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为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我们课程组对篮球专业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培养进行了实践研究,本研究认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包括:体育专项技术能力;教学、教法运用能力;自学、自练和实际动手能力;社会竞争能力。为此我们针对这几个方面进行了培养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并收到了一定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高师院校的教育特点和培养目标,及从高师院校学生毕业后工作的需要出发,对高师院校体育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作了较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5.
6.
对体育专业学生足球裁判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裁判能力是足球教学中能力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足球教学中,运用直观教学、讲练结合、实践练习和讲评分析等方法,从道德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和专业素质等方面培养学生的足球裁判能力.提高了学生学习足球裁判理论知识的兴趣和临场裁判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多方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教学能力作为教师最基本的职业素质,有其特定的内涵和结构,高师学生教学能力的形成也具有一般规律。当前,高师院校在培养学生教学能力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提高高师学生的教学能力,必须进一步明确高师办学目标,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结构,加强教师示范指导,重视教育科学研究,强化能力实践环节。 相似文献
8.
高师体育专业要正确认识和培养学生的自信力,观察,分析,创造能力和组织能力,管理能力,不断改进,更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合格的体育教师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9.
10.
通过对素质及素质教育涵义的分析,认为在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应取其后天性,强调后天的习得、养成和教育性,针对体育教育专业的特点,结合素质教育对现代教育人才的要求,探索了在体育教育专业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庞标琛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15(1):92-96
该文科学地确定了学校体育学科能力的基础上,将模糊集合论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提出了该系统综合评价的数学模模型,并举例进行了应用分析,供高师体育教学改革参考。 相似文献
12.
功根据现代化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培养课程改革需要的、具有综合能力的体育师资是体育教育专业改革的重点之一.加大体操教学改革力度,加强基本功训练,促进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社会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组织教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审美能力、实施能力、评价能力等,是培养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体操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席广涛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14(3):90-92
培养学生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呢?笔者结合生物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课外活动,课外采集的教学实践,探索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及自学能力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4.
15.
针对青少年学生越来越多的心理问题,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也就随之加重.采用新生入学时进行心理普测,设立学生心理咨询室,良好的体育学习心理教育等方法和手段,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开发其心理潜能,增强适应能力,预防、矫治学生心理问题行为,促成学生生活上自理、行动上自律、评价上自省、心态上自控、情感上自悦. 相似文献
16.
本文的研究是为了制定科学教学评估方法体系,通过对体系学生运动基本物测试和综合评价,用以检验学生身体基本运动能力水平,改进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全面实现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对技校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学习平面设计专业的学生,除了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以外,具备更好的综合素质能力对其就业前景是很有帮助的。本文针对当今技校平面设计教学中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所出现的问题,分析了在技校中平面设计的教学目标,探究了如何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8.
<正>对体育是否感兴趣是学生在体育课参加运动时的认识积极性和情绪表现出来的一种状态,是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标志.1培养体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意义中学生对上体育课的兴趣是学生在体育课程中对学习内容表现出来的一种倾向,它使学生强烈地产生一种对体育知识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教学研究为基础,提出体操课不仅要学理论、学技术,更要努力培养学生讲解与语言表达等八种教学能力。同时,提出能力的培养应从端正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的;增加教学实践环节;重视单元教学,进行阶段总结等三个方面实施。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随着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IT人才队伍结构失衡和数量短缺的问题日趋凸显,尤其是高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严重短缺。高职院校承担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技能专门人才的任务,但从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看,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毕业生和其他专业的一样,"就业难"、"不对口"问题日益突出。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学生的创新意识不足、实践操作能力不强,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实践是培养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