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4 毫秒
1.
从原料、织造方式、孔径大小、老化等角度对土工织物袋主要参数的选择进行讨论。理论上推导了充泥袋应用在堤坝上的有关计算式,即确定充泥袋间距、周长大小。通过采用等间距和不等间距两种方案的计算比较,说明了采用不等间距铺设方法更经济。同时在不同的土工织物容许抗拉强度T_a情况下,验证袋体的间距、周长、层间稳定系数。同时也推断出随着T_a的增加,可减少铺设层数。  相似文献   

2.
彭阳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32):8574-8578
用土工织物充灌袋堆积成围埝已经在围海造田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土工编织袋用砂、粉土或者其他渗透性较大的土搅拌成泥浆来充填。在高含水的土工材料的使用问题中,脱水是非常重要的一步。由于这些土工材料具有较低的剪切强度,因此对它们的使用需要等到脱水程序完成。对于袋体在固结过程发生的变形研究,国外已有的计算方法认为:袋体高度的下降仅仅是由于袋体体积减小引起的,没有考虑孔隙水的排出。因此,这些解答只能用于对简单问题的研究。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考虑孔隙水的排出,使用流固耦合分析步进行土工织物充灌袋的固结计算,求得固结完成后高度的下降值和充填物孔隙水压力的分布。这些结论可以用于后续土工织物充灌袋的堆积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针对刚性水平地基上3个对称堆叠的充水、充泥或充浆管袋,分别在两底袋接触和分离这2种堆放方式下,考虑管袋与管袋、管袋与地基之间接触面的摩擦作用,推求管袋拉力、摩擦力和几何形状的解析解答,分析充填压力和底袋的堆放距离对管袋受力的影响,并探讨管袋堆叠的稳定性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底袋的堆放距离固定时,存在临界充填压力,使得管袋与管袋、地基之间动用的摩擦力较小;管袋的充填压力固定时,底袋的堆放存在临界距离,使得管袋的拉力和摩擦力均达到最小值,对应于最稳定的堆叠结构。  相似文献   

4.
利用疏浚土及吹填泥作为充填料的土工织物充填袋筑堤技术得到极大关注.针对连云港疏浚土,采用土工离心模型试验技术,研究黏粒含量对充填土袋受力和变形的影响以及充填袋水平排水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充填土袋沉降主要发生在施工期,竣工后沉降变化很小,施工期充填土的孔隙水压力和充填袋的应变明显增大,竣工期达到最大,随后缓慢减小,不排水强度随深度增大.沉降和孔隙水压力随粘粒含量的增加而增大,不排水强度随粘粒含量的增加而减小.充填袋水平排水效果达10%~15%,充填土袋筑堤,充填土的黏粒含量应小于20%.  相似文献   

5.
模袋砂围堤存在模袋与模袋之间及砂与模袋之间的摩擦,并具有模袋横纵向拉力相异的特点,为此,在三维有限元方法和试验结果的基础上,对模袋砂围堤的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仿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模袋砂围堤整体安全系数随着土工织物——模袋抗拉强度及袋内填充土体强度参数的增大显著增加;随着模袋充填厚度增大,围堰整体安全系数迅速降低并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6.
摩擦填料作用下土工充砂袋充填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更准确计算土工充砂袋在充填完成时袋体形状及受力特性,针对袋体与充填料之间的摩擦对袋体的影响,通过在计算中引入填料与袋体间的摩擦,建立袋体的平衡方程,运用数值方法对方程进行求解.将袋体形状及张力与不考虑袋体与充填料之间的摩擦时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发现袋体的形状及受力特性有显著的不同,同样条件下摩擦系数越大,充填完成时袋体的高度越大,最大宽度及触地宽度越小;袋体张力也不再是常数,而是随土工袋切角的增加而增大,最大张力远大于不考虑摩擦时的张力.  相似文献   

7.
采用现代设计理论研究充填管袋堤坝结构断面的优化设计问题。构建以充填管袋堤坝结构断面关键几何尺寸为设计变量,堤坝工程造价最低为目标函数,设计高水位、设计低水位以及水位骤降3种工况下的边坡稳定安全系数等为主要约束条件的结构优化设计数学模型,借助FLAC3D软件进行结构分析并验证其边坡稳定性,优化模型求解采用复合形法。实例计算结果显示:优化设计方案与原设计方案相比,堤坝结构工程造价降低22.7%,土工管袋抗拉强度达到临界约束,堤坝结构的受力和变形状态有所改善,优化调整效果明显且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8.
竖向荷载下土工袋的有限元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土工袋在竖向荷载下的变形、孔隙水压力、应力及袋子张力。土工袋由土体和编织袋2种材料组成,土体采用修正剑桥本构模型,编织袋采用改进的两节点张拉杆单元模拟。计算结果表明,竖向荷载下土工袋的最大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分别发生在土工袋两侧边缘和土工袋表层,孔隙水压力随加载时间先增长后消散,同时,袋子的平均张力与荷载呈近似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9.
管袋坝接缝管路处是管袋坝体的薄弱部位,易引发渗透破坏,使吹填土体眼管路接缝渐进性流出.经试验可知在较低的渗透坡降作用下,土体可以在孔口形成土拱.采用PFC颗粒流数值模拟软件来研究管袋坝接缝管路处土体在渗透作用下的成拱效应,得出对应不同摩擦系数的吹填土体成拱的临界渗透坡降.从细观角度揭示了既有竖向位移又有侧向位移情况下的土体成拱过程.经研究可知,临界渗透坡降J随摩擦系数f的增大而增大,且有效拱厚随吹填土的摩擦系数f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10.
提出一种基于激波管实验和理论的空气袋织物透气率的测试方法.实验中空气袋织物被固定在激波管低压段末端,与大气相通.当一道平面激波与织物相撞击时将被反射,与此同时会在织物前方形成一个高压,由于空气袋织物是一种多孔介质,此高压将导致透过织物的气流流动,此流动的流率,即透气率,可通过对反射激波速度的测试而计算得到.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玻璃钢管、钢管、球墨铸铁管、水泥管等供水工程管材的优缺点,指出玻璃钢管是一种新型柔性复合材料管道,与其他管相比有着不可比拟的优点,是目前极有发展前景的新型管材。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新生儿安置胃管选择最佳途径提供依据。方法对2004年10月-2006年7月,在我院新生儿科住院的48例需放置胃管的新生儿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常规经鼻置管组和经口置管组,对2组一次性成功率、置管需要的时间、置管时的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经口放置胃管的一次成功率高,对患儿的不良反应少,置管所需要的时间少。2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新生儿适合经口置胃管。  相似文献   

13.
文章对椭圆形开孔的形状、圆筒体周向斜接管和圆筒体轴向斜接管的开孔三种情况分别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同轴换热器内流动与换热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实验的方法以水为介质研究了同轴换热器内的流动与传热,Re为3×104~10×104.对具有不同螺距两根内管管内的摩擦阻力及同轴换热器整体换热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表明:管内摩擦自力系数是相同情况下圆管的3~3.5倍.采用数值计算的方法揭示了同轴换热器管内外流场特征.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一种近似计算条形翅片管换热器空气侧换热系数和流动阻力的方法,换热系数是用条形和平翅片处换热系数按面积加权平均的方法来求得的。这种计算方法与试验结果比较吻合。通过对国内生产的条形翅和平翅片(进口边缘有波纹)管的试验表明,在相同迎面风速(w_f=1.8m/s)和片距下,条形翅片管换热器的传热系数比平翅片管换热器约高50%,但相应的流动阻力仅增加25~30%。因此,对条形翅片管换热器可采用较大的片距(每10mm4~5片)或比平片更少的排数,这样不仅可以在相同的空气阻力下传过更多的热量,而且还可以大大地节约翅片材料。  相似文献   

16.
热声热机谐振管截止频率选择机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波导管理论的推导,对热声热机中谐振管的截止频率选择机理进行研究,导出谐振管中传播一维平面波的频率传播范围,阐述热声热机谐振管中一维平面波的传播机理,即谐振管截止频率选择的理论依据。理论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同样等效直径的矩形谐振管,其截止频率远大于圆形谐振波导管的截止频率;对于等效半径为2mm的微型热声制冷机的谐振管,当声速为343m/s时,谐振管的截止频率为50248Hz,实际的工作频率5500Hz,远小于谐振管的截止频率;在热声热机谐振波导管中只存在一维平面波传播,有利于合理布置热声热机的其他部件,达到优化热声热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内、外筒变形协调条件建立结构的整体稳定方程,考虑竖向地震作用的影响,分别计算了设施烈度7度、8度和9度的小震情况下,相对于楼层重力荷载的临界荷载因子pcr,计算结果表明:竖向地震作用对筒中筒结构的整体稳定影响显著,考虑竖向地震作用后,临界荷载因子值pcr减小,当设防烈度为9度,pcr值减小约20.19%。  相似文献   

18.
该文应用应力波理论,研究了筒间存在间隙的双层套筒的多次内碰撞问题。通过不同的结构尺寸、不同间隙量下的分析与计算,探讨了多次内碰撞对界面撞击压力、撞击应力和撞击振动响应的影响,初步分析了响应频率与间隙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多项内碰撞引发了变化较为剧烈的界面撞击压力,并引起高频振荡的应力;间隙量对套筒的动态响应影响明显,响应主频率可能存在突变的分叉点。  相似文献   

19.
GBF现浇钢筋混凝土空心无梁楼盖技术的应用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GBF现浇钢筋混凝土空心无梁楼盖的结构形式及施工要点,指出该楼盖是一种值得大力推广的新型楼盖技术。  相似文献   

20.
液压胀形薄壁管材料流动应力方程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一种采用管材液压胀形(THB)来构建管材流动应力方程的方法.基于薄壁管材在液压胀形中的试验数据,用曲线拟合方法、塑性薄膜理论及静力平衡方程通过计算来确定管材流动应力方程,避免了变形管材轮廓子午向曲率半径、变形区应力与应变的直接测量.采用模具内部增压方式,开发了一套可在单动压力机上使用的自然胀形试验装置,并在此装置上对不锈钢1Cr18Ni9Ti管及碳素钢20钢管进行了管端自由的液压自然胀形试验,获得了2种管材的THB材料参数并构建了流动应力方程.研究结果表明:与单向拉伸试验相比可以得到更大应变范围内的流动应力;在等效应变较小时,所得到的流动应力曲线与单向拉伸试验得到的流动应力曲线基本接近,但随着应变的增大,两者差距增大;从液压胀形试验法中得到的管材硬化指数、强度系数及流动应力均比相应板材的单向拉伸试验数值要大得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