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阐述了电子式互感器的定义、分类及与MU的连接方式.根据"面向间隔实施监控"的互感器配置原则,结合IEC 61850标准协议和数字化变电站过程层的特点,提出了3/2接线系统中电子式互感器的实施配置方案.指出采用了面向间隔分布式母线保护方案,既能简化CU逻辑功能,又能增强母线保护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继电保护在数字化变电站的可靠安全运行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数字化变电站有两种继电保护配置方案:常规保护配置方案与系统保护配置方案。在进行继电保护方案设计时,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以满足相关标准要求和数字化变电站的实际运行需求。  相似文献   

3.
随着数字化变电站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变电站的建设已从理论研究进入了实践阶段。本文对电子式互感器、变电站信息通信技术以及自动化系统进行了分析,阐述了现阶段数字化变电站建设中所运用的新技术,剖析了数字化变电站新技术较常规变电站技术的优越性,重点论述了数字化变电站的可靠性、安全性以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最后指出了数字化变电站是未来变电站建设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4.
基于IEC61850标准,对数字化变电站体系结构与通讯网络进行了探讨。给出支持电子式互感器和GOOSE的数字化变电站、支持电子式互感器和智能控制柜的数字化变电站通讯方案,具有一定的工程实际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王栋  田松 《科技资讯》2010,(27):61-61
数字化变电站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江苏首座数字化变电站——淮安110kV城南变电站的建设规模和技术方案进行了分析,并详细介绍了电子互感器、智能单元、GOOSE信息交换机制等关键技术环节,指出了该方案的优点和不足,并对数字化变电站技术的相关设备的下一步改进和发展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还由此展望了数字化变电站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李超  路建涛  陈乃科 《当代地方科技》2010,(19):117-117,122
数字化变电站是由智能化一次设备(电子式互感器、智能化开关等)和网络化二次设备分层(过程层、间隔层、站控层)构建,建立在IEC61850通信规范基础上,能够实现变电站内智能电气设备间信息共享和互操作的现代化变电站。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一种用于医疗器械可靠性研究的模糊故障树分析方法,较好地解决了医疗器械失效故障树分析中基本事件可靠度的模糊性问题,并给出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8.
电流互感器饱和对单元件横差保护影响的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电流互感器(CT)严重饱和会影响单元件横差保护的动作性能问题,采用ATP(Alternative Transients Program)仿真程序对CT的饱和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比较在不同条件下CT饱和的行为特征及其对单元件横差保护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各种防止CT饱和的方法中,增大CT变化是最直接有效的,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巨型发电机组单元件横差保护用电流互感器变化的选择方案以及向种提高电流互感器传变特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苏南科技开发》2005,(8):47-47
1、双量自控互感器 本专利简称(双量互感器),是对已有电流、电压互感器的一种结构与应用改革是一项新颖的基础性技术,其特征是有两个任何频率、相位、数值的交变电势输入本互感器,在电磁电转换过程中合一输出,作为电力,电机、电器、电子、电讯设备运行状态的保护,计量、检测、控制、科教和信息传输等方面应用。  相似文献   

10.
在变电站自动化领域中,智能化电气设备的发展,特别是智能化开关光电式互感器等机电一体化智能设备的出现,使得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进入了数字化发展的新阶段。本文从数字化变电站的设计分析和实施方案两个方面对数字化变电站进行全面的论述。  相似文献   

11.
基于电子互感器的数字化变电站以光电数字信号代替传统变电站中模拟信号,全部通信介质采用光纤,使保护装置与断路器之间不再有控制电境连接,测量精度高于传统方案的精度,采用自同步技术,省去每路的合并器,降低了用户使用成本,是实现变电站信息共享和互操作的数字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张先华  张磊  孟庆凯  何辉 《科技资讯》2013,(27):106-106,108
针对变频器的漏电检测系统,本文提出改进方案,采用零序电流互感器检测方式,并利用DSP对采样信号进行智能处理.本方案解决了由于电磁干扰引起误动作保护的问题,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和保护动作的可靠性和及时性.  相似文献   

13.
系统可靠性的失效模式影响模糊评估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系统可靠性分析是创造设计产品的必不可少的工作,常用的分析方法有效树分析(FTA)和失效模式影响及致命度分析(FMECA),由于影响矢效模式的因素具有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很难在获取失效发生概率以前就有效预测失效模式,为此,本文在FMECA和模糊集理论及模糊综合评估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系统失效模式影响模糊分析(Failure Model Effect Fuzziness Analysis--FMEFA)的新方法,并以甘蔗压榨机系统的可靠性分析为例,讨论了系统的失效模式影响模糊分析(FMEFA)方法。  相似文献   

14.
在对智能数字化变电站过程层总线通信技术实现背景进行归纳总结后,分析了智能数字化变电站过程总线中的改进型冗余设计星型保护结构体系。最后,结合ABB制造厂家的智能数字化变电站过程总线保护结构方案,分析智能数字化变电站过程层总线应用功能的具体实现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5.
根据保护系统的技术发展及最新的电子技术,并结合200MW核供热站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改进的保护系统设计方案。该设计方案在信号转输环节应用电压/频率变换技术,在信号处理环节应用无软件数字化技术,在逻辑符合环节应用通用阵列逻辑(GAL)技术和微处理器系统互为冗余的结构,克服了为200MW核供热站原来所设计的保护系统在通信、自检及信息显示等方面的不足,同时也从设备多样性角度探索解决数字化保护系统中软件失效引起的共模失效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先介绍了数字化变电站领域中的相关技术,又对其产生的问题做了简单的分析,根据在数字化变电站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的方案,来解决数字化变电站中的同步问题。  相似文献   

17.
本文提出了一个贝叶斯离散可靠性增长模型.本模型是Mazzuchi—Soyer模型[1]的一个推广.假设一个产品的开发过程由m个阶段组成.在每一个阶段中,都进行一个成败型寿命试验.在试验结束后,再分析其结果,然后对产品进行修改或重新设计,以期提高产品的可靠性.产品的失效可分为不可修复的以及可修复的两种.假定产品的不可修复失效概率在各个阶段中保持相同,而可修复失效概率随着试验阶段的增加而减少.在此假定下,我们选用一个合理的分布作为产品失效概率的先验分布,它就是多元Beta分布.然后,我们将先验信息与试验数据相结合进行贝叶斯分析.文中举了一个实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8.
王艺深 《科技信息》2012,(19):117-118
随着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在自动化系统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在数字化变电站中,模拟量通过采样值(SV)报文传输,状态量和跳闸等信息通过通用面对对象变电站事件(GOOSE)报文传输;为了便于运行和维护,有必要对数字化变电站的通讯过程进行记录和分析。本文以一套运行中的系统为例,对数字化变电站通讯报文监听系统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半导体器件失效分析的重要性及关键问题进行了阐述,认为失效分析对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失效分析的关键同意包括失效信息及失效数据的收集、失效预警及启动分析机制、信息反馈机制,专业技术及人员,善于总结,实现点到面的技术提升等方面。  相似文献   

20.
基于区间分析的结构系统非概率可靠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当得不到足够的统计数据信息时,将结构的不确定参数描述为区间变量,结合区间变量的性质,定义一种结构非概率可靠性度量指标,并对结构系统非概率可靠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区间有限元基础上,提出了结构系统失效模式识别和体系非概率可靠性分析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