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研究野外露头、钻井岩心、测井资料的基础上,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山西组主要沉积相类型—三角洲相的沉积演化特征进行了研究.识别出东部和西部两大三角洲体系,其三角洲平原包括分流河道、天然堤、决口扇、平原沼泽和洪泛平原等微相,三角洲前缘包括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潮汐砂坝、远砂坝、分流间湾等微相.三角洲平原的分流河道早期具有辫状河性质,晚期向曲流河转变.三角洲类型在山23、山22期为发育在潮坪背景上的河流-潮控三角洲,以后转变为发育在陆相湖泊环境中的河控-湖泊三角洲.不同三角洲类型和相应的亚相、微相特征控制了本区岩相变化特征、砂体展布特征和砂体的储集性能.其中以山23亚段三角洲前缘的水下分流河道、潮汐砂坝、河口坝和三角洲平原的分流河道在岩性、砂体厚度以及砂体储集性能方面更具优越性,从而成为勘探开发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含矿层沉积相及沉积砂体是控制铀矿化的重要因素之一,综合利用钻井岩芯观察、岩石薄片分析、测井等资料,编制典型钻孔柱状图、地层厚度、砂岩厚度及砂岩百分含量图等,对环县地区直罗组沉积相及其对铀矿化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环县地区直罗组早期以辫状河沉积为主,发育辫状河道和泛滥平原等沉积微相;晚期为曲流河沉积,发育河道、河漫滩、天然堤等沉积微相。沉积相对该区铀成矿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辫状河道为铀矿化富集最有利部位;砂体厚度及沉积微相控制着铀矿化的空间展布,主要分布在辫状河道的边部砂体减薄的地带及与泛滥平原相变地带。  相似文献   

3.
研究滇西新生代盆地新近系芒棒组沉积相与铀成矿的关系,为找矿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对户撒盆地6口钻孔岩心的岩石学特征、粒度特征、垂向序列、沉积构造等分析,在赋矿层位芒棒组下段识别出冲积扇、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和湖泊4种沉积相及对应的10种亚相和18种微相。铀矿化层位主要位于冲积扇扇中辫状河道和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前扇三角洲-湖相泥岩与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岩构成了有利的"下泥上砂"赋铀岩性组合。认为冲积扇体系发育的曼统-万明小寨、皇泽寺-小寨地区和扇三角洲体系发育的东部陡坡带为铀矿勘查有利区域。  相似文献   

4.
为了明确柴达木盆地昆北油田古近系辫状河三角洲砂体叠置关系以指导油田精细挖潜,综合利用岩心分析、测录井及生产动态资料精细表征沉积特征,建立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模式,明确相控储层砂体展布规律及叠置类型。研究表明:昆北油田切6区古近系岩石类型丰富,以含砾砂岩、粉细砂岩为主,成分成熟度中等—低,结构成熟度中—差,主要发育水上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及水下三角洲前缘2类亚相,其中平原亚相主要发育分流河道、越岸及泛滥平原3种沉积微相,三角洲前缘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河道侧翼、河口坝、席状砂及河道间5种沉积微相;总结出辫状河三角洲砂体"2类5种"叠置模式,包括堆叠型、拼接型、决口型、溢岸型及孤立型。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苏里格气田东二区二叠系山西组山2段沉积相特征及类型,采用现代沉积学理论为指导,综合岩芯观察、岩石薄片鉴定、测井曲线特征等资料进行分析,通过沉积构造识别、测井相分析及古生物标志鉴定,系统性对东二区山2段沉积微相类型及特征进行研究;在单井相及沉积序列研究基础上,结合沉积相连井剖面及砂地比特征,刻画了山32~山12沉积微相展布特征及时空演化。研究结果表明:山2沉积期东二区北部为近源砂质辫状河沉积,主要发育心滩、辫状河道、泛滥平原、洪漫沼泽等沉积微相,垂向上"砂包泥"特征明显,发育"辫状河道-河漫滩"沉积序列;南部为曲流河沉积,主要发育边滩、河道充填、漫滩、天然堤等沉积微相,垂向上"二元结构"特征明显,发育"曲流河道-河漫滩"沉积序列。山32~山12沉积期北部辫状河与南部曲流河的分界位置逐渐向北迁移,迁移距离约20 km.研究成果对该区砂体展布规律及储层综合评价研究具有指导意义,北部辫状河心滩与南部曲流河边滩是形成有效储层的有利相带。  相似文献   

6.
苏里格气田盒_8段沉积相及砂体展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里格气田盒8段是重要含气层位。本次研究充分利用钻井岩心、录井和测井资料,对该地区沉积相和砂体展布进行分析。研究认为该段从盆地北部由北向南依次发育辫状河沉积相和毯式浅水辫状河三角洲相,辫状河沉积相包括河道亚相和洪泛沉积两种亚相,毯式浅水辫状河三角洲相包括三角洲平原亚相、三角洲前缘亚相、前三角洲亚相。对盒8段砂体展布进行研究表明,在平面上顺物源方向呈现出条带状的分布特征,厚度变化差异较大,但平面上分布较为连续。  相似文献   

7.
柴达木盆地东部新近系沉积相与砂岩型铀矿找矿方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分析柴达木盆地东部新近系沉积相,为砂岩型铀成矿预测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实测剖面和前人钻孔、测井及区域地质等资料,在总结新近系沉积特征的基础上,识别了各沉积相带,并分析了其空间展布;结合砂岩型铀成矿理论,探讨了砂岩型铀成矿与沉积相的关系。结果识别出辫状河相、辫状河三角洲相、扇三角洲相、湖泊相等4种沉积相和9种沉积亚相类型;上新统狮子沟组辫状河三角洲相砂体是铀成矿有利部位。结论清水河斜坡带是砂岩型铀成矿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8.
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山西组沉积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山西组沉积微相及其时空展布特征,为天然气勘探寻找有利储层.方法 综合运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测井相分析,以及稀土元素配分模式(REE)分析等手段,辅之以优势相编图法进行研究.结果 划分出1个相(辨状河三角洲)、1个亚相(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和3个微相(分流河道、泛滥平原、沼泽沉积微相),并确定物源区主要是活动性特征的再旋回造山物源区.结论 山西组内部各小层沉积相平面展布有很好的继承性,河道砂体总体都呈南北向展布,有利储层为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研究区主要受到北东方向物源的控制.  相似文献   

9.
古代富泥低弯度河的识别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区分古代富泥低弯度河流与曲流河,总结其沉积特征和河道砂岩的展布,为储层描述和预测提供参考.方法 从不同盆地和时代的三维地震资料中识别出非辫状河也非曲流河的古代低弯度河道的展布与延伸,比较其河道(带)与漫滩的沉积差异及其与其他类型河流沉积的异同.结果 从三维地震资料中获得了古代富泥低弯度河沉积的一些共同特征:古代富泥低弯度河多发育在干旱气候条件下的冲积扇扇缘和扇外;平面上可呈单河道体系,也可呈分支、交叉的多河道体系;单河道砂体规模小,一般仅数米厚;宽厚比小.结论 三维地震识别出的低弯度河道一般为多期河道砂体相对发育的河道带.  相似文献   

10.
松辽盆地双坨子气田下白垩统泉头组第一段为主力产气层段,发育曲流河和辫状河沉积体系。利用岩石相与测井相转换技术对其沉积微相进行了划分与对比,进一步识别出边滩、心滩、决口扇、河道滞留、天然堤和泛滥平原等沉积微相,并对其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特征进行了研究,为砂体空间分布预测和三维储层属性建模提供了重要依据。砂体展布受控于沉积微相,结合物性资料统计分析,认为边滩砂体是研究区曲流河沉积中最有利的储集相带,心滩砂体是辫状河沉积中最有利的储集相带。  相似文献   

11.
为理清哈萨克斯坦肯基亚克盐上油田白垩系砂体成因特征,指导油气田开发。在高密度井网条件下,利用岩心、岩石薄片、分析化验、古生物、测井等综合资料,研究储层砂体的粒度、结构、成分及砂体平面展布规律。结果表明:白垩系下统巴列姆组储层主要是细砂岩及粉-细砂岩;具有小型交错层理和水平层理,砂岩成分成熟度中等、结构成熟度较高。西北部三角洲平原有明显的二元结构及向上变细的正韵律,砂体整体呈朵状展布,具有典型的曲流河三角洲沉积特征;可识别出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浅湖4种亚相以及水上分支河道、水下分支河道、浅湖砂坝等10个微相,并分析了各微相的沉积特征及砂体展布形态;其中巴列姆二段时期三角洲前缘亚相主要分布在工区中西部,巴列姆一段时期工区整体演变为前三角洲——浅湖亚相,为一典型的退积式三角洲;该研究结果为肯基亚克油气田的开发提供了重要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2.
苏里格气田苏36区块主产层为盒8—山1段,为了探究该区沉积微相类型及砂体展布规律,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通过岩心观察与描述、岩性分析、粒度分析、单井相解释及连井剖面分析等方法,对研究区沉积微相类型及砂体的空间展布特征进行研究,并模拟沉积演化模式。研究结果表明:盒8上亚段和山1段发育曲流河沉积相,可识别出点坝、决口扇、泛滥平原等微相;盒8下亚段发育辫状河沉积相,可识别出心坝、侧坝、沙泥坪等微相。从山1段到盒8段,沉积体系由曲流河到辫状河,又过渡为曲流河;物源主要来自东北方向,近物源碎屑物快速堆积;砂体平行物源供给方向呈条带状展布,沿长轴方向砂体连续性较好。有利储集体集中在盒8下亚段,储集性能优于盒8上及山1段。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青藏高原北部东昆仑八宝山地区砂岩型铀矿成矿潜力,基于砂岩型铀矿成矿理论,以晚三叠世八宝山组为目标地层,通过地质调查、化学样品分析等方法,研究了砂岩型铀矿5个重要成矿地质条件(铀源条件、古气候条件、岩性岩相条件、水文地质条件、构造条件)。结果显示:研究区铀源丰富;成矿时期的气候处于干湿交替的阶段;赋矿岩性中的“泥—砂—泥”结构稳定;“补—径—排”水动力系统发育完善;辫状河相、三角洲相广泛分布;盆地边缘缓倾斜坡带特征明显。结合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已有成矿事实表明,东昆仑八宝山地区砂岩型铀矿成矿地质条件较好、找矿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14.
为厘清苏北盆地王龙庄油田阜宁组三、四段砂体成因及发育规律,指导油气的高效勘探开发,采用岩心、测井、录井及分析化验等资料,对研究层段的沉积相进行识别,并阐明其时空演化规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有利砂体所在,并揭示其空间分布规律。分析表明:其泥岩的颜色以灰绿色、浅灰色为主,还可见薄壳腹足、双壳类等化石,指示浅湖沉积背景;砂体粒度细、成熟度高,发育小型交错层理、反粒序等沉积构造,是曲流河三角洲的典型沉积特征。共识别出曲流河三角洲前缘、前曲流河三角洲及浅湖3个亚相,以及水下分流河道、支流间湾等6个微相;湖平面经历了"下降—上升—再下降"的旋回变化,随之形成了一套"进积—退积—再进积"的多旋回沉积体,演化规律十分清楚。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是最有利的砂体,且其空间分布规律受到沉积演化的控制;E_1f_3~3和E_1f~4小层沉积时期是有利砂体最发育的时期。  相似文献   

15.
轮南地区三叠系储层分布广泛,对砂体展布及储层特征的详细研究对该区的精细勘探具有指导意义。在层序格架基础上,应用露头、测井、录井资料,分析三叠系的岩性、结构、构造特征及储层物性特征,总结该区三叠系的沉积特征及储层特征。该区三叠系为冲积扇—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自北向南依次展布,沉积主体为辫状河三角洲平原、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及滨浅湖沉积。储集砂体主要为分流河道及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储集空间为粒间孔、粒间溶孔,储层孔渗性好。平面上物性自北向南逐渐变好;垂向上向上物性变差。轮南地区三叠系储层发育,油气藏形成的主控因素为圈闭及油源条件。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研究区中侏罗统西山窑组下段砂体厚度和砂地比特征进行分析,结合室内普通薄片镜下鉴定,在此基础上绘制了乌库尔其铀矿床西山窑组下段沉积相展布图,探讨了砂体对铀成矿的控制与影响,指出了砂体连通性和均质性变化部位,为铀成矿的有利部位;同时认为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及一些平原分流河道砂体是赋存可地浸砂岩型铀矿的有利围岩。  相似文献   

17.
位于莫北凸起的M116井区块,目前是莫北油田新的油气勘探区块,前人对其地质研究很少。通过岩心观察、粒度分析,结合测、录井资料,认为其三工河组二段发育辫状河三角洲相;并识别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和前辫状河三角洲2个亚相,以及水下分流河道、支流间湾等5个微相。通过编绘单井沉积相柱状图及各小层沉积微相平面展布图,揭示了三工河组二段沉积相的纵向演化规律。认为在该时期,经历了基准面"降-升-再降-再升"的多期旋回变化,形成了两套"进积-退积"式的沉积组合;并描述各沉积微相在各小层沉积时期的平面展布形态及延伸距离。根据砂体物性统计,结合沉积微相分析及含油性观察等,认为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是研究区最有利的储集砂体,河口砂坝次之,远砂坝为非有利砂体。有利砂体的识别及其各时期平面分布范围的确定,为新区目的层开展后续油气开发提供了新的、重要的地质信息。  相似文献   

18.
在野外剖面及岩心观察与描述的基础上,结合研究区大量的钻测井资料及测试分析资料,对延安组下部组合的沉积特征、岩性序列及测井相进行详细的研究,重建延安组下部组合的古地理概貌。结果表明,研究区延安组延10期为一套辫状河沉积体系,沉积相的发育受晚三叠世末印支运动造成的古地貌控制。延9—延7期,演化随着湖区面积的增大,形成以三角洲前缘亚相水下分流河道及水下分流间湾微相为主的湖泊—三角洲沉积体系。砂体展布受到沉积相带控制,呈近南北方向条带状分布,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河流河道砂体是安塞油田延安组油气储集的骨架砂体。结合古地貌特点认为,延10古河道砂坝侧翼部位,延9、延8三角洲前缘分流河道为油气勘探的有利目标区。  相似文献   

19.
姬塬北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延长组长6时期主要处于三角洲前缘亚相。研究区湖底坡降平缓,河控占主导地位,发育以分流河道砂体为骨架的树叶状三角洲。通过详细论述三角洲前缘的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的形成过程,展示了自北西—南东呈条带状砂体展布平面图。  相似文献   

20.
松辽盆地南部乾安北地区扶余油层沉积微相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岩心观察和测井曲线分析确定岩石、岩相类型,结合测井相、骨架剖面微相及地震微相分析,对扶余油层4个砂层组的沉积微相展布及演化规律进行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扶余油层为曲流河、曲流河三角洲沉积体系,主要发育河床滞留沉积、点砂坝、河漫滩、水下分流河道与河口砂坝等沉积微相,其中曲流河道和水下分流河道砂体较发育,为物性较好的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