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从去年9月以来,在黎巴嫩的贝鲁特西区、南郊和南部赛达、苏尔一带的巴勒斯坦难民营,巴勒斯坦武装力量与黎巴嫩穆斯林什叶派“阿迈勒运动”组织民兵之间断断续续发生了多次激烈战斗,战火至今仍未完全平息。据巴解执委会主席阿拉法特说,到12月中旬,这些冲突已使8万多巴勒斯坦难民流离失所,3,500多人失踪或被关押,还有3,000多人伤亡。这些冲突的重心从贝鲁特转到了黎巴嫩南部地区。黎巴嫩南部是“阿迈勒运动”  相似文献   

2.
钮松 《世界知识》2020,(17):50-51
8月4日,黎巴嫩首都贝鲁特的港口发生硝酸铵大爆炸,伤亡惨重,约30万民众无家可归,整座城市进入紧急状态。作为亚非欧陆海地缘交汇处与多个宗教文明交织的中东国家,黎巴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场冲击力近乎小型核爆的重大灾难将黎巴嫩脆弱的一面暴露在世人面前,对黎政局的冲击也是巨大和深远的。  相似文献   

3.
饱尝战乱之苦的黎巴嫩,从今年6月以色列入侵以来,又经历了一场大规模的战乱。半壁河山被以色列占领,首都贝鲁特西区受到严重破坏。据估计,黎巴嫩在这场战乱中头三个月的经济损失达40亿美元,近5万人伤亡在以  相似文献   

4.
巴解与以色列、黎巴嫩于8月19日达成了关于巴解及其武装力量撤出贝鲁特西区的协议。8月21日开始分批按商定的时间表撤退,至9月初已全部撤完。1万2千多名巴解游击战士分别转移到8个阿拉  相似文献   

5.
追风人物     
《世界知识》2020,(2):78-79
戈恩从日本逃往黎巴嫩2019年12月31日,多家欧美媒体报道,取保候审的雷诺—日产—三菱联盟前主席卡洛斯·戈恩在日本检方严密监视下逃离位于东京的住所。戈恩在同一天发表声明向外界证实自己已回到黎巴嫩。随后,日方通过国际刑警组织向已回到黎巴嫩家中的戈恩发出红色通缉令,但日本与黎巴嫩没有引渡协议,黎巴嫩国内法也规定不向外国政府引渡本国公民。戈恩的另一个国籍国法国政府也明确表示,"如果戈恩来到法国,我们将不会引渡他,因为法国从不引渡自己的国民"。  相似文献   

6.
黎巴嫩     
风光秀丽的国家黎巴嫩是地中海东岸的一个阿拉伯国家。南与以色列接壤,东南面和北面与叙利亚阿拉伯共和国为邻。境内多山,地势高亢,气候温和,风景优美,是中东著名的游览地。黎巴嫩的山区,每年积雪可达四个月至半年,形成白雪皑皑十分美丽的雪峰景色。据说黎巴嫩这个名称,即渊源于阿拉伯语的“白色”(Leben)一词。黎巴嫩沿海城市和山区布满了豪华的旅馆和俱乐部,供外国游客享用。黎巴嫩每年从游览事业中,大约可以获得一亿五千万黎镑(1黎镑等于0.45美元)的收入。黎巴嫩的面积为一万零四百平方公里。据1960  相似文献   

7.
钮松 《世界知识》2023,(12):48-49
<正>5月初,美国驻黎巴嫩大使馆在社交媒体发文,高调展示其巨型新馆建设进展。然而,这种“晒馆”行为非但未如愿获得广泛点赞,反而激起国际社会的质疑与批评。美国驻黎巴嫩大使馆新馆距黎巴嫩首都贝鲁特市中心约13公里,占地43英亩(约17.4万平方米),相当于21个标准足球场的面积总和,约为美国白宫占地面积的2.5倍。据报道,  相似文献   

8.
颜旭 《世界知识》2008,(11):48-49
5月15日,黎巴嫩各政治派别同意重启对话,这使自5月6日起迅速恶化的黎巴嫩局势暂时得到缓解。在这十天中,内战的阴霾一直笼罩在黎巴嫩上空,石块、棍棒、浓烟、烈火、枪弹、火箭弹给贝鲁特再次留下道道伤痕,武装冲突还蔓延至黎北部城市和中部山区等地。据不完全统计,这场冲突在黎巴嫩全国已造成81人死亡,200多人受伤。  相似文献   

9.
7月15日,美国派遣军队在黎巴嫩登陆,对黎巴嫩进行武装侵略。美国这种彻头彻尾的侵略行为,是对黎巴嫩和全世界人民的挑衅,不但黎巴嫩人民不能容忍,全世界人民都不能容忍。美国军队必须从黎巴嫩滾出去!美军在黎巴嫩登陆的时间,正是伊拉克人民推翻反动的哈希姆王朝,建立反帝国主义的共和国的第二天。这说明美国军队在贝鲁特登陆,不仅仅是对黎巴嫩的进攻,而且是对伊拉克的进攻,正是所谓“项庄舞  相似文献   

10.
蕞尔小国黎巴嫩历来都是各种国际势力激烈角逐的场所:黎巴嫩与叙利亚历史上关系特殊。在奥斯曼帝国统治的400年间,有350年两国是在一起作为“大叙利亚省”存在的,1920年又皆由法国托管。黎巴嫩独立以来,叙利亚坚持在黎有特殊利益,至今仍有两万叙军人在黎驻扎;黎巴嫩与巴勒斯坦关系微妙,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后,大批巴难民涌入黎巴嫩,巴方各种武装力量也屡屡从黎境内袭扰以色列,其引发的矛盾直接酿成黎巴嫩内战,至今仍有近50万巴难民滞留黎境内;亲伊朗的真主党在黎巴嫩南部及贝卡谷地建立反以基地,使黎巴嫩与伊朗的关系也变得复杂;黎巴嫩与以色列则一直处于敌对状态,以军撤出黎南部后,边境局势虽有缓和,但仍存在许多激化局势的诱因。由于黎巴嫩与周边国家关系复杂微妙,它在盘根错节的地区冲突中自然难以独善其身。伊战后,美国曾指责黎巴嫩藏匿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遭到黎巴嫩政府断然否定。  相似文献   

11.
近两个多月来,黎巴嫩局势更形恶化。持续了十年的战乱,看不到了结迹象,而且各教派为扩大自己的势力和地盘,冲突愈演愈烈。各派力量的对比在战乱中也发生了变化。民族团结政府已处于瘫痪状态,无力控制局势。英国《外事报道》说,黎巴嫩正分裂为以教派为基础的若干行政区,各自为政。去年4月,黎巴嫩各派经过反复协商成立了民族团结政府。那时,总理卡拉米曾说,黎巴嫩历史结束了“消极阶段”,开始了“积极阶段”。其后,黎巴嫩局势确曾一度稍见稳定。政府执行的“大贝鲁特安全计划”以及山区和沿海公路的“安全计划”,也曾有一些进展。但是,没有多久,这种局面就被内战的炮火破坏了。此后的局势就如一团乱麻,愈发难以治理。  相似文献   

12.
据统计,今年头6个月,涌入联邦德国的外国移民高达4.2万多人,大大超出1985年的人数。1985年以前涌入联邦德国的移民总数已达7.4万人。在这些移民中最终可获得永久居留权的仅占16%。虽然移民中绝大部分是以“政治避难”为其居留理由的,但据官方人士称,其真正原因是经济而不在政治。移民主要来自黎巴嫩、加纳、印度、伊朗等国家。根据联邦  相似文献   

13.
近来,延宕9年之久的黎巴嫩西方人质问题出现了令人鼓舞的转机。8月8日,被黎巴嫩“伊斯兰圣战组织”囚禁1940天的英国电视记者麦卡锡突然获释。11日,被同一组织扣押5年的美国作家特蕾西和被关押60多个小时的法国医生莱勒亦继之获释。这使多年未见  相似文献   

14.
地中海上的明珠黎巴嫩是地中海东岸的一个独立国家,面积一万零四百平方公里,人口一百五十万人,主要民族是阿拉伯族。黎巴嫩和其他阿拉伯国家一样,有悠久的文明史。从公元七世纪时起,它是阿拉伯帝国的领土。到十六世纪,土耳其人入侵,黎巴嫩沦为奥斯曼帝国的一部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奥斯曼帝国解体,黎巴嫩成为法国的委任统治地。黎巴嫩人民几百年来为了反抗异族的统治而进行前仆后继的英勇斗争。在第  相似文献   

15.
黎巴嫩的局势常常是动荡多变的。去年岁尾以来的情况更是如此。去年12月28日,黎巴嫩三大主要民兵组织:基督教“黎巴嫩力量”,穆斯林什叶派“阿迈勒”运动、穆新林德鲁兹派社会进步党,在叙利亚主持下达成了和平协议。人们纷纷发出评论,希望它是“结束黎巴嫩内战的重要步骤”、是各派力量“打了十年,准备和解”的表现,是灾难深重的黎巴嫩有了转机和希望的征兆。但是,无情的内战炮火很快就摧毁了人们的希望。三方协议还没正式生效就夭折了。黎巴嫩各派力量及其支持者正围绕着对三方协议的态度而频繁活动,重新组合。黎巴嫩已陷入新的政治危机中,并孕  相似文献   

16.
8月3日和4日,在北京首都机场,中国政府为缓解黎巴嫩目前面临的人道危机而向黎政府提供的一批紧急人道主义物资援助分批装机启运。援助物资主要包括小型发电机、帐篷、毛毯、卫生装备和部分药品等,先由专机运至约旦,再转运至黎巴嫩首都贝鲁特。以色列对黎巴嫩的军事打击使黎巴嫩  相似文献   

17.
2月14日,在全世界有情人喜度佳节之际,黎巴嫩人却得知了一个痛苦消息:有“黎巴嫩先生”之称的著名政治家拉菲克·哈里里丧生于一起汽车炸弹事件中。作为黎巴嫩政治棋盘重要一粒棋子的哈里里之死,在黎巴嫩和中东引起不小的震动。1944年11月1日,哈里里出生于黎西部著名海港城市西  相似文献   

18.
人们最近似乎很难把以色列总理佩雷斯与中东和平推进者的形象相联系。他下令武装袭击黎巴嫩,甚至一直炸到贝鲁特郊区和贝卡谷地,造成大批黎巴嫩居民伤亡和逃离家园;封锁黎巴嫩海上交通,炮轰沿海  相似文献   

19.
黎巴嫩是一个拥有主权的独立国家,这个国家的命运却不一定掌握在黎巴嫩人手上。  相似文献   

20.
在以色列侵略者大规模军事进攻下,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正经历着它斗争史上极为严重的时刻。它在黎巴嫩南部的基地已经沦陷,在黎的50多万巴勒斯坦人有40%已陷于敌后。大约有5,000名巴勒斯坦游击队战士被俘。大批战士转入地下,从事游击活动。巴解总部所在地贝鲁特西区被以色列地面部队从东部和南部包围。北面和西面是大海,处在以色列海军炮火的威胁之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