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建筑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创造的建筑物质和建筑精神财富的总和;它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条件和地理、自然条件构成的文化环境中产生的:这样的文化环境,是由社会与自然整体构成的.本文对建筑的文化特性的表现进行了阐述,希望对建筑设计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建筑物是人类为了蔽风雨和防备野兽侵袭的需要而产生的。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建筑物的要求也日益多样和复杂,出现了许多不同类型的建筑物。建筑是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基础设施的重要内容,不仅为发展社会生产提供必要的物质技术基础,而且为人民的生活和工作提供良好的设施和舒适的环境。建筑本身又是人类活动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中可以看到人民的素质、生产力的发展和国家对历史、文化的尊重。  相似文献   

3.
聂恩来  马小平 《科技信息》2008,(11):132-132
当今工业文明对居住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动了住区的可持续设计的研究。为实现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的发展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提倡,并逐渐成为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最新方向。“绿色建筑”是人类运用科学技术寻求与自然和谐共存,实现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理想居住模式,它集成了多种高新技术,具有选址规划合理、资源利用高效循环、节能措施综合有效、建筑环境健康舒适等特点。“绿色建筑”的发展必将推动住区的可持续设计。  相似文献   

4.
环境,从广义上来讲是由若干人工因素和自然因素的有机构成体,并与生存在其内的人类相互作用的外部条件的总和。目前的建筑学已经和环境密不可分了,就建筑意义而言,常讲的环境主要是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近年来有关环境的话题很多,设计结合自然,与环境对话、环境构思、环境建筑等。这些都表明建筑师己经开始投入到环境的创造中去了。不久的将来,环境建筑将是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向,所谓的生态建筑,也无非就是另外意义上的环境建筑而已。在环境中构思环境构思是多种构思方法的一种,是一种可创性很强的建筑构思理念。从环境出发,以环境…  相似文献   

5.
建筑,是人类创造的最伟大的奇迹和最古老的艺术之一。其中建筑艺术与工艺美术一样,也是一种实用性与审美性相结合的艺术。建筑的本质是人类建造以供居住和活动的生活场所,所以,实用性是建筑的首要功能;只是随着人类实践的发展,物质技术的进步,建筑越来越具有审美价值。建筑物对人类生活的功能好坏,往往决定着人们观感的美与丑,因而建筑的审美意义,有赖于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6.
夏兰 《科技信息》2007,(31):566
建筑产生于人类社会初期。原始人在同自然界进行艰苦斗争的条件下创造了最早的原始建筑物。在这些建筑物上,纯粹的实用方面占了主要地位。然而,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所指出的,到了原始社会发展的后期,就已经出现了"作为艺术的建筑的萌芽"。本文从建筑的社会美、形象美、生态美三个方面对建筑美学进行了浅谈,从而说明了在建筑中不但体现出实用合理的规律,而且还体现出美的规律。  相似文献   

7.
园林设计要运用各种先进技术和艺术的手段,努力去创造自然、建筑、人类间的关系达到和谐、生态良好、景色如画的综合性园林环境。怎样从生态学原理的根本出发,解决当地生态环境破坏问题,逐渐恢复并建立科学的生态系统,重塑飞鸟禽鱼的生态乐园,同时也为人们创造更为良好的生态休憩场所,提供一处健康有益的活动空间是园林生态设计的目的,决不能仅仅是恢复17、18世纪的风景园林,而应该去创造一种人类社会中重新得到发展的自然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8.
现代建筑电气技术的发展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翔 《科技信息》2011,(22):298-298
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工作与生活的环境要求不断提高,建筑物的功能与相应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条件与环境的舒适性、社会和人际沟通的便捷性、生存空间的安全性、设施服务的完善性、管理组织的严密性等,使建筑物内部的建筑设备与电气设备的系统结构越来越复杂,也给设计人员带来了大量的难题。市场的需求与大量的技术难题刺激着建筑技术的发展,建筑电气技术也因此获得了飞跃式的进步。  相似文献   

9.
居住建筑环境以人为本的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筑是为了满足人类栖身而起源的,居住生活场所的建设是人类社会有史以来的基本生存活动,人类为改善自身在客观世界中的生存环境而进行大量建筑活动的同时,也在不间断地改进居住生活空间环境。随着科学的发展和各个专业的不断深入研究以及人们物质和精神要求的不断提高,人们更加重视空间环境的塑造。而且,在当今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影响下,以人为核心的环境意识逐渐增强,回归自然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人们开始追求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状态,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并对社会、文化、经济、生态等深层次环境领域更加重视。  相似文献   

10.
滕艳 《科技信息》2012,(14):199-199
节能建筑就是"资源有效且能持续循环利用的建筑",它包括生态、环保、舒适、健康、有效的建筑,简言之为低能耗、低污染的建筑。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逐渐对建筑物的环境设计重视起来,力求创造一个舒适、高雅的生活和工作的环境,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和新型环保建筑材料设计室内外环境。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能源消耗和过分开采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例如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温室效应"、"酸雨"等自然现象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节能、低  相似文献   

11.
12.
针对近年来高层建筑的快速发展对城市建设带来的利与弊,从传统自然观、西方全息论的角度分析了自然对于改善城市环境、塑造生态型城市的重要作用.结合实例阐述在建筑中引入自然思想的内容及其在高层建筑中运用的方式,认为引入自然的生态思想是今后高层建筑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13.
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发展是当前可持续发展基本内涵的关键所在,而对于自然及其属性的认识也引导我们在关注自然的物质属性的同时,进一步认识其作为事物自然本性的属性。  相似文献   

14.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理解和把握生态文明的最为核心的问题,是科学发展观所强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关于生态文明的研究应注重对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人与自然关系的考察,在此基础上才能更好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落实科学发展观。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人们深入理解和考察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科学深刻的理论根据,为当前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手稿》通过对资本主义制度及文明阶段的批判,提出了异化劳动、人化自然、自然科学与关于人的科学的统一等重要思想。其中蕴含的许多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经典论述,在当今世界人与自然关系紧张的现实状况下,对于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批判意义。  相似文献   

15.
资源问题是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必须正确认识和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观 ,充分发挥高新技术的作用 ,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 ,合理开发和高效利用资源 ,从而保证我国社会持续、健康、稳定和协调地发展。  相似文献   

16.
基于生态保护加权的普达措国家公园功能分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国家公园是中国最重要的自然保护地类型之一,合理的功能区划有利于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实现其多目标科学管理,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促进生态文明有着重要意义。方法 以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保护级别为主权重值,权衡农业、社区、交通、人口等因子对重要生态系统保护目标的影响,利用权重空间叠置法进行空间分析,划分国家公园功能分区,并评价其合理性。结果 ①采用基于重要生态系统保护目标权重的空间叠置法对国家公园进行功能分区,在确定生态保护目标重要性的同时权衡了公园相关利益主体的影响和需求,达到了保护和发展兼顾的目的;②根据分区结果,普达措国家公园划分为2个主要的功能分区,其中,核心保护区占总面积的53.35%,一般控制区占46.65%;核心区内重要生态系统占比高,分布集中,得到了有效保护,分区结果较为合理;③普达措的功能分区结果既能保护亚高山重要的暗针叶林生态系统,也增强了功能分区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结论 研究结果可为国家公园建设规划和保护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为自然保护地功能分区方法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7.
从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入手,通过剖析中国学界关于文学理论的一些流行观念,分析考察完整意义上的科学内涵与本质特征,确立文学理论作为人文科学的学科性质,并进而探析文学理论的功能、研究方法及其知识增长规律,以此来理解把握这门学科的独特存在方式。  相似文献   

18.
刘信中 《江西科学》1994,12(4):248-254
江西省自然地理条件优越,森林覆盖率达43.5%,野生动植物种类占全国16%,其生物多样性在我国占有重要位置。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世界公认的保护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然而,目前江西的自然保护区面积仅占全省总面积的1%,大大低于全国5.7%的平均水平。本文根据江西的自然地理条件以及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持续发展目标的需要,提出全省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的建议,规划建设6个系列的自然保护区,到2000年,保护区面积达170万hm2,约占全省总面积的10%。  相似文献   

19.
对绿洲的概念和自然资源的涵义提出了新的理解并进行了深层次的探讨,分析了我国绿洲的自然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特点,提出关于中国绿洲自然资源综合考察方法的新构思,旨在开发、利用、治理、保护绿洲的自然资源和维护生态平衡,以协调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0.
邹立宇  何基杰 《科技信息》2011,(9):93-93,90
对光本性的认识贯穿于物理学光学学科发展的整个过程。时至今日,光本性问题在光学这个古老而又常新和充满希望的学科中仍占有重要位置。本文从光学的发展史入手,阐述了不同时代的科学家在探讨光的本性问题的曲折过程。通过人们逐步对光的本性的认识,思考科学的艰辛历程,感受科学家的治学精神和探究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