他的独特的两性视角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本文旨在探寻海明威在家庭和社会因素作用下所经历的身份认同危机。海明威独特的成长经历以及二十世纪初英美世界社会价值体系重构导致了海明威身份认同危机,但他通过在作品里塑造"准则英雄"和体验暴力表现了大男子气概成功地对抗了性别归属危机,并由此成为阳性的典范。  相似文献   

8.
文学评论一直把海明威小说创作的主题归结为勇气和死亡,这一归结使得海明威的小说创作显得单薄、苍白,不足以说明海明威对世界文学所作的贡献。通过对海明威作品的整体分析,可把海明威一生的创作主题归结为抗争。如此不仅能统摄海明威所有的作品,而且其主人翁的“硬汉”形象也清晰地显现出一条由单薄到丰富、而至完满的脉络,从而丰富了海明威创作的内涵。从人与自然的抗争、人与人的抗争、与自身的抗争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9.
海明威在其作品中大量描写了死亡现象,并深切地表达了他对于死亡的态度,作品浓缩了他的死亡意识。他认为,人类本就生活在死亡之中,生与死是并行不悖的,对待死亡不要太认真。然而,正是死亡崭露了生命之存在的意义,是死亡让活着显得完满。这就是其对于死亡的深层解读。  相似文献   

10.
在近40年的创作生涯中,海明威塑造了许许多多的"硬汉形象"。尼克·亚当斯是海明威短篇小说集《在我们的时代里》的主人公。通过尼克的成长经历,阐释在尼克身上硬汉精神和硬汉品质特征已具雏形,从而说明尼克是海明威系列硬汉形象第一人。  相似文献   

11.
海明威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创造了一个属于他的世界,他以独特和冷峻的目光把对死亡的深刻认识融入到自己的生命意识之中,表现了人生存境遇的险恶与艰难,肯定了人所做的种种努力,以及逐渐接受死亡、又不断超越死亡的勇气和在精神的荒野上重塑自我的人格力量.  相似文献   

12.
海明威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创造了一个属于他的世界,他以独特和冷峻的目光把对死亡的深刻认识融入到自己的生命意识之中,表现了人生存境遇的险恶与艰难,肯定了人所做的种种努力,以及逐渐接受死亡、又不断超越死亡的勇气和在精神的荒野上重塑自我的人格力量。  相似文献   

13.
海明威以他的“硬汉”形象闻名全世界,但同时他也是一位具有强烈女性意识的大家。本文通过分析《雨中的猫》中的那位美国太太在寻猫前后的思想变化,来管窥海明威在其早期作品中体现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桑提亚哥形象的社会含义的分析,透视该形象下蕴涵着的作者的深厚感情.对海明威来说,死亡的意识和精神抑郁一直困扰着他.而那句著名的话或许是他自杀的理由(并非原因)——一个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海明威拒绝了失败,而选择了毁灭.这种态度和行为反应的是一种硬汉形象的感情:永不言败.同时,本文还探讨了桑提亚哥形象与人类自然关系的深刻意义,新颖、独到的观点,论据充分的论证,都令人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15.
生态女权主义是一种新兴的理论,其核心思想是围绕着女性与自然的关系展开的,认为女性和自然有极大的亲近性,都受到男权的压迫,希望建立一种人与自然、男性和女性平等和谐的新型关系。海明威的许多短篇小说都体现了生态女权意识。剖析海明威短篇小说中体现的生态女权意识可以进一步了解其短篇小说的内涵和海明威本人的生态女权意识。  相似文献   

16.
通过细察毕淑敏的小说,深入挖掘其小说中死亡意识所蕴含的深刻哲理,深切体悟到她的死亡观不仅是自身经历所促成,并且文本中所体现出的死亡意识与西方存在主义的"畏死观念"、"向死而生"紧密相连,启示读者要正确地看待死亡,直面死亡。  相似文献   

17.
现当代文学中对死亡意识的描绘经历了由传统认知论向现代性书写的转型。通过对小说《清水里的刀子》的死亡意识进行解读,可以清晰地感知到这种转型的存在及其对文学发展所产生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悲剧之美——论海明威文学作品创作中的悲剧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萍萍 《科技信息》2011,(11):I0159-I0160
海明威是一个极具悲剧意识的作家,从他的成长环境及所处的时代背景来分析其悲剧意识形成的主要原因。海明威的悲剧意识在他的很多作品中都有明显的体现;但海明威的作品之所以震撼人心,其根本原因在于作者在精神诉求方面将浓烈的悲剧色彩与无畏的行动精神相结合,从而产生美学意义上的崇高之美。  相似文献   

19.
《白象似的群山》:一种新历史主义的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象似的群山》收录于1927年出版的海明威第二本专集《没有女人的男人》,它是海明威重要的短篇小说之一。可以从新历史主义角度的两个方面来解读海明威的此篇短篇小说:即海明威生活经历对该文创作的影响,以及文中男女主人公所反映的社会背景与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20.
文章简要地介绍了海明威的人生名望、人生创作、及人生哲学精神,阐述了海明威精神的现代意义:人要做自强不息的强者;人的肉体可以死亡,但精神永不可战胜;人要在生活的重压下保持自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