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根据国内外工业炸药发展状况,提出了发展无梯粉状工业炸药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问题。文章着重论证了发展该类炸药的理论判据。图5,表1,参2。  相似文献   

2.
工业炸药中的油、水等物质无线射频信号有影响,会降低RFID读写器性能。针对此问题,提出三种评测方式,分别从读写器功率、标签角度以及读写器角度的变化,研究工业炸药对RFID读写器性能影响。通过实验,研究并分析三种不同条件下,RFID读写器性能变化规律,为RFID技术在炸药行业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乌罗托品用硝化剂处理,以制RDX及HMX是久已采用的工业方法,对于这种反应也曾予以较详细地研究。综述这方面的资料,不仅对于这两种炸药的制法能有进一步的了解,而且对于发展中的硝基胺类炸药的研究,也可能提供一定的参考。这种反应,可分成三种类型,现在分别予以叙述。  相似文献   

4.
文章介绍了国内外工业炸药现场混装技术的发展状况及应用的优越性,并对现场混装炸药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阐明了这一新技术是今后工业炸药生产技术的一个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X射线、γ射线探测技术在高能炸药属性、状态特征测量中的应用安全性疑虑,提高检测速度,采用了常用工程应用数学指标,分别从单个高能炸药分子与光子的作用几率和高能炸药对光子能量的吸收角度,得到了采用X射线、γ射线探测高能炸药属性、状态特征时的辐照强度阈值. 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工业常用的辐射探测方法可以安全地应用于高能炸药,且在确保量级不大于104 W/m2时,可安全地进一步提高高能炸药的辐照强度.   相似文献   

6.
梁高 《安徽科技》2004,(11):35-35
硝酸铵类粉状炸药是广泛使用的工业炸药,占整个炸药总产量的一半以上.但硝酸铵类粉状炸药在生产中有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夏季生产容易发生硬化.淮南矿业集团化工公司生产的是铵梯炸药,每年都产生大量硬化炸药,占整个产量的1/10左右,给产品的生产、给整个产量、给公司发展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经济浪费严重,虽然在夏季生产安装了空调系统,但仍不能解决炸药硬化问题,甚至加入了抗结块剂,也难以保证夏季的正常生产.针对铵梯炸药的硬化问题,淮南矿业集团化工公司经过研究分析,找出了产生硬化的原因,提出了在炸药中适量加入抗结块剂的方式及合理控制炸药温度、水份的办法.  相似文献   

7.
该文结合HFZ工业粉状炸药的实验研究,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工业炸药在Φ32mm粘蜡纸筒装药条件下爆速估算的数学模型。与传统的爆速体积加和公式比较,该模型能更准确地估算工业炸药在不同配方,不同装药密度下,或者在同一配方,相同装药密度,不同药温时的爆速。  相似文献   

8.
颗粒特征尺寸对爆炸驱动惰性金属颗粒运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炸药中添加惰性金属颗粒,形成一种特殊的非均质炸药。当炸药爆炸后,惰性颗粒在爆炸产物及爆轰波的驱动下,颗粒能达到较大的速度,对一定方向和范围内的目标造成毁伤效应。由于惰性颗粒在空气中存速能力较差。速度很快衰减,因此可以有效控制颗粒飞散距离。颗粒在炸药中的位置、颗粒的形状以及颗粒抛撒速度对颗粒运动过程和抛撒范围的研究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有限元分析软件AUTODYN,建立炸药爆轰驱动单颗粒惰性金属颗粒模型。对炸药爆轰驱动不同位置惰性金属颗粒以及颗粒不同特征尺寸的最大初速度进行计算,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得到了以上参数对颗粒抛撒初速度的影响及抛散初速度的宏观规律。计算结果为研究爆轰驱动粒子群机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就工业炸药爆炸产生炮烟中的有毒有害气体和汽车排放尾气中的有毒有害气体的种类、危害性、产生的原因的相似性以及为减少其产生量所采取的有效措施等进行了简单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0.
超细RDX爆轰感度与撞击感度、摩擦感度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纯超细RDX与工业RDX ,以及以超细RDX和工业RDX为主体、采用相同配方和制备工艺制取的高分子粘结炸药对比的方式 ,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 ,对撞击感度、摩擦感度、爆轰感度进行了测试和研究 ,得出超细RDX无论是纯品还是高分子粘结炸药 ,其撞击感度、摩擦感度均低于工业RDX ,而爆轰感度优于工业RDX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我们舟山盐化厂广大革命职工在厂革委会和驻厂解放军支左人员的领导下,坚决响应伟大领袖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和“提高警惕,保卫祖国”的战斗号召,广泛利用本厂的盐化工产品氯化钾(KCl),大搞土炸药的试制和应用。在三月份试制氯酸钾(KClO_3)炸药获得成功的基础上,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发扬勇敢战斗、不怕牺牲、不怕疲劳和连续作战(即在短期内不休息地接连打几仗)的作风”的教导,再接再厉,乘胜前进,又试制成另一重要的炸药原材硝酸钾(KNO_3)。为我地区、县自力更生,就地取材,发展炸药工业作出  相似文献   

12.
 炸药震源是陆上石油地震勘探中常用的激发源,炸药震源的特性研究对提高爆炸地震波能量和地震分辨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炸药震源的装药组分和装药结构两个方面综述了相关研究进展,评述了这些进展的实际应用价值与局限性,并探讨了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在炸药震源装药组分方面,介绍了地震勘探对炸药震源的基本要求;分析了有助于提高爆炸地震波能量的炸药配方设计方法;总结了中国近20年应用的4种主要震源的装药组分。在炸药震源装药结构方面,分别介绍了多级延迟叠加震源、低爆速细长型震源、聚能型震源、多井组合震源及螺旋装药震源的结构设计原理和爆炸作用机理;分析了各类型震源的应用效果和适用范围;并展望了炸药震源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炸药探测技术包括能量型探测技术和微量型探测技术。微量炸药探测技术又分为电子、化学微量炸药探测技术和生物微量炸药探测技术。微量炸药探测技术的趋势是发展小型化、低耗能、无辐射、多技术融合,不断提高探测的适用性、可靠性以及探测的能力。因此该技术将成为重要的炸药探测手段,在全球反恐怖斗争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向凝聚相炸药中添加α-AlH_3会使爆轰产物中的氢气含量迅速增加,增加气态爆轰产物的量。为了研究α-AlH_3对凝聚相炸药能量输出的影响,制备了含α-AlH_3的HMX基炸药,研究了其能量输出规律。研究表明,与同质量分数的含铝炸药相比,含α-AlH_3炸药爆轰冲击波的加载能力和爆轰产物膨胀做功能力较弱,爆轰产物在膨胀后期做功较多,二者对外输出的总能量相当。  相似文献   

15.
王瑾 《科技资讯》2013,(27):165-165,167
从教与学的角度,结合教学内容扣课程体系改革的特点,分析了《工业炸药》教学中备课、授课、实验与学生作业等环节之间的关系,从而对《工业炸药》教学法改革做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199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项目评审工作业已结束 ,经有关专家严格评审 ,共评出83项为本年度的资助项目。我校吕春绪教授的《膨化硝铵炸药》项目获得资助 ,这是该基金自 1997年设立以来 ,我校首次获得项目资助。国家学术著作出版基金是由国务院批准设立 ,重点资助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方面优秀的和重要的学术著作的出版。吕春绪教授的《膨化硝铵炸药》项目 ,经专家评审一致认为 :膨化硝铵炸药及其技术具有新颖性、创造性、理论性强 ,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 ,为粉状工业炸药研究和应用开辟了新的途径 ,属国内外首创 ,该产品达到国…  相似文献   

17.
硝酸铵膨化技术是一创新技术,创新设计的指导思想是硝酸铵自敏化,硝酸铵自敏化的提出是对国内外传统方法的突破。实施自敏化的技术途径是硝酸铵的膨化,其实质是表面活性技术在粉状炸药中的应用,是一个强制析晶的物理化学过程。文章重点讨论了硝酸铵膨化机理及膨化硝酸铵的技术特征,显示其独特的优点。硝酸铵膨化技术主要应用是岩石膨化硝铵炸药,给出了岩石膨化硝铵炸药的爆炸与物理特征数据,并与其它工业炸药做了比较。同时也推广应用在煤矿许用型炸药中。  相似文献   

18.
为确保DNAN基混合炸药在铸装工艺过程中的安全性,以RZD-1炸药为研究对象,通过工艺安全性分析,获得了安全性风险因素及分类。利用数值仿真和试验测试,对炸药本质安全特性、相容性、热刺激等安全性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炸药本质上是安全的,工艺过程中含能固相组分热损伤导致炸药本身机械感度的升高有限(≤40%),符合安全使用要求。装药在熔混和冷却凝固工艺过程中内部温升最大不超过3.5℃,不存在热爆炸的可能。由此证明DNAN基熔铸炸药铸装工艺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9.
玻璃微球敏化乳化炸药爆速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乳化炸药实验室制备工艺,并自制了玻璃微球敏化的乳化炸药试样,通过对试样的爆速测试,研究了乳化炸药爆速与其密度及玻璃微球含量等因素的关系,分析了这种工业炸药爆速的特点,结果表明,这种乳化炸药的爆速随其密度的增大而增大到最大值后逐渐降低,直到被压死。  相似文献   

20.
EFP冲击起爆带盖板装药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聚能装药形成的金属射流和EFP是战争中对付坦克、装甲车辆等目标的技术手段,研究EFP对炸药的引爆机理对于评估弹药受EFP侵彻时的安全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计算EFP侵彻带盖板装药时在盖板中产生的脱体冲击波压力,以及该压力在盖板与炸药界面处产生反射和透射作用后进入炸药内部的透射波压力强度,分析了EFP破甲后冲击起爆炸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