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钢板深梁作为一种新型的耗能构件,可以实现宽范围的刚度渐变调幅。通过用ANSYS10.0对由Q235、Q345与Q420三种不同强度的材料制成的钢板深梁施加低周反复荷载进行有限元模拟分析,研究了其破坏过程和破坏机理,得到了深梁的滞回曲线、延性及承载力衰减系数和能量耗散系数。有限元模拟分析说明随着钢材强度的提高钢板深梁中钢板的耗能能力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2.
为了考察再生混凝土多孔砖墙体的抗震性能,进行了3片再生混凝土多孔砖墙体在不同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水平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分析了墙体的受力全过程、破坏特征及极限承载力,探讨了墙体的滞回特性、骨架曲线、延性、耗能能力等抗震性能.结果表明,再生混凝土多孔砖墙体的受力全过程、破坏形态和普通混凝土多孔砖墙体基本相同,再生混凝土多孔砖墙体的滞回曲线较饱满,延性系数较高,耗能能力较强,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墙体的刚度退化趋势大致相同.再生混凝土多孔砖墙体在无竖向荷载作用下破坏时的裂缝数量较少,主裂缝明显;在施加竖向荷载后破坏时裂缝细而密,无明显主裂缝,表明随着竖向荷载的增加,墙体受力均匀,强度得到发挥.参考现行规范和已有研究成果,提出了再生混凝土多孔砖墙体抗震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研究成果可供再生混凝土多孔砖的工程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3.
通过低周反复荷载下的3个分散式配筋梁异形柱框架顶层边节点、中节点的试验研究,分析了节点核心区的开裂荷载、屈服荷载、极限承载能力、破坏形态、抗剪性能及其滞回特性等;研究了按比例分散梁上部纵筋到现浇板内对节点核心区抗震性能的影响;并给出了分散纵筋的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4.
钢筋混凝土深梁填充钢框架抗震性能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使钢结构初始刚度能够在一定范围内渐变,且增加的构件安装或拆卸方便,设计一种新型的抗震加固结构体系即钢筋混凝土深梁.通过1个纯钢框架和2个缩尺混凝土深梁填充钢框架的水平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得到内填混凝土深梁钢框架结构的滞回曲线.在试验的基础上,分析深梁对纯钢框架的承载能力、延性、滞回特性和耗能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内填深梁大幅度提高了钢框架的初始刚度和承载能力;试件的滞回曲线饱满且骨架曲线有明显的塑性流动阶段;钢框架的延性和耗能能力都得到增强,证明内填深梁钢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良好,因此,混凝土深梁可作为结构抗震设防的第一道防线,钢框架作为第二道防线.  相似文献   

5.
植筋框架节点抗震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一个整浇钢筋混凝土节点和三个不同植筋深度的植筋节点试件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抗震试验,对比研究了植筋节点的破坏形态、开裂荷载和极限承载力、滞回曲线与骨架曲线、耗能与变形等特性.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随植筋深度增加,植筋节点各项性能指标与整浇节点较接近,说明化学植筋用于抗震结构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世构体系框架中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3个不同键槽长度的世构体系(预制预应力混凝土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梁柱节点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世构体系框架节点的破坏形态、滞回性能、节点延性、耗能能力和刚度强度退化等抗震性能指标,对世构体系的抗震性能得出一个大致的评价.试验结果表明:世构体系的滞回曲线丰满,具有良好的耗能能力:世构体系的配筋设计可以参照现行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进行:经过良好的设计施工,世构体系的抗震性能完全能够满足预期的要求:目前采用的键槽长度能够满足抗震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预应力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带窗洞砌体抗震性能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预应力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的水平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了预应力砌体的破坏形态,滞回特性,延性及耗能等抗震性能。研究表明,预应力改变了砌体结构材料特性,提高开裂荷载与极限承载力,改善了结构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8.
方钢管混凝土柱-钢梁隔板贯通节点抗震性能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方铜管混凝土柱与钢梁连接的隔板贯通式节点的抗震性能,对4个足尺节点试件进行了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分析了各试件的破坏过程及特征,并对节点的承栽力、延性、耗能能力和刚度退化等抗震性能指标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隔板贯通节点滞回曲线饱满,具有较强的耗能能力;铜梁翼缘与隔板的连接构造对节点的延性、耗能能力和刚度退化影响较大,倒角放坡型节点比侧板加强型节点具有更好的抗震性能;隔板的厚度、浇筑孔径和铜管的宽厚比对梁端破坏节点的抗震性能影响较小,但在试件中浇筑混凝土可以显著提高节点刚度,减小核心区的剪切变形,改善隔板贯通节点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9.
通过低周反复荷载下的3个分散式配筋梁异形柱框架顶层边节点、中节点的试验研究,分析了节点核心区的开裂荷载、屈服荷载、极限承载能力、破坏形态、抗剪性能及其滞回特性等;研究了按比例分散梁上部纵筋到现浇板内对节点核心区抗震性能的影响;并给出了分散纵筋的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10.
采用足尺模型对比试验方法,对现浇混凝土梁柱组合件、4个新型预制混凝土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梁柱节点进行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新型预制装配框架节点的破坏形态、滞回特性、骨架曲线、耗能能力等抗震性能指标.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在节点核心区设置附加钢筋,可以实现梁端塑性铰的外移.装配框架节点的滞回曲线较丰满,在加载前期等效黏滞阻尼系数较现浇节点小,但是在加载到极限荷载时,装配节点的等效黏滞阻尼系数与现浇节点基本相当乃至超过现浇节点,说明新型节点具有较好的耗能能力,能够满足抗震规范要求的"强柱弱梁,强节点弱构件"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型钢混凝土柱抗震性能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8根剪跨比为3,十字型钢混凝土柱进行了低周反复荷载实验,研究型钢混凝土柱的抗震性能. 主要分析了实验构件的破坏形态、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延性系数和耗能能力,并探讨了体积配箍率对型钢混凝土柱抗震性能的影响,通过实验数据的拟合给出了型钢混凝土柱的延性与体积配箍率的关系式. 实验结果证实十字型钢混凝土柱构件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而且体积配箍率是影响型钢混凝土柱构件延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对构件的抗震性能的改善具有非常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2.
通过4组16根箱形钢柱在偏心常轴压、柱顶反复水平荷载作用下的拟静力试验,研究轴压比、腹板宽厚比、柱顶弯矩等因素对箱形柱滞回性能的影响.试验表明,当柱顶轴力在腹板平面外的偏心小于b/8(b为翼缘板宽度)时,试件壁板屈曲变形为一个半波,腹板外凸,翼缘板内凹,变形基本对称.试件的塑性变形主要集中在柱根部区域,最大塑性变形一般出现在距固定端0.4~0.5h(h为腹板宽度)处.腹板宽厚比是影响构件抗震性能的主要因素,宽厚比越大,滞回曲线越不饱满,骨架曲线下降越陡,承载力及刚度退化越严重;轴压比的影响次之;柱顶弯矩的影响较小.根据试验结果,提出构件适用于四类抗震等级的定量判定标准及大跨度钢结构中箱形钢柱腹板宽厚比的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13.
将经历不同加载历史的钢筋混凝土梁按其初始受力的大小划分为三种受力状态,并对这三种受力状态不同的混凝土梁卸载后,采用粘钢板加固法进行加固,使其提高到相同的承载力水平。研究在每一种加载历史下,粘钢板加固法加固的钢筋混凝土梁的抗弯性能,以及不同的初始载荷对加固效果的影响。结粜表明:采用钢板加固可以显著提高梁的抗弯承载力,同时对增强梁的抗弯刚度也有良好作用,加固前梁所受的初始载荷越大,相应梁的承载力则提高得越小,初始载荷较小的加固梁,加固后能很好的阻止原裂缝的扩展,而对于初始载荷较大的加固梁,在二次加载初期,加固材料并不能很好的阻止原裂缝的扩展。  相似文献   

14.
在两端铰接ST12材质焊接工字形钢支撑等幅轴向反复循环荷载低周疲劳性能试验基础上,进行了Q235材质焊接工字形钢支撑低周疲劳性能试验.分析了2种材质的共47根支撑在试验载荷下的最大横向变形和最大抗压承载力特性,验证了文献及规范方法的可靠性.在假设加载幅值、试件几何特征以及钢材屈服强度对支撑低周疲劳寿命影响相互独立的基础上,提出了估算支撑低周疲劳寿命的经验公式.分析表明,翼缘宽厚比越小,长细比越大,加载幅值越小,屈服强度越低,支撑低周疲劳寿命越高.由于在地震作用时支撑构件位移时程不可预知,设计支撑时除应严格限制翼缘板件宽厚比外,还应适当采用低屈服点钢材及适当放宽某些现行规程对长细比的限制,以避免支撑过早断裂.最后,根据支撑不同损伤阶段的累积耗能比,指出可偏于安全的采用阶段I的寿命估算公式来预估支撑的低周疲劳寿命.  相似文献   

15.
为满足建筑工业化的迫切需求,进一步拓展钢框架-钢板墙结构和钢管混凝土柱-钢梁框架结构2种典型结构体系在高烈度区的应用,以某高烈度地区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为结构方案原型,分别对其进行多遇地震下的反应谱抗震设计,并补充了弹性动力时程分析验算,同时对比分析了罕遇地震下2种结构的弹塑性抗震性能。结果表明,钢框架-钢板墙结构体系在地震作用下的侧移模式呈弯曲型,塑性铰主要出现在钢板墙附近的梁端和柱端,而钢管混凝土柱-钢梁框架结构体系侧移模式呈剪切型,塑性铰主要出现在结构中间层的梁端。2种结构体系均能够满足预期的抗震设计要求,适用于高烈度区的多高层民用建筑。  相似文献   

16.
在提出一种新组合截面即钢箱 混凝土组合截面梁的基础上进行该类梁的P Δ曲线分析和试验.试验分析表明:该类梁具有良好的抵抗变形能力,钢箱对混凝土的套箍效应有作用,钢箱的顶底板的剪力滞后效应明显,钢箱 混凝土组合截面梁在加载的过程中基本符合平截面假定、中性轴的移动规律.试验结果与理论分析基本一致.图7,参5.  相似文献   

17.
粘贴钢板加固木梁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8根木梁粘贴钢板加固进行对比试验研究,其中3根为对比试件,5根为粘贴钢板加固木梁试件,试验参数包括钢板厚度(3或5mm)、钢板层数(1或2)和是否采用螺栓锚固。研究结果表明:粘贴钢板加固木梁的极限承载力有明显提高,提高幅度为9%~141%(平均提高60%);其中采用螺栓锚固的粘贴钢板加固木梁的极限承载力提高幅度更大,平均提高88%。加固木梁的极限位移亦明显提高,提高幅度为16%~139%(平均提高61%)。粘贴钢板加固木梁试件的初始弯曲刚度亦有较大提高,提高幅度为32%~158%,其中粘贴一层5mm厚钢板的加固木梁提高最多。粘贴钢板加固木梁跨中截面仍基本符合平截面假定;在相同荷载作用下,加固木梁受拉边缘钢板拉应变和受压边缘压应变明显小于对比试件。粘贴钢板加固木梁并用螺栓锚固是一种有效的加固方法。  相似文献   

18.
文章在定常轴力和水平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对3根采用足尺比例的方钢管再生混凝土柱进行了拟静力试验,研究了再生混凝土取代率、含钢率等参数的变化对构件抗震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方钢管再生混凝土柱有较好的塑性变形能力和抗震性能;随着含钢率的上升,方钢管再生混凝土柱的水平承载力显著上升,延性和耗能能力也随之提高;随着再生混凝土取代率的增大,方钢管再生混凝土柱的水平承载力小幅度下降,延性和耗能能力略有降低。因此方钢管再生混凝土柱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19.
钢筋混凝土粘钢加固梁的非线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混凝土的非线性本构关系,提出了粘钢加固梁的开裂弯矩、极限弯矩、刚度的计算方法,并将理论值与试验值进行对比分析.提出了应对钢板端部剥离应力、粘钢锚固长度、强剪弱弯等进行验算的建议,以保证粘钢加固梁发生抗弯破坏.  相似文献   

20.
内藏钢桁架带洞口混凝土组合核心筒抗震试验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内藏钢桁架带洞口混凝土组合核心筒,该组合核心筒包含2种组合,即不同受力体系桁架与核心筒的组合、不同材料型钢与混凝土的组合,形成了双重组合核心筒.对2个1/6缩尺的带洞口核心筒结构模型进行了低周反复荷载下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其中包括一个普通带洞口混凝土核心筒和一个内藏钢桁架带洞口混凝土组合核心筒.在试验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2个试件的刚度及其衰减过程、承载力、延性、滞回特性、耗能及破坏特征.试验及分析表明,内藏钢桁架带洞口混凝土组合核心筒比普通带洞口混凝土核心筒抗震能力明显提高.建立了内藏钢桁架带洞口混凝土组合核心筒的承载力计算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值符合较好.提出了该新型组合核心筒抗震设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