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采集某城市污水处理厂的A/O工艺回流活性污泥作为污泥样品,利用SBR反应器,以硝酸盐为电子受体,在低碳源下,培养和驯化反硝化除磷菌。第一阶段采用厌氧/好氧/沉淀/排水的运行方式10周期,第二阶段采用厌氧/好氧/缺氧/好氧/沉淀/排水运行方式40周期。反硝化脱氮除磷性能的测试结果表明,经培养驯化得到的反硝化除磷菌处理低碳源废水,PO43--P的去除率达96%,出水浓度稳定在0.4 mg/L以下;NH4+-N去除率达78%,出水浓度稳定在3 mg/L以下;COD的去除率达86%,出水浓度稳定在20 mg/L以下;表明采用SBR反应器进行反硝化菌的培养驯化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以人工配置的模拟城市污水为处理对象,利用厌氧/好氧(A/O)模式运行的微压内循环多生物相反应器(MPSR),研究了不同曝气量[0.100,0.075和0.050L/min]对MPSR反应器同步脱氮除磷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曝气量的降低,总氮去除率由75.39%提高至81.21%,同步硝化反硝化效率由20.68%提高至33.55%,但出水均符合一级A标准.当曝气量为0.050L/min)时,MPSR反应器具有最佳的脱氮除磷效果,出水中COD,NH4+-N,总氮、总鳞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30.77,0.15,7.14和0.06mg/L.相对低的曝气量有利于强化MPSR的脱氮性能,稳定除磷效果,同时有利于节约能耗.  相似文献   

3.
采集某城市污水处理厂的A/O工艺回流活性污泥作为污泥样品,利用SBR反应器,以硝酸盐为电子受体,在低碳源下,培养和驯化反硝化除磷菌。第一阶段采用厌氧/好氧/沉淀/排水的运行方式10周期,第二阶段采用厌氧/好氧/缺氧/好氧/沉淀/排水运行方式40周期。反硝化脱氮除磷性能的测试结果表明,经培养驯化得到的反硝化除磷菌处理低碳源废水,PO43-P的去除率达96%,出水浓度稳定在0.4mg/L 以下;NH4+-N去除率达78%,出水浓度稳定在3mg/L 以下;COD的去除率达86%,出水浓度稳定在20mg/L以下;表明采用SBR反应器进行反硝化菌的培养驯化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A2SBR 反硝化除磷系统的启动和脱氮除磷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厌氧-缺氧SBR(A2SBR)系统,研究了反硝化除磷单污泥系统的启动条件,并考查了该工艺的脱氮除磷效能。结果表明,以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为种泥,在厌氧相进水COD浓度250mg·L-1,缺氧相进水NO-3-N浓度30mg·L-1左右时,通过"厌氧-沉淀排水-缺氧-沉淀排水"的周期性运行,可在29d内成功启动A2SBR反硝化除磷系统;运行方式改为"厌氧-缺氧-沉淀排水"后,A2SBR系统很快达到了稳定,在厌氧相和缺氧相HRT分别为3h和4.5h的条件下,其脱氮和除磷效率可分别达到90%和95%,COD去除率大于88%,最终出水的COD,NO-3-N和PO3-4-P浓度可分别降至28,3.35,0.57mg·L-1,表现出良好的反硝化脱氮和除磷性能。  相似文献   

5.
COD进水浓度对SBMBBR脱氮除磷效果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序批式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SBMBBR)中COD进水浓度对同步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维持进水PO3-4-P浓度为10 mg/L、NH3-N浓度为40 mg/L左右,COD浓度为200~800 mg/L,研究了反应器的脱氮除磷效果.结果表明:厌氧释磷量在COD进水浓度为450 mg/L时达到最大,为61.2 mg/L;之后,增加COD进水浓度不利于磷的释放.在厌氧段初期,TN便有超过30%的损失,可能是因生物吸附造成的.好氧时TN和磷均损失较大,说明在生物膜上很可能发生了同时硝化反硝化和反硝化聚磷.一定范围的COD浓度能促进TN的去除.TN去除率在COD进水浓度为450 mg/L时达到最大,为87.8%,氮磷的去除与生物膜的生物量和生物膜厚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以污水厂初沉池出水作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常温(8~20℃)条件下,处理规模为5 m3/h的一体化厌氧/好氧生物反应器同步脱氮除磷的效果.试验中,系统脱氮始终存在同步硝化反硝化现象.通过低氧条件下亚硝酸盐的富集,系统进入稳定脱氮期.在稳定脱氮期,反应器出水亚硝酸盐平均累积率达82.52%,系统脱氮以亚硝酸盐型同步硝化反硝化的方式为主,实现了短程同步脱氮及磷和有机物的协同去除.TN,TP和COD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7.4%,87.7%和90.4%.在该研究条件下,DO质量浓度的最佳控制范围是(0.25±0.10)mg/L.  相似文献   

7.
不同电子受体影响下的反硝化除磷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了解反硝化除磷菌的代谢行为,以序批式反应器(SBR)在厌氧/好氧条件下培养的活性污泥为对象,进行批次试验,研究了不同电子受体对反硝化缺氧吸磷的影响.结果证实:只要有电子受体存在,不论是硝氮(NO3--N)还是亚硝氮(NO2--N),缺氧吸磷都会发生,但NO2--N的缺氧吸磷量相对较少;反应开始时的电子受体质量浓度对反应过程影响很大,试验中NO3--N质量浓度为30mg/L、NO2--N质量浓度为20mg/L时吸磷量和吸磷速率均达到最高值;低于该值时,吸磷量和吸磷速率随着电子受体质量浓度的提高而增加;高于该值时,吸磷量和吸磷速率随着电子受体质量浓度的提高而减少;NO2--N质量浓度达80mg/L时,没有发现对反应的抑制作用;好氧吸磷效果好于缺氧吸磷.试验还发现反应器在厌氧/缺氧条件下连续运行时,反硝化除磷菌的厌氧释磷和缺氧吸磷能力将很快丧失.  相似文献   

8.
SBR反应系统中反硝化除磷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米海蓉 《应用科技》2006,33(7):54-56
通过试验研究反硝化聚磷菌在厌氧-缺氧和厌氧-好氧2个不同SBR反应系统中达到了同步脱氮除磷的效果.这一结果说明A2SBR反应系统中的聚磷菌能够利用硝酸根代替氧作为最终电子受体.聚磷菌在A/OSBR中的聚磷速率是30-70 mg P/gMLVSS.h,在A2SBR中是15-32 mg P/gMLVSS.h.  相似文献   

9.
螺旋升流式反应器(Spiral Up-Flow Reactor,SUFR)是一种新型的污水处理工艺,该工艺对污水中COD、TN、TP的去除效果较好,出水浓度分别低于28 mg/L、10 mg/L和0.5mg/L.本文对螺旋升流式反应器脱氮除磷系统中的反硝化吸磷现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通过分析发现,适当的COD浓度和DO浓度有利于同时反硝化吸磷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A_2N-SBR双污泥反硝化生物除磷系统效能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生活污水和A2N-SBR工艺对反硝化除磷过程进行了研究.在进水COD浓度为325mg/L,磷浓度为9.1mg/L,氨氮浓度为65mg/L的条件下,出水氨氮浓度和磷浓度分别为3.3mg/L和0.17mg/L,氮和磷的去除率分别为95%和98%.进水C/N比对A2N-SBR反硝化除磷体系的除磷和脱氮效率都有重要影响,在进水C/N比为5时获得了最佳的脱氮和除磷效率;当C/N比小于5时,氮和磷的去除率都有大幅度的下降;当C/N比大于5时,氮的去除率未受到影响,而磷的去除率却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1.
倒置A2/O系统中碳、氮、磷的物料平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以倒置A2/O工艺运行的某城市污水处理厂各生物处理单元及二沉池中碳,氮、磷等指标的分析,建立了物料平衡公式,研究了该工艺碳、氮,磷等物料的流向,并在物料平衡的基础上对各单元的脱氮除磷效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好氧池中存在同时硝化反硝化现象;减少好氧池的曝气量,既能提高脱氮除磷效率,又能节约能源.  相似文献   

12.
研究椭圆曲线加密算法(ECC)中模逆运算的硬件结构.实现了2个基于Itoh-Tsujii算法(ITA)的模逆硬件结构,最小时钟周期模逆结构(LCC)和高速模逆结构(HS),两种结构均使用简化为非迭代逻辑的二进制域2n次方器和模乘器,并在Xilinx Virtex-5上实现.综合结果表明,本算法提高了时钟频率,两种结构分别达到了不同场景的最小延迟.LCC结构在GF (2163)上用9周期完成运算,频率达到126.1 MHz,性能比以往工作提高56%;HS结构在GF (2193)上用20周期完成两次运算,频率达到177.6 MHz,性能比以往工作提高134%.   相似文献   

13.
随着Internet的发展,未来的电信网络将是基于IP技术的网络,而SIP是现代网络标准组织所建议的语音、视频多媒体控制协议的首选.近来发生的SIP攻击事件,使SIP安全性议题浮上台面.将P2P的观念套用到传统的SIP架构上,以期减少传统的SIP架构被攻击之风险.但网络电话的弱点还是会出现在新一代P2P SIP的架构上,如:垃圾广告语音(Spaminternet telephony,SPIT)的插入,由于SPIT问题与通信架构无关,可能会形成垃圾短信泛滥的问题.为此本研究透过P2P SIP架构,建置适合此模式下的网络语音广告防堵系统,可在P2P动态环境下,进行黑白名单同步更新与维护管理.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PHPA)/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Mg-Al类水滑石(Mg-Al-HTlc)/水悬浮体的黏度行为,分别考察了SDBS质量分数Ⅲ(SDBS)、HTlc质量分数w(HTlc)、w(SDBS)/w(HTlc)比及pH对体系黏度(田)的影响.发现在所研究的质量分数范围内,PHPA/SDBS体系的η随w(SDBS)的增大而下降;PHPA/SDBS/Mg-Al-HTlc悬浮体的η随w(HTlc)的增大先上升,后下降,在w(SDBS)/w(HTlc)=0.25附近出现一个最大值;随pH的增大,PHPA/SDBS/Mg-Al-HTlc悬浮体的η先上升,在pH为7.0~10.5之间出现一个平台,后下降.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提出了测量Ng10二通插装阀静,动态性能的试验方法,测试了阀套开口形状、各种尾部结构的阀芯、阀芯行程、阀芯锥度、控制盖板阻尼孔尺寸等结构形状参数对插装阀静、动态性能的影响,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本文述及条件下的最佳结构形状和参数.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深入分析SNMP协议和远程监控网管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SNMPv2的中层定时得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7.
以合成气(CO/CO2/H2)为原料,Cu-Zn基为催化剂,2-丁醇为溶剂,低温低压(443 K,3.0 MPa)下合成甲醇.醇溶剂参与反应,但并不被消耗,起到了助催化作用.考察了载体、稀土助剂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ZnO,MgO,Al2O3,La2O3,Y2O3作为载体制得的催化剂中,Cu/ZnO在反应中呈现了最高的反应活性;稀土元素作为助剂,能提高Cu-Zn基催化剂的活性,Y的质量分数为7.5%的Cu/ZnO/Y2O3和La的质量分数为10%的Cu/ZnO/La2O3催化剂在反应中均呈现出最高的反应活性,碳的总转化率比使用Cu/ZnO催化剂分别提高了10%和17.5%,两者甲醇的产率...  相似文献   

18.
Chitosan(CS)was successfully modified in 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scCO2)by grafting method to enhance its water solubility.In this work,a three-arm star-like fluorinated polymer was synthesized by 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ATRP)method and applied as a surfactant in 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scCO2).Then 2-acrylamido-2-methyl propane sulfonic acid(AMPS)was grafted onto CS(CS-g-PAMPS)in H2O/scCO2inverse emulsion.The effects of mass ratio of water and surfactants(R w/s)and pressure of scCO2on the grafting reaction were investigated.The grafting rate,particle size,and dispersity in water of CS-g-PAMPS varied greatly as R w/s and pressure of scCO2changed.It could be found that the value of R w/s at 12 and the pressure of scCO2at 30 MPa were the optimum conditions for the grafting reaction.CS-g-PAMPS prepared in this reaction system has higher grafting rate,smaller particle sizes,and better dispersity in water than those prepared via conventional methods.  相似文献   

19.
用平均场重整化群(MFRG)和离散路径积分表示(DPIR)相结合的近似方法来研究自旋为3/2的无规横向伊辛模型在三峰分布纵场中(RFTIM)的相图和临性质。  相似文献   

20.
提出了一种基于按时间抽取(DIT)离散哈特莱变换(DHT)的快速傅里叶变换(FFT)结构,运算过程均为实数操作.与复数FFT相比,该结构可以节省1/2的RAM并且需要更少的乘法器和加法器.这种FFT/IFFT结构适用于ADSL/VDSL、DAB/DVB、WLAN及其他OFDM/DMT应用和实数FFT应用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