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将联苯二苄苯并三氮唑(btmb)和对苯二甲酸(1,4-bdc)与CdSO4进行混配,得到了二维网状配位聚合物{[Cd(btmb)(1,4-bdc)2.H2O.CH3OH]}n.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表明,该化合物为蜂窝状的二维(6,3)网状聚合物结构,每个Cd(Ⅱ)离子作为三连接节点,通过1个联苯二苄苯并三氮唑和2个对苯二甲酸根离子桥联而成.测定了该配位聚合物及配体(btmb)在DMF溶液中的荧光性能.  相似文献   

2.
通过Cd(NO3)2与邻二氮杂菲(phen)和丁二酸在水-甲醇溶剂中反应制备了一个新型硝酸根桥联配位聚合物[Cd(phen)(NO3)2(H2O)]n(1).用X-射线衍射技术在室温下测定了标题化合物的晶体结构单斜晶系,P21空间群(No.4),晶胞参数a=1.029 79(10)nm,b=0.725 41(7)nm,c=1.030 16(10)nm,β=110.486 0(10)°,V=0.720 88(12)nm3,Z=2.CdⅡ中心离子为六配位,处于由螯合phen配体、硝酸根离子和水所构成的CdN2O4扭曲多面体中.CdⅡ离子之间通过硝酸根离子连接形成一维无限锯齿形配位链,这些一维链通过phen和硝酸根离子间的C H…O相互作用进一步连接成二维结构.此外,这些二维结构之间存在芳环堆积相互作用,且通过层间水-硝酸根离子所组成的O-H…O氢键连接而形成三维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3.
以1,4-萘二酸(H_2NDC)和1,3-二(4-吡啶基)丙烷(bpp)为配体,在水热条件下合成新型配位聚合物[Co(NDC)(bpp)(H_2O)]_n(1).单晶结构分析表明:合成的配合物属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晶胞参数:a=1.204 3(2)nm,b=1.311 1(3)nm,c=1.421 55(12)nm,β=103.113(19)°,V=2.185 9(6)nm~3.配合物中Co(Ⅱ)与来自于两个1,4-萘二酸根的三个O原子、两个1,3-二(4-吡啶基)丙烷的两个N原子以及一个水分子的O原子配位,处于变形八面体环境中.Co(Ⅱ)经NDC2-桥连形成一维链状结构,链与链之间通过bpp桥连形成二维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4.
通过自组装制得 [Zn(4,4′- bpy) (CH3COO) (NO3) ]n(配合物 1)和 [Y(bpy) 2 ](NO3) 3(配合物 2 ) .其中 ,4 ,4′-bpy为 4 ,4′-联吡啶 ,bpy为 2 ,2′-联吡啶 .对配合物进行了 X-射线衍射结构表征 .配合物 1是聚合物 ,锌离子为 6配位 ,4 ,4′-联吡啶作为双齿桥联配体使配合物呈线性一维链 ,而醋酸根作为双齿桥联配体和链间的 π- π堆积作用 ,又使配合物形成一维网状的结构 .配合物 2中 Y( )是 10配位 ,2个 2 ,2′-联吡啶各提供 2个氮原子 ,3个硝酸根各提供 2个氧原子参与配位 .  相似文献   

5.
以1,3-bip(1,3-二咪唑丙烷),H2tpa(对苯二甲酸)和Cd(OAc)2.2H2O为原料,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二维配位聚合物[Cd(1,3-bip)(tpa)]n,并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线单晶衍射对配位聚合物进行了表征.测定结果表明晶体属正交晶系、Pbca空间群,晶胞参数a=1.067 71(3) nm,b=1.586 51(6) nm,c=2.026 46(6) nm,α=β=γ=90°.标题配位聚合物中每个Cd(Ⅱ)离子与顺式构型的1,3-bip配体桥联形成一维右旋的螺旋连,通过tpa配体进一步连接形成二维(4,4)网格平面构型,相邻2个二维(4,4)网格面之间相互穿插形成一个二重穿插的二维双层构型.固体室温荧光测试结果表明,配位聚合物在波长为330 nm的光激发下于424 nm处出现强烈的荧光发射峰.  相似文献   

6.
通过自组装制得[Zn(4,4'-bpy)(CH3COO)(NO3)]n(配合物1)和[Y(bpy)2](NO3)3(配合物2).其中,4,4'-bpy为4,4'-联吡啶,bpy 为2,2'-联吡啶.对配合物进行了X-射线衍射结构表征.配合物1是聚合物,锌离子为6配位,4,4'-联吡啶作为双齿桥联配体使配合物呈线性一维链,而醋酸根作为双齿桥联配体和链间的π-π堆积作用,又使配合物形成一维网状的结构.配合物2中Y(Ⅲ)是10配位,2个2,2'-联吡啶各提供2个氮原子,3个硝酸根各提供2个氧原子参与配位.  相似文献   

7.
用溶剂热法,以1,4-环己烷二羧酸为配体合成一个新的配合物[(C8H16CoO7)·2.5(H2O)]n。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表明,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晶胞参数a=0.981 0(2)nm,b=1.674 5(3)nm,c=0.808 20(16)nm,β=93.64(3)°,V=1.324 9(4)nm3,Z=2。在配合物中,中心离子Co(Ⅱ)与6个氧原子形成六配位,其中2个氧原子分别来自2个羧酸,另外4个氧原子来自配位水(Co—O键长范围0.201 7(5)~0.224 1(4)nm,O—Co—O键角范围86.16(17)°~178.94(19)°),中心Co(Ⅱ)与6个配位氧原子形成畸变八面体配位构型,羧酸配体上两边的氧原子分别与Co(Ⅱ)形成单齿配位。金属钴之间通过羧酸桥连形成一维链,链与链之间通过水分子桥连形成二维结构,层与层之间通过氢键连接形成三维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8.
水热法合成5-硝基间苯二甲酸配位聚合物[Nd_2(5-nip)_2(5-Hnip)_2(H_2O)_4]_n·4nH_2O(5-硝基间苯二甲酸,5-H_2nip).通过红外光谱、元素分析以及单晶、粉末衍射对该聚合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中心离子Nd~(3+)以八配位形成扭曲的双帽三角棱柱构型,2个相邻的Nd~(3+)通过2个5-nip2-配体桥连形成1个双核[Nd_2(COO)_2]次级结构单元,[Nd_2(COO)_2]进一步通过5-nip2-配体连接形成一维链.在多重氢键作用下,配位聚合物形成三维超分子网络结构.配位聚合物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利用螯合配体4,7-二苯基-1,10-邻菲罗啉与反丁烯二酸钠及铜盐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超分子配合物[Cu(fum)(dpphen)2]·CH3OH·H2O(fum=反丁烯二酸根,dpphen=4,7-二苯基-1,10-邻菲罗啉).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等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配合物属单斜晶系,空间群C2/c;晶胞参数a=4.163 8(4)nm,b=1.323 9(1)nm,c=1.936 0(1)nm,β=117.23(9)°;Z=8;最终偏离因子R=0.032 7.配合物中每个Cu(Ⅱ)离子与来自两个dpphen的4个N和一个fum的2个O配位,形成畸变的八面体结构单元.相邻单核单元通过C-H…O氢键作用形成一维超分子梯状链,毗邻的超分子链通过dpphen上苯环间的π-π堆积作用形成二维层状结构.  相似文献   

10.
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2例铜(Ⅱ)的配合物[Cu(phen)2Cl]NO3·3H2O(1)和[Cu(bipy)(H2O)2SO4]n(2)(phen=1,10-邻菲罗啉,bipy=2,2′-联吡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对配合物进行表征,并利用单晶X射线衍射法测定其结构.配合物1和2都属于单斜晶系,C2/c空间群.其中配合物1是单核小分子结构,Cu(Ⅱ)离子具有变形四方锥的配位环境,分别与2个邻菲罗啉配体上的4个氮原子和1个氯离子配位,离散的小分子通过π…π堆积作用形成平行于bc平面的2D层状结构,进一步通过氢键作用形成三维超分子结构.配合物2是一维无限链结构,Cu(Ⅱ)离子具有扭曲八面体配位环境,分别与2个联吡啶氮原子、2个水分子氧原子和2个SO2-4氧原子配位,SO2-4桥连相邻的Cu(Ⅱ)离子形成1D链结构,通过分子间氢键作用形成独特的双链结构,由于双链两侧的bipy分子之间的π…π堆积作用,形成平行于bc平面的2D超分子结构.此外研究了2例配合物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超分子配合物-苯六甲酸钆(Ⅲ)的结构与性质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分子化学是研究多个分子通过非共价键作用而形成的功能体系的科学。苯六甲酸作为一类多齿配体,在与金属离子形成配位聚合物的合成反应中具有相当灵活多变的配位性质。无论主族金属离子象Ca、Al,还是过渡金属离子如Cu(Ⅱ)、Ni(Ⅱ)、Co(Ⅱ)、Y(Ⅲ)和Mn(Ⅱ)等都已有合成报道。苯六甲酸根阴离子作为一种多齿配体,通过羧基上的氧原子与金属配位可以形成多种形式的配合物。随着阳离子性质和反应条件的不同,苯六甲酸根阴离子上的6个羧基中的2到6个可能会失去质子,与金属离子形成多核链,进一步通过氢键连接成一维带状或二维层状的超分子结构。本文通过改良了的文献方法首次合成了稀土离子Gd(Ⅲ)与苯六甲酸所形成的三维网状超分子,并对其结构和性质作了表征。  相似文献   

12.
通过Cd(NO3)2与邻二氮杂菲(phen)和丁二酸在水-甲醇溶剂中反应制备了一个新型硝酸根桥联配位聚合物[Cd(phen)(NO3)2(H2O)]n(1).用X-射线衍射技术在室温下测定了标题化合物的晶体结构:单斜晶系,P21空间群(N o.4),晶胞参数a=1.029 79(10)nm,b=0.725 41(7)nm,c=1.030 16(10)nm,β=110.486 0(10)o,V=0.720 88(12)nm3,Z=2.CdII中心离子为六配位,处于由螯合phen配体、硝酸根离子和水所构成的CdN2O4扭曲多面体中.CdII离子之间通过硝酸根离子连接形成一维无限锯齿形配位链,这些一维链通过phen和硝酸根离子间的C—H…O相互作用进一步连接成二维结构.此外,这些二维结构之间存在芳环堆积相互作用,且通过层间水-硝酸根离子所组成的O—H…O氢键连接而形成三维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13.
用溶液法合成了一种新型的钴配合物[Co2(NDC)2.Phen.H2O]n(NDC=1,4-萘二甲酸根,Phen=1,10-邻菲啰啉),用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结构.该配合物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c,晶胞参数a=0.817 70(5)nm,b=1.944 72(12)nm,c=1.894 43(11)nm,β=101.943 0(10)°,V=2.947 3(3)nm3,Z=4,D=1.678mg/m3,μ=1.192mm-1,F(000)=1 512.该配合物是由1,4-萘二甲酸根桥联而成的三维网络结构,晶体中存在2种Co(Ⅱ)离子,二者都为六配位的变形八面体几何构型,但配位环境不同.配体1,4-萘二甲酸根的配位方式有桥联双齿-桥联三齿和桥联双齿-桥联双齿2种模式,1,10-邻菲啰啉为螯合双齿配体.  相似文献   

14.
配位聚合物(CPs)由于具有多样化的结构,以及在光化学、分子磁体、异相催化和气体吸附与分离等方面具有潜在应用而受到关注,特别是如何构建新型的CPs至关重要。利用半刚性四羧酸类配体5,5′-(羰基二氮杂二烯基)二异氰酸(H4L)和锌盐,通过溶剂热法合成一个新三维CPs:({[Zn2(L)2(H2O)6]·[Zn(H2O)6]·4H2O}n),并对CPs进行详细表征。在配位聚合物中,Zn(Ⅱ)离子通过与L4-阴离子桥联得到之字型一维链,一维链结构中的配位水、游离水以及Zn(H2O)6进一步通过氢键作用连接相邻的一维链,最终得到一个三维超分子框架结构。热重分析显示CPs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固体荧光显示CPs有较好的荧光强度和适中的激发/发射波长,因此该CPs是潜在的光学材料。  相似文献   

15.
对邻苯二甲酸根桥联铜多聚配合物{[Cu(phth)(phen)(H_2O)」·H_2O}(Phth表示邻苯二甲酸根二阶阴离子;phen表示1,10-邻菲咯啉)进行了红外光谱和紫外可见光谱研究,探讨了配位中心铜(Ⅱ)离子的成键状况。结果表明,铜与配位原子N、O形成一个畸变的四方锥结构。  相似文献   

16.
利用螯合配体4,7-二苯基-1,10-邻菲罗啉与反丁烯二酸钠及铜盐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超分子配合物[Cu(fum)(dpphen)2].CH3OH.H2O(fum=反丁烯二酸根,dpphen=4,7-二苯基-1,10-邻菲罗啉).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等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配合物属单斜晶系,空间群C2/c;晶胞参数:a=4.163 8(4)nm,b=1.323 9(1)nm,c=1.936 0(1)nm,β=117.23(9)°;Z=8;最终偏离因子R=0.032 7.配合物中每个Cu(Ⅱ)离子与来自两个dpphen的4个N和一个fum的2个O配位,形成畸变的八面体结构单元.相邻单核单元通过C—H…O氢键作用形成一维超分子梯状链,毗邻的超分子链通过dpphen上苯环间的π-π堆积作用形成二维层状结构.  相似文献   

17.
在水热条件下,利用CdCl2和哌嗪(哌嗪=PPZ)在水溶液中反应,合成了一维配位聚合物[Cd(HPPZ)Cl3].H2O.该分子中Cl-双桥连Cd(Ⅱ)形成一维直线型链,而PPZ通过1个N原子与1个Cd(Ⅱ)配位,交替悬挂在链的两端.链与链之间通过N—H…O和O—H…Cl氢键作用形成三维超分子网络.结果表明:该配位聚合物属于正交晶系,Pnma空间群;晶胞参数a=0.775 3(5)nm,b=0.990 9(2)nm,c=1.337 7(4)nm,V=1.027 8(01)nm3,Z=4,最后一致性因子[I>2σ(I)],R1=0.027 7,wR2=0.071 2.  相似文献   

18.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标题配位超分子聚合物{[Cu2(dhbd)2·2H2O]·4H2O}n(其中H4dhbd=2,3-二羟基丁二酸),通过元素分析、X-射线单晶衍射、红外光谱等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配合物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晶胞参数:a=0.8 373(5)nm,b=0.8 768(5)nm,c=1.2 139(7)nm;α=90°,β=104.516(10)°,γ=90°;z=4,Dc=2.045 mg·m-3,μ=2.561 mm-1,F(000)=540;最终偏离因子R=0.0 227,ωR=0.636.配合物的基本构建基元包含2个铜(Ⅱ)离子,2个2,3-二羟基丁二酸根,2个配位H2O分子和4个晶格H2O分子.配合物中,2,3-二羟基丁二酸根与Cu(Ⅱ)配位,沿着2,轴方向形成一维螺旋链,进而又通过桥联作用扩展为具有(3·72)(3·73·82)拓扑结构的二维层,毗邻的二维层籍(O…H-O)氢键相互作用进一步拓展为三维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19.
采用水热合成法得到2种Cd(Ⅱ)配合物:[Cd(opth)(H2O)]n(1)和[Cd(phen)(Cl)2]n(2)(opth=邻苯二甲酸;phen=1,10-菲啰啉).采用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了配合物的结构,并通过IR,UV-Vis吸收光谱,表面光电压光谱(SPS)进行了物性表征.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是以邻苯二甲酸根为桥配体的具有2D结构的Cd(Ⅱ)配合物,其中金属Cd(Ⅱ)离子为7配位,形成帽型八面体构型;配合物(2)是以Cl%离子为桥配体的具有1D结构的Cd(Ⅱ)配合物,其中金属Cd(Ⅱ)离子为6配位,具有扭曲的八面体构型.通过SPS对2种配合物以及简单Cd(Ⅱ)配合物的光电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它们在300~600nm范围内均有一定的光电转换能力,而且配合物的结构、配体的种类和性质对配合物的光电响应均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0.
将2,6-萘二甲酸(H2NDC)硝化制得1,5-二硝基萘-3,7-二甲酸(H2NNDC),再以H2NNDC为配体,辅以1,2-二吡啶基乙烯(bpe)共配,用液相扩散法合成新颖的锰(Ⅱ)配合物[Mn(bpe)(H2O)4](NNDC)獉2H2O.通过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等方法对该配合物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制得的配合物中,Mn2+与bpe、水分子形成单核配阳离子[Mn(bpe)(H2O)4]2+,NNDC2-为外界抗衡离子,bpe分子桥连Mn2+形成线性一维链[Mn(bpe)(H2O)4]n2n+,一维链在配位水分子、溶剂水分子及NNDC2-上未配位羧基氧所形成的多重氢键作用下,形成三维超分子氢键网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