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曹颖 《科技咨询导报》2011,(25):225-226
非言语交流在人类交流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很多时候比言语交流有更强大的表达能力。在前人的研究中,非言语交流主要包括三个种类:身体语言、空间语言和言外之意。不同的文化中其表现形式有很大的差异。我的论文尝试从三大方面来研究和对比中英非言语交流的特点,主要是姿势、面部表情等日常生活中的非言语符号。非言语交流的仔细分析对于扩大不同文化间的交流有着建设性的作用。只有了解英语国家的风俗和历史文化背景,才能够无障碍的用非言语交流。  相似文献   

2.
非言语( NOV)语言在交流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使人们在无意识情形下传递自己真实的情感。非言语交流( NVC)可分为四种基本类型:体态语、副语言、环境语和对象语。非言语交流具有一定的文化载体,中西方文化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跨文化视角下的非言语交流探究,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非言语交流手段,尽量避免跨文化交流中不应有的障碍,增进不同文化与语言背景下人们的相互理解,提高交流水平。  相似文献   

3.
言语交际只有在特定的人群中使用才能起到传播作用,而非言语符号却能够部分地为不同文化、不同种族间的社会成员所通用。在西藏地区的信息传播中,非言语符号往往比语言符号包含着更多的隐含意义。非言语符号具有多角度多层次的传播学意义。文章试图对非言语符号在西藏文化传播中的角色和地位进行探究,以期更好地发挥非言语符号在西藏文化传播和对外交流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言语社区理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言语社区理论进行了初步探索。言语社区是指生活在一定地域、具有特定的文化背景和相似的生活方式、在交际过程中遵守相同言语规则的一群人。该社区成员在不同的社会情境中,灵活使用其活用言语知识库中的言语变体与其他成员进行交流,以便得到他们的认同。  相似文献   

5.
刘冬平  张培艳 《科技信息》2011,(35):I0133-I0133
非言语交流方式在教学活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却往往被教师所忽视。本文就非言语交流方式的作用和运用展开讨论.阐述作者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与语言交流相比,非言语交流形式的描写更能刻画出人物内心世界、内心感受,使人物之间的关系更逼真,更有感染力。在小说《牛虻》中,作运用多种形式的非言语交流如人物的表情、眼神、声音、手和身体的动作、衣着打扮和随身物品、生活环境等,深入细致地刻画出小说中的牛虻(亚瑟)、琼玛、蒙太尼是主教等人物的性格与心理。暗示了他们之间复杂而又微妙的关系。正是作恰如其分地运用了非言语交流的形式,才使得小说《牛虻》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深入研究非言语交流形式,不仅能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学作品中的人物、情节等,而且能提高我们鉴赏学作品的水平。  相似文献   

7.
论述了非言语交流的各种特点、内涵,并指出图书馆在读者服务中应科学运用非言语交流技巧,以提高图书馆工作质量,为广大读者提供优质服务。  相似文献   

8.
任何一个先进民族的现代化,都必然和它的传统文化相承传、结合。文章对壮英传统文化进行对比,探讨两种文化中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的关系差异,有助于弘扬壮族文化,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在跨文化交流活动中取长补短,对促进壮族的社会经济发展进步,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导入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探讨了在全球化背景下,英语教学中为什么要导入中国文化和导入什么样的中国文化及如何导入的问题。导入中国文化的原因有二∶全球化背景下跨文化交流中中国文化的缺失,和跨文化交流实践中研究平等交流意识的缺失。就导入什么和如何导入,笔者认为应从以下问题着手:弄清中国文化之精髓;确立平等文化意识;调整英语教材内容,增加母语文化;积极主动地传输中国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提高英语教师跨文化交流的素质。  相似文献   

10.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文化交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不同民族、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主要靠翻译来实现,翻译在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在蒙汉文化交流中,蒙汉翻译需要遵循文化的差异性,因此,一般采取异化翻译。该文将从语言、文化以及翻译三个角度对蒙汉文化交流进行研究,进而凸显出蒙汉翻译在民族文化交流中所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周文雯 《科技信息》2010,(36):158-159
中朝两国文化交流源远流长,中国文化对朝鲜文化的创立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而文学交流是两国文化交流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两国的文学交流至唐代始蔚为大观,后经宋、元、明、清发展到前所未有的规模。本文仅对明朝时期的中朝文学交流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2.
言语行为理论是语用学的核心理论,对外语教学中跨化交际能力培养提供了理论基础。Austin的言语行为三分说和Searl的商接言语行为理论对跨化交际中的话语表达和理解都有很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言语行为理论与《哈姆雷特》中的戏剧反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J.L.Austin的言语行为理论及J.R.Searle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为理论框架,以莎士比亚的悲剧代表《哈姆雷特》作为文本,来说明具有双重语境的戏剧反讽可以从微观言语行为(剧中角色之间的言语交流)和宏观言语行为(剧中人与观众的信息交流)的角度来解读,并证明作者与剧中人物及剧中人物之间的反讽与日常生活中的反讽一样,也可在言语行为理论框架中得以诠释。  相似文献   

14.
从跨文化的角度出发 ,外语教学既表现为一个语言过程 ,又表现为一个文化过程。在外语教学中 ,社会语言、非语言的文化差异是干扰文化进程的重要因素 ,所以我们要针对语言与非言语的差异采取适当的交际教学法 ,使语言交流与非语言交流在外语教学中得到充分运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语言和语用学的角度阐述了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的异同、相互关系及在交际中的应用,对其各自的类别予以细分例证,目的在于在实际交际中关注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并正确运用,以达到成功交流之目的。  相似文献   

16.
随着当前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跨文化交流与传播也日益频繁.基于模因论的视角对跨文化交流进行分析,能更好洞悉和掌握跨文化交流的实质.对于模因而言,其核心以及实质就是模仿,尤其是在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学习者往往通过模仿来扩大传播范围.其实,跨文化交流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交流双方对外来文化模因认知以及接收的过程,在不同的文化的选择过程中,通过对模因形式以及内容进行变异和创新,继而使得跨文化交流能够更好地实现文化的复制和传播.通过模因论以及模因变异来分析跨文化交流过程,能够使得外语学习者更好地接收外来文化,从也同时促进文化交流更为顺畅,更好推动全世界文化以及文明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7.
图书馆服务工作应该提倡和研究非言语交流的必要性及非言语交流的形式与特点,通过多种途径培养与提高非言语交流能力,进而增强服务效果。  相似文献   

18.
刘芳 《科技信息》2007,(32):120-121
本文从言语交际和非言语交际切入,论述了非言语交际的功能。从交际活动中的"人际距离"、"目光视线"、"色彩"、"体态语"等方面,对比分析了中国人与日本人的非言语行为的异同点,以便日语学习者准确地应用到语言交际中。  相似文献   

19.
以言语行为理论为依据,通过分析请求言语行为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差异,从社会、语言、文化三个层次,探讨了英汉请求言语行为存在差异的深层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语意及语用的角度出发,探讨言语行为理论在陈述句中的作用和言语行为在社会文化交际情景中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