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居住区的室外空间是老年人进行户外活动的主要场所,其良好的热舒适环境显得尤为重要.以天津市3种典型布局形式的老旧居住区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实测和问卷调研,了解老年人的热感觉并探析小区内不同位置热环境参数的分布规律及存在的问题.同时确定了春季老年人主观热感觉投票值与基于实测值的热舒适指标生理学等价温度之间的函数关系,进一步...  相似文献   

2.
应用遗传算法和GIS优化城市人口空间分布,减少小汽车交通的出行距离.研究中考虑了业务、购物/休闲和通勤交通.为了得到目标函数,建立了BL模型(business location model),用它来分析企业问的关系和企业与家庭的关系.模型把企业划分成9类,并认为小区内的企业数量和居住人口是影响小区间交通需求的主要因素.然后将小区内的人口当做外生变量,用遗传算法计算使小汽车出行的总距离最小的人口分布格局,从而得知人口集中在中央商务区(CBD)和挟乘车站的步行圈内时可以极大地减少城市道路交通需求。  相似文献   

3.
为探求老旧小区改造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本文以我国2017年颁布的老旧小区改造试点城市政策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08—2020年中国118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考察老旧小区改造试点城市政策如何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及其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老旧小区改造试点城市的设立可以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机制分析发现,老旧小区改造试点城市政策对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的影响主要通过提升城市的社会可持续发展水平来实现。异质性分析表明,在中西部地区和可持续发展水平较低地区,试点城市政策对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城市公园布局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其对城市内部居民的服务水平。基于高德地图API数据,以呼和浩特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区域,居住小区为研究单元,从数量、供需角度分析步行和骑行两种交通方式下公园可达性水平。结果表明:(1)基于出行时间计算的各小区可达公园数量随着时间阈值的增大,居民接近公园的机会增多,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在此基础上,考虑了公园供给与人口需求之间的空间分布及其相互作用,研究区公园分布存在空间供需失配现象;(2)两种出行方式下,可达性呈现“外围高,中心低”态势,步行出行方式在三种时间阈值范围内一直存在无法享受公园服务的小区,可达区域分布存在明显的空间隔离;骑行方式下的可达性水平空间分布显著高于步行,在20 min阈值内服务范围可达到全覆盖,各小区居民的供需可达性值相较于步行分异程度明显降低;(3)城市公园可达性较好区域集中分布于研究区北部和东部,而可达性较差的城市核心区、西部和南部,可以作为呼和浩特市公园规划建设重点关注对象。  相似文献   

5.
局部切空间排列算法(LTSA)是一种有效的流形学习方法,但该算法对孤立点的存在非常敏感.本文提出了一种快速有效的数据预处理方法-基于改进距离的孤立点检测方法来降低孤立点对LTSA算法的影响.该方法通过改进距离来度量样本点之间的距离,降低了样本点分布不均给孤立点检测算法带来的影响.实验表明,该数据预处理方法能有效地提高LTSA算法的鲁棒性,可以更好的挖掘数据集的本征特性,具有更好的数据可视化效果.  相似文献   

6.
基于曲线推进的符号距离函数生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构造水平集方法中所采用的符号距离函数,以提高曲线演化算法的速度。方法通过对水平集曲线形状的分析,给出了曲线内外点的判断方法,然后以距离等于1为步长推进边界,同时进行邻域最近点扫描,寻找任一网格点在曲线上的最近点,从而给出该点到曲线的距离。结果内外点的判断以及符号距离函数的构造均只需要经过图像的一次扫描即可给出结果,计算复杂度为O(N)。结论数值实验分析结果表明,新的方法计算稳定,比其他方法速度快。  相似文献   

7.
曾庆 《科技信息》2011,(23):I0366-I0366,I0275
随着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为老年人设计适宜的户外活动环境,成为当今城市社区发展的关键,本文通过对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和所处社会环境进行分析,对老年人的户外活动进行分类,总结老年人户外活动空间的设计原则.进而提出老年人户外活动空间设计的内容与方法。  相似文献   

8.
为克服传统的针对平面曲线间Hausdorff距离4种情况需分别求解不同非线性方程组的缺点,分两个步骤计算平面曲线间的Hausdorff距离.首先将曲线A进行离散化处理,并计算各离散点到曲线B的最小距离,从中选择若干个距离较大,且满足曲线A上相邻点到曲线B的距离呈"小大小"的点对作为近似解;然后根据各点对处曲线的特点,判断该点附近可能存在4种类型点的哪一种,建立相应的优化模型并进行局部寻优,选择优化结果中最大的距离值作为两平面曲线间的单向Hausdorff距离.该法将平面曲线间Hausdorff距离的计算转化为点到曲线的最小距离计算,计算过程简单有效.两个数值算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9.
当前虚拟着装工具大多采用WIMP界面,操作复杂,难以学习.而手绘界面是一种更简单、快速的交互方式,更适合概念设计.本文设计并实现了基于草绘和手势的着装原型系统.用户通过手绘的方式直接在3D虚拟角色模型上勾画出衣服轮廓线.系统采用基于尺度空间的角点检测方法准确地预处理和分割轮廓线.利用衣服轮廓线到模型之间的距离推算衣服内部网格点到模型之间的距离信息,由此构建衣服曲面.为加速计算距离值,通过对距离场信息建立索引改进了其存储和访问效率.同时该原型系统允许用户使用手势对衣服轮廓线进行编辑,并且设计和实现了手势训练  相似文献   

10.
老旧小区宅旁绿地对空气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为探讨寒地城市老旧小区宅旁绿地不同植物配置结构对PM10浓度的影响,以长春市为例,在2020年夏季和冬季对围合式、行列式和混合式楼房布局的老旧小区宅旁绿地内PM10质量浓度及气象因子进行监测。结果表明:1)不同楼房布局监测地之间的PM10质量浓度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新型养老社区,通过2018年12月实施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以老龄化衍生出的全龄化社区为研究对象,将“养老”与“社区建设”结合,基于住宅配比法,构架建设全龄化社区适老生活圈,从规模控制、配套设施、道路设置、交往活动空间和住宅建筑方面提出建议,探索全龄化养老社区新模式。研究结果表明:根据居住区分级标准,提出四种“适老生活圈”,以此缓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压力,促进养老社区健康发展;探索适合城市发展的全龄养老、终生养老和老有所为的“全龄化”养老社区,帮助老人实现积极老龄化与就地养老。  相似文献   

12.
 2019年中国城市更新的理论与实践发展受到学界、政界与行业界的高度关注与重视。城市更新在政策与制度建设、工作路径与方法转型、提高城市治理能力、实现城市综合转型目标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并且涌现出了责任规划师、社区规划师等特色化的实操路径,以及历史街区改造、老旧小区整治、老工业区更新与工业遗产保护、公共空间提质等不同类型的实践做法与创新探索。  相似文献   

13.
基于Scopus数据库,采用CiteSpace软件对20余年国际户外体育空间研究的热点、主题、方法、趋势与前沿进行计量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适于残疾人、老年人使用的户外体育空间设计研究成为突出热点;研究主题聚焦于学校操场、绿地空间、户外休闲及步道特征4个方面;研究方法不断改良与创新,数字化和新技术的发展使研究效率和可信度显著提高;研究趋势从对公众体育活动现状的评估向探索公众体育活动水平的影响因素转变,并进一步向促进居民身心健康与社会效益的设计理论延伸;研究前沿集中在绿道、休闲公园等绿地类型;未来应从社区和城市2个层次开展户外体育空间规划与设计研究.  相似文献   

14.
基于庭院式绿化小区保护和美化居住环境,增加建筑艺术效果,活跃住宅区生活气氛等功能,简要分析了居住区小区绿化的设计布局及园林植物的配置.指出庭院式绿化小区应从发挥其统一性和综合功能出发,并以审美的观赏性和绿地的实用性为原则,进行设计布局与植物配置,以达到造因应有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通过统计分析1989-2018年间国内城市儿童户外活动空间配置标准、配置评价及配置优化等相关研究,探讨城市儿童户外活动空间配置领域的研究现状,发现我国现阶段相关领域缺乏对城市儿童户外活动空间配置的规范引领,缺乏空间配置影响因素的研究,空间配置研究方法有待优化,空间设计缺少与宏观规划的结合考虑等问题,为保障我国城市儿童户外活动空间的合理配置,满足儿童对开放空间的需求,提出相关建议,为未来展开深入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各类开放空间与游憩行为之间的关系,提出该类型城市公园开放空间的景观提升与规划建议。方法 以合肥老城区的环城公园开放空间为研究对象,采用游憩行为观察法(SOPARC)、大数据分析、核密度估算法(KDE)、主成分分析等研究方法,从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角度把握该类城市公园开放空间与游憩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 ①城市公园开放空间中游憩行为的需求主要来自附近居民、儿童及老人;②不同类型的开放空间与游憩行为之间的关系差异较大:绿化空间中游憩行为数量和丰富度最高;铺地空间和广场空间游憩行为发生频率较高,但类型较少;滨水空间游憩行为频率和丰富度均较低;③空间开敞度、空间绿化与铺装程度、空间可达性、空间亲水性是空间品质的主要影响因子;④大部分空间中观赏性游憩行为每百平方米密度低于3.0件,且主要集中在滨水空间;休闲性游憩行为每百平方米密度最高达10.34件;娱乐性游憩行为密度整体较低且波动趋势平缓;体育性游憩行为密度波动较大。结论 城市公园开放空间内游憩行为的类型和特征差异较大,且各类游憩行为对空间品质的偏好度不同。  相似文献   

17.
朱玲  陈博 《科技信息》2011,(19):I0374-I0375
中国的城市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昨日辉煌迷人的旧住区今天却成为了时代的落伍者,整片整片的新居住区拔地而起。城市旧居住区历史陈久,建筑陈旧、街道狭窄、缺少应有的维护和改造,越来越跟不上城市发展的步伐,也不能满足现代城市居民生活的需求,迫切需要进行更新改造。我国城市的旧居住区在设计中缺乏外环境景观的考虑和设计,表现出了明显的老化和提前老化的现象。因此,在我国城市建设中出现了由新建小区为主逐步向旧居住区环境景观改善方向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居住区建设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充分认识其内涵尤为重要。从居住区室内、室外环境的两方面,全面阐述了空间组织与变化、环境构成与塑造、自然因素、人工因素等对完整居住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采用2010年5月航拍遥感影像和贵州湄潭县城市总体规划及绿地系统规划相关资料,利用移动窗口法,在8个方向上从城市中心向边缘取样,定量分析了湄潭县城市绿地景观空间梯度特征。结果表明:(1)类型水平上,8个方向的农业用地和山体绿地景观比例较高,是湄潭县城绿地景观的优势类型,其他各类城市绿地景观比例偏小,县城建成区绿地建设滞后。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和道路绿地在老城区、工业区破碎化程度高,斑块形状较为复杂;公园绿地面积不足,分布不均。(2)景观水平上,不同景观指数沿8个方向样带呈现明显的梯度特征,表明城市化导致景观的破碎化程度增大,景观异质性增高。  相似文献   

20.
对住宅小区室外给水管网流量计算提出了按住宅小区规模大小、户数、人口数或当量数分段计算流量的四个公式,使流量计算既符合用水的不均匀性,又力求合理、安全和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