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为了构建布鲁氏菌015 sodc基因缺失株,本研究采用PCR方法以热灭活的羊种布鲁氏菌新疆流行株015为模板,分别扩增sodc基因的上下游同源臂序列;以枯草芽孢杆菌为模板,扩增Sac B基因,将扩增序列分别连至克隆载体p MD19-T simple上并测序,然后在双酶切后将上下游同源臂序列连接至自杀载体p GEM-7Zf+上,分别得到了p GEM-7zf-Δsodc,再将Sac B基因单酶切后连接至上述载体上,构建成同源重组自杀质粒pss。经8%蔗糖平板筛选鉴定Sac B基因的活性。将构建好的自杀质粒分别电转化至布鲁氏菌015感受态细胞中,通过氨苄抗性筛选和8%蔗糖敏感筛选后获得了015Δsodc基因缺失株。对获得的基因缺失株进行PCR鉴定和遗传稳定性检测。通过检测侵染小鼠巨噬细胞cfu、缺失株免疫小鼠后体内Ig G,IFN-γ的水平,及脾脏cfu,对其毒力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该缺失株20代内未发生回复性突变,成功构建了具有非抗性基因标记的缺失株,并且015Δsodc细胞cfu、脾脏cfu,及IFN-γ的水平都显著低与亲本株015,说明毒力与亲本株相比有一定程度的下降。本研究可为今后布鲁氏菌致病机理及新疫苗的研究提供实验材料。  相似文献   

2.
为了初步探讨BMEI1135基因在布鲁氏菌感染过程中的作用,以16M为模板利用同源重组和抗性替换的方法,构建羊种布鲁氏菌16M(简称16M)BMEI1135基因缺失株(16M△BMEI1135)。将亲本株16M、疫苗株M5-90、缺失株16M△BMEI1135在相同起始浓度下震荡培养,观察其生长变化趋势;将各菌株置于强酸、强碱、高盐、热休克应激条件下,观察其生存率;侵染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后,比较其在胞内的生存能力,并在不同时间点收集细胞提取RNA,通过qRT-PCR检测自噬相关基因的表达。研究结果显示:成功获得了布鲁氏菌BMEI1135基因缺失株且20代内未发生回复性突变现象。与亲本株相比,16M△BMEI1135在体外培养生长趋势与亲本株相似,只是细菌的浓度存在一定差异;突变株体在外界应激条件下生存能力低于亲本株;胞内CFU显示侵染4 h后缺失株胞内细菌数量明显下降(P0.01);qRT-PCR检测到突变株的ULKI、Beclin1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1)。本实验的研究结果表明:布鲁氏菌Ⅳ型分泌系统效应蛋白与16M的胞内生存介导的细胞自噬密切相关,该研究为16M胞内寄生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为了构建布鲁氏菌16MΔomp31基因缺失株,采用PCR方法分别从亲本株16 M上扩增omp31基因的侧翼看序列及枯草芽孢杆菌SacB基因,并将所得片段与pMD18-T载体相连并测序,利用双酶切的方法分别将其连入自杀载体pGEM-7zf+,获得亚克隆pGEM-7zf+-Δomp31-SacB。将所构建好的自杀载体通过电转化入布鲁氏菌16M感受态细胞中,经2次同源重组后筛选出16MΔomp31基因缺失株,并对获得缺失株进行遗传稳定性检测。结果显示:成功获得布鲁氏菌16MΔomp31基因缺失株,该缺失株在15代内未发生回复性突变。本研究为今后研究布鲁氏菌抗凋亡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为了检测牛种布鲁氏菌2308紫外诱变株毒力和免疫效果,本实验以S19疫苗株为对照,用牛种布鲁氏菌基因缺失株紫外线照射组(2308△rwbk A、2308△romp25和2308△rery)和非照射组(2308△wbk A、2308△omp25和2308△ery)分别侵染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对小鼠巨噬细胞内的细菌进行计数评价毒力致弱情况;用牛种布鲁氏菌基因缺失株紫外照射组、非照射组以及S19疫苗株分别以1×107CFU/0.2 m L免疫4-6周龄昆明系小鼠,通过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布鲁氏菌Ig G抗体和IFN-γ细胞因子,同时分离脾脏,CFU计数布鲁氏菌胞内菌数量;用2308强毒株以3×108CFU/0.2 m L腹腔感染各组免疫10周后小鼠,脾脏CFU评价各受试组小鼠的免疫效果。结果表明:在细胞水平,紫外线照射后的布鲁氏菌基因突变株其CFU较紫外线非照射组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均高于S19胞内菌CFU;与S19疫苗株相比,2308△rwbk A和2308△rery紫外线照射组与其对应的2株紫外线非照射组在不同检测阶段,其Ig G和IFN-γ含量水平相当,但2308△romp25紫外线照射菌株组在第6、8周,其Ig G和IFN-γ含量均高于2308△omp25紫外线非照射菌株组和S19免疫组,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0.01P0.05);攻毒实验表明:经过紫外照射的romp25缺失株产生的保护力高于其它未经过紫外照射的缺失株,但低于S19疫苗株免疫效果。结论:紫外诱变株romp25毒力进一步降低而且能够产生一定的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NLRP3炎症小体在布鲁氏菌侵染小鼠巨噬细胞过程中活化介导的炎症反应,建立牛种布鲁氏菌2308株侵染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的模型,侵染比例100∶1(细菌∶细胞),RT-PCR技术检测细菌侵染过程中NLRP3炎症小体相关分子NLRP3和Caspase-1 m RNA的变化水平;Western blot分析NLRP3和Caspase-1在蛋白水平的变化;ELISA检测感染细胞上清中炎症因子IL-18和IL-1β的释放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布鲁氏菌感染小鼠巨噬细胞后NLRP3和Caspase-1 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5),炎性因子IL-1β和IL-18的含量也显著升高(P0.05)。结论:布鲁氏菌感染可激活NLRP3炎症小体,为进一步研究布鲁氏菌感染引发致病机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研究构建了羊布鲁菌16M DK63_426基因缺失株,分析其在细胞内的生存繁殖和致炎能力。方法以羊布鲁菌16M株基因组为模板,利用融合PCR技术将DK63_426基因的上下游同源臂和卡那抗性基因融合,连接到克隆载体上,通过基因重组构建布鲁菌16M DK63_426基因缺失株16MΔDK63_426,观察布鲁菌亲本株16M和16MΔDK63_426的生长变化趋势,建立侵染小鼠巨噬细胞RAW264. 7模型,检测亲本株和缺失株16MΔDK63_426在胞内的生存能力,检测IL-6、TNF-α细胞因子释放量。结果成功构建了16MΔDK63_426;在体外相同培养条件下该缺失株与亲本株生长趋势相似,培养12 h即进入对数生长期,30 h进入平台期; 16MΔDK63_426在浸染RAW264. 7细胞12 h胞内存活率极显著低于亲本株(P0. 01),在浸染8 h时IL-6的分泌量缺失株组均显著低于亲本株(P0. 05),TNF-α的分泌量缺失株组均显著高于亲本株(P0. 05),在侵染12 h时IL-6的分泌量缺失株组均极显著低于亲本株(P0. 01),TNF-α的分泌量缺失株组均极显著高于亲本株(P0. 01)。结论 DK63_426基因的缺失可影响布鲁菌的胞内存活,影响相关炎症因子的表达,为布鲁菌感染机制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布鲁氏菌胞内寄生的机制,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对进入巨噬细胞的布鲁氏菌的数量进行检测,克隆了绵羊种布鲁氏菌019株的16SrRNA基因和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的GAPDH基因。以16SrRNA基因和巨噬细胞GAPDH做为内参基因,将二者的比值作为检测布鲁氏菌进入巨噬细胞数量多少的指标,建立绵羊种布鲁氏菌019株侵染巨噬细胞不同阶段的感染模式。结果表明:在绵羊种布鲁氏菌019株侵染巨噬细胞15min~1h,16SrRNA与GAPDH的比值缓慢上升,侵染1~4h中,16SrRNA与GAPDH的比值急剧上升,说明在此阶段,细菌侵入细胞中的数量显著增多。  相似文献   

8.
探讨结核分枝杆菌小分子热休克蛋白Hsp16.3基因缺失突变菌株对感染小鼠肺泡巨噬细胞凋亡率的影响及其时相性变化。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检测及鉴定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小鼠肺泡巨噬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时期感染小鼠肺泡巨噬细胞凋亡率,比较结核分枝杆菌Hsp16.3基因缺失突变株与正常株感染小鼠肺泡巨噬细胞凋亡率的时相性变化。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结果显示:结核分枝杆菌国际标准强毒株H37Rv株、结核分枝杆菌国际标准强毒株H37Rv株Hsp16.3基因缺失突变株(△H37Rv)、卡介苗菌株(BCG)以及卡介苗株Hsp16.3基因缺失突变株(△BCG)均被小鼠肺泡巨噬细胞大量吞噬。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结果显示:小鼠感染△H37Rv菌株后,巨噬细胞的凋亡率逐渐上升,至感染7d时达到高峰,随后逐渐降低,1~7d内,各时间段△H37Rv感染组巨噬细胞凋亡率均显著高于H37Rv感染组,9~11d内,△H37Rv感染组巨噬细胞凋亡率反而低于H37Rv菌株组,但13~15d内,△H37Rv感染组巨噬细胞凋亡率又呈现出比H37Rv感染组高的现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G组凋亡率1~7d内呈现明显下降趋势,7d后巨噬细胞凋亡率变化趋于平稳,且1~5d内,△BCG组凋亡率显著高于BCG组(P<0.05),7~15d内,△BCG组与BCG组巨噬细胞凋亡率无明显差异。结果表明:与结核分枝杆菌H37Rv株野生株相比,结核分枝杆菌H37Rv株Hsp16.3基因缺失突变株在感染的早期和晚期对小鼠肺泡巨噬细胞有更强的致凋亡作用,而这种致凋亡作用与结核分枝杆菌小分子热休克蛋白Hsp16.3基因的缺失相关,说明在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早期和晚期,结核分枝杆菌小分子热休克蛋白Hsp16.3的表达能够抑制宿主巨噬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布鲁氏菌四型分泌系统VceC蛋白的功能,构建牛种布鲁氏菌2308参考株△vceC的基因突变株,本研究以牛种布鲁氏菌参考株2308的分泌蛋白VceC为研究对象,以牛种布鲁氏菌参考株基因组为模板,高保真(pfu酶)扩增VceC基因的上下游同源臂基因;以卡那抗性基因质粒为模板高保真扩增卡那抗性基因,运用融合PCR将上下游同源臂和卡那抗性基因融合,用TA克隆的方法将融合片段连接到克隆载体上,再用电转化的方法将载体转入布鲁氏菌2308感受态细胞中,最后用卡那抗性筛选并检测其遗传稳定性。将亲本株2308缺失株2308△VceC在相同起始浓度下震荡培养,观察其生长变化趋势;侵染人胚胎滋养层细胞(HPT-8),比较其在胞内的生存能力。结果显示:利用T载体克隆和抗性替换的方法成功构建了2308的VceC的突变株,与亲本株相比,2308△VceC在体外培养生长趋势与亲本株相似,在12 h时进入对数生长期,30 h时进入平台期,胞内CFU显示侵染12 h后缺失株胞内细菌数量明显下降,亲本株2308和2308-Δ VceC缺失突变株在12 h时差异显著。本研究为布鲁氏菌Ⅳ型分泌系统的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为探析大豆斑疹病菌(Xanthomonas axonopodis pv.glycines,Xag)基因组中唯一注释编码内切甘露聚糖酶(mannan endo-1,4-β-mannosidase,ManA)基因是否参与Xag的内切甘露聚糖酶活性及其他功能,采用同源重组策略创制了Xag的manA基因缺失突变株(ΔmanA)...  相似文献   

11.
探讨不同毒力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对小鼠肺泡巨噬细胞转铁蛋白受体(TfR)和铁蛋白(Fn)表达的影响及其时相性变化。利用制备的卡介苗(以下简称BCG)和结核分枝杆菌国际标准强毒株H37Rv株(以下简称H37Rv株)悬液,分别经小鼠尾静脉注射,建立各组小鼠感染模型,各组小鼠感染模型建立成功后,分别于第1、3、5、7、9、11、13、15天,进行各组小鼠肺泡灌洗,收集小鼠肺泡灌洗液,获取各组小鼠肺泡巨噬细胞。应用ELISA方法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各组小鼠肺泡巨噬细胞TfR和Fn的表达。利用ELISA方法检测各组小鼠肺泡巨噬细胞TfR的表达结果显示:H37RV组与BCG组小鼠肺泡巨噬细胞TfR表达均高于空白对照组,在感染第7、9、11天差异最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各组小鼠肺泡巨噬细胞TfR表达结果显示:于模型建成后第7、9、11天,H37RN组、BCG组、空白对照组三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ELISA方法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各组小鼠肺泡巨噬细胞内Fn表达结果显示:于模型建成后第7、9、11天,H37RV组与BCG组的小鼠肺泡巨噬细胞内Fn表达量明显减低,并且于第7天时表达量最第,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小鼠,导致小鼠肺泡巨噬细胞TfR的表达增高,而Fn的表达降低。不同毒力的结核杆菌感染后Fn蛋白表达差异并不明显,而不同毒力的结核杆菌感染后TfR蛋白的表达有差异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支链氨基酸(Branched-chain amino acids,BCAAs)对训练小鼠抗疲劳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50只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B1、B2、B3、B4)和对照组(C)。实验组分别灌胃补充BCAAs0.45、1.25、3.75和10g/kg.d,对照组灌胃生理盐水。各组小鼠5周递增负荷游泳训练后进行力竭游泳并取材。观察BCAAs对小鼠脑组织5-羟色胺(5-HT)、血氨(PA)和力竭游泳时间的影响。结果实验组小鼠血氨含量升高,脑组织匀浆中5-HT含量下降,但力竭运动游泳时间均显著延长。结果血氨浓度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大,C与B1组相比血氨水平无显著性差异,但明显低于B2、B3、B4组(P〈0.01);C组小鼠5-羟色胺浓度显著高于实验组(P〈0.01),实验组间随着补充剂量的增大5-羟色胺浓度减小;实验组小鼠力竭游泳能力明显强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间,B2、B3组小鼠力竭时间明显长于B1组(分别为P〈0.05,P〈0.01),B4组力竭时间与B1、B2、B3组相比则下降。结论BCAAs能够对抗运动性疲劳的发生发展,增强运动能力,但具有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13.
王凯  黄丽洁  苟鹏  贾琳  陈华 《实验动物科学》2010,27(5):37-39,44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复合麻醉方法对幼龄小型猪的麻醉效果。方法将l2头中国农大幼龄小型猪分成两组,每组6头。A组:戊巴比妥钠(15 mg/kg)与速眠新Ⅱ(0.1 mL/kg)联合应用,采用不同部位肌肉注射给药;B组:氯胺酮(10 mg/kg)与速眠新Ⅱ(0.1mL/kg)按比例混合后,采用肌肉注射给药。麻醉后对动物实施腹腔探查术,观察动物麻醉维持时间、镇痛效果、呼吸频率(BR)、心率(HR)、血压(BP)、血氧饱和度(SpO2)及术后苏醒情况。结果两种方法麻醉后,动物分别在(10±2)min、(5±1)min进入麻醉状态(P0.05),麻醉维持时间分别为(46±14)min、(43±9)min(P0.05),术后苏醒时间分别为(54±11)min、(34±12)min(P0.05)。在麻醉维持时间内呼吸频率分别为(33±7)次/min、(36±9)次/min(P0.05),心率分别为(113±14)次/min、(92±11)次/min(P0.05),血压分别为(118±17)mmHg、(109±14)mmHg(P0.05),SpO2分别为(99±0.5)%、(95±1.5)%(P0.05)。结论两种麻醉方法均能达到良好的麻醉效果,比较而言,氯胺酮联合速眠新Ⅱ麻醉安全性高且术后苏醒快,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4.
灯盏花素对缺血性记忆障碍和血脑屏障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行为观察和生化检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灯盏花素对小鼠缺血性记忆障碍和血脑屏障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前脑重复缺血再灌注使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显著下降(P〈0.01),同时伴随脑内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上升(P〈0.01)、脑组织伊文思蓝(EB)及水含量升高(P〈0.01).灯盏花素治疗可提高缺血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并使脑组织EB含量下降(P〈0.05和P〈0.01)、水含量减少(P〈0.05),使血脑屏障损伤程度有所减轻;同时,伴随MPO活性的下降(P〈0.05和P〈0.01),炎症反应减弱.提示灯盏花素能减轻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脑损伤,改善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该作用可能与灯盏花素提高脑组织抗血脑屏障损伤和抗炎症反应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魔芋胶对高脂小鼠血脂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建立了高脂小鼠模型.设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及魔芋胶低、中、高剂量组.正常对照组常规饲养,模型对照组生理盐水0.5 mL/d灌胃,魔芋胶各剂量组分别以0.25,0.50和0.75 g.kg-1.d-1魔芋胶灌胃,连续30 d后,尾部取血,测定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和低密度脂蛋白(LDL)的含量;将小鼠处死,取心、肝、脑等组织,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正常对照组小鼠饮食饮水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1);魔芋胶中剂量组小鼠血清中TC含量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正常对照组小鼠血清中LDL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魔芋胶中剂量组小鼠肝脏中SOD活性及低、高剂量组小鼠脑中CAT活性显著升高(P<0.05),魔芋胶低、中剂量组小鼠脑中MDA含量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说明魔芋胶对高脂小鼠具有降血脂和增强抗氧化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饮食限制对高脂小鼠体质量、血脂及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建立了高脂小鼠模型,设模型组和20%,40%,60%饮食限制组(DR20%组、DR40%组、DR60%组),饮食限制28 d,测定小鼠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用开场实验和水迷宫实验测定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解剖小鼠,测定小鼠各脏器系数及Lee’s指数.结果显示:各饮食限制组小鼠体质量、Lee’s指数、脂肪系数、TG含量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DR40%组和DR60%组小鼠肝系数显著大于模型组,脾系数显著小于模型组(P<0.01),而HDL-C含量均高于模型组(P<0.01);DR60%组小鼠TC和LDL-C含量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水迷宫实验中,各饮食限制组小鼠潜伏期显著短于模型组(P<0.05).表明饮食限制对高脂小鼠具有降低体质量和血脂及增强学习记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评价其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2例宫颈癌组织及2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MIF的表达。结果MIF在宫颈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P〈0.05);MIF表达与宫颈癌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与病理类型及肿瘤直径无关联性(P〉0.05)。结论MIF可能在宫颈癌的发生及进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采用足底电击急性应激模型,通过旷场实验和Morris水迷宫实验分别测试小鼠的行为和空间学习记忆能力;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Fos蛋白在海马和前脑皮层的表达.结果显示,与对照组小鼠比较,急性应激组小鼠在新异环境下的自发行为明显降低(P〈0.05,P〈0.01),而在水迷宫实验中,急性应激组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明显提高(P〈0.05,P〈0.01);与对照组小鼠比较,急性应激组小鼠海马CA1区、齿状回和前脑皮层c—Fos蛋白的表达在应激后1h明显增强(P〈0.05,P〈0.05,P〈0.01).结果提示,急性应激所致小鼠空间学习记忆功能的改变可能与c—Fos蛋白表达的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使用围术期心理支持疗法的全麻患者焦虑情绪、术后疼痛以及对麻醉医生满意度等方面的影响。方法选择拟在全麻插管下行下腹部手术的患者100例,均分为两组:A组患者使用围术期心理支持疗法进行术前访视、术中管理、术后随访;B组患者采取常规围术期访视、管理。两组患者于术前一天、术前10分钟、术后一天完成各类情绪量表的自评以及对麻醉医生满意度的评分。结果术前一天两组患者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术前10分钟、术后一天:A组患者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5);且抑郁焦虑症状轻微或正常者构成比明显高于B组(P0.05)。A组患者对麻醉医生满意度评分更高,麻醉中生命体征更平稳,苏醒时间更短(P0.05)。结论合理使用围术期心理支持疗法可缓解全麻患者焦虑情绪、提高患者对麻醉医生的满意度,是值得推广的一系统、全面的麻醉医生围术期访视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瑞替普酶与国产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和副作用。方法:将172例AMI病人随机分两组。瑞替普酶组94例,给予瑞替普酶20mU,分2次,每次10mU,间隔30min静脉推注;尿激酶组78例,先予尿激酶100×10^4U静脉推注,后予100×10^4U溶于5%GS150ml内,30min内静脉滴注。两组均用注射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其余治疗也相同。结果:瑞替普酶组与尿激酶组的血管开通率、开通时间分别为85%与63%;(0.80±0.52)h与(1.36±0.55)h(P〈0.05);CK和CK-MB峰值及峰值时间: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副作用:轻度出血率在瑞替普酶组与尿激酶组分别为4%与9%(P〈0.05)。结论:瑞替普酶治疗AMI的疗效优于尿激酶,且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