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地下长期蓄热太阳能蔬菜温室是不用任何辅助热源,完全依靠太阳能资源,采用太阳能供热的一种新型太阳能蔬菜温室。利用温室深层土壤在夏、秋季将太阳能蓄存,到冬季再向温室浅层土壤补充供热,提高温室浅层地温,改善温室中蔬菜作用的生长环境。  相似文献   

2.
一、太阳能温床的升温原理 太阳能温床是利用透过塑料薄膜内的太阳辐射热能,提高床内空间温度,由于床土内外温差形成的热虹吸作用,热空气由贮热池流经输热道,从排气囱排出,热空气流经输热道时,床内吸收并贮存大量热能,因而土温明显提高;同时床土下有输热道,热空气透入土层,促进微生物活动,加速酿热物分解,产生大量热能,进一步增加床土温度.这是一种充分利用太阳能、辅以生物能的新型温床.  相似文献   

3.
将太阳能风热发电技术应用到温室大棚上,通过对温室大棚的改造,设计出使温室大棚中的热能转换为电能的控制系统.实验结果表明,在20~30℃的天气情况下,100 m2的温室大棚在控制系统的智能调控下可发电1 000 W/h.  相似文献   

4.
<正> 武汉市能源研究所和武汉市工程设备厂等单位协作,共同研制成功新型太阳能——远红外加热沥青装置。该装置包括以下三个主要部分: 一、太阳能中温集热器加上平板玻璃温室油池。其作用是将桶装的沥青或渣油,在温室里受热熔化从桶中自流入油池中,同时也可将油池中贮有的沥青或渣油,在太阳能  相似文献   

5.
一、绿色豆芽专用温室及生产畦建造 1、温室建造,专业生产绿色豆芽的温室与普通蔬菜生产温室规格一样,区别是在普通蔬菜曝光温室的基础上,将温室内的面挖0.米,但不能太低,以免影响光照,加大操作难度。  相似文献   

6.
欧盟国家温室农业的发展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世纪60年代发生的塑料革命,使得人类能够利用塑料薄膜技术改变了几千年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尤其在蔬菜和花卉生产中大量使用的温室技术,不仅提高了农作物产量,而且通过控制植物的成熟期更好地满足了人类的生活需要。目前温室技术已从初期主要利用太阳热能的塑料薄膜覆盖发展到可以进行自动化温度控制的玻璃温室,或被称作是独立于阳光的人工气候室。欧洲是温室技术的发源地。 一、欧盟12国温室蔬菜和花卉的生产情况 据有关资料统计,目前欧盟12国蔬菜和花卉温室的总种植面积约为62,000公顷,其中蔬菜温室为41,000公…  相似文献   

7.
温室白粉虱的发生与防治濮阳市农科所胡玉香,翟长庚,陈建芳,胡占菊温室白粉虱俗名小白蛾,它食性很杂,主要为害温室、大棚及露地瓜类、茄果类、豆类等蔬菜,曾属检疫之列。前几年在濮阳地区很少见到,近年来,随着温室和大棚栽培的发展,温室白粉虱发生危害大有与日俱...  相似文献   

8.
张士罡  程祥 《河南科技》2001,(11):38-38
由于温室投资大,成本高,空间有限,因此,最大限度地利用温室是提高温室效益的关键。这里特根据各地生产实践,介绍四种提高温室利用率的好方法。 1.时间差。应用温室主栽品种定植前或者收获后的空闲,抢种一茬速生菜。主要方式有:早春定植茄子前,抢种一茬水萝卜;温室春季黄瓜拉秧后,在秋茬未定植前抢种一茬倒畦葱;春季黄瓜定植前,抢种一茬小白菜。 2 空间差。利用温室的有效空间和温室的立柱,进行高矮作物、蔓性作物的配套生产。主要方式有:黄瓜隔畦套种芹菜;黄瓜隔畦育菜苗;主栽西葫芦,温室立柱下种豇豆;大架番茄套种小…  相似文献   

9.
在当今世界能源紧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情况下,人们越来越重视新型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太阳能和地热能作为高效、清洁、环保的可再生能源被广泛应用于建筑领域。文章阐述了寒冷地区太阳能资源的利用条件,在分析太阳能和地热能各自优缺点的基础上,指出了太阳能-地源热泵复合采暖系统在供暖稳定性等方面的优势,探讨了太阳能-地源热泵复合采暖技术作为一种新型建筑节能技术,在寒冷地区办公建筑中的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10.
<正> 甘薯“双能”温床育苗就是利用生物能和太阳能进行育苗。我们经过四年的研究,对该温床酿热物的发热性能、太阳辐射能、塑料薄膜的透光性、保温性以及空气对流调温等综合效应有了一个初步认识,并在生产上反复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双能”温床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云长 《河南科技》2005,(11):35-35
HT-1型二氧化碳发生器 该产品由太原市农机研究所研制生产,主要用于温室无公害蔬菜生产,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其工作原理是采用化学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产品从结构上实现了人为定量的控制,在使用中操作方便、运行成本低、气肥扩散均匀、一次性投资小。晴天早上卷帘后使用一次;阴天减半或不用;雪天不用。根据温室体积大小不同,一般每天运行成本在0.7元左右,可节省农药10%-20%,根据不同蔬菜品种增施不同浓度的二氧化碳,可使温室作物增产30%以上。CF-3.5型温室病害防治机该机由太原市农机研究所研制生产,采用臭氧灭毒原理对温室病害进行无残留防治,2003年列入太原市政府无公害蔬菜生产实施项目。该机具有自动定时控制功能,可满足冬、春两季不同作业时段的农艺要求,提高防治效果。对蔬菜类气传和土传病害的防效分别可达90%、73%以上,节省农药60%~90%,是温室蔬菜无公害生产的主要科技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2.
温室香椿雾灌技术新乡市区科委郭兰香新乡市牧野乡樊光福窦永峰温室大棚以前一般都沿用传统的沟畦灌溉方法,不仅浪费水资源和能源,而且难于调控室内温度和湿度。为此,我们特地开展了温室雾灌香椿栽培技术的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993年至今先后在新乡市牧野乡的...  相似文献   

13.
曹晴 《河南科技》2006,(6):40-4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瓜果、蔬菜和花卉的需求量和品质要求也在逐步提高,从而促进了农业温室的快速发展。适时准确地采集农作物周围环境和土壤信息,根据需要调整温室环境,对农作物的研究及资源的合理利用都是非常必要的。本文阐述了一个基于手机短信模块无线传输的远程数据采集系统,使用相关的传感器进行多参数的定时采集,自动发送到实验室的计算机或者设定的手机号上,实现了温室环境参数的自动采集与无线传输,降低了测量的工作量,并由农业专家根据接收到的短信信息,发送短信控制温室配套设备,从而实现温室环境的调节。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农业生态系统以及温室农业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现状以及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为该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和总结,探讨了农业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的影响因素和研究模型并阐述了温室大棚土壤有机碳的研究进展。【结果】温室气体排放量逐年增加,剧烈影响着全球气候变化。农田碳库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库中最活跃的部分,温室大棚作为一种人类干扰较强的农业生态系统,探究其土壤有机碳循环,对评估该类人工生态系统碳平衡及其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平衡贡献具有重要科学意义。【结论】对于温室生态系统土壤碳的相关研究也必将成为今后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5.
针对传统的机械式波力发电装置结构笨重、可靠性差、发电效率低等固有缺点,设计一套可高效利用波浪能发电的新型机械式波浪能高效发电系统,旨在有效解决太阳能板供电和风力供电的固有环境天气因素缺陷,直接高效利用波浪能来为海洋平台等离岸海洋观测设备供电。  相似文献   

16.
双孢菇又称洋蘑菇,它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并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用菌,它不仅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而且具有抗癌、降血压等药用价值。它原产法国,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传入我国福建。我们1996年8月份新建一座温室,实用面积300平方米,投资(铁丝、竹杆、...  相似文献   

17.
张湛  张玉顺 《河南科技》2001,(11):21-21
膜下沟灌是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温室的栽培特点而采用的一种灌水方法,是国家“八五”重点攻关项目“人民胜利渠灌区农业持续发展综合技术研究”开展的研究内容之一。该方法将传统的窄行地面灌水沟进行地膜覆盖,改明灌为暗灌。以温室栽培黄瓜为例,定植后沟上铺膜进行露秧压膜。经与滴灌相比,该灌水方法具有改善温室小气候、投资少、便于操作、节水增产等作用。 试验结果表明:(1)膜下沟灌因有地膜覆盖,棵间蒸发量减小,需水量、灌水量都小于滴灌,与 滴灌相比,省水7(2)由于采用地膜覆盖, 与滴灌相比除具有保墒作…  相似文献   

18.
本文概述了我国大阳能资源及其分布,太阳能热利用(包括太阳热水器、太阳能温室、塑料大棚、太阳灶、太阳房、太阳能干燥、太阳能海水淡化、高温太阳炉、太阳能空调制冷、太阳池),太阳能光电利用,太阳能光化学转换等方面的技术开发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研究开发设想等。  相似文献   

19.
刘广峰 《河南科技》2000,(11):29-29
濮阳高新农业技术试验示范园区百亩园占地117亩,建有2座美国式联栋温室,l座新型联栋温室,30座新型日光温室,21座塑料大棚,滴灌、喷灌、供暖统一实现了自动化。购置了先进的科研设备,组建了苗木脱毒繁育中心,高新农业技术人才培训中心。万亩区累计投资2300万元,建成塑料温棚9000余座,中型蔬菜批发市场一处。已形成一个集果蔬科研、开发、生产于一体的科技型企业。三年来,初步形成了具有十亩未来农业展示区、百亩高新农业技术试验区、万亩高效农业示范区的格局。 一、搞好机制创新,确保园区健康发展 濮阳高新农业…  相似文献   

20.
温室番茄采用换头再生栽培法,一次移栽可收获2~3茬.总产量提高2倍以上,大太提高了冬春季温室大棚种植番茄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