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中西文学作品中的英雄形象范式与作品文字中呈现的英雄感具有相同之处,但其间存有的差异性也是显然的,其中的原因可追溯到作家英雄心态的差异。本篇论文试图从英雄心态的致力点上剖析中西作家英雄心态最本质的差异,即“人格境界”与“人性探索”的不同,以期为解析中西有关文学文本的不同审美特征提供一个视角。  相似文献   

2.
朱丽 《咸宁学院学报》2008,28(1):110-112
由于受汉语思维的影响,高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方向毕业论文无论是在词汇方面还是句法方面都普遍存在着汉语负迁移现象,致使英语论文中充满了很浓的汉语味道,从而影响了论文的质量。为了减少汉语负迁移对学生论文的作用,就要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充分认识中西思维差异,强调跨文化意识;加强文学作品阅读,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  相似文献   

3.
重“理论”与重“实用”体现了中西传统思维差异的一个方面,这一差异使中西学术走上了两条不同的道路,同时也证实了理论学科强大的生命力。对这一差异及其产生的结果的研究为美学发展应采取的学术态度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4.
译好中国名菜,必须了解中西饮食文化之差异、中西菜命名特点及其产生的历史渊源,并灵活使用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三个方面 ,对中西传统绘画艺术作了比较。在内在因素方面 ,中西绘画艺术起源的文化背景不同 ,在空间事物的观察方式上不同。在审美追求方面 ,西方绘画重“写实” ,中国绘画重“写意”。在艺术表现方面 ,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法均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在各种交际场合中西语言在表达上的不同现象,也阐述了造成这种差异的文化根源。在 阐述中力图挖掘中西文化在价值观念、文化渊源、社会礼仪、社会关系等方面存在的巨大差异。  相似文献   

7.
哲学形而上学由现象世界的考察而导向关于存在之终极实在性的思考.所谓现象的"真实性"问题实质上原于事物存在与时间关系的追索.事物总是在时间中呈现出流变性,因而流变性本身便被视为存在的现象,由此而导向关于永恒不变的实在性或真理本身的思考.对柏拉图哲学关于世界的二重区分及其消解的模式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考察,并以此为基点而论述了中国哲学形而上学之建构的特点.以"道"为元概念的中国哲学形而上学,在建构上不存在二重世界的区分与对立;中西关于"永恒"概念的理解存在着重大差异.关于这种差异的形成及其对中西民众之文化与生活理念的影响,亦作了简要考察.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三个方面,对中西传统绘画艺术作了比较,在内在因素方面,中西绘画艺术起源的文化背景不同,在空间事物的观察方式上不同。在审美追求方面,西方绘画重“写实”,中国绘画重“写意”。在艺术表现方面,表面形式和表面手法均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
尹向龙 《吉安师专学报》2004,25(B12):203-205
本文介绍了在各种交际场合中西语言在表达上的不同现象,也阐述了造成这种差异的文化根源。在阐述中力图挖掘中西文化在价值观念、文化渊源、社会礼仪、社会关系等方面存在的巨大差异。  相似文献   

10.
中西思维方式、文化背景的不同导致中西语言表达上的差异。无灵主语句在英语句型中运用十分普遍,是英语特殊的语言现象。而汉语倾向运用有灵主语句。英汉两种语言在这种句子结构方面的差异无疑给翻译实践带来了困难。本文通过分析英汉句式表达差异并结合实例,探讨无灵主语句与有灵主语句在英汉互译中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1.
汉英两种语言在表现形式及各自承载的化内容方面存在差异,而“异化”的翻译在处理带有化差异的本时具有显的优势,是化传播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2.
端木蕻良的创作参与了凝练民族风格的文学现代化进程。从科尔沁草原的文化养成、个性人物与地方特色以及对待草原的复杂情感几方面进行了论述。认为端木蕻良的文学创作使草原这一承载着独特地域与民族文化特色的文学对象正式进入中国现代文学的关注视野,以一种乡土文学的缩影在中国现代文学中率先发声。  相似文献   

13.
姓名是个体人的符号,承载着丰富的群体信息。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命名方式,西双版纳傣族姓名的各种命名方式蕴含了傣族姓名的多种文化功能。傣族姓名的很多特征与汉族命名是相似的,但也体现出一定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4.
中西方文论对文学功用的认识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总的说来,西方对文学功用的认识是多元的,向纵探挺进的;而中国则是一元的,封闭型的。其原因在于:中西方社会政治制度、思维方式及文论本身的差异对人们的文学观念以及文学的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Humor一词虽然源于古希腊,但当时却不具有其现代的含意,而且除了在少数近代作家中的不多的精辟阐述之外,西方关于幽默理论也是长期以来不得其要。另一方面,中国古代尽管未曾加以确切定名,却不乏真正幽默的作品。所以关于幽默谈不上什么优先权问题,而只有植根于不同文化思维的风格的差异问题。近代意义上的幽默正是以融汇中西文化质素为特征,作为社会进步的产物正日益成为人们精神生活中的一项基本需求,同时也成为促进社会民主建设的利器。在走向信息社会的总趋势下,幽默亦必将步入其历史上空前繁荣的时代。  相似文献   

16.
魏武莲 《科技信息》2011,(11):I0149-I0149,I0416
意象研究是中国文学研究的重要领域。本文重新解读了《白鹿原》中的"白狼"意象,详细阐述了白狼意象的意义所涉以及其意义生成的层面,指出以往研究的不足,进而加深和全面理解"白狼"这一文本中的重要意象。  相似文献   

17.
在培养儿童全方位地观照、描绘对象时,学会运用和判断标准,作出正确的选择;基本明白中、西绘画的不同方式及特点;在学习中开发儿童的智力,帮助儿童顺利地度过苦涩的"转型期",才能真正实施我们的儿童美术教育。  相似文献   

18.
我国古代典籍英译中存在着官职翻译错位的现象,文化的差异和译者的轻视是导致翻译错位的重要原因。我国古代官职名称的翻译可以采用对应法和解释法。对应法能让目的语读者轻松地了解原文意义,还能传递我国的文化因素,但其使用局限性大。解释法可以运用于多种情况,但在文化传递方面要弱于前者。  相似文献   

19.
大众传媒时代及其社会特征使当前中国文学的形态和特征产生了显著的变化,与之相应的是文学功能的某种变迁.在文化产业和消费文化等文化生态下,我们更应关注文学价值和文学性问题,引导和坚守文学独特的美与韵致.  相似文献   

20.
作为文化原型,地域文化往往是以保存整体文化单个或多个文明因子的方式,为整体文化的转换提供一种基础性的支持。在近代中国特定的历史文化语境中,作为地域文化,两浙文化对中国新文学生成的支持,主要表现为两浙作家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融入世界、认识世界的文化感知方式,使之获得了文化转基因的内在催化动力,使两浙作家在以艺术审美方式认识世界和把握世界当中,所采取的文化视角具有一种独创性,从而为推动中国新文学的生成与发展,作出了自身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