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帕金森失眠患者治疗过程中的药学监护作用。方法临床药师根据患者疾病史、用药史、个人具体情况、药物相互作用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等,对患者进行药学监护提供更为合理的用药指导和相关治疗建议,为医师用药提供参考。结果临床药师根据专业所长参与患者治疗方案的制定,并进行用药指导和出院教育,促进合理用药。结论临床药师可协助医师优化用药方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2.
探讨临床药师参与结核并隐球菌性肺炎患者治疗的药学监护切入点。临床药师对1例结核并隐球菌肺炎患者进行密切观察和随访,参与制定个体化的给药方案,监测疗效和药品的不良反应,并给患者提供用药教育。临床药师通过给患者提供药学监护,明显提高了药物治疗效果。临床药师为患者进行个体化的药学监护,可协同医师优化药物治疗方案,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临床药师在心血管疾病治疗过程中实施临床药学监护的方式。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风湿性心脏病并发房颤、左肾动脉栓塞,支架术后患者药学查房,通过与医师交流,制定合理用药方案并向患者进行用药教育等手段探索药学监护的模式。结果通过临床药师参与的治疗团队的治疗,患者治愈,转出CCU。结论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药学实践,可显著改善患者依从性,促进用药安全性和合理性的改善。  相似文献   

4.
探讨肠外营养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原因、治疗方法、后续转归治疗注意事项及药学监护要点。临床药师通过参与1例肠外营养致胆汁淤积型肝损害患者的不良反应鉴别及药物治疗,分析总结整个治疗过程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及后续治疗注意事项,并提供药学监护。长期经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患者,发生药物性肝损害可能较大,用药前应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密切监测患者肝功能指标。临床药师参肠外营养致胆汁淤积型肝损害患者的不良反应鉴别分析,药物治疗及提供药学监护,可为有效预防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引起药物型肝损害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参与心内科住院患者的药物治疗并提出药学服务的工作重点。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高血压病合并心律失常、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制定治疗用药方案,对降低血压、联合用药、肾功能不全合理用药等进行个体化的药学服务。结果临床药师及时发现并解决了药物治疗中的相关问题,提出了药学监护要点。结论临床药师工作的切入点是用药监护以及设计个体化的用药方案。  相似文献   

6.
探讨临床药师对失血性休克患者实施药学监护的方法与思路。临床药师对1例失血性休克患者在入住重症监护室期间进行密切的查房观察,积极参与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监测疗效与不良反应。临床药师可以从药物角度方面作为切入点,将药学理论与临床实践有机结合,为患者提供药学监护,促进合理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临床药师是治疗团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积极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协助医生制定有效合理的用药方案,降低疾病的复发率,减少药品的不良反应的发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7.
通过参与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药学实践,探讨临床药师开展药学监护的方法.方法:以1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诊治过程为例,临床药师参与评估药物治疗方案,并对患者进行药学监护和用药教育.结果:临床药师通过药学监护,发现患者用药中存在问题,通过用药教育提高了患者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和依从性.结论:临床药师通过药学监护和用药教育,能提高临床药物治疗水平,从而在治疗团队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探讨急性心力衰竭中医辨证论治和药学监护要点。临床药师参与一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过程,分析中医治疗方案并进行药学监护。临床药师协助医生制定药物治疗方案,疗效满意。药师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实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保障了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探讨中成药的合理使用与药学监护.方法:依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指导意见,归纳中成药信息,参考文献资料,结合疾病临床实际情况,总结合理使用与药学监护重点.结果:截至方案第六版,共推荐中成药15种,口服中成药7种,中药注射剂8种,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临床用药过程中,应精准施治;避免重复用药、药物相互作用等药物联用问题;在用法用量、不良反应、注射剂的溶媒滴速、口服剂的依从性等方面,需重点开展药物监护;关注中成药使用过程中潜在肝损伤及其他相关实验室指标.结论:合理使用与药学监护的建议,可为一线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医生与药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门诊用药咨询中处理抑郁症合并高血压患者用药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方法临床药师参与门诊1例抑郁症合并高血压患者的用药治疗与咨询,患者通过微信向临床药师反馈治疗情况,临床药师考虑患者用药复杂对药效易产生相互影响,根据药物代谢及时辰药理学知识,对给药时间进行合理调整。结果临床药师通过门诊用药咨询及微信平台提供个体化用药咨询服务,与医师紧密协作与沟通及时解决患者用药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高了治疗效果。结论该抑郁症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药物治疗方案合理有效。临床药师在参与门诊用药咨询中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升疾病治疗率。  相似文献   

11.
多元函数的极限、连续以及间断,是数学分析中最基本的概念。然而,到目前为止国内流行的教材中对这些概念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为此,本文探讨了以上几个概念,并提出了合理的定义,特别是给出了二元函数间断点的合理定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地下水系统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矿井涌水量预测难以得到理想结果的原因,指出地下水系统的稳定性判断是其关键,并从系统理论和统计理论两方面探讨了进行地下水稳定性判断的依据,提出了从系统状态估计入手进行地下水系统稳定性判断的方法。参7。  相似文献   

13.
从混合气体系统中任意两个组分的速度的几率分布出发,在证明了从速度坐标集合到速度坐标集合之间的速度坐标变换为正则变换的情况下,本文作为柯尼希定理的应用之一,较为详细地给出了推导相对速度分布、质心速度分布的另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为了模拟和预测定向井的井眼轨迹,需要确定岩石的弹性常数。本文把岩石视为横观各向同性材料,给出了岩石的本构方程,根据电阻应变片的基本原理,研究了岩石五个弹性常数的实验测定方法,并给出了几种岩石的五个弹性常数的测量结果。  相似文献   

15.
杨树溃疡病菌致病力分化及杨树抗病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来源于不同地区、不同寄主上杨树溃疡病原Botryosphaeria dothidea的17个菌株在杨树上进行接种试验,结果表明,病原在杨树上存在致病力分化的现象,但不同来源地的菌株之间和不同寄主来源的菌株之间致病力没有明显的差异,说明病原致病力分化与地区分布和寄主来源无关。文章试用一种数值方法,对11种杨树感病性分别作了评价。  相似文献   

16.
几种木兰属植物花粉粒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木兰属(Magnolia L.)植物全世界约有80余种,主要产于亚洲及北美;我国有30余种,大部分是著名的观赏树种和药用植物。而且其中某些树种对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氯气等有较强的抗性,所以又是城市绿化、净化空气的优良树种。 哈钦松的真花学说认为,木兰科植物是现存被子植物中最原始的类群,得到了许多植物系统学家的赞同。美国马萨诸塞大学植物系的James W. walker曾研究了毛茛类(包括木兰科)植物1000种以上,和若干属的醋酸酐分解的花粉,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考察了其中的100多个属的代表种花粉。可是他们所研究的只限于美国的特有种,如福莱氏木兰(Magnolia fraseri)、达老玉兰(Talauma sp.)等。至于我国的特有种类,前人曾做过部分光学显微镜下的形态研究,但应用电子显微镜方面的研究还仅开始。我们对南京林学院校园内栽培的木兰属六个种,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的方法对花粉纹饰结构进行比较观察,并拍摄了照片,以增补植物分类学的基础内容,并为良种繁育工作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17.
结球生菜基因转化组织培养受体系统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结球生菜马莱克为试材,以MS为基本培养基,采用不同的激素配比,经愈组织诱导及芽分化、生根、移植入土三个步骤的离体培养,获得正常的再生植株,建立了结球生菜的基因转化受体系统,为下一步的基因转化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愈伤组织诱导及芽分化培养基为MS+B0.1-4.0mg/L+IAA(或NAA或2,4-D)0.005-2.0mg/L;分根培养基为1/2MS,还测定了外植体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8.
中立型抛物方程组解的振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给出了一类中立型抛物方程组解振动的若干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19.
筛箱各点运动轨迹为圆的振动筛工作时,激振轴上存在唯一的瞬时速度中心线,而且瞬心线的位置不变。瞬心线位于激振轴中心线与偏心块质心之间,该线到激振轴中心线的距线等于振动筛的振幅。只要胶带轮的几何中心安装于瞬心线上,胶带轮就只作定轴转动,不随筛箱振动。  相似文献   

20.
藻类富集金的机理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蓝藻、绿藻、隐藻三大门类的某些种的富集金模拟实验,确证了藻类富集金的普遍性.将藻类细胞的细胞壁(细胞膜)及一些细胞质膜从细胞中分离、提取出来,并测定了壁(膜)中金的含量;通过与整个细胞的金含量之间的对比,提出了在藻体中主要富集部位为细胞壁(膜)及一些质膜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