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作者在油桐枯萎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寄主范围及生物学特性等方面作了研究,认为:从其形态特征看,应属尖孢镰刀菌,从寄主范围看,未发现此菌为害其它寄主植物,尖孢镰刀菌的其它专化型和茄病镰刀菌(Fusarium solani)也很少为害油桐。作者建议将油桐枯萎病病原菌命名为尖孢镰刀菌油桐专化型(Fusurium oxysporum Sehl.f.Sp.aleuritidis f.Sp.nov)。 油桐枯萎病病原菌孢子能在pH 3—12范围内的清水中正常萌芽。相对湿度低于80%孢子不能萌芽。孢子萌芽的最适温度为25—30℃。病原菌生长对碳,氮,磷素无特殊要求,但氮素为  相似文献   

2.
生物杀菌剂"松刚霉素"是利用生物藕合技术,对灰黄霉素进行化学修饰后产生的一种新的物质,它具有灰黄霉素的全部优点,如对真菌具有很强的抑制能力,对人畜无毒、无害的优点,同时增强了水溶性,扩大了抑菌谱.本试验通过抑菌率和抑菌圈法进行测定的结果都表明松刚霉素对甜瓜枯萎病病原尖孢镰刀菌和豇豆枯萎病原尖孢镰刀菌的生长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大而提高.同时,松刚霉素对甜瓜尖孢镰刀菌的菌丝生长和菌落形态有明显的影响,并影响着其胞外物质的分泌.  相似文献   

3.
研究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与人参根部中皂苷质量比的关系, 为确定人参根部接种尖孢镰刀菌对人参皂苷质量比的影响,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监测3种人参皂苷Rb1,Re,Rg1的质量比在接种尖孢镰刀菌120 h内的变化. 结果表明: 尖孢镰刀菌侵染后, 人参皂苷Rb1的质量比升高, Re,Rg1的质量比未发生显著改变;人参皂苷Rb1对尖孢镰刀菌分生孢子有明显抑制作用, Rb1的质量浓度越大, 萌发率越低, 抑制率越高, Rg1和Re对尖孢镰刀菌孢子萌发几乎无抑制作用. 因此, Rb1可能是人参根部对抗尖孢镰刀菌产生的抗病化合物.  相似文献   

4.
为了获得能有效拮抗黄栌枯萎病的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的生防菌株,采用系列稀释分离法和平板对峙法从盐碱地土壤中筛选拮抗细菌,基于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菌株,并测定其无菌滤液和挥发性气体的抑菌活性。筛选结果表明,菌株C-2-3-2是一株能有效抑制黄栌枯萎病菌和尖孢镰刀菌的生防菌株,经鉴定其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该菌株的无菌滤液对黄栌枯萎病菌和尖孢镰刀菌均具有明显的体外抑菌作用,且能有效抑制黄栌枯萎病菌微菌核的形成。同时,其挥发性气体也能有效抑制黄栌枯萎病菌的生长。另外,研究还发现该菌株能产生铁载体和合成氨,并产生几丁质酶、纤维素酶、蛋白酶和β-1,3-葡聚糖酶。研究结果表明菌株C-2-3-2在黄栌枯萎病生物防治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和较高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5.
西瓜枯萎病原菌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引起福州永泰西瓜枯萎病的病原菌经分离培养、形态学和致病性测定 ,鉴定为尖孢镰刀菌西瓜专化型F usarium oxysp orum f. sp.N iveum。该病原菌在培养温度 2 5± 1℃ ,p H 6 - 7条件下生长最好 ;接种于瓜类幼苗上 ,可强侵染西瓜 ,中度侵染甜瓜 ,弱侵染黄瓜。  相似文献   

6.
通过采集武汉市豇豆种植区豇豆枯萎病病株,经常规组织分离法分离纯化获得菌株JKW-1、JKW-2和JKW-3,并对3个菌株进行致病性测定、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3个菌株均为致病的镰刀菌,其中菌株JKW-1和JKW-2菌落色泽为紫红色,JKW-3菌落色泽为白色,均能产生大型分生孢子、小型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但在菌落形态、产孢量、分生孢子大小等方面存在差异;对这3个菌株的核糖体RNA基因内转录间隔区(rDNA-ITS)进行了PCR扩增和序列测定,并在GenBank中进行Blast搜索和比对分析,根据rDNA-ITS序列分析结果结合豇豆病株症状和病菌的形态学特征,判定引起武汉市豇豆枯萎病的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l.).  相似文献   

7.
培育转基因香石竹是摆脱香石竹枯萎病的主要途径。通过检验转基因香石竹各品系对尖孢镰刀枯萎病的抗病性能,能够为抗枯萎病香石竹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研究在探索适合尖孢镰刀菌产毒条件的基础上,用不同浓度镰刀菌毒素滤液对转基因香石竹28个品系进行了抗枯萎病性能的测定。测定结果表明:当温度为25~30℃、培养时间为15 d时,香石竹枯萎病菌在PSC培养液、全天振荡培养、连续黑暗的条件下最利于尖孢镰刀菌的产毒。不同p H对尖孢镰刀菌产毒量影响不大,毒素滤液经高温灭菌后其毒性变化也不大,说明该毒素具有较强的热稳定性。毒素培养滤液能够使香石竹叶片发病,且浓度越高,叶片发病率越高。当50%浓度毒素处理各转基因香石竹与其相应的未转基因香石竹叶片10 d时,叶片发病率差异达到了显著性差异的水平。通过50%毒素对香石竹各品系进行测定,发现转基因Ciao Bianco的叶片发病率在23.1%~27.1%之间,普通Ciao Bianco叶片发病率在53.8%~85.7%之间;转基因Tuareg的叶片发病率在25%~53.8%之间,普通Tuareg的叶片发病率在58.3%~78.6%之间;转基因Asso的叶片发病率在13.3%~43.8%之间,普通Asso叶片发病率在53.8%~66.7%之间。同时,确定Tuareg131、Tuareg133、Ciao Bianco179、Ciao Bianco416、Asso44、Asso 87、Asso 101、Asso 244为抗病品系。枯萎病镰刀菌毒素能够在香石竹抗枯萎病性测定起到重要作用,50%毒素浓度可用于筛选抗枯萎病的优良转基因香石竹,为转基因抗性品系选育和转基因香石竹抗病品系的推广种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通气量对西瓜枯萎病病原尖孢镰刀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摇床转速和装液量来控制不同通气量,对西瓜枯萎病尖孢镰刀菌株X.1.7 030527 02进行培养,研究结果表明:当装液量相同时,尖孢镰刀菌孢子生长量随转速的增加而增加,而当转速<60r/min和>150r/min时,尖孢镰刀菌孢子生长量随装液量的变化差异不大,当转速90~120r/min时,尖孢镰刀菌孢子生长量随的装液量增加而减少.装液量越大,平均孢子萌发率越高,100mL/250mL装液量的平均孢子萌发率最高,比50mL/250mL和25mL/250mL分别高1.6%和4.05%.摇床转速对孢子萌发率表现在转速低孢子萌发率高的趋势.菌丝体生长量受通气量(装液量和转速)变化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
刘春英 《甘肃科技纵横》2011,40(1):69-70,107
采用生长速率法在室内测定了6种杀菌剂对棉花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的毒力作用.结果表明,受试的6个杀菌剂对棉花尖孢镰刀菌菌丝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扑海因对尖孢镰刀菌的抑菌效果最好,EC50为0.043 ppm,多菌灵EC50为0.057 ppm.2种药剂的相关系数均在0.98以上,药剂浓...  相似文献   

10.
用含不同浓度甘氨酸铜、复合氨基酸铜的培养基培养大丽轮枝菌、尖孢镰刀菌、长蠕孢类病菌、灰葡萄孢菌、贝伦格葡萄座腔菌,考察氨基酸铜对几种植物病原真菌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甘氨酸铜、复合氨基酸铜均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其中甘氨酸铜作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榉树枯萎病(blight disease ofZelkova schneideriana)是在榉树上发现的一种新的病害,为了解该病害的发生发展,确定该病害的病原,笔者对病害的发生和为害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用柯赫氏法则确定了病原,并对病原进行了形态与分子鉴定。研究结果表明,病害在林地和苗圃均有分布,导致榉树大树和幼苗死亡,榉树地上部分逐渐失绿枯萎,根部变色腐烂。对枯萎病病原进行了分离、接种和再分离,确定该病病原,并通过形态学特性和rDNA-ITS序列分析,鉴定该病害病原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对该病的传染性进行分析确定了该病害为土传病害,病害的发生与地形地势有关,低洼地段病害往往发生较重,有随地表水流到处传播特点。病原物尖孢镰刀菌产生大量厚垣孢子,孢子从植物根部入侵,造成根部皮层腐烂,地上部分枯萎。  相似文献   

12.
对棘孢木霉生物防治相关代谢产物进行了研究.细胞壁水解酶几丁质酶、外切β-1,3-葡聚糖酶、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和纤维素酶在不同碳源诱导条件下,都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在立枯丝核菌细胞壁为碳源时,在诱导后期四种水解酶活性都迅速增加,说明立枯丝核菌细胞壁水解物能诱导四种细胞壁水解酶.棘孢木霉代谢产物对病原菌尖孢镰刀菌、立枯丝核菌、杨树烂皮病菌和杨树叶枯病菌都有抑制作用,对立枯丝核菌,尖孢镰刀菌和杨树叶枯病菌的抑制作用较强,对杨树烂皮病菌的抑制作用较弱.最后对棘孢木霉代谢产生的6-戊基-α-吡喃酮进行了测定,其代谢产量为1.32 mg/g菌丝干重.  相似文献   

13.
黄瓜尖孢镰刀菌培养初期(1~4d)的粗毒素滤液对黄瓜种子萌发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胚根的长度明显比对照组短,对胚根生长的抑制率为30.00%~45.00%,且处理后的黄瓜种子很难成苗;培养后期(5~10d)的粗毒素滤液对黄瓜种子的萌发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胚根的长度比对照组略长,对胚根生长的促进率为14.29%~28.57%且处理后的黄瓜幼苗的高度比对照组高.对其幼苗进行的尖孢镰刀菌分离的结果表明,从根上1cm的茎段没有分离到尖孢镰刀菌,而根上2~3cm,5~6cm和叶片部位则都分离到尖孢镰刀菌.  相似文献   

14.
不同寄主尖孢镰刀菌同工酶异质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了来自不同寄主枯萎病原菌尖孢镰刀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POD)和酯酶同工酶(EST).结果表明,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共有3条主酶带,其迁移率分别为:Rf=0.08,Rf=0.20和Rf=0.4.但不同寄主的尖孢镰刀菌POD同工酶存在着明显的差别,来源于花生的尖孢镰刀菌只有2条POD同工酶酶带,其迁移率为:Rf=0.20和Rf=0.08;来源于甜瓜的尖孢镰刀菌只有1条POD同工酶酶带,其迁移率为:Rf=0.20;来源于不同寄主的镰刀菌的EST同工酶谱之间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别.来源于黄瓜、甜瓜和西瓜的镰刀菌的EST酶谱较为相似,都具有Rf=0.018,Rf=0.114和Rf=1.000的3条酶带,其它寄主来源的镰刀菌的EST酶谱间互相则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但这些菌株基本上都存在着Rf为0.018和1.000的2条酯酶同工酶酶带.  相似文献   

15.
甜瓜枯萎病原菌的微生物学特性及其在植株体内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3年于福州永泰采集甜瓜枯萎病病株,病原菌经鉴定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oxysporum),在甜瓜健株、病株体内均有分布.菌量分布依次为根茎部含量最大,茎蔓中部次之,茎蔓顶部最少.不同发病级别植株体内的平均含菌量测定结果表明:发病级别为2级的植株体内的菌量最大,为10.75×104cfu/g鲜质量,其次为发病级别为3级和1级的植株,含菌量分别为8.90×104cfu/g鲜质量和8.63×104cfu/g鲜质量;健株中的含菌量最少,仅为0.08×104cfu/g鲜质量.该尖孢镰刀菌菌丝体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5±1℃,pH为7.  相似文献   

16.
新疆棉花枯萎病菌生理小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从全疆不同植棉区采集棉花枯萎病病株,经分离纯化和单孢分离获得尖孢镰刀菌菌株,从中选20个代表菌株,用目前国内外统一使用的一套鉴别寄主进行生理小种鉴定,初步鉴定结果表明:新疆棉区棉花枯萎病菌以7号小种为主。  相似文献   

17.
辣椒枯萎病原菌分离鉴定及其在植株体内的分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调查了福建漳州地区的辣椒枯萎病的危害症状,采用常规病原菌分离方法和Booth镰刀菌鉴定方法,初步确定其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oxysporiumSchl.).对不同发病级别的辣椒植株体内的镰刀菌的分布状况的研究结果表明,辣椒枯萎病原菌在植株体内的数量分布随部位和病情不同而发生变化,健株上未分离到镰刀菌,辣椒枯萎病原菌主要集中在感病植株的茎基部,病株的含菌量为2级>3级>1级,2级病株的含菌量达30.76×104cfu/g鲜质量;是1级病株的102.53倍,是3级含菌量的12.06倍.病原菌的专化型和致病机理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从自然发病的空心莲子草中分离出9 种菌株,经鉴定菌株B、D 分别为不同的链格孢菌,菌株C 为粉孢菌,菌株F 为尖孢镰刀菌,菌株G 为串珠镰刀菌,菌株E、I 为未知真菌,A、H 均为细菌.将分离得到的菌株接种到健康的空心莲子草上,结果表明,在供试的9 个菌株中,菌株F(尖孢镰刀菌)对空心莲子草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次为菌株B(链格孢菌),接种9d 后的病情指数分别为46.69%和17.33%.  相似文献   

19.
一株生防烟管菌几丁质酶表达及抗真菌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烟管菌BK-1的生物防治潜力,本研究测试了一株具有生防菌活性的烟管菌BK-1的抗病效果,并使用RT-qPCR分析了该菌株的8个细胞壁裂解酶基因在与不同病原真菌对峙培养中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在应对链格孢、茄链格孢、尖孢镰刀菌和灰葡萄孢这4种病原真菌时,几丁质酶基因BaCHIB表达上调了27.3至50.3倍,远高于其他7个基因.BaCHIB属于糖苷水解酶18家族(GH 18),并具有Chic_BD结构域,属于B类几丁质酶(CHIB).结合基因表达谱分析,该基因诱导表达上调情况的出现与抗病效果的出现高度同步.外源表达蛋白BaCHIB显示出较高的几丁质酶活性,且表现出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包括链格孢,链格孢和灰葡萄孢显著的抗真菌活性,显示其对部分病原真菌具有拮抗能力.  相似文献   

20.
尖孢镰刀菌是一种以土壤习居为主要特征的植物病原菌,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且寄主广泛,能引起豆科、茄科、葫芦科等科100多种植物根腐、茎腐、茎基腐等病害,严重时造成植株萎蔫死亡,严重影响着植物的产量和品质.同时,目前生产上对于该菌的防治多使用甲霜灵·锰锌、多菌灵、百菌清等化学药剂,然而,防治效果不佳,急需开发针对该菌新的作用靶标的药剂.前人已经明确植物病原真菌分泌蛋白在侵染、操控植物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功能,然而,学术界尚未见有关该菌中分泌蛋白的报道.本研究以尖孢镰刀菌菌株(Fusarium oxysporumf.sp.lycopersici 4287)的蛋白序列为基础数据,以分泌蛋白所具有的N-端含有信号肽、不含有跨膜结构域、没有GPI锚定位点、将蛋白分泌在胞外4大特征为依据,利用生物信息学在线分析程序明确该菌中含有778个分泌蛋白,并对上述蛋白开展特征分析,明确上述蛋白的氨基酸长度主要集中在101~400aa、氨基酸组成中以G,T,S,A较多,信号肽长度主要集中在16~21aa、信号肽氨基酸组成中以P,S,A,T,G较多,信号肽切割位点为T-X-T类型.为今后进一步开展尖孢镰刀菌的分泌蛋白功能解析和开发新型药剂靶标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