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评价结构采用消能减震技术后的损伤破坏水平,需要对减震结构进行地震易损性和可靠性研究。本文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研究对象,粘滞阻尼器为减震装置,采用ETABS有限元软件对结构进行传统时程分析,确定消能减震分析模型;基于增量动力分析(IDA)的基础上,对消能减震结构应用Perform-3D进行了地震易损性分析,依据指定不同强度地震作用下各极限状态的结构地震易损性概率,评定减震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程度。结果表明,设置粘滞阻尼器后可有效地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能够满足抗规“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要求。基于增量动力分析方法的结构易损性分析也可以为实际工程结构的地震破坏和损失评估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大跨连续梁桥纵向减震机理和减震效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基于一座实际大跨度连续梁桥,分析比较了采用动力锁定装置、黏滞阻尼器和双曲面减隔震支座的减震机理和减震效果,讨论了这些减震装置的适用范围.结果表明:动力锁定装置不耗散地震能量,在活动墩处设置该装置,可以合理分配梁体的地震惯性力,但同时结构周期减小,可能增加梁体总的惯性力;黏滞阻尼器不改变结构的周期、振型等动力特性,主要通过阻尼力消耗地震能量,减小结构动力反应;采用双曲面减隔震支座后结构的周期延长,阻尼耗能能力增加,相对于基准模型,显著减小了固定墩的内力,但同时增加了活动墩墩梁相对位移.  相似文献   

3.
消能减震技术在结构工程领域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本文简要介绍消能减震装置的分类,对不同类型消能减震装置的力学特性、选用及分析方法进行较系统的比较和总结。  相似文献   

4.
根据结构与其内部设备(即结构—设备)在动力作用下相互影响的特点,提出了将建筑物内部的设备作为减震子结构,建筑物作为主结构的互动减震体系。用结构通用分析程序Super SAP95,分析了相对于某实际工程的互动减震体系在四种不同地震波激励下的动力响应,结果表明该体系的减震效果是明显的。  相似文献   

5.
筒仓耗能减震结构体系振动台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相似理论设计制作了1:25的有机玻璃筒仓模型,在三向六自由度振动台上先后对模型半仓贮料和满仓贮料进行了有、无耗能减震装置的模拟地震振动台对比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耗能减震装置具有良好的减震效果,筒仓结构在加装耗能减震装置后,在共振时的仓顶动力放大系数有明显的降低,平均降低幅度达20%以上;贮料的减震作用随着激励的增强而提高,筒仓结构表现出明显的质量非线性和阻尼非线性.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消能减震装置运用的工程背景、消能原理及分类,通过工程实例中采用ETABS与PKPM同时建模对比分析、采用EPDA程序对结构进行静力弹塑性分析,最终得出消能减震装置能够在不增加配筋量和改变结构截面尺寸的情况下满足了抗震设防要求.  相似文献   

7.
根据屋顶水箱和保温层对房屋整体结构减震的作用,建立采用铅芯橡胶支座的3种不同屋顶的TMD控制装置的小高层结构模型,即单水箱屋顶TMD、双水箱屋顶TMD和屋顶保温层TMD.在此基础上运用有限元分析和动力时程分析方法对控制装置的减震效果进行计算对比.对比结果表明,3种屋顶TMD控制装置均有明显的减震效果;当质量比控制在3%以内时,质量越大,屋顶TMD荷载分布越均匀,减震效果越好;屋顶保温层TMD减震效果最好,双水箱屋顶TMD的减震效果次之,单水箱屋顶TMD的减震效果最差.本项研究成果可以为TMD的后续研究和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加层减震"结构是一种比较新的结构形式,它的减震机理不同于基础隔震和TMD减震,理论上属于层间隔震的一种形式。目前,对采用隔震装置加层减震结构还处于起始研究阶段。本文简要的介绍了这种新的减震形式的理论依据、技术特点以及工程应用,并针对加层减震研究存在的问题及不足作了总结。  相似文献   

9.
为了降低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本文针对框剪结构提出一种基于性能的减震设计方法。通过对原结构进行静力弹塑性分析,在能力谱法的基础上求得结构的附加阻尼比,将附加阻尼比分配到结构的每一层,确定耗能减震装置的形式和布置方案,并使用该方法对一栋12层的框剪结构进行减震设计。同时,对采用减震设计的结构和不采用减震设计的结构进行动力弹塑性分析与对比。结果表明:基于性能的减震设计方法,可以有效减小结构的最大层间位移角和楼层最大位移,结构的基底剪力和层间最大加速度也相应减小,对于增强结构自身的耗能作用效果明显;相比于原结构减震率为34.84%,基于性能的减震设计方法取得较好的减震效果,且整个过程无需迭代。该方法适用于所提性能目标为主体结构保持弹性状态下的情况,采用该方法对结构进行减震设计可以实现既定水准下结构的抗震性能目标。  相似文献   

10.
围护墙多功能减震结构的减震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护墙多功能减震结构是一种新型减震结构,具有调频质量减震和阻尼耗能减震等多种减震功能。本文阐述了该种减震结构的布置方案和工作原理,建立了结构动力模型并给出减振结构运动方程;通过九层抗震框架与多功能减震结构模型,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SAP2000进行了结构地震反应线性时程分析,抗震结构和减震结构动力响应的比较结果表明减震结构方案具有明显减震效果。  相似文献   

11.
针对RC结构减震缩尺模型,开展其主体结构材料与附加减震装置力学性能试验.从承载能力相似的角度以微粒混凝土及镀锌铁丝模拟原型结构混凝土及钢筋的力学性能,基于模型结构减震性能目标需求设计小吨位黏滞阻尼器的规格、数量及布置位置,就主体模型的材料力学性能及阻尼器的动力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微粒混凝土及镀锌铁丝可以较好地模拟混...  相似文献   

12.
以某独塔斜拉桥为例,研究其在3种不同减震措施下结构的不同反应,探析地震作用下最适用于该结构的减震措施,提出了单独使用铅芯橡胶支座、单独使用粘滞阻尼器以及混合减震装置3种不同的减震措施,并分别研究了3种不同装置的减震效果。研究结果表明,3种减震措施均能达到减震、耗能的效果,混合减震装置能进一步降低结构的地震响应,具体应用时,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橡胶垫减震结构的动力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多层框架橡胶垫减震结构在弹塑性范围内进行了地震反应的动力分析,详细介绍了进行动力分析的方法和结构的动力特性,计算了结构在地震波作用下各层的位移、加速度和剪力等地震反应·从与抗震结构动力反应比较可见,减震结构采用橡胶隔震垫后,改善了上部结构的动力特性,地震反应明显小于通常的抗震结构;此外,不同的场地对建筑物减震的效果有所不同,在Ⅰ、Ⅱ、Ⅲ类场地下,减震结构同抗震结构相比有二度以上的减震效果;在弹塑性范围内对结构进行动力分析比只在弹性范围内分析,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实际情况,从而提供较为准确的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14.
周纲 《科技资讯》2010,(20):99-99
现代减震技术将多种减震控制技术引入到土木工程领域,本文将分别对当前建筑结构中采用的多种减震策略进行了研究阐述,通过介绍当前工程中的适用情况,指出各自的优点和应用范围,以此来指导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15.
为了降低球罐结构的地震响应,对球形储罐进行基础隔震及附加耗能减震控制,建立了无控、隔震、耗能减震条件下球形储罐的有限元模型,并通过模态分析给出自振周期和频率。选择3种不同的地震波输入,进行了基础隔震结构及耗能减震结构地震响应时程分析。结果表明:基础隔震拉长了结构周期,达到了减震的目的,加速度反应降幅在41.4%~76.4%,相对位移反应降幅在50.3%~77.2%;附加的耗能装置的变形耗散了地震动能量,从而减小了结构自身的动力响应,加速度反应降幅在25.2%~77.9%,相对位移反应降幅在71.8%~76.7%;总体看球罐基础隔震结构优于附加耗能结构的减震效果。  相似文献   

16.
利用粘弹性阻尼器经济性能、减震性能良好的特点,将其加入一不满足层间位移限值要求的高层建筑中,并利用工程分析软件SAP2000对其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减震效果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阻尼器的加入使结构的动力特性发生了改变,并有效消减了结构的动力响应峰值,使结构的层间位移满足了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7.
耗能减震结构的振型分解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设置不同耗能器的减震结构在基于等效线性化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进行分析中存在的等效线性化方法不同从而导致动力分析的计算精度和计算量不同的问题,文章采用实模态强行解耦振型分解法和复模态分析法进行对比分析,探讨2种方法在安装有不同耗能器的减震结构动力分析中的适用性.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对安装有粘滞耗能器的减震结构为保证计算精度宜采用复模态分析法,而对设置有粘弹性、金属屈服型或摩擦耗能器的减震结构,建议采用实模态强行解耦的振型分解法.  相似文献   

18.
为提升建筑结构多方向的抗震能力,基于黏弹性材料的高耗能特性提出了一种由筒式阻尼器和隔震支座组成的新型多维隔减震装置,并应用于云南某小学的实际工程.首先通过试验得到筒式阻尼器的耗能特性,然后建立多维隔减震装置的力学模型和受控结构运动微分方程,通过对比计算研究装置的多方向隔减震效果.结果表明:装置中的筒式阻尼器具备较强的耗能能力,且其力学性能会随激励频率和幅值变化而变化;结构中加入新型装置后,水平和竖向的地震响应均得到有效控制;在EI Centro地震波作用下,与橡胶隔震结构相比,多维隔减震结构X方向和Y方向的最大隔震层位移分别降低39.5%和38.9%,X方向和Y方向结构最大层间位移分别降低39.4%和45.5%,Z方向最大位移和加速度响应分别降低12.2%和6.3%,说明新型多维隔减震装置可有效减轻结构多方向地震响应.  相似文献   

19.
建筑物与设备互动减震体系的动力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着重讨论了利用建筑物内部的使用荷载或设备作为子结构的主子结构互动减震体系的动力响应。文中将建筑物内部的使用荷载设备作为子结构,将建筑物作为主结构,讨论了由主子结构形成的互动减震体系地震结构,探讨了互动减震体系系统参数对结构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朱延宁  屈波 《科技信息》2006,(6):393-394
基底滑移隔震结构是针对砌体结构的一种减震方法,本文通过模拟振动台试验研究在滑移层设置限位装置对滑移结构产生的影响,为工程实践提供试验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