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大自然是戴.赫.劳伦斯与威廉.华兹华斯作品的共同主题之一。劳伦斯的自然观充斥着对工业文明的极端憎恨;华兹华斯的自然观则充满对哲理与人性的关注。同时两人都提出了以自然为方向的救世之道。两人自然观既有时代社会背景等因素造成的差异又有一脉相承共性。  相似文献   

2.
1 人和自然的和谐 人是大自然的产物。 随着中世纪神学“创世说”禁锢的破产,一个有着巨大生命力的新的自然观开始萌芽:“自然界不是存在着,而是生成着并消逝着”。地质学的产生,不仅指出了相继形成起来和逐一重叠起来的地层,并且指出了这些地层中保存着已经死绝的动物的甲壳和骨骼,以及已经不再出现的植物的茎、叶和果实。这使得人们必须下决心承认:不仅整个地球,而且地球今天的表面以及生活于其上的植物和动物,也都有时间上的历史。恩格斯在自然辨证法的描述中便概括了从“第一个细胞”产生到最后出现具有“自我意识”的“脊椎动物”的人的过程,从而告诉我们:人是大自然存在着并发展着的产物。人的出现不但依然可以看到大自然本来属性的延续,即人的自然性或生物本能的延续,而且,人由于带着自己的智慧和需求进入一定社会结构和关系之中,也增加了适应这种结构关系的社会性。由此可见,人和自然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这不仅反映在大自然至今仍是人类生活生存赖以进行的物质基础,而且,还反映在人的生命意识积淀中还深深留着慈母般的大自然百般抚爱的印记。人类也永远依恋着生生不息的大自然。  相似文献   

3.
在1990年代,汪曾祺的部分作品对“文革”进行了集中反思。这些作品对政治运动中的种种血腥行为和荒诞现象给予了忠实的记录。汪曾祺认为政治运动的泛滥主要不是因为参与者的政治狂热,而是由于卑鄙的个人私欲的驱动。另外,他还深入梳理了“文革”时代的理论政策,公正评价了“样板戏”等文艺作品,并超出了狭隘的政治视野,对江青、于会泳等人在艺术上的功过进行了客观定位。”  相似文献   

4.
写作教材中将观察的立足点和作品中出现的立足点混为一谈 ;把人称仅限定于叙述的范围之内 ,排斥了其它表达手法的人称问题 ;且将人称等同于作者的立足点 ;这些提法均欠妥当。其实 ,作品中的立足点不是观察的立足点 ,作者的立足点 (即作品中的立足点 )也不是人称。作品中的立足点还有虚实之分 ,在第一人称作品中 ,立足点上为“人”时 ,是实立足点 ;为“物”时则为“虚”立足点。在第三人称作品中 ,无论立足点上是“人”是“物”皆为虚立足点。立足点无论虚实 ,都可以变化 ,为“人”时 ,其变化仅是位移 ;为“物”时 ,其变化除位移外还有对象的更替。虚实立足点可统称为广义立足点 ,狭义的立足点则专指“人”的立足点  相似文献   

5.
初春     
“初春”是反映季节风情的摄影作品。北方三月,冰雪融化,乍暖还寒。在流域宽广的河面上,奔腾的河水似乎带着对春大的向往开始了它的壮阔流程。让人感受到大自然那永不枯竭的生命力。碧绿的河水、形状各异的卵石与波浪相互呼应.在阳光下,呈现出宝石蓝、翡翠绿般的亮丽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西藏报告文学作品为对象,从文化角度对作品中人物的活动进行分析,指出这些人物的活动是对人的生命存在的文化价值的追求,他们的“超越”是对“不完满”的“现状”的“改进”和“改善”,其终极目标是真善美,并简要分析了他们这种追求的文化渊源。  相似文献   

7.
人类在大自然中生存。大自然既以阳光雨露惠及人类,也以狂风暴雨肆虐人间。由于大自然给人带来喜怒哀乐,在人们的语言中也就出现了大量与自然现象,尤其是气候变幻有关的比喻,人们往往把形形色色的社会景象与风云变幻的自然景观联系在一起。试想诗人笔下的“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与《世界知识》封面上的“纵览国际风云评说天下大事”是何等的相  相似文献   

8.
王学  权千发 《科技信息》2012,(35):43-44
普里什文是20世纪苏联文学史上极具特色的人物。作为生态文学的代表作家,在他的作品中能倾听鸟兽之语、草虫之音异。孙犁现代小说家、散文家、作家,被誉为“荷花淀派”创始人。普里什文和孙犁作家虽说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度,但两者对大自然的虔敬和诗意,却有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9.
“80后”生于改革开放的年代,长于祖国社会体制改革、中西文化撞击揉合的时代,这个时代无论从精神层面、物质层面都与过去的年代有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和冲突也深刻地影响了这一代人的成长;由于这是我国“独生子女”政策下新生的一代,其家庭呵护、溺爱,又深刻影响着他们伦理道德观念的形成。本文从正反两个角度认识“80后”,确信他们是祖国充满希望的一代青年人。  相似文献   

10.
五四“非孝”思潮的实质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思想,是“人的觉醒”后的自然要求,而孝道规范本身存在着许多内在的不可调和的矛盾性,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也因此显示出鲜明的时代性与主体情感的复杂性特征,同时,我们也必须注意到,时代主潮的变迁,也是造成中国现代作家书写孝道时在“决绝”与“犹疑”之间徘徊的重要因素。五四时代是个性解放、反抗传统的狂歌猛进时代,“非孝”成为当时作家书写孝道时的主流化选择,而到40年代,随着抗战的深入,民族解放成为时代的主潮,传统文化的命运与现代国家、现代民族的命运复杂地纠结在一起,因而具备了崭新的救亡意义,孝道的积极性意义得到重新张扬。  相似文献   

11.
问题小说、人生派与浪漫抒情派作家小说创作的价值取向朱晓江这是一批与时俱进的作家,“五四”的时代思潮将他们推到了文学的前沿阵地。潮涨潮落,当他们完成自己在文学史上该担的职责时,留下了一批数量颇为可观的作品,任后人评说。阅读这些作品,我们发现,尽管受着同...  相似文献   

12.
《女性与自然》是美国作家和激进主义者苏珊格里芬最具影响力的作品,是一部生态女性主义里程碑式的作品。该作品突破了传统自然文学独白性的文体概念,呈现出对话性。贯穿全文的两种声音的对话,象征着父权制思想和与之对抗的“女性与大自然”之间的交锋,揭露了父权制思想对女性的压迫和对自然的掳掠。该书不仅批判了父权制的二元论思维模式,还表现出事物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关联”的生态女性主义伦理观念。值得一提的是,尽管格里芬在作品中一直力图避免使用等级制二元论,但她用女性——自然和男性——文化相比照的方法却在无形中削弱了该作品体现出的反对等级制二元论的力量。  相似文献   

13.
华兹华斯1770年出生于英格兰北部的坎伯兰湖区(Cumberland)。他是英国浪漫主义文学史上的一个领袖人物。大自然是他诗歌歌颂的主要主题,他因此也被誉为“崇尚自然主义者”(“Worshipper of Nature”)。他通过对大自然的描写表达他对大自然的真切的爱,他认为大自然除了给人以感官之美外,还给人带来智慧和力量。1797年诗人华兹华斯与塞·特·克勒律治共同出版了《抒情歌谣集》(Lyrical Ballads),标志着英国浪漫主义文学时期的开始。  相似文献   

14.
爱情婚姻一直是中国古典文学作品表现的主题,作为话本总集的“三言”当然也不例外。值得注意的是“三言”中的婚恋世界与前代婚恋作品有所不同:不仅作品的主人公开始由“才子佳人”向市井细民嬗递,而且无论其表现形式抑或是精神蕴涵都超越了以往的模式,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显示出独特的时代风采,表现了市民所特有的婚恋观。 一 “三言”的编选者冯梦龙生活在商品经济发展的晚明时期,这时期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出现,也产生了一个以具有相当规模与实力的商业手工业者为中坚的市民阶层。冯  相似文献   

15.
恶化的地球生态环境开始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人们开始追求“绿色”、追求“生态”、追求“(?)真”,在“人定胜天”与“人是自然的奴隶”之间,选择了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开始认识到环境意识是一种高层次的文明,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基础,进而产生了生态旅游;生态旅游是强调维护人——地和谐统一的一种旅游方式,是保护性旅游;是有目的地前往自然地区了解环境的文化和自然历史,是绿色旅游。  相似文献   

16.
《劝导》是英国19世纪初杰出的女小说家简·奥斯丁的最后一部作品,尽管有些人认为这是她最乏味、最缺少喜剧气氛的一部小说,但在戴维·戴彻斯看来,它是“所有有经验的奥斯丁读者最终最为推崇的一部小说”,也是“最具洞察力和最成熟”[1]的一部作品。那么,这部小说的“洞察力”和“成熟”表现在何处呢?依笔者之见,它的重要表现之一即在于它那不同于作者以往作品的独特的浪漫主义色彩。一、理性主义和浪漫主义18世纪在英国文学史上被称为“理性时代”,它的主要特征是“人是理智的而社会是理性的,特别是当人受了正当的教育,社会经过贤明的设计…  相似文献   

17.
五四“非孝”思潮的实质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思想,是“人的觉醒”后的自然要求,而孝道规范本身存在着许多内在的不可调和的矛盾性,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也因此显示出鲜明的时代性与主体情感的复杂性特征,同时,我们也必须注意到,时代主潮的变迁,也是造成中国现代作家书写孝道时在“决绝”与“犹疑”之间徘徊的重要因素。五四时代是个性解放、反抗传统的狂歌猛进时代,“非孝”成为当时作家书写孝道时的主流化选择,而到40年代,随着抗战的深入,民族解放成为时代的主潮,传统文化的命运与现代国家、现代民族的命运复杂地纠结在一起,因而具备了崭新的救亡意义,孝道的积极性意义得到重新张扬。  相似文献   

18.
乔治.艾略特因其作品对道德的严肃探讨和对人性的关怀被当代英国批评家利维斯列为英国文学史上的“伟大传统四大家”之一,在其作品中,艾略特以独特的女性视野塑造了维多利亚时代的女性形象,以写实主义的手法“如实再现”了维多利亚时代的“妇女问题”,即妇女在职业、教育和婚姻方面所面临的困境和困惑。其作品如镜子般地反映了维多利亚时代的“妇女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花花草草、山山水水总是和文化血肉相连,难舍难割,故文学中有咏物诗、山水诗,绘画有花鸟画、山水画,书法有鸟虫书、宇象体。这些文艺形式无不是人类热爱大自然、讴歌大自然和反映生活所创造出来的精神产物。“万物静观皆自得”,任何事物任何时代都有它的本质和丰厚内涵,能静观者方得其妙。所以在生活中我们务必练达人生的慧眼,练达独持的观世察物方法,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大思想家孔夫子观察兰花便观出了“芝兰生于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的幽贞品  相似文献   

20.
彭霞 《皖西学院学报》2003,19(1):116-118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哈代的“性格与环境”小说的主要特点。在此基础上,从以下两方面探讨了这些特点在《德伯家的苔丝》一书中的运用。第一,苔丝的灵魂所在——纯洁的本性。第二,自然环境和特定环境与主人公相互感应、和谐统一的具体表现。不仅向读者展示了大自然的女儿苔丝纯洁、美丽、勤劳、忍耐等性格特点,更详细地说明了她作为大自然的女儿,是如何感应大自然、融入大自然,并最终回归大自然与其浑然成一体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